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再生能源
浅谈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

浅谈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
而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严重污染和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选择。
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太阳能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在建筑领域,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太阳光电效应和热效应两种方式来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太阳光电效应主要是指利用太阳光直接将光板电转换成电能;太阳热效应则是指利用太阳能将热转换成能量。
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稳定体系等。
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产品。
它能够通过太阳能将水加热,使得人们可以在冬季也能用上热水,从而起到了非常不错的节能效果。
太阳能发电系统则是利用太阳光直接将光转换成电能,该系统可以用于城市及广泛的乡村地区。
太阳能发电系统具有零排放、维护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太阳能稳定体系则是由太阳能板、蓄电池、充电器、电池维护卫星、智能控制器等设备组成,它通过智能化的控制,能够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供日后使用。
太阳能稳定体系在建筑和家庭应用中可以发挥非常大的能源资源,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便捷的节能方式。
二、风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中的另一种,它是指通过风力的转化作用,将风力转化为机械动能再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
风能发电系统是目前最常见的风能产品,它能够通过风能将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
风能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风力资源丰富的山区、海岸地带等。
风能发电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高效性等优点,同时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三、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质发酵或热能转化而产生的一种能源。
生物质能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较多,主要包括生物质燃烧系统、生物质气化系统和生物质发酵系统。
生物质燃烧系统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通过使生物质燃烧,产生热能,再利用热能做动力或发电。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与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可以接受的时间尺度内能够持续产生并且不会耗尽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环保、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探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一、环保角度可再生能源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来说,具备清洁、绿色的特点。
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则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降低空气污染,并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同时对水质也无任何破坏,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和破坏。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角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逐渐下降,相比于传统能源的获取和利用成本要低得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太阳能的发展带动了光伏产业的繁荣,风能的利用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相应行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能够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降低能源成本。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可持续发展角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资源有限,其供给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具有持续性和可再生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通过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能够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和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发展现状、利与弊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可再生能源是指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更新和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可再生能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储备。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能量来源,其储量巨大,能源供应相对持久稳定。
相比之下,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且无法再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供应将逐渐减少。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空气和水污染,对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传统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国家在能源供应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
而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分散化发电,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有利于国家的能源战略。
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
在太阳能方面,光伏发电技术不断突破,太阳能电池板的产业化生产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规模不断扩大。
风能方面,风力发电正在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不断进步,风能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水能方面,水力发电作为最早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生物能、地热能等新兴可再生能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生物能源的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沼气能等,其优势在于资源广泛且可持续化;地热能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熟度不高、高投资成本以及储能问题等。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1. 环境友好: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能源可持续性:可再生能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相比之下,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资源,而且采集和利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使用能源资源。
3. 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能源生产到设备制造、运输和安装等各个环节,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拓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1.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优惠的电价政策、减税政策、补贴和贷款支持等,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成本不断降低,能效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领域,光伏技术和风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益不断提升,增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3. 全球市场需求: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和发展可再生能源。
不仅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都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
这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扩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4. 投资和合作机会: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投资者和企业愿意为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开拓这一新兴市场。
浅谈可再生能源研究报告

浅谈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次能源。
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再生能源重要性。
那么可再生能源一般包括几类,目前的应用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是什么?明确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可再生能源一般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其中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主要是发电,包括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和潮汐能发电等方面。
中国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中国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达7亿tce。
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潜力,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因此小组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初步研究,认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应用价值,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我国还有尚待提高的地方。
