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防火墙与Web应用防火墙的对比
防火墙的分类与优缺点知识

防火墙的分类与优缺点知识网络安全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很多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服务器或数据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墙。
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火墙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但是,由于防火墙是属于高科技产物,许多的人对此还并不是了解的十分透彻。
而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讲述了防火墙工作的方式,以及防火墙的基本分类,并且讨论了每一种防火墙的优缺点。
欢迎大家阅读一、防火墙的基本分类1.包过滤防火墙第一代防火墙和最基本形式防火墙检查每一个通过的网络包,或者丢弃,或者放行,取决于所建立的一套规则。
这称为包过滤防火墙。
本质上,包过滤防火墙是多址的,表明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络适配器或接口。
例如,作为防火墙的设备可能有两块网卡(NIC),一块连到内部网络,一块连到公共的Internet。
防火墙的任务,就是作为“通信警察”,指引包和截住那些有危害的包。
包过滤防火墙检查每一个传入包,查看包中可用的基本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端口号、协议等)。
然后,将这些信息与设立的规则相比较。
如果已经设立了阻断telnet连接,而包的目的端口是23的话,那么该包就会被丢弃。
如果允许传入Web连接,而目的端口为80,则包就会被放行。
多个复杂规则的组合也是可行的。
如果允许Web连接,但只针对特定的服务器,目的端口和目的地址二者必须与规则相匹配,才可以让该包通过。
最后,可以确定当一个包到达时,如果对该包没有规则被定义,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通常,为了安全起见,与传入规则不匹配的包就被丢弃了。
如果有理由让该包通过,就要建立规则来处理它。
建立包过滤防火墙规则的例子如下:对来自专用网络的包,只允许来自内部地址的包通过,因为其他包包含不正确的包头部信息。
这条规则可以防止网络内部的任何人通过欺骗性的源地址发起攻击。
而且,如果黑客对专用网络内部的机器具有了不知从何得来的访问权,这种过滤方式可以阻止黑客从网络内部发起攻击。
在公共网络,只允许目的地址为80端口的包通过。
这条规则只允许传入的连接为Web连接。
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有很多网友都不了解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在哪里,下面就让店铺跟大家说一下两种防火墙的区别是在哪里吧。
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区别:
虽然WEB应用防火墙的名字中有“防火墙”三个字,但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和WEB安全网关也有很大区别。
传统防火墙只是针对一些底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信息进行阻断,而WEB应用防火墙则深入到应用层,对所有应用信息进行过滤,这是WEB应用防火墙和传统防火墙的本质区别。
WENB应用防火墙与WEB安全网关的差异在于,后者保护企业的上网行为免收侵害,而WEB应用防火墙是专门为保护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而设计的。
WEB应用防火墙的定义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防火墙定义加以衡量了,其核心就是对整个企业安全的衡量,已经无法适用单一的标准了,需要将加速、平衡性、安全等各种要素融合在一起。
此后还要进行细分,比如WEB应用交付网络、邮件应用交付网络,这些都是针对企业的具体应用提供的硬件或解决方案平台。
web应用防火墙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

Web应用防火墙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一、概述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应用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而Web应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Web应用防火墙作为保护Web应用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研究意义本文拟就Web应用防火墙的技术原理、应用实验指导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Web应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水平,保障Web应用的安全。
二、Web应用防火墙技术概述2.1 技术原理Web应用防火墙是一种应用层防火墙,其主要原理是对HTTP/HTTPS 协议进行解析和过滤,以防范Web应用中的各类攻击,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命令注入等。
2.2 技术分类根据部署位置和检测方式不同,Web应用防火墙可分为基于网络的Web应用防火墙(N-WAF)和基于主机的Web应用防火墙(H-WAF)两大类。
前者通常部署在网络边缘,后者则直接部署在Web 应用服务器上。
