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优质课课件用)

合集下载

《卖炭翁》教学课件(33张PPT)

《卖炭翁》教学课件(33张PPT)

精选版课件ppt
17
示例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 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 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 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 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精选版课件ppt
21
烧炭艰辛
卖炭翁
对 比
运炭艰难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炭被掠夺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精选版课件ppt
4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 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 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 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 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 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 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精选版课件ppt

《卖炭翁》优课一等奖课件

《卖炭翁》优课一等奖课件
《卖炭翁》优课一等 奖课件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的 • 作者生平及创作环境 • 诗歌内容解析与欣赏 • 艺术手法与修辞技巧探讨 • 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传承价值
目录
•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背景与目的
01
古代文学重要性
01
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 学,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03
于元和元年(806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 多个官职,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时代背景与社会风貌
唐代中期,社会经济 繁荣,文化昌盛,士 人阶层活跃。
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 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疾苦,具有深刻的人 文关怀。
同时也存在着贫富差 距、官僚腐败等社会 问题。
创作动机及艺术特色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
揭示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
诗中通过对比卖炭翁的贫苦与宫市的奢华,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批判意识及进步思想体现
对统治阶级的批判
诗中通过描写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 剥削,暗示了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体 现了作者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揭露黑 暗的进步思想。
对社会制度的反思
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引发读者对 社会制度的反思,促使人们思考如何 改善社会制度以保障劳动人民的权益 。
通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揭露了当时 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艺术上,白居易善于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易于理解,深受读者喜爱。
03 诗歌内容解析与欣赏
全文朗读与正音注释
全文朗读

《卖炭翁》课件(完整版)

《卖炭翁》课件(完整版)
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
寓言式写作手法
白居易运用寓言式写作手法,通过卖 炭翁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现实,表达了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 慨。
《卖炭翁》一诗通过描写卖炭老人的 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 的苦难生活。
白居易生平及成就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05
知识拓展: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琵琶行》简介及欣赏
《琵琶行》是唐朝白居易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
诗中通过描写一个弹奏琵琶的 女子的身世遭遇,表达了作者 对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 动,语言优美。
《长恨歌》简介及欣赏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西方社会关怀理念
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 利,倡导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民生问题解决方式探讨
中方解决民生问题方式
政府主导,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保 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福利,如建立健 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 务等。
西方解决民生问题方式
市场主导,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 来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如提供 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和教育培训、鼓励 创新和创业等。
官吏形象刻画与对比
外貌与行为对比
通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 者白衫儿”的描写,与卖炭老人 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官 吏的趾高气扬和盛气凌人。
掠夺行径的揭露
描写官吏利用手中权力,强行掠 夺老人的劳动成果,“手把文书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妇女、儿童等配角形象展现
01
社会风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

卖炭翁公开课优秀课件pptx

卖炭翁公开课优秀课件pptx

运用多种句式,如并列句、转折句等,使诗歌语言生动有力,表达了 作者对卖炭老人的深刻同情。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
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描绘卖炭老人的形象和生活场景,引发读者的共鸣 和思考。
写作特点
运用生动的描写和贴切的比喻,使诗歌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同 时,通过对比和烘托手法,突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社会的不公。
利益。
麻木、冷漠,对老人的苦难视而 不见,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
02
旁观者形象
人物关系及情感表达
卖炭老人与官吏的关系
对立、冲突,老人受尽官吏的欺凌和 剥削,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卖炭老人与旁观者的关系
情感表达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 描绘,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对人性冷 漠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 关注。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唐代历史背景及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 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技术应用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 资料,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学与环境科学
将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与环境科学知识相结合,探讨人类活动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THANKS
课程目标与意义
0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及诗歌特点 ,掌握《卖炭翁》的主题、艺
术手法和文学价值
02过Βιβλιοθήκη 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

《卖炭翁》ppt课件

《卖炭翁》ppt课件

诵读诗歌
• 眼前再现人物 • 心中品味感情 • 脸上表明爱憎
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 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 烧炭——运炭——炭被抢
• 请阅读烧炭这一段,分析卖炭翁苦 在哪里?
• 年龄 • 职业 • 劳动地点 • 外貌 • 心理
作者是怎样描述卖 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作者是如何描写宫 使的神态和动作的?
•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
• 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盛气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 余斤
心理
半匹红位悬殊
展开想象
•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 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 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 如今,又 “回车叱牛牵向北”,把 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 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 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他以后 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
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 (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
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 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时常与名诗人刘禹 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 动”的代表人物。
。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优秀课件 ppt

