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合集下载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第17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感受其浓郁的乡土气息。

2.掌握《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曲歌词和旋律。

3.学习该歌曲的人音版五线谱,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

4.了解该歌曲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意义。

二、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旋律和人音版五线谱。

2.了解山歌风格及其显示的民族特色。

三、教学难点1.掌握乐曲的技巧和表现力。

2.理解山歌的歌词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唱歌听曲法2.演唱法3.影视欣赏法4.讲授法五、教学内容5.1 《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曲欣赏与介绍1.引导学生进入感受山歌的气息中。

2.介绍《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演唱者和歌曲背景。

3.播放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整体旋律,再请他们重点听歌曲的节奏、音高和音调。

4.让学生欣赏整体感觉,深入体味其内涵,领会歌曲表达的文化内涵。

5.2 人音版五线谱教学1.教授人音版五线谱基础知识,包括调号、节拍、节奏等。

2.让学生铿锵有力地读唱五线谱,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3.强调要注意原音、升降调的位置和演唱时的节奏感,用较为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乐曲。

5.3 山歌文化内涵讲授1.山歌是我国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体现,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表达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了解山歌的起源、风格和特点,以及其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

3.让学生体会山歌的情感和深厚的乡土气息,有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六、教学评价1.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会吟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和人音版五线谱。

2.分组表演:分别选出5个小组,要求每组分别表演一首山歌,并和同学分享该山歌的文化内涵。

3.口述与书写评价:让学生口述本课所学的内容和感想,并要求学生完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人音版五线谱。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对《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的演唱、人音版五线谱教学和山歌文化内涵讲授,让学生通过听、看、写、做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山歌文化艺术,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提高创造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山歌好比春江水-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九年级音乐下册的一次课程,主要围绕着“山歌好比春江水”进行教学。

湘绣民俗文化艺术是湖南特有的文化景观之一,融合了湖南的韵味和传承,其中就包括了山歌。

山歌是湖南的一种民歌,常见于农村和山区,是农民劳动时的伴奏之一。

本节课通过学习山歌及相关文化,加深对湖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丰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了解山歌的概念和特点;2.学习湖南山歌代表作品:《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曲调、歌词、意义等;3.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能够准确地唱出《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讲解山歌的概念和特点,结合湖南山歌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等作适当的介绍。

第二步:学习(1)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录音,让学生先聆听一遍,了解这首山歌的基本曲调、节奏和歌词。

(2)分段学习唱歌,老师先唱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唱,并注意节奏、语气和发音等。

(3)组织学生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第三步:巩固在学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基本曲调、节奏和歌词后,通过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步:反思通过放映相关教学视频或录制学生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表演,总结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期望。

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采用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和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为确保教学效果,此次教学还将采用批判性思维、技能转化和多元评估等现代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

设计评估本节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1.学生现场着重检查学生演唱的乐曲是否规范,发音是否准确、和声部分是否协调,舞蹈动作是否到位等;2.学生填写学习记录,包括学习的过程、难点和收获等;3.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学生的学习工作和创意成果。

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教案设计,希望向广大教师及教育人士传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思维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音乐领域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和技能,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在教学中国民歌时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和曲调,欣赏优美的声乐作品。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完成小组讨论和表演任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2.学生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唱歌曲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如何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并反映在歌曲演唱中。

1. 导入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山歌《浏阳河》,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山歌的气息。

2. 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师分节教唱,并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整体演唱,并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感悟自然之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并在小组内讨论,收集每组成员的感受及体验。

然后各小组安排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是说或是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歌曲和自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

五、教学扩展1. 拓展乐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民歌,让学生学唱,并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或是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山水风光,并采集各学生的拍摄作品,用于展览。

六、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的表演任务,按照学生的分组和表演质量,评选出优秀代表。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和留下的笔记给学生打分。

1.屏幕、投影仪2.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相关图片和图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接近人民生活、直观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民歌,也更加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会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文化。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1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课型:综合课
授课年级:八年级
执教:熊咏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方法目标: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我以及作品。