参考文献:《可再生能源概论》作者:左然施明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6-06出版。
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分析

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催生出更多能源的时代。
然而,由于传统能源(如煤、油、天然气等)的日益稀缺和对环境的影响,全球不断寻找替代能源。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比较分析。
一、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与传统能源不同,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无限,不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枯竭。
这种能源逐渐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替代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其绿色和环保的特点备受推崇。
二、可再生能源的优点1. 对环境友好可再生能源具有低排放的特点,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尤其在对CO2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上,可再生能源是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对于传统能源,其对环境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
2. 经济效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其成本正在逐渐降低,同时,可再生能源是无限可再生的,使用成本更低。
事实上,对于国家来说,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发展机会。
3. 资源不会枯竭由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其使用寿命非常长。
相比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会因为过度开采而导致枯竭。
这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传统能源的缺点1. 对环境影响大传统能源是靠燃烧燃料来产生能量,容易造成污染。
燃烧油、煤等有害物质会排放到大气中,这就会对环境、人们的生活以及移动的交通造成影响。
2. 很多资源在开采之后就耗尽了由于许多传统能源是有限的,这意味着这些资源在开采一段时间后就很可能耗竭。
因此,需要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燃料来满足能源需求。
3. 成本上升传统能源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增长,而供应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这就导致了能源成本的上升,尤其在燃料价格大幅上涨时,能源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四、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比较分析1. 稳定性可再生能源具有稳定性,相比于传统能源更加稳定。
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与分析

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较与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更多的关注转向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本文将对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一、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和类型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不断自然更新的能源来源,不会因为使用而耗尽。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这些能源都是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损害。
二、传统能源的定义和类型传统能源是指那些大量使用的并且无法自行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这些能源在自然界形成的时间非常长,而且使用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形成的速度,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污染。
三、环保性比较1. 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有着重要的作用。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减少了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而传统能源,比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加速了温室效应的发生。
2. 水资源消耗传统能源的采集和利用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尤其是核能和煤炭发电。
这些能源需要用来冷却反应堆或冷却发电设备。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几乎不消耗水资源,更为环保。
四、经济性比较1. 资源成本传统能源的获取和加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当地环境条件差的地方。
可再生能源则是自然提供的,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只需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 长期可持续性传统能源是有限的资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而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不断利用自然资源来源源不断地满足需求,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虽然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和建设成本较高,但在长期回报和环境效益上,其经济性优势逐渐显现。
五、应用前景分析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洁净能源项目,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自然界中自我更新、不会耗尽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的逐渐减弱,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2. 资源可持续利用: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可以作为永久、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3. 增加能源供应稳定性:可再生能源分散分布在全球各个地区,与传统能源不同,减少了对特定地区资源的依赖,使能源供应更加稳定。
4. 经济利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1.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生物质能等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
2. 政府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欧洲联盟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目标,要求到2030年实现能源消耗的至少32%来自可再生能源。
3. 全球能源转型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全球能源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4. 经济可行性增加: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经济可行性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产业,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政府政策支持和全球合作,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为人类提供持久、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可再生能源概论:能源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削减贫困的重要资源,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宏观财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经济的发展不仅导致对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而且引起能源结构的变化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性能源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全球每年消费的一次能源总量已超过4.02x10(18)J,其中化石燃料的消费占总量占79.6%(石油35.3%、煤炭23.1%、天然气占21.1%),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分别占13.9%和6.5%f1,且呈上升趋势。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l、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1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全球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导致地球亿万年积存下的宝贵资源迅速耗竭,据预测,世界能源中石油将在40a内枯竭。
天然气将在60a内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a。
同时化石燃料的消耗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得温室气体增加,引起气候变化,生态破坏。
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2001年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量近20亿t标准煤,约占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13.5%.其中可燃生物质能约占l0.8%,水能占2.2%,其他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新技术等开发量合计占0.5%。
在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发展最快,到2006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422万kW。
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太阳能发电发展也很快,光伏发电制造能力超过56.0万kW,实际装机容量在220万kW左右。
2005年底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4GW;生物液体燃料超过369亿L。
同时,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也都取得新的进展。
显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由此可见.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持续高涨。
