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19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现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性、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研究。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123.教师配乐范读。

3、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操演。

2.各组操演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0篇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吗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篇1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的、蓝色、蓝晶晶)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

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

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

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非常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正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容易读错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一侧。

3、认读词语,抽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抓住主线,理清条理。

1、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2、第一段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 天地没分开。

3、第二段出示词语抡起、猛劈,指正读音,指名读。

理解盘古用力,大家做抡起和猛劈的动作,此时盘古还在沉睡吗?板书 --- 盘古醒后4、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

结合实际理解一丈有多高。

弄清多音字倒。

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 天地分开后。

5、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肤,发现不同之处,引导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肤,体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能说出几个月字旁的字吗?脸、腿、肘、胳膊、臂、脚、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润,找共同点,与水有关。

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词语,指名读。

此时盘古倒下后,板书----盘古倒下后6、第五段,指名读。

四、精读品悟,感悟英雄。

过渡读了一遍课文,许多同学就有些神奇的感觉了,想仔细体会盘古开天地的神奇吗?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1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一⋯抡起⋯,⋯猛劈⋯⋯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引导读。

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

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

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

1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实践体会人物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朗读感悟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

a、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篇一【创新教案】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

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同学们,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美妙演奏手风琴感受激动乐器虫鸣翻动歌曲拂过温柔狂风合奏雄伟乐曲威力打击热闹窗户雨滴汇聚小溪轻快散步轻轻柔柔敲敲打打呢喃细huzhidao 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哗啦啦唧哩哩淙淙潺潺(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直接打印

2019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直接打印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1 猜猜他是谁语文园地一习作2 写日记语文园地二课题语文园地二课型综合性学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2.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揭题导入二、交流平台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2.指导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组合法换词法联系上下文同义词法交流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板书:横平竖直)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四)日积月累1.文中的词语。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秋天)(板书:秋天的成语)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按照提示“横平竖直”书写,注意写字姿势优秀作品展跟读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课题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019年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

2019年秋季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全上册)

第一单元批注与补充单元目标:1.通过自由拼读,认识本单元84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通过学生读、问、议,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日记的方法,并能模仿日记的格式写日记。

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4.通过口语交际“说夏天”,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对“积累与运用”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弄懂得山里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3)联系全文,谈谈对课文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4)学习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的内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谈谈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4)通过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注与补充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里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爱护校园、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年月日星期第节课时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批注与补充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着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3.板书课题:读课题。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全套课堂作业及答案)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全套课堂作业及答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的国旗 ( )的铜钟参考答案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 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一定要细心Arraydǎi zú景颇族déánɡ zú阿昌族ā chānɡ zú傣族jǐnɡ pō zú德昂族hàn zú汉族2.我能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创新教案】《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提问→理解创新教案【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

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

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

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

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我的暑假生活旅游学电脑快乐学书法帮爸妈做事有意义【创新教案】《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会默写。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

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

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

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