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合集下载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72odern ChineseMXIANDAI YUWEN 一、引言虽然名词与量词搭配关系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最常见的现象,但也较容易让人忽略。

名词有许多特点,在它和量词的搭配组合中更能体现出名词的特点,这也是区别名词与其他词类的重要标志。

量词数量多,用法较为灵活,是区别汉语与印欧语的重要标志。

它和名词搭配使得语言更有条理和形象性,所以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组合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早期研究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制约关系时,有三种说法:一是陆志伟的“名词限制说”。

陆志伟《北京话单音词词汇》:“北京方言的名词是材料性的,数量上没有限制。

那限制必得另用一种类乎名词的词来表达它。

”①二是高名凯的“辅名词说”。

他在《汉语语法论》中写道:“辅名词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或单位的特点。

数位词也是给具有名词功能的词一个范围,表明其特性之所属——表示每一个事物的具体的形状而加以范围。

”②三是廖庶谦认为的名词决定量词的选择学说。

他的研究使量词更有逻辑性和形象性。

在前人研究的常规搭配基础上,本文将从名词与量词的相互制约关系上进行探究。

在探究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时,我们不难发现,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色彩。

前人从认知与语义方面进行了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研究,因此本文增加了对其在语法和语用层面的探究。

在超常搭配中,我们可以根据语境变换量词,语言表达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在日常运用中,人们通常根据习惯选择量词和名词搭配,这恰恰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认知范畴应用与理解。

在每个人的认知领域中,都有有意识或无意识记的名词、量词制约条件。

由此看来,将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组合放在认知学的层面进行研究更能丰富其价值。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量词因为与不同的名词搭配,附有不同的意义。

在与名词的正常搭配中,量词通常具有计量的功能,而在与名词的超常搭配中,量词通常更侧重语言艺术化功能。

二、名词与量词的定义在了解某事物时,我们应对其定义做出一定解释。

名词:①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牛、水、友谊、团体、今天、中间、北京、孔子”。

量词面的用法

量词面的用法

量词面的用法量词是汉语中用来表示数量或数量概念的一类词语。

汉语的量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需要使用不同的量词来表示数量。

量词的正确使用不仅关乎语法的准确性,还涉及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包括分类、搭配规则和特殊用法等内容。

一、量词的分类汉语中的量词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常见的分类包括:1. 名词性质量词可以根据其修饰的名词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 个(m/个,f/個):修饰抽象的事物或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如“一个念头”、“三个问题”。

- 只(m/只,f/隻):修饰某些有生命的动物,如“三只小猫”、“五只小鸟”。

- 条(m/條,f/條):修饰长条状的东西,如“一条大鱼”、“两条裤子”。

- 杯(m/杯,f/杯):修饰容器中可以盛放液体的东西,如“一杯水”、“三杯酒”。

- 本(m/本,f/本):修饰书籍、文件等,如“一本书”、“两本报纸”。

2. 抽象与具体量词还可以分为抽象和具体两大类:- 抽象量词:指代没有实际触摸和量度的事物,如“个”,“种”,“方”等。

- 具体量词:指代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个”,“本”,“条”等。

3. 专有名词作量词一些专有名词也可以作为量词使用,如:- 头(m/頭,f/頭):修饰牲畜、野兽等,如“一头牛”、“三头狼”。

- 架(m/架,f/架):修饰飞机、汽车等,如“一架飞机”、“两架汽车”。

- 双(m/雙,f/雙):修饰成双成对的物品,如“一双鞋”、“两双袜子”。

以上是量词的常见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用法和搭配规则。

二、量词的搭配规则1. 名词和量词的搭配规则汉语中的名词和量词之间有着一定的搭配规则,一般来说,不同的名词需要搭配不同的量词。

如“一个苹果”、“一片面包”、“一条鱼”、“一本书”等。

有些名词可以搭配多个量词,但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习惯进行选择,比如“一桶水”、“一瓶水”、“一杯水”都是正确的搭配。

现代汉语 数量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

现代汉语 数量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

《现代汉语:数量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1.引言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顺序是一项常见、但也容易混淆的语法问题。

