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说法正确的是:A、政治上实行法治,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治上实行儒家思想,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政治上实行儒家思想,经济上实行重农政策D、政治上实行法治,经济上实行重农政策2、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上工业革命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业化进程B、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C、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D、使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3、在以下哪个时期,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4、以下哪个史实标志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A. 隋唐五代时期B. 宋元时期C. 明清时期D. 民国时期5、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A. 宗法制度B. 奴隶制C. 科举制度D. 分田制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A. 地理环境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文学艺术7、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A. 新中国成立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 土地改革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完成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B.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几乎没有C.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而兴起D. 主要由私人资本家创办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取代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B. 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C. 隋唐时期,推行屯田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D. 宋元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10、以下关于世界近代史上的科学革命,叙述不正确的是: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下半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真题

2019下半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真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文中所说“礼”的含义是()。

A.生活礼节B.国家政权C风俗习惯D政治制度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材料选自于《论语》,大意是指“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这段话实际上说明了夏商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礼仪制度属于政治制度,D项正确。

2.《史记》记载:“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反映西汉统治者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阜帝专制统治B维护“家天下"统治C鼓励百姓建功立业D.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的政治体制。

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劳奏制,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又恢复了泰朝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

根据材料可知,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的压迫,订立白马之盟,这反映其拥有着"家天下"的私欲。

B项正确。

3.在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是()。

A世官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军功爵制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

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察举制是根据人才的才能和品德,由地方官推选为官的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c项正确。

A 项:世官制,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排除。

B 项: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排除。

D 项:军功爵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所实行的封爵制度。

不符合题干,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局形势图(局部)。

此图反映的时期是()。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认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撰写于战国末期。

《学记》提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所学习借鉴。

A项正确。

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孔子的思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大学》相传由曾子所作,其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

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即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活动或者称之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及答案解析(科目代码:30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B.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C。

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2.吴老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时说道:”我们是生物老师,自己就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所以对各有所长的学生,我们可不能做一个把学生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丁。

”这种说法表明教师劳动具有()A。

差异性B.协作性C。

复杂性D.示范性3.每周五,崔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研讨并反思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大学教授请教,或是与校外名师共同探讨,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A.校本研修B.自主学习C.行动研究D.专业志愿4。

某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点:初中历史1、题目:《西方文明之源》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有要有教学评价。

(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提问。

(4)讲解罗马帝国征服与扩张的过程。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掌握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内容,了解雅典民主制度的实质。

2.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讨论,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制度。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教师出示的罗马扩张示意图,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罗马历史发展的线索,提高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改革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ニ、教学重难点[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难点]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辩证认识: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雅典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请学生说说看完之后的感受。

然后教师总结:雅典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里布满了古希腊时期的文化遗迹,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地,它所在的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西方的文明之源,感受她丰富多彩的文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雅典城邦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古代希腊地区的地形图和现在希腊地图,提问学生:希腊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学生可以总结出: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古代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教师补充总结:古希腊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葡萄。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含答案解析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含答案解析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模拟卷: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卷一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涂抹、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诗句中反映古代选官制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D.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2.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从这个论断看,毛泽东当时的意图是为了()。

A.揭示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B.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C.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纪念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3.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一部分有远见的政治家深切地意识到,雅典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兵源和财源问题,扩大雅典公民团体势在必行。

这从侧面印证了雅典()。

A.贵族寡头左右政治B.政治体制弊端逐渐暴露C.阶级矛盾趋向缓和D.开放公民权日益占主导4.厦门市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

下列同学对其两个纲领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5.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其中原因之一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南北战争结束分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6.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有内与外的互相推动,有政治与经济的互相促进,有区域与世界的互相呼应。

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③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7.英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因为那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面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面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历史图片和实物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题请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觉醒”为主题,设计一堂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第三题题目:假设你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国近代史》中的“辛亥革命”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模糊,甚至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你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如何运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特点,谈谈你对历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结合。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历史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及其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设计一堂初中历史课《三国鼎立》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影响;掌握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学生情况: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三国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全面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答案]D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A
5. [答案]A
6. [答案]A
7. [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 [答案] D
11. [答案] C
12. [答案] D
13. [答案] B
14. [答案] D
15.[答案] C
16. [答案] C
17. [答案]B
18. [答案] B
19. [答案] A
20.[答案] C
21.[答案] D
22.[答案] A
23.[答案] D
24.[答案] B
25.[答案] 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 [答案要点]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多极化是指打破-一个超级大国的发展格局,而变成欧盟、东盟等这样局域性的财团可与美国相抗衡。

表现是欧洲共同体的崛起和东盟的崛起,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7. [答案要点]
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历史教学的优势。

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提供鲜活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8.[答案要点]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

第一,教师应重新定义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凡是承载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视为历史教材。

第二,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思路,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教材。

第三,教师还要讲解教材蕴含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答案要点]
(1) “始乃一通”指的是罗马帝国国王安敦派使者第一次到达中国。

范晔对这一事件持怀疑态度。

(2)首先,中外学者在罗马帝国的拉丁文文献中,没有发现存在过这样一个使团。

其次,使团向汉朝皇帝进献并无意大利本土的特产和工艺品,却都是一些热带地区的特产如象牙、犀角、碡瑁等。

(3)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河西走廊将强了与西域各个国家的联系。

因此中国与罗马之间的交流是极有可能的。

30. [答案要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该教师为《辛亥革命》设计的导学案,缺少了历史背景和历史结果的设计,同时仅仅只做了简单知识梳理,问题求解和巩固应用环节也没有体现出来。

(2)导学案在学习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教学。

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强的目标性。

导学案还实现了课堂知识的有效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提高。

31. [答案要点]
(1)首先,教学设计的可行性较差,短时间里操作不太现实;其次,在讲《盛唐气象》中的“唐诗”时,只是简单划分小组背诵唐诗,没有就历史课程的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最后,该老师最后直接宣布下课,没有就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积极性评价,也没有就唐诗进行深层次讲解。

(2)首先,结合历史课的特色,可以就背景、成就、唐诗赏析以及历史意义来展开教学。

背景:在文学史上辉煌的时代,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一-唐朝。

其原因是什么?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
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价值:辉煌、灿烂,源源流长。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 [答案要点]
焚题库,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而成的考试题库,专注于根据不同考试的考点、考频、难度分布,提供考试真题解析、章节历年考点考题、考前强化试题、高频错题榜等。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解析等更多考试资料,尽在中华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