2.3 技术特点Web应用防火墙具有实时监测、实时防护、学习能力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保护Web应用不受各类攻击的侵害。
三、Web应用防火墙应用实验指导3.1 环境准备在进行Web应用防火墙应用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环境,包括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防火墙设备等。
3.2 实验步骤(1)配置防火墙规则根据实际需求,配置防火墙的过滤规则,包括黑名单、白名单、攻击特征等。
(2)模拟攻击通过工具模拟各类Web应用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观察Web应用防火墙的防护效果。
(3)实时监测观察Web应用防火墙的实时监测功能,了解其对攻击的实时响应和处理能力。
(4)性能测试对Web应用防火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吞吐量、延迟等指标的测试。
3.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Web应用防火墙对各类攻击的防护效果,总结其优缺点,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四、结论与展望4.1 结论通过对Web应用防火墙的技术原理、应用实验进行研究,可以得出结论:Web应用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Web应用安全保护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良好的实时响应能力。
防火墙的优缺点及种类

防火墙的优缺点及种类防火墙总体上分为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器等几大类型。
下面由店铺给你做出详细的防火墙的优缺点及种类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数据包过滤数据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技术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选择,选择的依据是系统内设置的过滤逻辑,被称为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Table)。
通过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所用的端口号、协议状态等因素,或它们的组合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
数据包过滤防火墙逻辑简单,价格便宜,易于安装和使用,网络性能和透明性好,它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
路由器是内部网络与Internet连接必不可少的设备,因此在原有网络上增加这样的防火墙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费用。
数据包过滤防火墙的缺点有二:一是非法访问一旦突破防火墙,即可对主机上的软件和配置漏洞进行攻击;二是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IP的端口号都在数据包的头部,很有可能被窃听或假冒。
应用级网关应用级网关(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s)是在网络应用层上建立协议过滤和转发功能。
它针对特定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使用指定的数据过滤逻辑,并在过滤的同时,对数据包进行必要的分析、登记和统计,形成报告。
实际中的应用网关通常安装在专用工作站系统上。
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防火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仅仅依靠特定的逻辑判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
一旦满足逻辑,则防火墙内外的计算机系统建立直接联系,防火墙外部的用户便有可能直接了解防火墙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运行状态,这有利于实施非法访问和攻击。
代理服务代理服务(Proxy Service)也称链路级网关或TCP通道(CircuitLevel Gateways or TCP Tunnels),也有人将它归于应用级网关一类。
它是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其特点是将所有跨越防火墙的网络通信链路分为两段。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Web应用防火墙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Web应用防火墙网络安全防护技术——Web应用防火墙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Web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Web应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保护Web应用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今互联网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中,Web应用防火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保护Web应用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Web应用防火墙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一、Web应用防火墙的概念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是一种位于网络应用层的安全控制设备,用于检测和过滤Web应用中的恶意请求,以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或未知的漏洞进行攻击。