卖炭翁 优秀课件 ppt

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件展示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
促进实践行动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和责 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宦官
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代表封建社会中的权贵势力,欺压百姓 。
02 卖炭翁的主题分析
环保主题
烧炭对环境的破坏
卖炭翁通过烧炭来获取炭,这个过程 中对森林的砍伐和空气的污染都给环 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传达出环保意识 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劳动人民的苦难
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卖炭翁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员,他的生活艰辛,反映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苦难。
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卖炭翁的故事呼吁社会关注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提高 他们的生活水平。
社会不公与阶级矛盾
社会不公的表现
卖炭翁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
阶级矛盾的激化
选择与主题相符的颜色,保持色彩的协 调和统一,避免过于刺眼或混乱的颜色 搭配。
VS
图片选择
选用高质量、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课 件的可视化效果,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
课件的动画和交互设计
动画设计
合理使用动画效果,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同时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交互设计
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如提问、测试、游戏 等,让学习者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学 习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培养人文素养
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人性和社会道 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卖炭翁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卖炭翁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诗歌中运用的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借鉴。
传承了人文关怀精神
诗歌中体现出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传承了人文 关怀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 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卖炭翁》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何特点?通过哪些 描写手法展现出来?
问题二
请分析《卖炭翁》中的社会背景及其与人物性格、 命运的关系。
问题三
如何看待《卖炭翁》所揭示的社会卖炭翁》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主人公的艰辛和无奈, 以及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分享二
通过阅读《卖炭翁》,我对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命运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
对比手法
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情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各 自的特点或差异。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比卖炭老人的贫苦生 活和宫市的豪华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
审美价值体现及意义
1 2 3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通过卖炭老人的形象,诗歌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 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作者深切的人 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卖炭老人,勤劳善良,深受人们同情。
课程目标与意义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了解唐代社会背景及卖炭翁故 事内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培养同情心。
价值观目标
弘扬正义、勤劳、善良的价值 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讲解唐代社会背景、 卖炭翁故事情节及人物
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情感、生动 形象的描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 的审美价值。

《卖炭翁》ppt示范课件

《卖炭翁》ppt示范课件

《卖炭翁》ppt示范课件•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目录•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课堂互动与小结01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卖炭翁》创作背景中唐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阶级矛盾尖锐。

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讽谕诗的创作风格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卖炭翁》正是其讽谕诗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生平及成就生平简介0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文学成就02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政治生涯03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江州司马等职,后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写下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唐代社会风貌与民生状况社会风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朝代。

唐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同时,唐朝也是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唐诗、唐画、唐乐等都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民生状况然而,在唐朝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税的繁重,农民生活日益困苦。

同时,官僚腐败和军阀割据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这些问题在白居易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呈现《卖炭翁》原文,标注生僻字读音。

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其时代背景。

概括诗歌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原文呈现,整体感知解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等句子,分析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探讨“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描写手法,感受卖炭老人的艰辛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句意+效果:牛困人饿,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在集市南门 外泥泞中歇息。写出了卖炭翁的运炭经过,人困路遥的 情景,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 重、雪厚、人苦。
揭露:炭被掠夺收紧压榨
⑦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句意+写法+效果: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 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运 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宫使”趾高气昂的样 子。 词意+效果:“翩翩“是轻快洒脱的意思,表 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 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揭露:炭被掠夺收紧压榨
⑨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句意+写法+效果: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 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心理描 写,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 理,表现了卖炭翁无比悲愤心情。
⑩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句意+写法+效果: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 上一挂,就充抵炭的价钱了。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老翁 与宫使作对比,突出了老翁的无奈和宫使的巧取豪夺。 词意+效果:“系”是拴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揭露了 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表现了卖炭翁的可奈何和悲愤 之情。
同情:进城卖炭时久路艰
⑤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句意+写法+效果: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老翁 清晨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环境描 写,渲染了天寒地冻的气氛,为下文写卖炭作铺垫。 词意+效果:“辗”是碾压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形 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 了卖炭翁的勤劳。
句子解释:
①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②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 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③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 里吃的食物。 ④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 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⑤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老翁清晨驾着炭车 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字词理解:
伐薪烧炭南山中。 两鬓苍苍十指黑。 伐薪:砍柴 苍苍:灰白色 何所营:做什么用。 贱:便宜
卖炭得钱何所营?
心忧炭贱愿天寒。
字词理解:
市南门外泥中歇。 市:集市。歇:休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骑马的人
宫使驱将惜不得。 驱将:赶着走;惜:舍不得。 得:能够。 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拴,挂;充:充抵。 直:同直“值”,价格
【写作背景】 【字词理解】 【理清层次】 【中心题旨】 【写作特点】
卖 炭 翁
白 居 易
写作背景: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 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 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 无赖的方式。本来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 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 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 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 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 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 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 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
卖炭翁(讽喻诗、叙事诗)
• ①卖炭翁,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 ⑤夜来城外一尺雪, ⑥牛困人饥日已高, ⑦翩翩两骑来是谁? ⑧手把文书口称敕, ⑨一车炭,千余斤, ⑩半匹红绡一丈绫, 伐薪烧炭南山中。 两鬓苍苍十指黑。 身上衣裳口中食。 心忧炭贱愿天寒。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黄衣使者白衫儿。 回车叱牛牵向北。 宫使驱将惜不得。 系向牛头充炭直。
揭露:炭被掠夺收紧压榨
⑧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句意+写法+效果: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口里称 说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动作描写, “把”“称”“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 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蛮横无理。 词意+效果:“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 平行公文,“敕”指的是皇帝的命令,这两个词 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句子解释:
⑥牛困人饿,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在集市南门外 泥泞中歇息。 ⑦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 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⑧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口里称说皇帝的命令,吆 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⑨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⑩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 就充抵炭的价钱了。
中心主旨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 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 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 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 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 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 艰难不幸。 2.陪衬和反衬: (1)以“两鬓苍苍”和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卖炭 翁年迈与劳动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 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却反 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2)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 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 这一切,却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碳贵, 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3)“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 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 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 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 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同情:伐薪烧炭劳动艰辛生活困苦愿望卑微 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句意+效果: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 炭。交代老翁年龄职业,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生 活十分艰辛。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句意+写法+效果: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 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 得很黑。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 酸劳作,体现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同情:伐薪烧炭劳动艰辛生活困苦愿望卑微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句意+写法+效果: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 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运用设问的修 辞手法,一问一答,表现了卖炭翁生活艰辛。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句意+写法+效果: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运 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衣正单”却 “愿天寒”矛盾心理,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 活境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