对于学习者来说,正确掌握数量词和名词的先后顺序不仅是基本语法要求,更是对汉语深入理解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简单到深入地探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2. 浅谈数量词和名词的基本概念在汉语中,数量词用于表示数量或多少,而名词则用于指代实物或抽象概念。

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顺序通常是先数量词后名词,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3. 数量词和名词的基本搭配规则3.1 单个数量词+单个名词最基本的数量词和名词搭配就是单个数量词加单个名词,例如:“三本书”、“五个苹果”。

3.2 复合数量词+单个名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一些复合数量词,如“一百”,“三千”,这些复合数量词和单个名词的搭配顺序依然是先数量词后名词,例如:“一百元”、“三千米”。

3.3 数量词+量词+名词在汉语中,还存在数量词和量词并用的情况,例如:“三本书”,“五只小狗”,这时的搭配顺序为先数量词后量词再名词。

4. 深入探讨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4.1 名词搭配规则的灵活性尽管汉语中存在一定的数量词和名词搭配规则,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比如在口语中,常常可以听到“我买了三头牛”、“送了五台电脑”的说法,这种表达方式虽然违背了一般的数量词名词搭配规则,却是在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2 影响因素和特殊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对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影响。

比如“两杯热茶”中,“两”是数量词,“杯”是量词,但与“个”“件”等量词不同,它们都是用在液体容器上的。

对此,学习者需要在实际运用时不断积累、总结,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5.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运用中,要灵活运用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还要结合语境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

普通话考试常见量词及名词搭配(一)1、台tái计算机、医疗设备(套)、汽车(部、辆)、钢琴(架)、摄像机(部、架)、演出(场)、话剧(场)、杂技(场)、节目(场、套)2、套tào衣服(件)、西装(件)、房子(间、所、座)、家具(件)、沙发(对)、餐具、书(本、部)、邮票(张)、医疗设备(台)、节目(场、台)、试题(道、份)3、条tiáo绳子(根)、项链(根)、辫子(根)、裤子、毛巾、手绢儿(块)、肥皂(块)、船(只)、游艇(只)、蛇、鱼、狗(只)、牛(头、只)、驴(头、只)、黄瓜(根)、河(道)、瀑布(道)、山脉(道)、道路、胡同儿、伤痕(道)、新闻、信息、措施(项)、命令(道、项)4、头tòu牛(条、只)、驴(条、只)、骆驼(只)、羊(只)、猪(口)5、位wèi客人、朋友、作家(名)6、项xiànɡ措施(条)、制度、工作(份)、任务、技术(门)、运动、命令(道、条)、比赛(场、节)7、张zhānɡ报纸(份)、图画(幅)、相片(幅)、邮票(套)、扑克牌(副)、光盘、大饼(块)、脸(副)、嘴、网、弓、床、桌子8、只zhī鸟、鸡、鸭、老鼠、兔子、狗(条)、牛(头、条)、驴(头、条)、羊(头)、骆驼、(头)、老虎、蚊子、苍蝇、蜻蜓、蝴蝶、手表(块)、杯子、船(条)、游艇(条)、鞋(双)、袜子(双)、手套(副、双)、袖子、球拍(对、副)、手(双)、脚、(双)、耳朵(对、双)、眼睛(对、双)、翅膀(对、双)9、支zhī笔、手枪(把)、蜡烛(根)、筷子(根、双)、香(根、盘)、军队、歌10、座zuó山(道)、岛屿、城市、工厂(家)、学校(所)、房子(间、所、套)、桥、石碑(块)、雕塑、大钟(口)11、把bǎ菜刀、剪刀、宝剑(口)、铲子、铁锨、尺子、扫帚、椅子、锁、钥匙、伞(顶)、茶壶、扇子、提琴、手枪(支)12、本běn书(部、套)、著作(部)、字典(部)、杂志(份)、账13、部bù书(本、套)、著作(本)、字典(本)、电影(场)、电视剧、交响乐(场)、电话机、摄像机(架、台)、汽车(辆、台)14、场chánɡ雨、雪、冰雹、大风、病、大战、官司、电影(部)、演出(台)、话剧(台)、杂技(台)、节目(台、套)、交响乐、(部)、比赛(节、项)、考试。

