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双休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听说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集体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较为清楚的讲述自己周末经历的事。

2.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3.能安静地耐心倾听同伴谈话,理解语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鼓励家长事先带幼儿周末游玩,幼儿了解周末的活动安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对谈话活动的兴趣
导入语:老师这周末去莆田,看到了好多好玩的事,比如说我看到了小朋友在舞蹈比赛、、、、、、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周末遇到了什么样高兴的事。

二、引导幼儿回忆,并与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1.讨论:你周末去了哪里?有谁?做了什么好玩的事?为什么感到快乐?
2.引导幼儿回忆,并与同伴交流。

三、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在集体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讲述
1.请个别幼儿围绕“周末我最高兴的事情是、、、、、、”自由讲述。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自信的、响亮的讲述周末里最高兴的事。

3.引导幼儿学会耐心的听他人讲述,互相分享喜悦。

1.引导幼儿能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让周末过的更有意义
1.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周末过得更快乐又有意思呢?
2.鼓励幼儿根据同伴的谈话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说说如何让自己的周末过得更有意义、更快乐。

3.小结:小朋友可以利用周末和家人外出游玩,欣赏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可以加强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谈谈在幼儿园的趣事,让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还可以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

只要能让自己的周末过得丰富又有意义,就是快乐的周末!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多陪孩子增加亲子感情,给予健康成长的环境。

小学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快乐的双休日

小学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快乐的双休日

浙教版第四课《快乐的双休日》【知识与能力目标】1、懂得周末的意义,愿意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周末;2、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培养时效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创设、观点辨析、故事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周末生活,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合理安排周末的意义;2、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懂得周末的意义,愿意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周末。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

一、热身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见面礼,咱们来玩一个游戏,叫做“周末情景大回放”大家请听游戏规则,调整一下位置,让自己坐得很舒服,轻轻地闭上眼睛,吸气--呼气--,回想一下上个双休日你的时间安排,在以下时间段都安排哪些活动呢?星期六上午七点、八点、上午半天、下午半天、晚上、星期天好,3-2-1-,慢慢睁开眼睛请全体起立,请你回到上周双休日,用你的肢体动作,把你在那时候做的事,按照我的时间表用动作表现出来。

“滴答滴答上周六七点、八点、十点。

下午两点、四点、晚上七点,九点“滴答滴答上周日七点、八点、十点。

下午两点、四点、晚上七点,九点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参与,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体会到了同学们的周末时间安排的很丰富,很多同学会安排各种活动,今天老师正要和你们聊一聊“快乐的双休日”的话题,要带你们开启一段双休日之旅,板书二、团体工作阶段(一)说说快乐的周末 P311、大家周末都做些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2、谈话:晶晶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看了她的周末的生活,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快快周末的生活安排得很有意义,同学们呢?你们的周末又是怎么度过的?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一起来说说吧!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周末生活,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4、详细记录上周末一天的生活,写在下面的表里。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活动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参与讲述故事《快乐的周末》。

1.2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周末活动图片、彩色笔、记录卡等。

1.3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周末活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快乐的周末》,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内容。

2.2 故事理解: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3 周末活动分享:教师展示周末活动图片,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周末活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活动热身: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3.2 活动主体:a)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故事课件,让幼儿跟随故事角色一起体验快乐的周末。

b) 教师展示周末活动图片,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周末活动。

c)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度过的快乐周末,鼓励其他幼儿倾听并回应。

3.3 活动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表达对周末活动的喜爱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课后家长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在周末参与更多有趣的活动,并记录下幼儿的成长点滴,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第六章:教学活动六角色扮演6.1 活动目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6.2 活动内容:教师将故事《快乐的周末》中的角色分配给幼儿,让幼儿扮演这些角色。

