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心脏血管的解剖_冠脉解剖

小贴士1 左室后支有2支,一个来源于左冠,一个来源于右冠,但有的人可能就只能见到其中一 只,这不奇怪
4 、 红 、 黄 、 绿 、 棕 、 黑 、 紫 记 住 了 吗 ? 现在上一个动态图
小贴士2:那左冠右冠来自于哪里------他们开口于主动脉的瓣膜,主动脉有3个瓣膜左冠瓣 、右冠瓣,顾名思义左冠开口于左冠瓣、右冠开口于右冠瓣,还有一个瓣膜没有窟窿那就 叫他---无冠瓣 上一个图,PCI的造影导管就是要分别插入这两个窟窿才打造影剂---俗称冒 烟
两个病号,冠脉CTA容积再现法重建的三维图片
小贴士8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 1、副冠状动脉,简单的说如果动脉圆锥支直接从冠状窦发出就叫副冠状动脉 2、 既然会多,当然也会少,有时候左右冠状动脉会开口于同一个动脉瓣口
3,有些人先天右冠缺如,这种人多伴有先心,在做心脏手术时不能交叉灌注,这种人手术难度很大, 如果术前不考虑周全,碰到这种突发状况----那你就杯具啦、碉堡啦。 4、心肌桥 本应当走在心脏外膜的血管埋到心脏肌肉里面去,收缩时引起血管挤压。上面是心肌,下面 是血管,里面流动着血液,小桥流水---这个还是很生动的命名----赞一个!理论上大支血管都可能埋到 肌肉中,但最常见是前降支,其实如果按这个概念60--80%人尸检都有心肌桥,只是程度不重罢了。
小贴士4:注意前降支发出的右室前支很多书把它写成左室前支,不能因为它来自左冠的前降支就叫左 室前支,有的人做了一辈子PCI还把他当左室前支讨论,------那么左室前支在哪儿呢,别急马上就有分 晓,让你大跌眼镜 再添加两根,我们马上就要大功告成,在前降支和回旋支夹角中发出的一支血管叫对角支(蓝白相间色 ),也叫第一对角支,也叫(中间支),前降支再往后发出的叫第2对角支. 第3对角支(蓝白相间色) …..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1)间隔支动脉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心脏提供血液。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
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
1.前降支和旋支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
提起左心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
有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
前降支和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
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和心室分支: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
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达心尖区。
(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及分支个体间差异较大。
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一、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外侧壁,主干长0.5~3.0c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也可没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各自开口于左冠状窦。
1.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心脏左前缘于前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分支包括斜角支、前(室)间隔支、右室支。
(1)斜角支:又称左室支,1~5支,供应左室前侧壁,较大且呈斜角走行者为最大而恒定的分支。
开口于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斜角支称为对角支。
(2)前(室)间隔支:非常细小,6~10支,由前降支向深面几乎垂直角度发出,供应室间隔的前上2/3部分。
其中第一支最大,起于前降支近段,此支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右室支:数支短小分支供应右室前壁,造影片上不易辨认。
2.回旋支:由主干发出后,几乎呈直角走行于左房室沟内,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部分血液。
回旋支分为左边缘支和心房旋支两组分支。
(1)左边缘支:其近侧的边缘支为心室前支,远侧的分支为心室后支。
左边缘支以钝缘支较粗大且恒定,钝缘支为行走于左室外缘的边缘支。
(2)心房旋支:按其分布部位和走行分别称为心房前支和后支。
临床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好发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常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发自右冠状窦外侧壁,开口距窦底1.5~2.0cm,在肺动脉干和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行走,主干很长,又称右旋支,沿心脏右缘(锐缘)绕至心后转而左行主心十字处(房室沟与室间沟交叉处),血管随之内陷形成“U”形的弯曲,为一主要标志,此处发出后降支后,就成为远侧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动脉圆锥支、窦房结支、心室支、后降支、房室结支和心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部分,其中65.2%开口距窦底的距离在12-16mm之间。
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的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和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
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2.85%)或锐缘部(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
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U”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和左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
