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件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课件(31张PPT)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复习课件(31张PPT)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二、综合题 1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 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 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 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 的进步。(4分)
进步:①就业人数剧增。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③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④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度 增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生活 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4分)
原因:①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②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⑤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等。(4分)
“新四大发明”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事实上这四样没有一项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中国在推广 应用方面领先,对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而误传。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努力;科学技术的推动。
(2)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 益,关注民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部编版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_PPT-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_PPT-优秀版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肯德基
麦当劳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流行的男装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男式休闲服及其搭配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流行的女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女式职业休闲装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改革开放后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获奖课件ppt】人教部编版历史《社 会生活 的变迁 》_ppt -优秀 版1-课 件分析 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精美版1

部编人教版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精美版1


8.这个镜头写出了人间父爱最动人的 地方, 为了孩 子,做 父亲的 愿意牺 牲自己 的一切 ,愿意 承担一 切的辛 酸痛苦 ,表现 出父爱 的无私 、隐忍 、深厚 ,令人 感动。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从1990年的1.11 部/百人、0.002部/百人增加到2007年的69.45部/ 百人、41.64部/百人。
互联网是由多台电子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构 成的网络。
1987年,中国开始引入互联网。“越过长城, 通向世界”的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开始使用互 联网的序幕。94年至95年,我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 网的网络通信协议连接,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已 有62万。截至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规模达到 7.51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54.3%。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通信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付款方式的变化》
课堂小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质 量提高了,交通、通信体系完善了。而这些巨大 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实施,得益于中 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努力 奋斗拼搏,是老一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伟大梦 想的实现,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起点和基础。今 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世界 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现代楼房
住宅小区
别墅区
城市高楼林立
一部分人甚至住上了高档别墅
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 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 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人们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交通、通信的不断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16张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共16张PPT)-优质课件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1)衣 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19842年0世,纪中六国七大十陆年的代第蓝一灰支色时的装海模洋特队出访欧洲
(2)食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 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 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 物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丰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富 多 样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9、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0、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7:13:23 PM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12、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2021/7/312021/7/312021/7/31 •1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2021年7月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021/7/312021/7/31July 31, 2021 •17、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2021/7/312021/7/312021/7/312021/7/31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2)_改__革___开__放__后__不但能“吃饱”,还要讲_“_吃__好__”_,讲究_营__养___均__衡__,粗细搭配。 3.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__比__较__拥__挤__,室内设施__也__很__简__单__。 (2)__改__革__开__放__后__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_居__住__面___积__扩__大__,而且室 内装修和__居__住__环__境__也有了明显改善。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 D )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上,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上,人们经济条件
好转 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④
2.启示 (1)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 (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 (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持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
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D.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
5.到2021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
①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主持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

部编版历史课件《社会生活的变迁》ppt1

部编版历史课件《社会生活的变迁》ppt1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 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 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 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 吗?