教师提供简单的台词,引导幼儿模仿角色的语气和表情进行角色扮演。

6.3 活动过程:a) 教师先简单介绍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

b) 教师分配角色,并给出简单的台词。

c)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一旁指导和鼓励。

d) 幼儿互相交换角色,重复扮演过程。

6.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角色表现。

评估幼儿对故事角色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快乐的双休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双休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双休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合理规划双休日,学会制定“双休日计划”,并且懂得当对父母安排的双休日计划不满意时,懂得与父母沟通。

二、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未来出版社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第三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中的第二课。

教材一共分“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议一议选一选”、“说一说做一做”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双休日都做什么;第二部分则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写一个合理的“双休日计划”;第三部分则是让学生讨论当自己的计划被父母否定时该怎么办。

教材布局合理,由浅到深,让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利用双休日,让自己的双休日过得更完美。

三、学情分析:本人所在学校主要是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如城里学生丰富,而且农村学生通常会承担一定农务。

这在讲课时应当注意到,并考虑进去。

四、教学目标:1、明白双休日不应只顾玩耍,忽视学习。

2、学会合理制定“双休日计划”。

3、懂得和父母沟通。

五、教学重难点:1、懂得合理安排双休日。

2、懂得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七、教学过程:1、我的双休日活动。

在这部分要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喜欢平时的双休日生活,哪些活动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思考双休日应该怎样过。

2、制定双休日计划。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计划的写法。

再指导学生制定“双休日计划”。

制定的计划要切实可行,有个人的特点。

同时,要利用教材上的学生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确什么是合理的计划。

3、和父母交流双休日计划。

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制定的双休日计划,更多的是从自己主观意愿出发,所以安排的不一定合理,在生活中,应当与父母交流,对双休日计划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同时引导学生,当自己的双休日计划与父母想法不一致时,应当与父母多沟通,多交流,而不应耍性子,大哭大闹。

4、教师总结。

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八、形成性评价设计: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当积极、对学生具有促进作用。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参与讲述故事《快乐的周末》。

2. 引导幼儿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快乐的周末活动。

3. 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快乐的周末》。

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引入(5分钟):a. 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b. 他们在周末都做了些什么?c. 你觉得他们的周末快乐吗?为什么?2. 故事理解(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情景体验(5分钟):教师创设类似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周末活动。

4. 创意绘画(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快乐的周末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分享展示(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回顾故事《快乐的周末》,并讲述自己的快乐周末。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展示区,供全体幼儿欣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故事《快乐的周末》的理解,能够简单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加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故事。

七、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快乐的周末》。

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 幼儿作品展示板。

八、活动过程:1. 复习故事(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快乐的周末》,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回忆故事情节。

2. 观察与想象(5分钟):教师展示几幅周末活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后,想象并绘画出自己在周末的乐趣。

3. 创作与分享(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自己的周末故事,完成后,轮流在集体面前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画中的故事。

快乐双休日活动设计方案

快乐双休日活动设计方案

《快乐双休日》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分析:“双休日”——这是一种学生非常感爱好旳话题,也是学生每周期盼旳两天属于自己旳时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可以充足认识到树立对旳旳休闲观念,掌握健康、积极旳休闲方式,对其生理、心理旳健康发展是很有协助旳。

我们可以在理解学生双休日活动安排旳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在双休日活动中旳体会,并结合实际讨论:①双休日旳目旳是什么?②合理安排双休日旳意义是什么?③要使自己旳双休日过得快乐而故意义,应怎样安排自己旳双休日活动旳内容等等。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对旳旳休闲价值观,并学会合理地安排双休日活动,获得一种充实、丰富多彩旳休闲生活,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实践和自我评价旳能力。

二、活动构思活动设计方案重要分为四部分,各部分旳重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与我谈话”。

重要是教师旳谈话导入活动,通过师生之间旳互相交流,引出本课旳话题——怎样合理安排我们旳双休日。

本部分意在激起学生旳爱好,点拨学生内心旳想法,将其引入活动情境。

第二部分“小品欣赏”。

旳重要内容是对小品《休闲在家》旳讨论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深入旳问题。

本部分意在通过将现实中旳事搬上讲台,启发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双休日旳生活对自己旳成长有重要旳意义。

