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速算口诀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速算口诀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速算口诀一、加法口诀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先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要牢记。

例如:34+56,个位4+6=10,向十位进1,十位3+5=8 再加上进位的1 得9,结果为90。

2、凑十法加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例如:8+6,看大数8,把小数6 分成2 和4,8+2=10,10+4=14。

二、减法口诀1、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不够减时要借位,借一当十别忘记。

例如:53-28,个位3 不够减8,向十位借1 当10,13-8=5,十位5 被借走1 剩4,4-2=2,结果为25。

2、破十法减法口诀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减四加六,减三加七,减二加八,减一加九。

例如:13-9,把13 分成10 和3,先用10-9=1,再用1+3=4。

三、乘法口诀1、乘法口诀要记牢,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九九八十一。

这个是基础,需要反复背诵和练习。

2、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口诀个位乘个位,十位乘十位,数位要对齐,进位别忘记。

例如:23×4,先算3×4=12,个位写2 向十位进1,再算2×4=8,加上进位的1 得9,结果为92。

四、除法口诀1、除法运算看除数,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例如:78÷3,先看7 够3 除,7÷3 商2 余1,再把1 和8 组成18,18÷3=6,结果为26。

2、想乘法做除法口诀做除法,想乘法,乘法口诀来帮忙。

例如:48÷6,想6×8=48,所以48÷6=8。

三年级数学5大速算技巧,让孩子做题又快又准确

三年级数学5大速算技巧,让孩子做题又快又准确

三年级数学5大速算技巧,让孩子做题又快又准确!如果说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字词,那么学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口算了。

当代教育家,数学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那么,怎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只要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使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算得又快又准确。

先为大家介绍5个速算技巧:1. 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如:23-11+7=23+7-114×14×5=4×5×1410÷8×4=10×4÷82. 方法二:结合律法(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23+19-9=23+(19-9)33-6-4=33-(6+4)(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2×6÷3=2×(6÷3)10÷2÷5=10÷(2×5)(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例如:17+(13-7)=17+13-723-(13-9)=23-13+923-(13+5)=23-13-5(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例如:1×(6÷2)=1×6÷224÷(3×2)=24÷3÷224÷(6÷3)=24÷6×33. 方法三:乘法分配律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附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附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附练习题三年级数学各种算法速算技巧1.乘法速算一、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15 + 7 = 225 × 7 = 35---------------255即15×17 = 255解释:15×17= 15 ×(10 + 7)= 15 × 10 + 15 × 7= 150 + (10 + 5)× 7= 150 + 70 + 5 × 7= (150 + 70)+(5 × 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即260 + 63 = 323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80 × 90 = 720080 + 90 = 170------------------7370------------------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43 + 6)× 40 = 19603 × 6 = 18----------------------1978例:89 × 87(89 + 7)× 80 = 76809 × 7 = 63----------------------7743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4.首位相同,两尾数和等于10的两位数相乘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学科培优数学速算与巧算知识定位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

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重点难点:找出题目中可以进行“凑整”的数。

利用运算律或者公式调整运算顺序。

考点:做复杂、多个数的连加计算时,利用运算律或者公式,尽量避免进位。

适当调整运算顺序。

知识梳理一、巧算的几种方法:分组凑整法: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差)加补凑整法1、移位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2、借数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其他类型的巧算二、基本运算律及公式:两个运算律:一、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 +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知识点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竖式计算25×38= 98×87= 52×39= 92×68=46×59= 17×75= 19×53= 75×18=99×45= 93×39= 65×19= 93×35=33×16= 69×42= 26×76= 68×88=42×59= 84×93= 44×64= 15×95=68×69= 83×29= 32×75 76×92=39×69= 74×64= 73×76= 48×54=35×74= 29×29= 24×18= 96×18=22×56= 55×57= 32×95= 68×19=66×43= 74×38= 98×48= 98×32=29×57= 33×94= 14×49= 83×29=53×93= 85×74= 96×22= 98×26=竖式计算,有☆的验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

1.快速计算乘法口诀表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表。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是进行速算和巧算的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1乘以任意数等于该数本身,以及0乘以任意数等于0的原则。

另外,在计算乘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的步骤。

2.快速计算除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除法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除法,学生需要熟悉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来进行计算。

另外,学生还需要熟悉常见的除法口诀,如9除以任意数的口诀。

3.快速计算加法与减法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补数进行计算,将加法问题转化为减法问题或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

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4.快速计算小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小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小数,学生需要熟悉小数的基本概念,如小数点的意义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另外,在计算小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近似计算和适当舍入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5.快速计算整数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整数的运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整数的基本概念,如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另外,在计算整数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相反数的概念简化计算的步骤。

6.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组合的概念。

为了进行快速计算组合问题,学生需要熟悉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如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另外,在计算组合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分类讨论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7.快速计算面积和周长问题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为了进行速算和巧算,学生需要熟悉面积和周长的基本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另外,在计算面积和周长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化简问题和近似计算的方法简化计算的步骤。

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一、加法速算技巧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5=5+3=82.加法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的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3+4+5=(3+4)+5=7+5=123.加法逆元: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0。

4.加法经验法则:如果两个数字之和除以一定的数余1,则这两个数字之和的最后一位数一定是1、例如:58+37=95,95除以10余5,则58和37的和的最后一位数是55.结合法则:可以先计算其中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5+7+3=(5+7)+3=12+3=156.进位技巧:如果两个数相加时出现进位,可以将进位数放在结果的前一位上。