量词短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正关系的例子

量词短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正关系的例子

量词短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偏正关系的例子1、数量词(短语)十名词一斤白菜,五吨煤炭,三百头羊,千万朵花儿,五六个鬼子,两三样素菜,七八颗子弹。

2、量词加名词这种构词方式,应该属于偏正短语。

我们可以列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如“三辆汽车”。

“五个山洞”。

这里的“三辆”、“五个”都是从数量上限制“汽车”、“山洞”的,“汽车”、“山洞”是中心词,分别被“三辆”、“五个”限制。

我们把具有限制与被限制关系的短语称为偏正短语。

“量词+名词”就属于偏正短语。

3、数量词+动词的偏正短语:一夜辗转、两心猜忌、千山争秀、二虎相残、两眼发光4、大凡数量词+名词都是偏正关系的短语。

“一朵蘑菇”就是数量词“一朵”加名词“蘑菇”,构成偏正短语。

“一朵”是数量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为偏;“蘑菇”是名词中心词,是被修饰限制的对象,为正。

这样,“一朵蘑菇”就是偏正关系的短语。

5、一颗露珠是偏正短语类型理由:一颗是数量词,露珠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露珠为中心词,一颗修饰限制露珠,说明露珠的数量,因此该短语为偏短语。

释义:一滴露珠。

类似的短语:一点水,一车货,一家人,一座山,一匹马,一群人,一片树,一朵云,一池水,一座楼等。

6、千斤重担是什么短语?它是偏正关系的短语类型,重担是强调的中心词,千斤数词放在前面用来修饰限制后面的词语,说明怎样的重担,合起来就是偏正关系的短语类型,这样的词语有很多的例如,千斤巨石,美丽榆中,魅力中国,太平天国,美好的时光,不老的岁月,少年的你。

7、一片树叶是名词短语,其中树叶是名词,一片是数量词。

8、一片叶子是偏正短语,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

叶子是中心语,一片对叶子起了限制作用,一片是定语。

9、一位工人是偏正短语。

因为:一位是数量词,工人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一位是扁,工人是中心词,一位修饰限制工人,表明工人的数量范围,使短语的表意更明确,因此该短语为偏正短语。