1.2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依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从2001~2005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了45%.而能源消费却增长57%.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使我国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受资源限制.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l1.0%和4.0%。
加之能源利用技术落后,效率较低,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可能比国外更迅速,致使我国将更早面临能源枯竭的威胁;其次,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飞灰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制约所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过高。
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有限,只能通过增加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
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难以解决.致使我国核电只能保持适度规模发展;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且受输电容量技术制约;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替代煤炭、弥补油、气供应不足、优化能源结构的一种重要选择。
我国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问题已十分突出。
可再生能源属于本地资源.通过一定的工艺技术。
可转换为电力和其他形式的能源.如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和氢燃料,将减轻对石油的依赖,为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做出贡献。
另外。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水能等可再生资源,逐步实现农村用能的优质化和清洁化,既是促进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用电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可靠方式。
在农村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可以保护我国退耕还林的建设成果。
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由此可见,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化。
通过扩大试点示范、在政策的激励下推广应用,使现在已经成熟或初步成熟的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地热采暖等技术达到完全商业化程度。
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努力使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
发电装机0.9亿-1亿千瓦,能源开发总量达到4亿-5亿吨标准第三阶段: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
第四阶段:到210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50%以上,并基本消除传统利用方式,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2、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及其优势能源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类。
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在我国是指除常规的能源外的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
在长时间以来,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是我国生产、生活使用的主要能源,向全社会供应,而可再生能源是以非商品的能源形式个别的、小量的供应,还不是主要供应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优势:1、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据有关专家预测估算,风能资源约16亿k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亿kw;地热能资源远景储量为1353.5亿t标准煤,在西藏、云南有多处高温地热资源,可用于发电的地热资源潜力约600万千瓦;生物质能潜力估计为7亿t标准煤当量左右,其他太阳能、海洋能、水电能等储量更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还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消费量还很低。
煤炭占整个能源消费构成的66%,石油占23%,天然气占2.7%,而可再生能源只占整个能源消耗的2.5%。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2、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广泛、不污染环境、最廉价的清洁能源。
3、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使得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以石油,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仍然是能源的主要来源。
一方面,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的CO2,SO2,NOx气体以及其他污染物,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和酸雨的形成。
另一方面,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的储量,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据估计,按照目前的消耗量,石油仅仅能维持不到50年,而煤也只能维持200年。
而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的中国,其石油进口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07年进口比例是47.2%,2008年49.%,2009年52%,2010年54.8%,2011年56.5%,按照这种速度进行下去,不用多久就会超过60%,因此发展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从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来看,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并没有减少。
从现在起到2030年,针对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投资有望在2012年达到每年4500亿美元的水平;从2020年开始,投资有可能增加到每年6000亿美元。
同样在我国,随着我国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使我国的能源需求形势越来越紧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成了国家亟需解决的重点。
根据我国中长期能源规划研究,2020年之前,我国将投入2万亿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与研究。
到2050年前后,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定位是主导能源之一,可以满足8.8亿到17.1亿吨标煤的能源需求,占全国能源需求的17%到34%;含水能则可以提供13.2亿到21.5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需求的26%到43%。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我国风能资源总量约为7~12亿千瓦,陆地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大于海上,年发电量可达1.4~2.4万亿千瓦时;当前可利用生物质资源约2.9亿吨,主要是农业有机废弃物;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量非常丰富,约为6亿千瓦左右,全国水能技术可开发量,至少也在5亿千瓦以上,年可提供电量2.5万亿千瓦时。
因此,我国具有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保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要解决我国当前能源潜在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用清洁的能源逐步替代高含碳量煤矿燃料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好的选择。
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长时间以来主要以矿物能源特别是煤炭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污染环境严重,空气污染范围从室内扩大到城市和区域,酸雨污染加重,使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的农作物和森林受到酸雨损害影响;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石漠化、沙化和草原退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展新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有效的缓解生态环境破坏和身体健康,实现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以电力为例,电力是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过分依赖诸如煤之类的化石燃料,电力部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部人类排放总量的37%,而且这一比率还在迅速上升。
这恰恰威胁了电力所能带来的发展,把大众臵于更加频繁的干旱、洪涝、暴风雨、栖息地破坏、农作物减产、海平面上升以及疾病肆虐的危险之中。
为此,WWF 在全球范围启动清洁电力行动,呼吁并督促社会的各重要部门 - 包括电力公司、金融机构、政界以及消费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使电力行业尽快地由使用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
中国电力部门仍主要依赖煤炭资源,75%的电力来自煤电,不仅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也造成严重区域环境污染。
此外煤炭开采过程中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对附近居民的生活亦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我们能够确定一个清楚的发展方向,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应用,通过提高所有电力设备和电器的能源利用效率、转向低碳燃料以及广泛应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给我们的环境带来良好的改善,还能给我们的成本带来一定的缩减。
WWF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倘若充分利用各种减排技术,如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小水电以及在现有电厂中利用可持续生物质能混燃技术等将使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份额的40%-60%,其中能效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将有助于提高这一比例。
与此同时,假若在2020年之前清洁电力行动提出的59%的减排目标得以实现,则消费者的净支出将每年下降8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