与传统的网络防火墙不同,Web应用防火墙可以对攻击进行深度分析,包括HTTP请求内容、参数、会话状态等,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Web应用免受各种类型的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
二、Web应用防火墙的工作原理Web应用防火墙通过使用一系列的检测规则和算法,对进入Web应用的HTTP请求进行检测和过滤,并根据配置的安全策略对合法和非法请求进行区分和处理。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1. 请求识别与解析:Web应用防火墙首先对进入的HTTP请求进行解析,提取出请求的路径、参数、数据等信息,并对请求进行标记。
2. 安全策略匹配:Web应用防火墙会根据事先配置的安全策略,将解析得到的请求与策略进行匹配。
如果请求与策略相符,则被认定为合法请求,允许通过。
反之,则被认定为非法请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攻击检测与过滤:对于被认定为非法请求的情况,Web应用防火墙会通过使用各种检测算法和模式匹配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如果检测到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防火墙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阻断或过滤,以确保Web应用的安全。
4. 日志记录与分析:Web应用防火墙会将检测到的请求以及处理结果进行记录,以便进行安全事件的追踪和分析。
天融信Web应用防火墙-方案白皮书

WebShell检测
HTTP协议异常
HTTP协议违规
其他类型的攻击
除了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WAF产品还应具备基于自学习建模的主动防御引擎。对于URI和POST表单,WAF产品的主动防御引擎都可以学习到其参数的个数,以及每一个参数的类型和长度。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通常是一到两周),WAF产品可以建立目标服务器所有动态页面的正向模型。在应用主动防御策略的条件下,所有不符合正向模型的参数都会被阻断,可有效的防御未知威胁和0day攻击。
符合的标准规范
环境保护GB/T 9813-2000;
电磁辐射GB/T 17618-1998;GB 9254-2008
WAF产品支持硬件bypass功能,可以串行接入用户网络环境,在设备升级维护等需要重新启动过程中确保用户网络通畅。WAF产品支持主主、主备方式的双机热备功能,可以实现链路的高可用性
2
2.1
配置说明
2U机架式结构;最大配置为26个接口;
4个10/100/1000BASE-T接口和4个SFP插槽,2个10/100/1000BASE-T接口(作为HA口和管理口);
默认包括2个可插拨的扩展槽
双电源
性能描述
并发连接>200万
吞吐率>2000Mbps
硬件参数
尺寸:460 *426* 89mm(2U)
电源:100-240V, AC,(47-63HZ),4.5-2A,300W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超过60,000小时
工作温度:0~45℃
平台净重:9.07KG
产品毛重:12.68KG
有效的缓解拒绝服务攻击
WAF产品整合了DDoS防御能力,采用分层的立体防御和业界领先的源信誉检测机制,可以有效的缓解synflood攻击、CC攻击、slowheader、slowpost等拒绝服务攻击。
国内外主流防火墙分析

网盾防火墙与国内外主流防火墙分析报告一.防火墙产品类型发展趋势在防火墙十多年的发展中,防火墙厂家对防火墙的分类一直在变化,各个厂家对自己的防火墙产品有不同的标榜。
但在我看来,防火墙发展的总趋势都是集中在寻找防火墙性能和功能的平衡点。
下面是五种典型的现行的防火墙种类。
(一.)包过滤防火墙传统的包过滤对包的检测是工作在网络层,它只是通过逐个检查单个包的地址,协议以及端口等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此数据包通过。
包过滤的主要优点是由高性能和易于配置,因此尽管包过滤的安全性低,许多厂家仍然不放弃包过滤类型,而且对包过滤进行了大量的功能扩展,如添加代理功能,用户认证,对话层的状态检测等以提高包过滤的安全性能,以求做到保证速度和安全性兼得。
(二.)应用代理防火墙应用级防火墙主要工作于应用层。
它主要的优点是通过完全隔离内网和外网的通信以及细粒度的内容检测可以达到很强的安全性能。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突出,首先它对网络性能影响很大,其次是必须为每一种服务实现一个代理所造成的开发上的麻烦,最后是应用代理防火墙对用户配置所造成的麻烦。
所以应用代理防火墙的厂商也不断的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性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逐步向透明代理过渡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三.)混合型防火墙(Hybrid)由于希望防火墙在功能和处理上能进行融合,保证完善的应用。