类似的短语:一名学生,许多学生,一位航天员,一群蚂蚁。

普通话考试常用量词及其名词搭配

普通话考试常用量词及其名词搭配

普通话考试常用量词及其名词搭配普通话考试常用量词及其名词搭配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普通话考试常用量词及其名词搭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台tái计算机、医疗设备(套)、汽车(部、辆)、钢琴(架)、摄像机(部、架)、演出(场)、话剧(场)、杂技(场)、节目(场、套)2、套tào衣服(件)、西装(件)、房子(间、所、座)、家具(件)、沙发(对)、餐具、书(本、部)、邮票(张)、医疗设备(台)、节目(场、台)、试题(道、份)3、条tiáo绳子(根)、项链(根)、辫子(根)、裤子、毛巾、手绢儿(块)、肥皂(块)、船(只)、游艇(只)、蛇、鱼、狗(只)、牛(头、只)、驴(头、只)、黄瓜(根)、河(道)、瀑布(道)、山脉(道)、道路、胡同儿、伤痕(道)、新闻、信息、措施(项)、命令(道、项)4、头tòu牛(条、只)、驴(条、只)、骆驼(只)、羊(只)、猪(口)5、位wèi客人、朋友、作家(名)6、项xiànɡ措施(条)、制度、工作(份)、任务、技术(门)、运动、命令(道、条)、比赛(场、节)7、张zhānɡ报纸(份)、图画(幅)、相片(幅)、邮票(套)、扑克牌(副)、光盘、大饼(块)、脸(副)、嘴、网、弓、床、桌子8、只zhī鸟、鸡、鸭、老鼠、兔子、狗(条)、牛(头、条)、驴(头、条)、羊(头)、骆驼、(头)、老虎、蚊子、苍蝇、蜻蜓、蝴蝶、手表(块)、杯子、船(条)、游艇(条)、鞋(双)、袜子(双)、手套(副、双)、袖子、球拍(对、副)、手(双)、脚、(双)、耳朵(对、双)、眼睛(对、双)、翅膀(对、双)9、支zhī笔、枪 (把)、蜡烛(根)、筷子(根、双)、香(根、盘)、军队、歌10、座zuó(四声)山(道)、岛屿、城市、工厂(家)、学校(所)、房子(间、所、套)、桥、石碑(块)、雕塑、大钟(口)11、把bǎ菜刀、剪刀、宝剑(口)、铲子、铁锨、尺子、扫帚、椅子、锁、钥匙、伞(顶)、茶壶、扇子、提琴、枪 (支)12、本běn书(部、套)、著作(部)、字典(部)、杂志(份)、账13、部bù书(本、套)、著作(本)、字典(本)、电影(场)、电视剧、交响乐(场)、电话机、摄像机(架、台)、汽车(辆、台)14、场chánɡ雨、雪、冰雹、大风、病、大战、官司、电影(部)、演出(台)、话剧(台)、杂技(台)、节目(台、套)、交响乐、(部)、比赛(节、项)、考试15、棵kē树、草(根)、葱(根)、白菜16、颗kē种子(粒)、珍珠(粒)、宝石(粒)、糖(块)、星星、卫星、牙齿(粒)、心脏、子弹(粒)、炸弹、图钉、图章17、口kǒu人、猪(头)、大锅、大缸、大钟(座)、井、宝剑(把)18、块kuài糖(颗)、橡皮、石头、砖、肥皂(条)、手表(只)、肉(片)、蛋糕、大饼(张)、布(幅、匹)、绸缎(匹)、手绢(条)、地(片)、石碑(座)19、粒lì米、种子(颗)、珍珠(颗)、宝石(颗)、牙齿(颗)、子弹(颗)20、辆liànɡ汽车(部、台)、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下载全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词语搭配大全(量词、名词、动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词语搭配大全(量词、名词、动词)

1、地+动词:满意地(回答)快活地(干活)伤心地(流泪)顺利地(完成)亲切地(问候)骄傲地(说)兴奋地(回答)飞快地(跑)甜甜地(笑)沉着地(应战) 高兴地(问)静静地(等)仔细地(看)惊奇地(问)深情地(说)赞许地(点头)悄悄地(走)紧紧地(抱)轻轻地(说)呆呆地(看)牢牢地(记)安稳地(生活)平稳地(落下)(用心)地记叽叽喳喳地(叫)摇摇摆摆地(走路)(亲切)地说(认真)地观(努力)地完成(热烈)地拥抱(甜甜)地笑了(大口)地吃起来(惊奇)地问(仔细)地看 (焦急) 地等待(耐心)地听(慢慢)地走(高兴)地跳起舞来(慢慢)地成长(欢快)地游戏2、的+名词:例:可爱的(小猴子)快活的(小鸟)温柔的(小羊)可怜的(小羊) 清澈的(河水)奇怪的(事情)可爱的(宝宝) 高大的(楼房)健康的(身体)羡慕的(眼神)金黄的(稻子)遥远的(北方)清新的(空气)红红的(花朵)漂亮的(羽毛)巨大的(怪兽)勤劳的(双手)伤心的(人)伟大的(毛主席)动听的(歌曲)火红的(太阳)慈祥的(爷爷)难忘的(日子)寒冷的(冬天) 平静的(水面)和蔼可亲的(奶奶)机灵的(猴子) 宽阔的(马路)宽大的(礼堂)快乐的( 小兔) 出色的(画家)美丽的(风景)绿色的(田野)蓝蓝的(天空)安静的(夜晚)激动的(心情)著名的(科学家)金色的(秋天)绿绿的(小草)雪白的(云朵)细长的(腿)翠绿的(叶子)特殊的(人物)茂盛的(树木)长长的(丝瓜)高高的(山)优美的(曲子)可爱的(松鼠)洁白的(衣服)各种各样的(房子)又宽又长的(桥)(美丽)的图画(汹涌)的波浪(熊熊)的火把(寒冷)的北风(甜甜)的微笑(善良)的人们(高高)的山峰(漂亮)的裙子(美好)的日子(翻滚)的云海(迷人)的景色 (红红)的太阳(一望无边)的海洋(欢乐)的泪水(明亮)的教室(美丽)的公园(美丽)的花坛(强壮) 的身体(粉红)的鲜花(笔直)的树枝(金黄)的叶子(粗粗)的腰(红通通)的枣子(绿油油)的树苗(紧张)的时刻(芳香)的气味(洁白)的羽毛(大大)的南瓜(美丽)的校园(迷人)的小院(闪闪)的星星(满天)的星星(红红)的灯笼(热闹)的城市 (美丽)的城市(弯弯曲曲)的小溪(茂密)的枝叶(各种各样)的果实(宽阔)的广场(柔软)的草坪(迷人)的雪景(雪白)的棉花(紫色)的葡萄(亲密)的朋友(圆圆)的眼睛(传统)的节日(美丽)的地方(漂亮)的书包(清清)的湖水(滔滔)的黄河(茂密)的树林(幽静)的森林(红红)的高粱(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稻子3、名词:指人或东西、事物的词;在数量词后面总是名词。

