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测方案
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方案

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方案一、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目的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定、排除隧道运行风险、提高隧道使用寿命。
通过隧道变形、应力、温度、水压等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化趋势,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为水利工程的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二、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内容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隧道结构变形、应力、温度、水压等参数的监测。
1、隧道结构变形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是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隧道内部的变形情况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安全稳定。
因此,对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变形监测主要包括对隧道轴线位置的监测、对隧道轴线的位置偏移和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变形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形趋势,做出相应的预警和处理措施。
2、应力监测隧道结构的应力是指在外部作用力下,隧道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状态。
应力监测是指对隧道内部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隧道结构的应力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应力的变化情况,预测潜在的应力超载风险,为隧道结构的安全稳定提供参考依据。
3、温度监测隧道内部的温度变化是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
隧道内部的温度会影响到隧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变形。
因此,对隧道内部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温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预警和措施,为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4、水压监测隧道内部的水压情况直接影响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运行。
因此,对隧道内部水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非常重要。
通过水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内部水压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预警和处理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以上是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可以对隧道结构的变形、应力、温度、水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隧道安全隐患,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方法和手段水利工程隧道安全监测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传感器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等。
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

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一、隧道结构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结构监测主要包括隧道内部和外部结构的监测。
内部结构监测包括隧道衬砌、支撑系统、排水系统等的监测,外部结构监测包括隧道的地表沉降、裂缝、地表水位变化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结构监测可以采用人工检查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工检查主要包括隧道内部巡查和外部观察,自动监测主要包括安装传感器、监测仪器、摄像头等进行实时监测。
3. 监测频率隧道结构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周进行一次人工检查,并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
4. 责任单位隧道结构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隧道设备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设备监测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安全设施、消防设备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设备监测可以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检查可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进行维修保养。
3. 监测频率隧道设备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天进行一次远程监控,每月进行一次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责任单位隧道设备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三、隧道环境监测1. 监测内容隧道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火灾等的监测。
2. 监测方法隧道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安装监测仪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隧道环境的安全。
3. 监测频率隧道环境监测的频率一般每天进行一次实时监测,对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处理。
4. 责任单位隧道环境监测的责任单位一般由隧道管理方负责,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隧道运营期监测方案是保障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隧道管理方应根据隧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同时,隧道监测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和设备,隧道管理方应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隧道监测方案

隧道监测方案隧道监测方案隧道是一种地下建筑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使用条件,隧道的安全监测尤为重要。
隧道监测方案是为了及时掌握隧道工程的变形、变化及其他相关信息,以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营。
下面是一个隧道监测方案的示例,旨在为隧道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监测目标和内容1. 监测目标:隧道结构的变形及其他相关信息。
2. 监测内容:地表下沉量、隧道内部位移、支撑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
二、监测设备和技术1. 监测设备:选择高精度的监测仪器,包括全站仪、位移传感器、倾斜仪、应变计等。
2. 监测技术:采用远程监测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实时分析和处理。
三、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1. 监测点的选择:根据隧道结构的特点和变形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2. 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点应均匀分布在隧道结构上,包括入口、出口、墙板、顶板、地基等位置。
四、监测频率和周期1. 监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2. 监测周期:监测周期一般为整个工程周期,从隧道开工到竣工。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整理和归档,并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判断隧道工程的变形和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六、应急响应和措施1. 应急响应:制定隧道监测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2. 安全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固支撑结构、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车辆通行等。