许多厂家提出了混合型防火墙的概念。
他们认为混合型防火墙应该是动态包过滤和透明代理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用户无需知道给他提供服务的到底是用了那些技术,而防火墙根据不同的服务要求提供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安全策略。
而且为了保证性能只有必须使用应用代理才能实现的功能才使用代理。
(四.)全状态检测防火墙(Full State Inspection)这是由一个知名防火墙厂家Checkpoint提出的一种新型防火墙,据Checkpoint关于firewall-1的技术文档介绍,该种防火墙既能具有包过滤的功能又能具有代理防火墙的安全性。
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的对比与选择

硬件防火墙与软件防火墙的对比与选择在网络安全日益重要的时代背景下,防火墙成为保护企业网络免受攻击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在防火墙技术中,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是两种常见的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防火墙进行对比与分析,同时探讨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企业网络的防火墙方案。
1. 入侵检测能力对比硬件防火墙通常配备了专门的硬件设备,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特殊的硬件模块,使其在防御网络入侵方面具备优势。
硬件防火墙能够通过流量分析、包过滤等技术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从而有效阻止入侵威胁。
软件防火墙则是基于软件实现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对于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在入侵检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通常运行在主机系统上,只能检测本机内的网络流量,对于网络中的其他主机的入侵行为则无能为力。
2. 灵活性与可配置性对比硬件防火墙通常是独立的设备,与网络设备分离,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灵活地添加规则、过滤策略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软件防火墙则依赖于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因此受到系统或应用程序的限制。
虽然软件防火墙在配置上相对较为便捷,但对于一些特殊需求,例如虚拟专用网(VPN)的支持或负载均衡等,软件防火墙的功能可能受到限制。
3. 性能与可伸缩性对比硬件防火墙通常拥有专门的硬件资源和算力,可以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和复杂的安全检测任务。
它具备更高的性能和吞吐量,适合用于大规模企业网络。
软件防火墙性能则受限于主机系统的硬件资源和运行环境。
当网络流量增加时,软件防火墙可能会面临性能瓶颈,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另外,软件防火墙的可伸缩性较差,无法灵活地扩展和适应网络规模的变化。
4. 安全性对比硬件防火墙通常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因为它工作在网络边界上,可以阻止外部威胁直接进入企业内部网络。
硬件防火墙还可以隔离内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内部系统免受外部攻击。
软件防火墙则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防火墙与Web应用防火墙的对比
(Web应用防火墙)旨在保护Web应用程序避免受到跨站脚本攻击和SQL注入攻击等常见的威胁。
网络防火墙是防御网络周边环境的,虽然一些传统的防火墙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应用程序熟悉能力,但是,传统防火墙没有Web应用防火墙提供的那样精细和具体。
例如,Web应用防火墙能够检测一个应用程序是否按照它设计的方式工作,它能够让你编写具体的规则防止再次发生这种工具。
,Web应用防火墙与入侵防御系统不同。
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技术,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而是以行为为基础的,防止你自己意外制造的安全漏洞。
金融危机促使Web应用防火墙走强
2010-06-11 17:50出处:比特网作者:佚名【我要评论】[导读]此前笔者一直表示,2009年安全大黑马非Web应用防火墙莫数。
事实上,进入五月份以来,很多Web应用防火墙厂家的工程师已经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
此前笔者一直表示,2009年安全大黑马非Web应用防火墙莫数。
事实上,进入五月份以来,很多Web应用防火墙厂家的工程师已经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
对此记者专门走访了众多厂商,结果看到的是井喷的订单与密集的出差行程,这无不凸显出眼下Web应用防火墙市场的炙热。
细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此前记者曾担心国内企业用户对于Web应用防火墙的理解程度。
毕竟去年曾经出现过很多用户无法分辨Web应用防火墙与普通防火墙的差异。
