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苏轼(小学6年级语文)

合集下载

六年级晨诵《江城子,密州狩猎》

六年级晨诵《江城子,密州狩猎》

旁边两大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 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愿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 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结合注释理解齐读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 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 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 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 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 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晁补之改其名为《江城子》,韩淲调 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女生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 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中间两大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词赏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词赏析

02
诗词赏析
内容解读
悼念亡妻
该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 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人生无常
词中反映了苏轼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叹,以及对 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回顾。
情感真挚
词中的情感真挚深切,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让用比喻
苏轼在词中善于运用比喻手法, 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 容易产生共鸣。
100%
寓情于景
通过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 词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刻。
80%
语言简练
词的语言简洁流畅,没有过多的 华丽辞藻,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 者的内心感受。
名句欣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句名句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生死相隔带来 的无尽悲伤。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04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苏轼在宋词的地位
苏轼被公认为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而著名,同时又不失婉约、清新 之风,他的作品既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又富有个人情感色 彩,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江城子》的文化价值
《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 伤和思念。
词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和追忆,同 时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光辉。
《江城子》的社会影响
《江城子》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深受读者喜爱和传颂,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词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和深刻的人性关怀,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堂PPT)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课堂PPT)
❖ 答案: “不思量” 即不敢思量,因为相思实在 太苦,太伤人,但作者对亡妻的感情又是深挚的, 故思念之情不知不觉间就会涌上心头。此句初看 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 怀。
15
3、上片末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这三句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 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 切怀念,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 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 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 世事的巨大变化。
1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冈……《江城子 密州出
猎》……
2
形象:豪放、豁达、浪漫、 幽默 ……
一一一木ppt作坊
1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朗诵
12
理清思路
“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找 出结梦前、梦中、梦后三个层次。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 一面——多情。
3
乙江
卯城
正子

苏二
轼十
苏轼




4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 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 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 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 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 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 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

诗词赏析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诗词赏析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诗词赏析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四川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与同僚打猎时所作。

诗词主题诗人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重点理解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亲射虎,看孙郎”,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喻,表现自己打猎时英勇形象。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的是当初魏尚被冤屈,朝廷派遣冯唐免去他的罪并官复原职。

此处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新起用。

诗词鉴赏“老夫聊发少年狂”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赏析:1.“狂”字贯穿全篇,统率全词,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 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译文: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的帽子,身穿貂皮衣,带着千余骑随从疾风般席卷过山冈。

赏析:这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出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江城子》苏轼原文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ppt课件

《江城子》ppt课件
品读其他悼亡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读】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本是家族联姻。但是卢氏才学性情让纳兰性德惊为天人。彼此相处三年,情深意笃。妻子骤然离世,纳兰心中悔痛不已。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短短两句,蕴含了作者的追悔之情。
诵读感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播放视频:李立宏诵读《江城子》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年年都柔肠寸断之处,就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___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笔记: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江城子课件

江城子课件

感情随着入梦和梦醒,一步步 深化。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 苦,真可谓一字一泪!
《遣悲怀》(其三)元稹
《悼亡诗》潘岳
遣悲怀(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悼亡诗
潘岳
•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 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夜来幽梦忽还乡
• “梦”是“幽梦”,一“幽”字写 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 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 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 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
小轩窗。正梳妆。
•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 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 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 情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2. “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
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 “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 矛盾吗?
十年生死两茫茫
• 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 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 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 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 可名状的孤寂凄清之感。 • “两茫茫”说的是不只是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 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 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 全篇。

《江城子·苏轼》原文与赏析

《江城子·苏轼》原文与赏析

《江城子·苏轼》原文与赏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诗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

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他被贬职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王弗是个知书识礼的贤慧的妇女,十六岁与苏轼结婚,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在汴京(今开封)去世,只活了二十七岁。

死后归葬于故乡四川的祖茔。

苏轼于王弗死后十年,夜梦相见,情不能抑,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梦前的思念。

“十年”之中,一“生”一“死”,“两茫茫”,死者茫茫不知去向,生者茫茫无尽思量。

“茫茫”写出了人冥幽隔,无限怅惘;“两”概及双方,崭露夫妇情深之意,内含生死异域之慨。

词人宕开一笔,说“不思量”,好象要忘却,可是紧承一句“自难忘”,顿挽前意,一经腾挪,更见十年来思想日坚,情意弥笃。

“难忘”但“难见”——“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说妻子在千里外的孤坟中,一片凄凉,却无法向自己倾吐,还是说自己遭受贬斥境遇凄凉,无法向爱妻千里外的孤坟痛诉呢?两者兼而有之。

先言无法相见,接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笔势回环,擒纵自如,以假设句说,即使见了也不识了,“尘满面”,仕途失意,生活颠簸,风尘满面了;“鬓如霜”,不仅岁月催人老,而且身处逆境的忧虑,怀念妻子的相思更令人速老,两鬓如霜染了。

上片以“两茫茫”笼括下文,“不思量”一纵,“自难忘”一擒;“无处话凄凉”一放,“纵使相逢”一收,波澜曲折,回环往复,正是词人愁肠百转的反映。

词的下片主要写梦中相见。

夜来幽梦“忽”还乡,一个“忽”字,有迷离恍惚之意,应上片的“茫茫”;有突如其来之意,应上片的“无处话凄凉”。

梦中见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这正是当年妻子的生活情形,小窗人静,镜中花开,仍是年轻貌美。

既然见到了,正可“话凄凉”,可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 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 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 久而愈深、愈浓。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 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 哀绪。“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 篇。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 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 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 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 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 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 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 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 这首词如春蚕吐丝,如幽山流泉,从诗人胸臆间泻 出,质朴自然。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史事用典 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然而千百 年来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 于:以情动人。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 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 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 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 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 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作者:苏轼
小学 六年级语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 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 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其文 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 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谢谢指正!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纵使:即使。
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顾:看。 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 去,深沉绵邈。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 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 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 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 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 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 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
江城子:词牌名。 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
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
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鬓如霜”
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 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 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 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 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 六个字之中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 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写梦。“梦”是“幽梦”, 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的“忽”字也值 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 会的幽隔。“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 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现在倏忽 之间就变成了事实,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 了,便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入梦是轻快的, 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仔细吟咏,不难体味出隐含其间的亦 喜亦悲的复杂感情。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 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 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 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三句总束全词,是感情发展的高潮。梦中情景,何等真切,醒来 却一切化为乌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见的深沉的悲哀。 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 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 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肠断处”是 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 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 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 “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 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 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 个“纵使”。 “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 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 使人不堪。
诗人苏轼19岁时娶时年16岁王弗为妻, 王弗年轻美貌,聪明沉静,知书达礼,侍亲甚 孝。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苏轼官 居京师,不幸27岁时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 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不幸,王弗27岁去世。10后(1075年)年正 月二十日,苏轼来到密州,梦见爱妻王弗,写 下了传诵千古的《江城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