数量词形容词语法结构

数量词形容词语法结构

数量词形容词语法结构
数量词是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它可以用来修饰名
词或形容词。

下面是数量词作为形容词的语法结构:
1. 数量词 + 名词
例:三个学生、五本书、几个苹果
2. 数量词 + 形容词 + 名词
例:两个大房间、许多美丽的花、一些好朋友
3. 数量词 + 形容词 + 不可数名词
例:许多新鲜空气、一些热水、少量幸福
4. 数量词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例:几个高楼、许多快乐的孩子、一些漂亮的花园
需要注意的是,数量词作为形容词时,需要根据名词的单
复数、可数性和不可数性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同时,数量
词还可以与其他修饰词搭配使用,如副词、介词短语等。

例如:
- 两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数量词 + 副词 + 形容词 + 名词) - 一些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 (数量词 + 介词短语 + 形容
词 + 名词)
总之,数量词作为形容词时,可以通过上述的语法结构来
修饰名词,以表示数量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特有的一种类型,也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有民族性的词类。

汉语不依赖严格的形态变化,因此在表示数量关系时,量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量词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

名词可以和哪些量词搭配,名词与量词间的搭配制约关系如何,是量词研究中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

除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以外,使语言艺术化的名词与量词超常搭配也值得探究。

本文在研究名词与量词常规搭配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从两大方面力图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而丰富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研究。

标签:常规搭配超常搭配制约类型价值一、引言虽然名词与量词搭配关系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最常见的现象,但也较容易让人忽略。

名词有许多特点,在它和量词的搭配组合中更能体现出名词的特点,这也是区别名词与其他词类的重要标志。

量词数量多,用法较为灵活,是区别汉语与印欧语的重要标志。

它和名词搭配使得语言更有条理和形象性,所以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组合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早期研究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制约关系时,有三种说法:一是陆志伟的“名词限制说”。

陆志伟《北京话单音词词汇》:“北京方言的名词是材料性的,数量上没有限制。

那限制必得另用一种类乎名词的词来表达它。

”①二是高名凯的“辅名词说”。

他在《汉语语法论》中写道:“辅名词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或单位的特点。

数位词也是给具有名词功能的词一个范围,表明其特性之所属——表示每一个事物的具体的形状而加以范围。

”②三是廖庶谦认为的名词决定量词的选择学说。

他的研究使量词更有逻辑性和形象性。

在前人研究的常规搭配基础上,本文将从名词与量词的相互制约关系上进行探究。

在探究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时,我们不难发现,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使得语言更加富有色彩。