特别是今年年初,随着山寨气氛越炒越热,在Web应用防火墙上也出现了名不副实的山寨产品,并一度令记者十分紧张。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广大企业用户对此的反应真的是处变不惊。
此前梭子鱼中国区总经理何平先生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主动联系安全厂商,请求厂商为其搭建符合自身应用特点的Web保护方案。
而且不少用户已经把这部分预算列入了2009年的固定开支中去。
要知道,在金融危机阴影尚未散尽的今天,用户的反映着实令记者吃惊。
对此何平的看法是,与硬件盒子一样的传统防火墙不同,Web应用防火墙不是单一产品,本身是基于策略的产品,需要结合企业的Web应用进行具体的安全咨询。
安全厂商需要对企业的各种内部应用非常了解,比如对OA、MIS、ERP等应用的支持。
因此当初Gartner 就曾提出更加综合的应用交付网络的概念,将安全、加速、管理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完整的Web保护。
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在购买普通防火墙的时候,往往是从同行业企业中打听经验,寻找价格差异,有些时候依靠流行度去购买。
但是在选择Web应用防火墙的时候,则是企业的IT经理带着问题去找方案进行解决,采购的认真与周密令人肃然起敬。
之前有专家介绍说,当前Web应用防火墙从全球范围内已经进入部署的高峰期,准确地说是第二波浪潮的开始。
以美国为例,早先是在美国能源部使用,确保能源安全,之后过渡到一些普通政府部门使用,最后到纽约市的卫生局都开始采购。
特别是2008年PCI法案通过之后,要求提供信用卡网上支付超过一定营业额的企业,都需要配置Web应用防火墙。
可以说,国外Web应用防火墙进入了成熟化与普及化时代。
从国内来看,Web应用防火墙市场拉升同样明显。
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传统的Web攻击更加疯狂,趋利性更加明显,企业的数据资产亟需保护;另一方面从2008年底至今,大量企业、政府的网站遭遇Web攻击潮,如三鹿网站事件等,用户认识到传统的防火墙、IPS、网页防篡改设备都无法彻底阻止网络攻击,使得国内的行业用户对Web应用的防护意识与意愿更加迫切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172/11374172.shtml
普通防火墙加Web应用防火墙
前面的普通防火墙主要是做下包过滤,后面的那个web应用防火墙是主要过滤攻击的设备。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有防火墙,但传统的防火墙只是针对一些底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信息进行阻断,而WAF则深入到应用层,对所有应用信息进行过滤,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WAF的运行基础是应用层访问控制列表。
整个应用层的访问控制列表所面对的对象是网站的地址、网站的参数、在整个网站互动过程中所提交的一些内容,包括HTTP协议报文内容,由于WAF对HTTP协议完全认知,通过内容分析就可知道报文是恶意攻击还是非恶意攻击。
IPS只是做部分的扫描,而WAF会做完全、深层次的扫描。
Web防火墙的主要技术的对入侵的检测能力,尤其是对Web服务入侵的检测,不同的厂家技术差别很大,不能以厂家特征库大小来衡量,主要的还是看测试效果,从厂家技术特点来说,有下面几种方式:
◆代理服务:代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安全网关,基于会话的双向代理,中断了用户与服务器的直接连接,适用于各种加密协议,这也是Web的Cache应用中最常用的技术。
代理方式防止了入侵者的直接进入,对DDOS攻击可以抑制,对非预料的“特别”行为也有所抑制。
Netcontinuum(梭子鱼)公司的WAF就是这种技术的代表。
◆特征识别:识别出入侵者是防护他的前提。
特征就是攻击者的“指纹”,如缓冲区溢出时的Shellcode,SQL注入中常见的“真表达(1=1)”…应用信息没有“标准”,但每个软件、行为都有自己的特有属性,病毒与蠕虫的识别就采用此方式,麻烦的就是每种攻击都自己的特征,数量比较庞大,多了也容易相象,误报的可能性也大。
虽然目前恶意代码的特征指数型地增长,安全界声言要淘汰此项技术,但目前应用层的识别还没有特别好的方式。
◆算法识别:特征识别有缺点,人们在寻求新的方式。
对攻击类型进行归类,相同类的特征进行模式化,不再是单个特征的比较,算法识别有些类似模式识别,但对攻击方式依赖性很强,如SQL注入、DDOS、XSS等都开发了相应的识别算法。
算法识别是进行语义理解,而不是靠“长相”识别。
◆模式匹配:是IDS中“古老”的技术,把攻击行为归纳成一定模式,匹配后能确定是入侵行为,当然模式的定义有很深的学问,各厂家都隐秘为“专利”。
协议模式是其中简单的,
是按标准协议的规程来定义模式;行为模式就复杂一些,Web防火墙最大的挑战是识别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测量的指标,因为漏网进去的入侵者,并非都大肆张扬,比如给网页挂马,你很难察觉进来的是那一个,不知道当然也无法统计。
对于已知的攻击方式,可以谈识别率;对未知的攻击方式,你也只好等他自己“跳”出来才知道。
Web应用防火墙的定义已经不能用传统的防火墙定义加以衡量了。
为此,Gartner提出了应用交付的概念。
其核心就是对整个企业安全的衡量,已经无法适用单一的标准了,需要将加速、平衡性、安全等各种要素融合在一起。
此后还要进行细分,比如Web应用交付网络、邮件应用交付网络,这些都是针对企业的具体应用提供的硬件或解决方案平台。
换言之,用户在面对Web应用防火墙的时候,需要考虑自身的应用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获取安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