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柳州市中考题)
广西2017中考语文第11讲说明文阅读检测语文版

第11讲说明文阅读一、(2016·荆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
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
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
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
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
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
”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
”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
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
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
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
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
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
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
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
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
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
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
广西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育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 语文.doc

广西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育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6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戏曲作为人类的集体记忆载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作用。
为什么85年前梅兰芳走出国门后有那么多追随者?为什么今天“灯谜”不远万里到纽约去听张火丁的戏?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个深远的文化培育和文化养成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成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今天的人们愈加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均拥有不同表现形式,这些多样性恰恰构成了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乃至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中国戏曲是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大潮中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最大的特点是萌发于某个特定地域,带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并由此提供了一种阐释人类文化的特殊视角。
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一直追求宏观、全方位、全球化、共性的文化阐释,忽略了探求地域性、个体性、独特性的文化宝藏。
中国戏曲艺术是最具独特性和个体创造性的一种艺术。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保存、保护和发扬戏曲这一人类文化的巨大遗产,成为摆在今天文化市场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深远的创新基因和市场化基因,这种基因是其历史生命力所在,也必将在今天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社会面前迸发出更大的魅力。
首先,中国戏曲很早就拥有了强大而忠实的特定消费者。
前不久张火丁到美国演出,许多戏迷追随到纽约。
可见中国戏曲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和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中国戏曲很早就形成了一套“明星制”的市场形态。
一出戏、一个演出团体的生存发展,“名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中依然是一个很成熟、很常见的存在形态:每一出戏有一个或多个艺术水准高超的“主角”,并由主角的精彩演出培养造就出一批成熟稳定的观众群,带来持续的观众流,保证演出的高频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戏曲是最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文化产业形态。
贵州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贵州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de52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4.png)
贵州省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小说阅读《天籁之声》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小说阅读《天籁之声》含答案天籁之声①男孩迷上小提琴。
如醉如痴。
②每天他都站在小区花园的一棵馒头柳下面,将小提琴锯出杀鸡般的声音。
有路人经过,便陡然皱起眉头。
这噪音令他们的头发根根竖立,让全身落满密密麻麻的小疙瘩。
他们的表情让男孩伤心不已,于是他把练琴的地方,挪到自家阳台。
③仍然吵。
或尖锐或沙哑的声音刺透清晨或者黄昏,折磨着每一个人的耳膜和神经。
受不了了,就过来敲门,求他不要再拉,求他的父母管管他。
他们说艺术需要天赋,既然他没有天赋,就算再拉下去,也不过浪费时间罢了。
他们的话让男孩伤心欲绝,咬着嘴唇关紧门窗。
④于是每个夜里,房间里总是回荡着令人不堪忍受的杀鸡或者挫锯的声音。
那声音让父亲无法集中精神读完一页书,让母亲无法不受干扰地看完一集电视剧,更让他神经衰弱的奶奶,夜夜心脏狂跳不止。
父亲想这样可不行,得给他找一个真正不打扰别人的地方。
⑤地点选在一个偏僻的公园。
虽然偏僻,但毕竟还有三两游人,而待琴声响起,那些游人,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⑥男孩的自尊心和意志力被一点一点地蚕食..。
好几次,他动了摔琴的心思。
⑦可是那一天,练琴时,偶然遇上一位老人。
老人静静坐着,手指和着他的琴声打着明快的拍子。
当一曲终了,老人甚至递他一个微笑。
一瞬间他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想莫非他的琴声变得悦耳了?回去,站在小区里,琴弓刚刚滑动,路过的行人便一齐皱了眉头,匆匆逃离。
⑧他不解,在公园里偷偷询问别人。
别人说那老头是个聋子啊!几年前开始耳背,越来越厉害,现在,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男孩刚刚鼓起的信心再一次受到打击,他垂头丧气,几乎真的要放弃拉琴了。
⑨却突然,那天早晨,老人主动和他搭讪。
⑩老人说你肯定听别人说起过我的事情吧?其实我一点儿都不聋,只是稍有些耳背罢了。
他给男孩看了他的助听器,说,不信的话,咱们可以测试一下。
男孩跑到很远的地方跟老人打招呼,果然,老人的耳朵灵便得很。
老人说我喜欢听你拉琴绝不是装出来的,虽然你拉得并不是很好,但绝不像他们说得那样糟。
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答案