隧道监测方案是隧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对隧道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处理。
在隧道监测方案中,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布置合理的监测点、确定适当的监测频率和周期,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都是保障隧道安全和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此外,制定应急响应和安全措施,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隧道检测实施方案

隧道检测实施方案隧道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交通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需要对隧道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隧道检测的实施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检测内容1. 结构安全检测:包括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裂缝和变形情况等。
2. 环境监测:包括隧道内部的通风情况、空气质量和水质情况等。
3. 设备状态检测:包括隧道内部的照明、通风设备、消防设施等的运行情况。
4. 涵洞检测:对涵洞结构、排水系统和防护设施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1. 监测设备:使用高精度的监测设备,如激光扫描仪、测量仪器等,对隧道进行全面的测量和监测。
2. 现场勘察:对隧道进行现场勘察,了解隧道的实际情况,包括结构、设备和环境等方面。
3.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隧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4. 专业评估:邀请专业的隧道结构工程师和环境工程师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隧道检测时,要确保安全措施到位,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数据准确性:监测设备要保持准确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维护保养:隧道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隧道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5. 定期检测:隧道检测工作要进行定期的周期性检测,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隧道检测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工作,需要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评估。
只有做好隧道检测工作,才能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交通运输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希望隧道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重视隧道检测工作,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

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为隧道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首先,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对隧道结构的定期检测和评估。
这一步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无损检测设备等,对隧道结构的裂缝、变形、渗水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通风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通风系统对于隧道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通风设备的检查和清洁,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以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清新和通畅。
另外,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涵盖对隧道照明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照明系统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对于车辆驾驶员的视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照明设备,确保隧道内的照明效果良好,避免因照明设备故障而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隧道排水系统对于防止隧道内积水、减少地基渗水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定期清理排水设备,并及时修复漏水、堵塞等问题,以确保隧道内的排水畅通。
最后,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对隧道交通运行的监测和管理。
这一步骤需要利用先进的交通监测设备,如车载摄像头、车辆识别系统等,对隧道内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确保隧道交通的安全畅通。
综上所述,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对隧道结构、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和交通运行的全面监测和维护,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隧道事故的发生,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隧道健康监测实施方案的实施,为隧道运营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隧洞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隧洞工程安全监测方案一、前言隧洞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其施工和运营都需要严格的安全监测。
隧洞工程的安全监测是为了保障隧道及其周边的安全,防止发生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保证周围环境和人民的安全。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隧洞工程安全监测的内容、管理机构及职责、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
二、监测内容1. 地质环境监测隧洞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了解周围地质环境的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对于已经建成的隧道,需要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地表的沉降情况,以及地质变化趋势,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2. 结构安全监测隧洞工程的结构安全监测是为了检测隧道结构的变形、裂缝、渗水等情况,防止发生结构破坏或崩塌。
需要监测隧道内壁的裂缝状况,以及隧道地表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3. 设备运行监测隧道内部的设备运行情况也需要进行监测,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沥青路面、排水系统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隧道的安全通行。
4. 安全生产监测隧洞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生产监测,包括工人的行为安全监测、施工作业安全监测、设备安全监测等,以避免发生工程事故。
三、管理机构及职责1. 监测方案编制单位由专业的工程监测公司进行隧洞工程的安全监测方案编制,包括监测内容、频次、监测点的选取,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2. 监测单位负责隧洞工程的实际监测工作,包括安装监测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及处理,以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
3. 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的监测结果需要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和确认,监督监测单位按照监测方案执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设单位负责隧洞工程安全监测的技术保障和资金支持,对监测结果给予有效的响应和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1. 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监测、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手段,了解隧道周围地质环境的情况。
