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产生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实验报告_信号产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产生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信号的产生方法,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3. 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信号波形;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信号产生实验主要研究信号的生成原理和常用信号的产生方法。
信号是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基础,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连续变化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数字信号是指离散变化的信号,如二进制信号。
正弦波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其数学表达式为:y(t) = A sin(ωt + 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方波是周期性的信号,其在一个周期内取两个值,通常表示为高电平和低电平。
方波可以看作是多个正弦波的叠加。
三角波是一种周期性的信号,其在一个周期内从0变化到最大值,再变化到最小值,最后回到0。
三角波可以看作是多个正弦波的叠加。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函数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信号线;4. 电源。
四、实验步骤1. 开启函数信号发生器,调整输出频率和振幅,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2. 产生正弦波信号,调整频率和振幅,观察波形变化;3. 产生方波信号,调整频率和振幅,观察波形变化;4. 产生三角波信号,调整频率和振幅,观察波形变化;5. 使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信号叠加后的波形,分析波形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弦波信号的产生在函数信号发生器上设置频率为100Hz,振幅为5V,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通过调整频率和振幅,可以观察到正弦波信号的波形变化。
2. 方波信号的产生在函数信号发生器上设置频率为100Hz,振幅为5V,将输出信号切换为方波。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发现方波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取两个值,表示为高电平和低电平。
3. 三角波信号的产生在函数信号发生器上设置频率为100Hz,振幅为5V,将输出信号切换为三角波。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发现三角波信号在一个周期内从0变化到最大值,再变化到最小值,最后回到0。
信号资源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3. 分析不同信号资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 提高信号处理和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背景信号资源在通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类型信号资源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使学生了解信号资源的基本特性,掌握信号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1. 信号采集(1)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2)实验步骤:1)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基本信号。
2)将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输入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
3)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确保采集到的信号准确无误。
2. 信号处理(1)实验设备:MATLAB软件、计算机等。
(2)实验步骤:1)利用MATLAB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包括信号的时域波形、平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等。
2)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包括信号的频谱、功率谱、自功率谱等。
3)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等。
4)对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变换等。
3. 信号分析(1)实验设备:MATLAB软件、计算机等。
(2)实验步骤:1)分析不同类型信号的特点,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2)分析信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通信、遥感、生物医学等。
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信号资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时域分析(1)正弦波信号:具有稳定的频率和幅度,适用于通信、测量等领域。
(2)方波信号:具有周期性的脉冲特性,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等领域。
(3)三角波信号:具有平滑的过渡特性,适用于模拟信号处理、音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2. 频域分析(1)正弦波信号:频谱只有一个频率成分,适用于通信、测量等领域。
(2)方波信号:频谱包含多个频率成分,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等领域。
(3)三角波信号:频谱包含多个频率成分,适用于模拟信号处理、音频信号处理等领域。
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波形发生器实验报告)

信号发生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3、掌握波形发生器电路调试和制作方法 。
二、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波形发生电路,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方波、三角波三路波形信号。
三、具体要求〔1〕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方波、三角波三路波形信号,波形人眼观察无失真。
〔2〕利用一个按钮,可以切换输出波形信号。
〔3〕频率为1-2KHz 连续可调,波形幅度不作要求。
〔4〕可以自行设计并采用除集成运放外的其他设计方案〔5〕正弦波发生器要求频率连续可调,方波输出要有限幅环节,积分电路要保证电路不出现积分饱和失真。
四、设计思路根本功能:首先采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比拟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通过幅值控制和功率放大电路后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最后通过切换开关可以同时输出三种信号。