例如:24+17=30+11=417.补数法:如果一个数距离一些十位数较远,可以找到距离该数相近的十位数,然后通过补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例如:37+18=37+20-2=57-2=55二、减法速算技巧1.减法的定义:减去一个数可以看作是加上该数的相反数。

例如:8-3=8+(-3)=52.减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减,不能交换位置,结果会改变。

例如:8-3≠3-83.减法的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10-3-2=(10-3)-2=7-2=54.减法的逆元:减去一个数与该数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8+8=165.进位技巧:如果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24-7=24-6-1=18-1=176.减去9的技巧: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减去9,再将十位数减1、例如:62-9=(62-2)-7=60-7=537.分解法:可以将减数拆分成几个部分,再进行计算。

例如:56-26=(50-20)+(6-6)=30。

三、乘法速算技巧1.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7=7×3=212.乘法的分配律:可以先计算其中一部分数再相乘。

三年级思维拓展-速算与巧算(一)

三年级思维拓展-速算与巧算(一)

速算与巧算(一)☜知识要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数字计算。

为了做到计算又快速又准确,需要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和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和不变。

即: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

在整数的加法运算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加,然后再加上剩下的数,从而让计算简单。

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技巧1. 带着符号搬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可以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

但必须在交换位置时,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搬家”,运算的结果不会改变。

2. 去括号: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的时候不改变括号里面的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的时候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即“+”变“—”,“—”变“+”。

3. 添括号:加减混合运算中,可通过添加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添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不改变括号里面的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即“+”变“—”,“—”变“+”。

三、补数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1叫做9的补数。

而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和它的补数的个位数字之和是10,其他位的数字之和是9。

☜精选例题☝【例1】: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19+128+72(2)82+354+18(3)64+97+103+36☝思路点拨: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计算互为补数的两个数,可使计算简单。

☝答案:(1)19+128+72 (2)82+354+18 =19+(128+72)=82+18+354=19+200 =100+354=219 =454(3)64+97+103+36=(64+36)+(97+103)=100+200=300✌活学巧用1.口算43+57= 237+63= 1358+642= 2347+7653= 100-28= 1000-367= 10000-4523= 4000-1238=2. 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
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

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 48 + 47 - 46 -45 + 44 + 43 – 42 – 41 + 40 + 39 – 38 –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 42 – 41)+(40 + 39 – 38 – 37)+ 36 ;
=4+4+4+36
=48
例: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 =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 1,再
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

=(16+4)+(13+7)+10
=20+20+10
=50
4、重新分组(即符号或数字的规律不好用,需要观察重新“排队”分组)
例:1-2+3-4+5-6+7-8+9-10+11
经观察,数字和符号都是有规律的,可是按照(1-2)+(3-4)……这样分组的话,每个括号里都不够减。

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带符号搬家”给数字重新排队,将原式变成 11-10+9-8+7-6+5-4+3-2+1
这样小朋友们一定就会做了,最后结果等于 6。

'
例:(11+13+15+17+19)-(10+12+14+16+18)
5 个加数减5个减数,可以去括号,重新排队。

原式=11+13+15+17+6-18
=(11-10)+(13-12)+(15-14)+(17-16)+(19-18)
=1+1+1+1+1
=5
例: 66 + 94 + 72 + 86 -(70 + 64 + 92 + 84)

本题虽然数字有大有小,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不过仔细观察,4 个加数减去 4 个减数,且每个加数都对应着一个跟它差不多的减数,那就可以用分组法试试啦!
则原式= 66 + 94 + 72 + 86 - 70 - 64 - 92 – 84(先去括号)
= 66 + 86 + 72 + 94 – 64 – 70 – 84 - 92(按大小重新排序,便于观察) =(66-64)+(72-70)+(86-84)+(94-92)
= 2+2+2+2
=8
二、“金字塔数列”求和

认识“金字塔数列”:从 1 开始连续加到某一个数后又倒着加回到 1
方法:中间数×中间数
图示:
1 +
2 +
3 +
4 + 3 + 2 + 1 = 4 × 4
注意:中间数也是最大的那个数,且只会出现一次
1、标准型:
例: 1+2+3+4+5+6+7+8+9+10+9+8+7+6+5+4+3+2+1
=10×10
-
=100
2、缺角型:先补成标准金字塔型,再把补上的数减出去
例:1+2+3+4+5+6+7+8+9+10+9+8+7+6+5+4
=1+2+3+4+5+6+7+8+9+10+9+8+7+6+5+4+3+2+1-3-2-1
=10×10 -(3+2+1)
=100-6
=94

三、等差数列求和:
1、高斯公式:(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个数÷2
例: 1+2+3+4+5+6+7+8+…+99+100
=(1+100)×100÷2
=101×50
=5050
2、当个数是奇数个的等差数列求和时:中间数×个数
这是因为高斯公式中(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2 正好等于中间数,所以当是奇数)
个的等差数列时,可直接简化为“中间数×个数”。

由于公式多了孩子容易混,建议家长一定让孩子把高斯公式记熟用熟了,因为高斯公式是任何等差数列都适用的。

例: 2+4+6+8+10+12+14
=8×7 (中间数是 8)
=156
例:在括号里填上 5 个连续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

()+()+()+()+()=40
方法一:5 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个数为单数的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个数,那么中间数就是 40÷5=8,则原式为:6+7+8+9+10=40
方法二: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尝试,先填出 5 个连续的自然数,比如 1+2+3+4+5,这个结果 =15,怎么办呢说明填的数填小了,要把它们变大,变大多少呢先算一共少了多少:40-15=25,25 平均分给5个数,25÷5=5,每个数应该再增大 5,所以最后结果是5+6+7+8+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