监测点需要选择在隧道周围地下水、地表地质、岩土等方面状况较为典型的地点,以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
隧道工程监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工艺等。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隧道工程监测的目的1.保隧道工程的安全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地质变化、水文情况变化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避免隧道工程发生事故,确保工程安全。
2.保隧道工程的质量通过监测,可以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保隧道工程的质量。
三、隧道工程监测方案1.监测内容隧道工程监测内容应包括地质条件监测、水文条件监测、结构变形监测、环境监测等。
地质条件监测:包括地质勘察、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水文条件监测: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隧道渗水监测等。
结构变形监测:包括隧道内部变形监测、隧道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等。
环境监测:包括隧道周边环境监测、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等。
2.监测方法地质条件监测:可采用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仪等设备,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监测。
水文条件监测:可采用压力传感器、测井仪等设备,对隧道的水文情况进行监测。
结构变形监测:可采用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设备,对隧道的结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可采用环境监测站、气象站等设备,对隧道周边的环境情况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地质条件监测和水文条件监测应每日进行,结构变形监测应每周进行,环境监测应每月进行。
4.报告和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成报告,并交由工程负责人进行审阅。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整理成报告。
四、结语隧道工程的监测是对工程安全和质量的保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可以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希望每一位工程从业者都能够重视隧道工程的监测工作,做好监测工作,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XX路隧道结构健康状态实时监测方案

XX路隧道结构健康状态实时监测方案隧道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可提高交通效率,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隧道的安全性和健康状态监测至关重要。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隧道结构的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一、监测方案的设计1.确定监测目标:首先要确定需要监测的隧道结构,包括隧道的墙壁、顶板、地基等结构部件,以及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水位等参数。
2.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目标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例如倾斜仪、位移传感器、应变计、温湿度传感器等。
3.确定监测频率:根据隧道的使用情况和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监测频率,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结构的健康状态,并预测可能的隐患。
5.报警处理:一旦监测到结构异常,需要及时触发报警系统,通知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二、监测设备的选择1.倾斜仪:用于监测隧道结构的倾斜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墙壁和顶板的倾斜现象。
2.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结构的位移变化,发现结构变形情况。
3.应变计:用于监测结构内部的应变情况,发现结构的受力情况。
4.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为后续的结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5.水位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部的水位情况,防止水灾事件的发生。
6.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监测隧道内部的空气质量情况,及时发现有毒气体的存在。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采用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技术,识别结构的健康状态。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步骤。
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
2.数据融合:将不同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监测数据。
3.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结构的健康状态,并预测可能的隐患。
4.报告生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监测报告,以供相关责任人员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7合同段施工监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第7合同段二○一○年一月目录1编制依据 (2)2七合同段工程概况 (2)3隧道概况 (2)4监测控制网的布设、数量 (3)5监测项目精度和频率 (3)5.1隧道监测项目 (3)5.2 测点布置 (4)5.2.1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5)5.2.2隧道水平收敛监测 (6)5.2.3隧道拱顶沉降监测 (8)5.2.4锚杆拉拔力监测 (9)5.2.5隧道围岩压力监测 (10)5.2.6隧道钢筋应力监测 (11)6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 (12)7变形管理等级 (17)8监测反馈及信息化施工管理 (18)8.1监测数据分析 (18)8.2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20)8.3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20)8.4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21)8.5成果上报对象和时限 (22)8.6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 (23)9.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24)1编制依据宁波穿山至好思房七段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如下:(1)“宁波市公路路隧道土建工程第七合同段”项目施工图设计;(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路隧道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中华人民共和过国家标准《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TJ042-94);(5)《锚杆喷射混凝土与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公路隧道新奥法指南》;(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08;(10)《宁波市公路隧道7段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现场踏勘数据及本单位多年来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控量测方面的经验、水平、。
现有量侧设备2七合同段工程概况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 2.58km。
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6合同段终点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标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目前根据施工图纸的情况对望娘岗区间隧道进行简单监测介绍。