[1][2](图1-1)(图1-2)图1-1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图1-2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CT所见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一)右圆锥支(Right Conus Branch,CA)为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的第一个分支,分布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前方,多为单支,且分布较恒定。
此支如直接起于主动脉右窦,则称副冠状动脉(Accessory Coronary Artery)或第三冠状动脉。
在动脉圆锥的前上方,相当于肺动脉瓣高度,有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形成动脉环(Vieussen 氏环),为两个冠状动脉间的重要侧枝循环路径;圆锥支恰位于进入右心室的外科切口处,手术切口时应该避免损伤。
(二)右房支(Right atrial artery)右冠状动脉向后发出分布至右房壁,可分为右房前支(Right Arterior Atrial Branch)、右房中间支(Right Intermedia Atrial Branch)和右房后支(Right Posterior Artrial Branch)。
冠状动脉的ct解剖文档

均衡型
(Balanced)
➢ 均衡型: 右冠到达后十字交叉发出后降支 和其终端分支;左室后支则起源于左回旋 支,成为其终端分支。亦有左室后支及后 降支均由左右冠状动脉双重发出者。
➢ 简单的说就是:左、右冠状动脉各自发出 一支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后壁。
均衡型
(Balanced)
右圆锥支
(Right Corus Artery)
(Right Dominance)
➢ 右冠状动脉优势: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右房 室沟并到达后十字交叉处,在后十字交叉 处或近后十字交叉处分出后降支后向左室 隔面走形并发出1个或多个左室后支后终止。
➢ 简单的说就是:RCA粗而长,其后降支供 应部分左心室后壁和室间隔后部。
右优势型
(Right Dominance)
右冠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和主动脉之间而受到挤压
左 主 干 起 源 于 右 冠 窦
单只冠状动脉
右侧冠状沟内未见血管 影,LCX粗大,经房室交 点进入右侧房室沟
心肌桥
(Myocardial Bridging,MB)
➢ 正常心肌走形于心脏表面,偶尔部分冠脉 走形于心肌之下,这部分心肌纤维就像桥 一样搭在血管表面,故称这部分心肌为心 肌桥。心肌桥下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short axis view
2-chamber view
3-chamber view
4-chamber view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 优势冠状动脉 ➢ 圆锥动脉起源 ➢ 窦房结动脉起源 ➢ 房室结动脉起源 ➢ 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 左主干短小或缺如
➢ 中间支(Ramus medianus)
前降支,LAD
对角支
(Diagonal Branches,D)
右冠近中远段划分

右冠近中远段划分
在心脏冠状动脉的解剖中,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的近、中、远段划分如下:
1.近段:也称为右冠近段,是指起始于右冠状窦的右冠状动
脉的最初一段。
该段通常从右冠状窦进入心肌,并沿着心
脏右冠状沟向下分布。
2.中段:也称为右冠中段,是指从近段之后的中间部分。
这
一段通常延伸沿着右心室的侧壁向下分布,为心肌提供血
液供应。
3.远段:也称为右冠远段,是指距离冠状动脉的起始点最远
的一段。
这一段通常延伸到心脏的后下缘,并进一步分支,为左心室的后下壁和下壁提供血液供应。
划分这些段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和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各个段落的病变情况对心肌血供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清楚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医生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病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心脏健康。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1)间隔支动脉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左冠状动脉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1)钝缘支: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冠状动脉解剖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Ao(Aorta主动脉)MT(main Trunk左主干)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PDA(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冠状动脉得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得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部分,其中65、2%开口距窦底得距离在12—16mm之间。
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得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得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与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与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
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2。
85%)或锐缘部(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
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U”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与左室后支。
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与后壁得全部、左室后壁部分与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得后半及房室结(93%)与窦房结(60%)。