2、知识技能目标:大致说出我国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能完整演唱一首乐曲。

3、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演唱时音调的选择以及曲风的把握。

四、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
3、纸花
五:教材分析:
①歌曲介绍:选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的著名唱段,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
③作曲:雷振邦
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
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六、教学过程:
2012年12月23日。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初中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

2. 学会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并能够表达出其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1. 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2. 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如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山歌好比春江水》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山歌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山歌吗?知道山歌是什么样的音乐吗?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音乐特点。

2.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歌的起伏和变化。

3. 讲解歌曲的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歌唱练习(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练习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注意指导学生的歌唱技巧。

2. 纠正学生歌唱中的错误,如音准不准确、节奏不稳定等。

3. 强调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山歌知识。

2. 提问:你们觉得《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怎么样?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山歌好比春江水》,加强歌唱技巧的掌握。

2. 鼓励学生欣赏其他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使他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山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歌唱技巧指导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通过分组合唱和纠正歌唱中的错误,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并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广西方言“哎”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广西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

初听《山歌好比春江水》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2、跟琴学唱歌曲。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

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

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广西民歌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教案标题: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目标:1. 了解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学习山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山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分析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3. 学习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山歌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3. 山歌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山歌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山歌有什么了解?你们听过或唱过哪些山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记录下来。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记录。

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山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介绍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山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实践(20分钟):1. 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山歌进行练习和演唱。

2. 演唱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并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0分钟):1. 回顾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总结山歌与春江水的比喻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山歌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山歌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出。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山歌表演或比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唱和演唱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山歌的理解和欣赏的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了解山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组练唱和演唱展示,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山歌,歌曲以春江水为比喻,赞美了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节奏自由,变化丰富,体现了山歌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地域性认知尚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此外,学生对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歌,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音乐特色的认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并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等。

2.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

3.分组标志:如名牌、颜色等,便于分组活动。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同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
课型:教唱歌曲
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内容:
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情感体验和艺术鉴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培养学生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3.通过情感体验,拓展学生想象,丰富学生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有情感的演唱。

教学难点:
比较多位演唱家的演唱风味,认识细微差别。

教学方法:
演唱欣赏法,体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放音机(可用手机驱动),小黑板板演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先播放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韩红版)
生答:民歌。

教师:对,是民歌。

中国的民歌和我们的民族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光怪陆离,丰姿多彩。

民歌有三种基本形式: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准确地说,这首歌的体裁是民歌中的山歌。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民歌出于什么地方?
生答:不知道。

教师:这首民歌出于广西桂林,是电影歌剧《刘三姐》中的插曲。

电影《刘三姐》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这里不仅山美水美,人也美歌更甜。

广西人爱唱山歌,据说男女谈爱也要对歌,对赢了女子,你就可以抱着佳人归,那真是燕尔新婚,其乐陶陶,“洞房花烛夜,不亚小登科”。

若是对不赢山歌,那你就只有望美而兴叹,滴你的口水去吧!(学生微笑,饶有兴趣。

)下面我们就学唱这首歌。

二:歌曲学唱
1.我们以电影《刘三姐》中这首歌的演唱者于文华女士的演唱为范本进行学习。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于文华版)
(用小黑板板演歌词,并让学生随放音机轻声跟唱三遍。


2.(验收)学生试验一次完整的演唱。

3.(纠错)针对学生唱得不准或唱错了的地方,进行纠正。

然后再播放一次范本,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不准确之处。

三:拓展情感,丰富想象
1;(提问)这首歌的演唱特色是什么?
婉转甜润,豪放优雅。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心理感受?
学生反思,浮想联翩。

3:(小结)听了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进了电影《刘三姐》的戏剧中。

刘三姐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浮现在我们脑海。

聪明智慧的刘三姐,带领广大的乡亲,用山歌终于战胜了地主乡绅、土豪恶霸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上幸福自由的新生活,不愧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让我们唱着刘三姐的歌,在今天这太平盛世里,幸福地生活,自由地欢畅吧!
四:音乐欣赏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葫芦丝演奏版)
让丝竹管弦乐队优美的演奏,带给学生最优美的艺术享受,带给学生课后以余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