3隧道概况3.1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起讫里程K29+100~K31+680,路段全长2.58km 其中望娘岗隧道ZK29+420~ZK31+050段长左右洞平均1615m,黄梅山隧道ZK31+245~ZK31+670 段长左右洞平均389m。
本合同段路线所在区域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势总体是南东高,北西低。
地貌为低山丘陵及山间沟谷地带,地势起伏较大,丘陵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山脊呈波状起伏,山顶一般因长期侵蚀呈浑圆状,山坡坡度和缓,坡度一般10~30度,期间分布山前及沟谷斜地,地面标高一般30~60m。
本合同段路线所在区域属浙东南陆相火山岩区,山露的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上侏罗统和新生界第四系,另局部有次火山岩及侵入岩出露,局部平原地区隐伏地层为白垩系下统。
其中上侏罗统主要为火山岩,第四系则以湖沼积及坡洪积为主。
本合同段所在区域地震频率低,震级小,几百年来未发生破坏性地震,拟建隧道区域上属相对稳定区。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区内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及埋藏条件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3.3本合同段隧道工程规模大,其中隧道占线路比例为77.67%。
3.3望娘岗隧道、黄梅山隧道工程地质复杂,软弱围岩占的比例较大,有13条断层、断裂破碎带,洞口浅埋带等不良地质地段。
3.4隧道工程设计为大跨度三车道公路隧道,断面大,结构扁平。
隧道净宽达15.25m,开挖最大宽度达17.92m。
3.5征地困难,费用高,协调工作量大。
战备路分离式立交,上跨战备路,既有线施工安全要求高。
3.6环境保护责任大。
弃碴防护、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和植被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而引起环境、地质问题,浅埋地段可能引起地表塌陷。
4监测控制网的布设、数量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作为信息化施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监控量测主要包括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量测、观察等监测项目。
控制网布设《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进行,高程控制网为精密水准网。
精密水准网精度介于二、三等水准测量之间,严格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作业,平差后精度比较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隧道内水准观测从附近设计院给出水准点引出,采用绝对高程计算出初始值和变化量。
5监测项目精度和频率5.1隧道监测项目表5-1隧道监控项目测量表5.2 测点布置 5.2.1隧道地表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了解隧道周边路况、重载施工等对土体扰动、卸载作用下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
有可能引起地表、尤其是工程隧道周边的沉降,所以对本合同段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2)测量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相应铟瓦水准标尺。
仪器型号:NA2加GPM3光学平板测微器。
仪器编号:352036,读数精度0.01mm 。
测试精度、测试要求按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3)测量实施①基点埋设方法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所示。
②沉降测点埋设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1000mm ,直径20~30mm 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 ,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
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 ,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测点的初始高程H 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n H 。
则高差H =n H -0H 即为沉降值。
地表下沉测点布置图>10m隧道开挖高度h隧道埋深h 0推测滑移面推测滑移面>10m6mn*3-6m6m不动点控制桩控制桩控制桩不动点5.2.2隧道水平收敛监测(1)监测目的净空变位量测以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为主,水平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主要为监测隧道从开挖仰拱到开挖改造间的侧向变形情况。
(2)监测仪器收敛仪。
精度:0.01mm 。
(3)监测实施 ①测点埋设区间隧道中测点用冲击钻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埋设测钩能够深入稳固正确测出数据)。
测钩用直径6-8mm 的钢筋,经过弯曲成钩状后埋设进钻孔,周围用湿毛巾处理干净,之后在四周用大量锚固剂或强力胶固定牢靠。
②量测及计算l、将收敛计百分表读数预调在25-30mm位置。
2、将收敛计钢尺挂钩分别挂在两个测点上,然后收紧钢尺,将销钉插入钢尺卜适当的小孔内,并用卡钩将钢尺固定。
转动调节螺母,使钢尺收紧到观测窗巾的读数线与面板上刻度线成一直线为止。
读取钢尺及百分表中的数值,两者本加即可得到测点距离。
每次测量完毕后,先松开调节螺母,然后退出卜钩将钢尺取,擦净收好,并定期涂上防锈油脂。
③数据分析与处理确定初值时应同时记下当时的测值,以后每次进行收敛观测也应参考测量环境温度,通过温度修正后的数据再与初始值进行收敛变化的比较。
修正温度的参考计算公式为:△Lc=K×△T×L式中:△Lc-温度修正值(mm)、K-修正系数(选取12×10-6mm/℃)△T-温度变化量(℃)、L-测点距离(mm)修正计算举例:设测点距离为10.5米,首次测量时温度为20℃,测值为10500.36mm,本次测量时的温度为18℃,测值为10500.86mm,则温度修正值为:△Lc=K×△T×L=12×lO-6mm℃×(20-18)℃×10.5m=0.252mm本次实测值为:10500.86-0.252=10500.608收敛变化量为:10500.608—10500.36 ≈0.25mm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布置图(1)拱顶下沉量测隧道中线仰拱隆起量测5.2.3隧道拱顶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主要为了解隧道拱顶部位受上方周边车流路况、重载施工等对土体扰动、卸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化、以及单侧扩挖后可能引起的结构失稳、重力作用下的拱顶沉降,还有可能引起路面上方地表沉降,所以对本合同段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2)测量仪器和人员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相应铟瓦水准标尺。
仪器型号:NA2加GPM3光学平板测微器。
仪器编号:3520036,读数精度0.01mm。
测试精度、测试要求按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3)测量实施①基点埋设方法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所示。
②沉降测点埋设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拱顶钻孔,然后放入长30mm,直径5~10mm的圆头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
③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 ,读数时应先读后视点读数,算出仪器高,再照准拱顶垂挂下的钢尺,读出钢尺读数,两次读数相加就是拱顶相对于基点的高程。
测量数次后,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测点的初始高程H 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n H 。
则高差H =n H -0H 即为沉降值。
拱顶下沉观测点布置图拱顶下沉量测隧道中线仰拱隆起量测5.2.4隧道锚杆拉力监测(1)监测目的支护结构中锚杆的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大小。
对锚杆受力进行原位监测,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这对于优化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锚杆在张拉锁定及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全程监测。
(2)监测仪器各类电测锚杆、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 (3)监测实施 ①测点埋设锚杆杆体采用22mm 钢筋,用M30早强砂浆作为锚固剂,锚杆垫背采用150*150*6mmA3板钢,M16螺母标件,每10m 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3根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