五、具体电路设计方案Ⅰ、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图1图2电路的振荡频率为:RCf π210=将电阻12k ,62k 及电容100n ,22n ,4.4n 分别代入得频率调节范围为:24.7Hz~127.6Hz ,116.7Hz~603.2Hz ,583.7Hz~3015Hz 。
因为低档的最高频率高于高档的最低频率,所以符合实验中频率连续可调的要求。
如左图1所示,正弦波振荡器采用RC 桥式振荡器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
J 1a 、J 1b 、J 2a 、J 2b 为频率粗调,通过J 1 J 2 切换三组电容,改变频率倍率。
R P1采用双联线性电位器50k ,便于频率细调,可获得所需要的输出频率。
R P2 采用200k 的电位器,调整R P2可改变电路A f 大小,使得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另外也可改变正弦波失真度,同时使正弦波趋于稳定。
下列图2为起振波形。
RP2 R4 R13 组成负反应支路,作为稳幅环节。
R13与D1、D2并联,实现振荡幅度的自动稳定。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正弦波的基本属性,掌握正弦波信号的发生方法,对正弦波信号进行基本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器材:函数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
实验原理:正弦波(Sine Wave)是最常见的一种周期波形,其特点是正弦曲线的波形,具有完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在电路和信号处理系统中,正弦波信号非常常见,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函数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各样波形的仪器,包括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等。
而在产生正弦波信号的过程中,函数发生器利用一个内部的振荡器电路来产生振荡信号,再将其经过信号调制映射到正弦波的形式。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口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并将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设定在1kHz左右。
2.打开示波器,选择一个适合的纵向和横向刻度,并将其垂直和水平方向校准至
合适位置,以显示正弦波的波形。
3.选择函数发生器的正弦波输出模式,调整幅度与频率,以获得所需的正弦波信号,可使用万用表对其进行精确测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产生了一路1kHz左右的正弦波信号,并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进行了基本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正弦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基本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的特性及用途,掌握了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了正弦波信号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了相应的实验数据。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实验报告

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实验报告实验1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1班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常用离散信号的理解;2、熟悉使用MATLAB在时域中产生一些基本的离散时间信号。
二、实验原理MATLAB语言提供了一系列函数用来产生信号,如exp,sin,cos, square,sawtooth,ones,zeros等函数。
1.基本信号序列1)单位抽样序列???=01)(nδ≠=n n在MATLAB中可以利用zeros()函数实现。
x=[1zeros(1, n-1)]程序:clear all;n=-20:20;u=[zeros(1,20)ones(1,21)];stem(n,u)xlabel('Time index n');ylabel('Amplitude'); title('p21');axis([-20200 1.2]);图形:Request1:编写一个)(k n-δ的函数。
???=-01)(k nδ≠=n kn程序:clear all;n=-20:20;k=5;u=[zeros(1,20+k)ones(1,21-k)];stem(n,u)xlabel('Time index n');ylabel('Amplitude'); title('p22');axis([-20200 1.2]);图形:(2)单位阶跃序列???01)(n u00<≥n n在MATLAB中可以利用ones()函数实现。
);,1(N ones x=Request2:编写一个)(k n u-的函数。
程序:clf;n=-20:20;u=[zeros(1,20)1zeros(1,20)];stem(n,u);xlabel('Time index n');ylabel('Amplitude');title('Unit Sample Sequence p10');axis([-20200 1.2]);图形:Request2:编写一个)(k n u-的函数。
2FSK2PSK信号产生器实验实验报告

2FSK/2PSK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地点:教师:(一)试验原理2FSK/2PSK信号产生器一.2FSK基本原理在通信领域,为了传送信息,一般都将原始信号进行某种变换使其变成适合于通信传输的信号形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一般将原始信号(图像、声音等)经过量化编码变成二进制码流,称为基带信号。
但数字基带信号一般不适合于直接传输,例如,通过公共电话网络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电话网络带宽在4KHZ 以下,因此数字信号不能直接在上面传输。
此时可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输,FSK即为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
FSK又称频移键控,它是利用载频频率的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数字调频信号可以分为相位离散和相位连续两种。
若两个载频由不同的独立振荡器提供,它们之间的相位互不相关,就称为相位离散的数字调频信号;若两个频率由同一振荡器提供,只是对其中一个载频进行分频,这样产生的两个载频就是相位连续的数字调频信号。
二.2FSK信号产生器由于FSK为模拟信号,而FPGA只能产生数字信号,因此,需对正弦信号采样再经过数/模变换得到所需的FSK信号。
FSK信号发生器框图如下图所示,整个系统共分为分频器,m序列产生器,跳变检测,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和DAC(数/模变换器)等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由FPGA器件完成。
图1 FSK信号发生器框图2.1 分频器本设计的数据速率为s,要求产生和两个正弦信号。
对每个码元持续周期所对应正弦信号取100个采样点,因此要求能产生两个时钟信号:(数据速率)和120kHz(正弦波信号产生器输入时钟)。
基准时钟由外部时钟输入,因此需设计一个模100分频器产生120kHz信号,再设计一个模100分频器产生信号。
2.2m序列产生器m序列是伪随机序列的一种,它的显著特点是:(1)随机特性;(2)预先可确定性;(3)循环特性,从而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用一种带有两个反馈抽头的三级反馈移位寄存器得到一串“1110010”循环序列,并采取措施防止进入全“0”状态。
信号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正文实验一常用信号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波形的输出和特点;2.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3.了解示波器与函数发生器的使用;4.了解常用信号波形的输出与特点。