前人从认知与语义方面进行了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研究,因此本文增加了对其在语法和语用层面的探究。

在超常搭配中,我们可以根据语境变换量词,语言表达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在日常运用中,人们通常根据习惯选择量词和名词搭配,这恰恰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认知范畴应用与理解。

在每个人的认知领域中,都有有意识或无意识记的名词、量词制约条件。

由此看来,将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组合放在认知学的层面进行研究更能丰富其价值。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量词因为与不同的名词搭配,附有不同的意义。

在与名词的正常搭配中,量词通常具有计量的功能,而在与名词的超常搭配中,量词通常更侧重语言艺术化功能。

二、名词与量词的定义在了解某事物时,我们应对其定义做出一定解释。

名词:①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牛、水、友谊、团体、今天、中间、北京、孔子”。

②(~ㄦ)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不限于语法上的名词):化学~|新~ㄦ。

③表达三段论法结构中的概念的词。

名词一般可以受数量词组的修饰。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如“尺、寸、斗、升、斤、两、个、只(zhī)、支、匹、件、条、块、种、双、对、副、打(dá)、队、群、次、回、遍、趟(tàng)、阵、顿”等。

量词经常跟数词一起用。

量词可以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

专用的物量词有度量衡单位(如“尺”“寸”等)、个体单位(如“个”“只”等)、集体单位(如“双”“对”等)和不定单位(如“些”“点儿”)。

借用的物量词有借用名词、借用动词。

数词和物量词组成的词组一般作定语,如果它不在句首且其中有数词“一”时,“一”往往能够省略,如”你去提桶水”。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动量词也包括专用和借用的,其中借用的动量词是借用名词去表示动作的量。

如“顿”、“吃顿饱饭”“打了一顿”。

三、名词与量词常规搭配的制约作用(一)量词对名词的制约作用不同的名词应和特定的量词配合,如“一艘帆船”。

和其搭配的量词也不唯一,所表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如“下了一阵雨”和“下了一场雨”。

它们通过量词的搭配必须反映出对象的某些特征,从量词映射出的具体形象及词的意义特点也反映出了名词和量词的搭配规律。

邵敬敏(1993)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指出名词和量词在组合时有制约和反制约的关系,表现出组合的复杂性、语境性、可能性、现实性等等。

量词在20世纪50年代末才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中被单独列为一个词类并加以正名,所以量词与名词的搭配也是从那之后开始进行研究的。

量词的数量是封闭的,而名词的数量不计其数,甚至还在随着新事物的产生逐渐增加,所以,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个量词可以搭配多个名词,反之,一个名词也可以与几个不同的量词搭配。

在量词选择搭配的名词时,通常受以下几方面的制约:1.量词自身的语体色彩如“群”“批”“伙”“帮”“窝”,这些集体量词是同义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帮”和“窝”多用于贬义,如“警察端了一窝小偷”。

这些集体量词虽然也有[+人数众多]的义项,但其含有混乱之感。

“群”和“批”多用于褒义,如“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这次又提拔了一批干部”“伙”或者“帮”多用来表示不明身份或是含否定性质的人。

如“远处来了一伙人”,往往附有猜疑、恐慌的色彩。

在“四人帮”等类词中,对“帮”的解释也往往含有贬义。

2.量词自身的意义大多数量詞都是由名词或动词等词转变过来的,所以通常也含有原来名词或其他词的本义,在选择名词搭配时,也往往受其语义的制约。

如个体量词大概包含所搭配名词的外在形式特点,像“片”,指平而薄的东西,一般不很大;一~树叶|几~面包;“颗”,指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一~珠子|一~子弹。

可见,这些量词选择搭配的名词事物要具有该量词含有的外形特征。

(3)量词的习惯及固定搭配如“卡(卡路里)”,是专门记录热量的单位,只能跟特定的名词类搭配。

再如“锅”,人们习惯说“做了一锅饭”“热了一锅汤”等,与此类容器量词搭配的名词多有[+黏稠]/[+数量多]/[+液体]等8项。

(二)名词对量词的制约作用反之,名词对量词也有制约作用。

平时阅读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量词与名词搭配不一致的情况,如“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一身感慨唱一树凋零,宛如一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出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一支愁”“一船星辉”等都产生了量词与名词搭配的变异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大部分是受语境的制约,使一些本来不能搭配起来的量词与名词有了更多搭配的可能性。