[1][2](图1-1)(图1-2)
图1-1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图1-2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CT所见
右冠状动脉得主要分支如下:
(一)右圆锥支(RightConus Branch,CA)
为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得第一个分支,分布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前方,多为单支,且分布较恒定。
此支如直接起于主动脉右窦,则称副冠状动脉(Accessory CoronaryArtery)或第三冠状动脉。
在动脉圆锥得前上方,相当于肺动脉瓣高度,有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得圆锥支形成动脉环(Vieussen氏环),为两个冠状动脉间得重要侧枝循环路径;圆锥支恰位于进入右心室得外科切口处,手术切口时应该避免损伤。
(二)右房支(Right atrialartery)
右冠状动脉向后发出分布至右房壁,可分为右房前支(Right Arterior AtrialBranch)、右房中间支(Right Intermedia Atrial Branch)与右房后支(Right PosteriorArtrial Branch)。
右房前支就是右房支中较恒定得一支,就是右冠状动脉得第二分支(第一分支就是圆锥支),自右冠状动脉近侧段发出分支供应右房前壁与右心耳,此支很大,有时延伸或并发出一支沿右心房前壁上行达上腔静脉
口附近供应窦房结或形成动脉环侧部,故又称窦房结动脉(sinus node artery)。
此外,还有起源于锐缘部得右冠状动脉心房分支称为右房中间支、右房后支就是在心隔面发出得心房支,绝大多数为一支,分布到右心房后部,供应右房侧壁与后壁、偶而见到窦房结动脉自右房后支发出。
(三)Kugel动脉(Kugel artery)
又称房间隔前动脉,前房间隔下动脉,或大心耳吻合动脉。
Kugel 动脉得出现率为93%,绝大部分为单支,个别得为双支。
起于右冠状动脉者占63、6%,起于左旋支者占24、5%,同时发出者占3。
9%。
起始后向后内,经前房间沟下端进入房间隔下缘,过卵圆窝下方,其高度与左房室环相平,向后最远可达房室交界区。
Kugel动脉起始处得外径为0。
35~2。
07mm,平均为1.12mm。
其分支供应卵圆窝下方得房间隔、卵圆窝得一部分、心房前壁、主动脉根部、房室瓣与房室交界区得结构、Kugel动脉得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与邻近动脉存在着广泛得吻合,如与房室结支、左房后支或右房后支、心房前支与窦房结支等。
吻合处得口径约为50~500μm。
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时,Kug el动脉得口径可以变粗,参加侧副循环。
[3]
(四)右室前支(Right An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 右室前支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呈直角向左下方发出,向着前室间沟走行,主要分布在右心室得胸肋面,分支数目1-7个不等,多数为2-4支。
通常就是分支数目多时管径细;分支数目少时,管径粗。
(五)右缘支(Right MarginalBranch,AM)
又称锐缘支,较其它右室支恒定,就是右冠状动脉走行至右心室锐缘附近发出得沿着或平行于心下缘行走得分支,沿锐缘走向心尖,分布于右室间隔面。
较粗大,一支多见,两支少见,有时阙如、就是冠状动脉造影辨认分支得标志之一。
(六)右室后支(Right Posterior Ventricular Branches) 在隔面右冠状动脉向右室发出得分支,通常为1-2支细小分支,主要分布在后十字交叉附近。
(七)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Branch,PD) 又称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得终支(约94%)或为左冠状动脉旋支得终支,走行在后室间沟内,多数终止于后室间沟得中、下1/3处,少数终止于心尖部,甚至绕过心尖终止于前室间沟得下1/3处、后降支向两侧发出许多小分支,供应后室间沟附近左、右心室壁,还向深方发出6—12支后室间隔支(PosteriorInterventricular Sept alBranches),供应室间隔得小部分(后下1/3-1/4),可与前降支得末梢分支吻合、后降支得起点、分支分布得变化很大,有得有两支后降支,称为双后降支,双后降支有两种类型:一类就是两支平行得后降支,并且分别发出两排小得后室间隔支;另一类就是原有得后降支较短,只分布到后室间沟得上段,而下段则由一支大得右室后支至后室间沟得下段;偶而也见到由锐缘支发出得一大分支,经过右心室隔面至后室间沟。
(八)左室后支(Posterior Left Ventricular Branch) 右冠状动脉在后十字交叉附近分支后,继续沿房室沟走行得另
一终支动脉称左室后支,亦叫右旋支,其长短不一,最长者可达心脏左缘,沿途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得一部分或全部与后乳头肌以及左房得一部分,可有细支与左旋支吻合。
房室结动脉(Atrioven-tricular Nodal Artery)即就是由左室后支在分出后不久垂直向上发出得细小分支,直径1.1~3、0mm,平均1.5mm。
约93%得人房室结支起于右冠状动脉,其余起自左冠状动脉,或有2支分别起于左、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经过房室交点时,常形成倒“U”字形弯曲,房室结支多起于弯曲得凸面顶端,前行穿房间隔,向深部进入Koch三角得深面,末端穿入房室结,滋养房室结与房室束得近侧段。
房室结支还分支向下呈垂柳状分支分布于室间隔上缘得小部分。
冠状动脉在膈面分布为均衡型或左优势型者多无“U”形弯曲而呈平直状。
左室后支得发育情况就是判断左,右冠状动脉优势及优势型心脏得主要依据。
[4](图1—3)
图1—3“U”型弯曲与房室结支关系示意图
综上所述,右冠状动脉分支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隔面得大部分心肌。
如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发生左室后壁(下壁)及右室心机梗死,如果病变累及窦房结或房室结供血,可以发生各种缓慢型心律失常。
[5]
参考文献:
[1]Klassen GA。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quo vadis?[J]: Cardiologia,19
99;44(8):699-710
[2]隋鸿锦,高连君,于胜波,等。
《介入治疗解剖学图谱-心脏》、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李占全,金元哲。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凌凤东,林奇,赵根然。
《心脏解剖与临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5]邵耕,胡大一。
《现代冠心病》。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