二、实验原理:描述信号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数学表达式(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为信号的波形)。
信号的产生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模拟量输出,也可以是数字量输出。
本实验由数字信号发生器产生,是数字量输出,具体原理为数字芯片将数字量通过A/D 转换输出,可以输出广泛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等。
示波器可以暂态显示所观察到的信号波形,并具有信号频率、峰值测量等功能。
三、实验内容:1.由数字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以及锯齿波并输入示波器观察其波形。
2.使用示波器读取信号的频率与幅值。
四、实验设备:1.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2.数字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步骤:1.接通函数发生器的电源,连接示波器。
2.利用函数发生器产生各种基本信号波形,并将波形结果导入计算机中,保存图像,写出各种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六、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绘制各个信号的波形图,并写出相应的数学函数表达式。
该试验包括交流:① 该正弦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1001sin(4t y π=图1-1输入正弦波(Hz 504,V ±) ② 该方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02.001.0()02.0([4∑∞-∞=----=k k t u k t u y图1-2 输入方波(Hz 504,V ±) ③ 该三角波的数学表达式为:∑∞-∞=-------+-----=k k t u k t u k t k t u k t u k t y )]}02.002.0()02.001.0()][02.0(02.0[800)]02.001.0()02.0()[02.0(800{图1-3 输入三角波(Hz 504,V ±) ④ 该锯齿波的数学表达式为:∑∞-∞=-----=k k t u k t u k t y )]}02.002.0()02.0()[02.0(400{图1-4 输入锯齿波(Hz 504,V ±) 实验的一些问题:数字信号发生器的示值与示波器测量有一定的误差。
信号分析虚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虚拟信号处理工具的使用,包括信号的生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
3. 通过虚拟实验,加深对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解,提高分析信号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信号分析是信号处理的基础,主要涉及信号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分析。
本实验利用虚拟信号处理工具,对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从而理解信号的特性。
三、实验内容1. 信号生成:使用虚拟信号处理工具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2. 时域分析:观察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周期、频率、幅度等时域特性。
3. 频域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幅度等频域特性。
4. 信号处理:对信号进行滤波、平滑、压缩等处理,观察处理效果。
四、实验步骤1. 信号生成:- 打开虚拟信号处理工具,选择信号生成模块。
- 设置信号参数,如频率、幅度、相位等。
- 生成所需的信号,并观察波形。
2. 时域分析:- 使用虚拟信号处理工具的时域分析模块。
- 观察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周期、频率、幅度等时域特性。
3. 频域分析:- 使用虚拟信号处理工具的频域分析模块。
- 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 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幅度等频域特性。
4. 信号处理:- 使用虚拟信号处理工具的信号处理模块。
- 对信号进行滤波、平滑、压缩等处理。
- 观察处理效果,分析处理对信号特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生成:- 成功生成了所需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 波形显示清晰,信号参数设置正确。
2. 时域分析:- 成功分析了信号的时域特性,如周期、频率、幅度等。
- 时域特性符合预期。
3. 频域分析:- 成功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 分析了信号的频率成分、幅度等频域特性。
- 频域特性符合预期。
4. 信号处理:- 成功对信号进行了滤波、平滑、压缩等处理。
- 处理效果符合预期,信号特性得到改善。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信号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多种信号的产生实验实验目的:
1.了解多种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
2.掌握用数字电路产生伪随机序列码的实现方法
3.了解PCM编码中的收、发帧同步信号的产生过程
实验设备及仪器名称:
1.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
帧同步信号识别、提取与分析:
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单元,即码元,因而在接收端必须按与发送端相同的节拍进行接收,否则,会因收发节拍不一致而导致接收性能变差。
此外,为了表述消息的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内容进行编组的,因此,编组的规律在收发之间也必须一致。
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称编组一致为"帧同步".在时分复用通信体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
若信息数据中含有与帧同步码完全相同的码元序列,则系统将进入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由于在这里是连续传输以24位为周期的周期信号,所以此状态将维持下去。
但在实际的信息传输中不会连续传输这种周期信号,因此连续几帧都输出假识别信号的概率极小,所以这种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
伪随机码:
多种数字信号产生及形成实验:TP101、TP102、TP103
帧同步信号识别、提取与分析实验:TP103、TP104
伪随机码、特殊码观察测量分析实验:TP107、TP108
简易正弦波信号产生及用途实验:TP105、TP106
实验方案:
接好电源,打开开关K2、K3、K100,对应的发光管D6、D7、D1亮,电路加电工作,测量各点波形:
TP101、TP301、TP102、TP103、TP104:K102的1、2脚送入信号,分别测试观
察波形并记录。
TP105: K102的1、2脚送入2KHz方波,观察并记录;2、3脚送入1KHz方形,观
察并记录。
TP106: K102的1、2脚送入2KHz简易正弦波形,观察并记录;2、3脚送入1KHz
简易正弦波形,观察并记录。
TP107、TP108:常态下测试观察并记录。
TP108:按下“复位”后,再按下“开始”与“FSK”,观察波形并记录;再按下“复位”后,
再按下“开始”与“PSK”,观察波形并记录。
实验数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