所以,除了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以外,还有一种艺术表达手段的搭配——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

四、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问题,是建立在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基础之上的,前人对超常搭配也有一定的研究。

如武仲波在其论文《汉语文学作品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探析》中提出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是一种特殊的隐喻表达。

他将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量词的反常使用产生的超常搭配;另一类是从其他词类借用的量词产生的超常搭配。

廖敏敏《从语义的看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修辞》一文通过名词与量词在语义层面上的匹配度问题进一步探究了修辞问题。

她认为名词与量词在语义上的“不匹配”具体分为4种情况:1.部分细节上的不匹配;2.可数与不可数语义的不匹配;3.褒贬义的不匹配;4.抽象与具体语义的不匹配。

在对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给出定义时,不同的研究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名词与量词是双向选择的交互网络模式,当网络错乱相配就造成了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有人认为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就是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突破的它们本来的常规搭配,还有些人认为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是为了创造新的修辞来丰富语言艺术手法,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可大致将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定义为:一种由于某种需要并处在特定语境中,用不符合常规语义或语法的组合来表达特殊言语义,造成特殊表达效果的超常搭配类型。

(一)名词与量词超常搭配的原因1.语境语境的定义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物理语境,又叫“言谈现场”;话语语境和说话者及受话者的背景知识(包括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历史知识)。

从之前提到的对名词与量词超常搭配的定义中可判断出语境对其合理存在的重要性。

在言语交际中,我们要遵循交际准则,如:(1)会话合作原则,其中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2)会话礼貌原则,其中包括慷慨准则、谦虚准则和一致原则;(3)会话关联原则;(4)会话道德原则等。

陆俭明先生提出了“应答协调一致性原则”。

这在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中体现在提问者用什么量词问对方,对方就应该用什么量词回答问题。

假如我们四个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服务员会问:“您几位呀?”我们应回答:“四位。

”之所以选择量词“位”,是因为受了语境的影响和应答协调一致性原则。

再如,在公交车上,一位大妈对一个没有为老年人让座的年轻人一开口就是“哎呦,这位不让座的大小伙子……”这就是语境的义变作用,使话语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感情色彩,“位”字被呈现出贬义色彩。

前文在研究名词与量词常规搭配中提到,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组合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名词可以和不同量词组合,一个量词也可以被不同的名词选择来进行搭配。

例如:“肉”可以和量词“块”“片”“斤”等搭配,其中量词“片”可以被众多名词选择,如“树叶”“纸”等。

但语境的作用是可以将众多的选择限制为一种。

问:“草原上有几头牛?”答者应选择:“(数词)头”,而不选择量词“只”和“口”。

2.象似性原则《现代语言学词典》对象似性的解释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与符号所指实体的特点有密切的对应。

”语言是人类认知加工而形成的结果,所以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通过这种传递,人们在社会中分享各自的感知与经验。

也就是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相关性。

语言在音、字、词、句等层面与其所指代的物体都有很大的象似性,但这种象似性大多是人对事物本身一种状态的认知。

简单来说,如果两种或者几种事物间,在外形、属性、或者性质特点上较为接近,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象似性。

在我们面对未知世界、陌生的物体时,大脑会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筛选,再通过某种建立,通过某些认知方法去认识新事物。

我们还可以通过象似性表达,感知到作家真正想传递给读者的思绪。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彼此呼唤。

”再如,李生信在《古今汉语语法流变》中写道:“前面那一线马路,分外注目。

”其中的量词都是名词性临时借用量词,通过象似性传递一定的认知情感。

3.背景与图像在认知某空间事物时,我们常常把“甲事物”当作图像,把乙事物当作背景,用乙事物凸显甲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