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天空的表情
1、B
2、C
3、B
(二)人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
1、D
2、C
3、A
4、B
(三)阅读下列说明文
略
(四)玻璃之王
1、C;
2、B;
3、C;
4、D
(五)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1、C
2、A
3、B
(六)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1、D
2、 C
3、 C
(七)火箭回收有多难?
1、 B.
2、 C
3、D
(八)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略
(九)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1、B(选文中陆游和邝露的著作中记载的是侗族大歌演唱的情景,而非记载歌词内容。
)
2.D(原文说“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而非“都”,此处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所以意蕴深刻”的“所以”实属强加因果。
)
3.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内容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十)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1、B
2、B
3、C
4、A
(十一)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1.D 2.A 3.C
(十二)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1、D
2、A
3、D
4、A
(十三)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C
2、B
3、A
(十四)DNA数据
1.D(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
2.C(是“特艺集团第一次成功的把视频资料储存到了DNA上。
”)
3.B(本段主要说明方法没有举例子、打比方主要说明是“高效”)
(十五)可燃冰
1、D
2、D
3、C。
柳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1)

柳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①作比较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下定义⑤列数字⑥作诠释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美的天籁阅读题及答案

最美的天籁阅读题及答案⑴2021年10月12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一场人们期待已久的个人演唱会在优美的钢琴声中拉开了序幕。
演唱会的主角——加拿大爵士女歌手戴安娜·克瑞儿出现在舞台中央时,剧场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⑵喜欢自弹自唱的戴安娜·克瑞儿是当代乐坛数一数二的爵士女歌手,曾经两度获得“格莱美”奖杯,有“爵士女神”之称。
而这一次,是戴安娜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喜爱她的歌迷们早早地就来到剧场,找到各自的位置坐好,期盼着一睹戴安娜无与伦比的风采。
⑶果然,戴安娜不负众望,当她的指尖触及琴键时,天鹅绒般的琴音顿时让整个剧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凝神静听;当她的嗓子倾吐出那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时,立即俘获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心。
戴安娜精湛、投入的表演令人们深深地陶醉了,剧场内洋溢着一派欢乐和谐的氛围。
⑷然而,意外出现了。
当令人如痴如醉的演出进行到一首曲目刚刚结束时,安静的剧场内突然响起一个小孩的哭闹声!在人们凝神静听之际,这尖利、响亮的哭声显得尤为刺耳,几乎扰乱了所有人的心情。
观众席上,有人开始小声地议论:“谁这么没素质?怎么把小孩带到音乐会上来了?”也有人担心素来讲究演出质量的克瑞儿会不会将孩子和家长“请”出场外,甚至自己拂袖而去。
⑸听到孩子的哭闹声,舞台上的戴安娜也不禁愣了一下神。
但她很快便露出了微笑,一边用眼睛寻找着孩子的位置,一边怜惜地念叨着:“哦,宝贝别哭,是不是演出时间太晚,吵到你睡觉了?”戴安娜亲切、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更令人们惊讶的是,随后,戴安娜竟然即兴弹奏出舒伯特的《摇篮曲》,并跟着轻声哼唱起来。
顿时,悠扬、舒缓的旋律如行云流水般缭绕在剧场上空。
有趣的是,随着戴安娜的演奏,那个小孩的哭闹声也逐渐平息下来……⑹第二天,北京很多报纸的娱乐版面都报道了戴安娜的这场演出,有一家报纸更是详细地描述了这段小插曲。
文章在结尾处动情地写道:“戴安娜用自己高品质的文明素养化解了尴尬,并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变成了幽默和爱。
2017广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广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大歌”就是指
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
“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
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
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
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
模拟鸟叫虫鸣、高
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
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
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
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
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
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
古时候,一
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
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
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
那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