第三部分“成果展示”。

重要是让学生展示自己旳才华,显示自己旳专长,增强他们旳自信心,引导他们在双休日里培养爱好,发展专长。

为学生提供某些休闲资料,指导学生选择他们喜欢旳故意义旳活动,引导他们掌握休闲活动旳要领。

第四部分“自我调整”。

通过学生制定自己旳双休日计划,矫正他们对双休日旳不对旳认识,使他们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旳双休日。

最终,再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双休日活动记录卡》,有效地对学生双休日旳家庭生活进行全面旳调控管理。

三、活动准备1、找四个学生准备小品:《休闲在家》;2、学生准备好自己旳小制作或显示自己专长、爱好旳其他资料;若想当场演出旳,请准备好器材;3、设计《学生双休日活动记录卡》,准备印发给学生。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语言活动《快乐的周末》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活动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快乐的周末生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1.2 活动目标:(1)让幼儿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周末生活。

(3)培养幼儿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一群小朋友在周末一起玩耍、分享快乐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朋友们都在自己的周末找到了快乐,通过互相交流,他们感受到了友谊和分享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主题,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周末生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交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法: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3 游戏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1)教师向幼儿问好,引导幼儿坐好。

(2)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周末话题的兴趣。

4.2 讲述故事:(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快乐的周末》。

(2)在故事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4.3 讨论与分享:(1)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周末生活,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2)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周末故事,让大家一起感受快乐。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同伴分享快乐。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快乐的周末》。

(2)鼓励家长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周末生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2 课后反思: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语言表达、分享交流等方面的进步。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快乐的双休日教案未来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快乐的双休日教案未来版

了解我的身体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身体各部分器官名称,感知器官的功能。

2、爱自己的身体,形成初步的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3、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发展创意、表现和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猜一个小谜语,好不好?——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猜对了,就是眼睛。

眼睛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器官,除了眼睛之外,你们还知道我们身体其它部位器官的名称吗?新学期的第一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了解身体1、出示画好的图,你们能猜出来这是谁的身体轮廓吗?对了,这是我的。

你们想不想自己也亲自动手画一个,并研究一下我们的身体呢?2、说要求: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长大纸,小组长组织组里的同学们做三件事:(1)把组内小伙伴的身体轮廓动脑筋想办法画在纸上,可以是各种动作,但只画一个;(2)知道哪些器官的名称就把名称写在那个部位,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3)根据表格要求进行测量,把结果记录在表上。

活动时应注意什么呢?(小声说话,彼此谦让,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三、各小组活动四、大组交流1、人体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组成;头部有眼、耳、口、鼻;胸部有心脏、肺等器官,腹部有胃、肠、肝等器官。

这就是人体的大致结构,尽管我们有相同的器官,但作为活生生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由他人代替,我们的身体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那么我们应怎么对待我们的身体呢?(爱护、保护)2、谁能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胸围的变化、臂长、身高)五、学会保护心脏1、谁知道人体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器官?为什么?2、在哪可以摸到心脏呢?(身体胸腔的正中偏左)心脏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呢?(准确地说心脏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约有自己的拳头那么大)3、运动之后的心跳和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上课时的心跳速度一样吗?在教室做室内韵律操。

摸一摸心跳,说一说为什么运动前后心脏跳动的速度不一样了?4、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心脏的好办法?教师小结: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有意识的保护身体、爱护自己,今天只是第一步,希望同学们回去查找保护身体其它部分器官的好方法,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评选我们班的“医学小博士”这节课上完了,衷心预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双休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2、技能: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3、情感:懂得放假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儿童在假期中可能有的实际生活,并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在假期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你还记得以前的假期生活是怎样过得吗?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活动一:我的假期愿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假期生活,再说一说现在自己的假期愿望。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假期。

2、全班范围内交流:
3、全班同学讨论。

4、教师小结: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应该是学玩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三、活动二: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