手 表
收 音 机
电 视 机
电 冰 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3张PPT)
“蓝灰色的海洋”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 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 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 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
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3张PPT)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
D 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3张PPT)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 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 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改 革 开 放 前
改革开放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自行车潮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称呼的改变实质?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追求政治 上民主、平等的权利。
服饰的变化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特点:长、笨,穿着麻烦。
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西装优点——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2.中山装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
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 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 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 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 种直翻领有袋盖的服装, 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女装——旗袍
清朝旗袍
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 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 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民国旗袍
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 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 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准确地说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照相摄像技术为什么会在清末传入中国?
(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 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传 入中国,并终将被国人所接受)
同时反映出: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 国必将步入世界的轨道。
2.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可以称( B )。 ①大人 ② 君 ③老爷 B. ①②④ ④县长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 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 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c ) 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 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老爷”
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 最重要的事件是(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历史,人也不例外.我们每少数文人学者撰写历史,如 今,普通人也可以参与书写历史,讲述亲历的事情,总结人生 经验,获得历史启迪,有利于我们茁壮成长。
材料二:历史小故事给你的启迪。
大禹治水——
大公无私
纸上谈兵——
不讲实际,夸夸其谈
卧薪尝胆——
自强不息,坚持不懈
负荆请罪——
勇于承认错误
商鞅立木——
诚实守信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书写自己的历史有利于我们的茁壮成 长,那么请问,在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结合材料二的启示,你觉得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有位同学听他的爷爷讲了“桃园三结义” 的故事,为刘备、关羽、张飞的情义所 折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阅 读《三国演义》。后来听语文老师说 《三国演义》许多情节是虚构的,又阅 读了《三国志》,了解了当时三国鼎立 的情况。你能说说这位同学在了解三国 历史时,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 二手资料?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须掌握:
1. 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 并学会使用它们。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 朝代和国号等。 2.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和特点。 3.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寻找身边的历史。
身边的故事
知识结构:
家庭规模的变化
走进家庭 服饰的变迁
坐的方式的变化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知识结构: 衡量变化: 时间和纪年
资料的表现形式 历史资料
资料的价值不同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阅读下面文字,指出该段文字的错误之处 (至少6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秦朝时期,人们开始用纸写书和作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第一课时:分组收集资料,介绍深圳的自然概况、感受鹏城之最、 探索变化原因,激发爱国热情;梦回楼兰、揭谜楼兰,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之谜的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回顾北京建城的历史,胡同和四合院诉说北京古老的历史; 展示北京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展现年轻的北京活力四射; 展示北京为迎奥运所作努力的图片表明北京正在走向世界。
第三课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把英法美等国的发展史、侵略史与中华民族的 衰落史、屈辱史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 分三个时间段:1921年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949年后社会主义建 设史、1978后改革开放史共同点燃中华民族的复兴史
第四课《过去是怎样被记录下来》
1、教材分析
文献资料:(史书、档案等)
(三)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及分析:
区域怎样变---《区域的故事》 —怎样变化 身边生活怎样变---《身边的故事》
人类社会怎样变---《社会生活的变迁》 —怎样知道变化—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怎样感受变化— 《探索身边的历史》
(四)课教材结构分析、学习要求及课标达成
第一课:《区域的故事》
1、教材分析
青铜器——太保方鼎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秦兵马俑、丝绸之路 敦煌壁画、云冈石窟 文化交融、长安名城 城市繁荣、商业发达 北京故宫、经济繁荣
中华文明 生生不息
代时的变巨球全
主要内容
新航路开辟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闭关自守 黑暗统治
重要概念
英法美等国迅速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
侵略 近代中国衰落
新航路 工业文明
度、感受楼兰昙花一现、感受北京文明繁荣等)。 ②熟悉衡量变化的工具(时间和纪年),知道表示
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前与公 元后、世纪、年代与时代、朝代与国号),并学 会使用它们。 ③学会在阅读历史资料时,分析其中表现历史时段 的词汇和习惯方法。 ④通过感受变化,探究变化,逐步熟悉历史的思维 方法。
资料的表现形式 文物资料:(化石、兽骨等)
口述资料:(传说、口述史等)




第一手资料:价值
资料的价值不同
第二手资料:价值
2、学习目标 :
① 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 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② 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③ 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
析资料。
②能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 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能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 ④能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
本线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⑤能够运用各种资料,阐述中华文明的基本线索;产生关注中
华民族发展的使命感。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第一课时:适当回过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衰落史和复兴史,抛出问题; 我们后人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穿越这个时空隧道,回忆历史的? 比较文献、文物和口述三种不同的资料的特点并能区分。从而 掌握研究历史的一般方法。
第一课时:探索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进化和农业文明的出现,明确劳动 的作用,并动手制作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时间标尺;图文结 合,在图上标识古代文明的标志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第二课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把古代中国与其它文明古国相比,并按照时 间线索让学生动手把反映不同时期成就的图片排列起来,并适 当介绍,让学生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兴复大 伟的族民华中了为
虎门销烟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渡江战役 开国大典 改革开放
预示着中国近代史开始 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帝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
2、学习目标 :
①感受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幅画卷, 初步形成人类社 会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能列举实例,说明 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并动手制作时间标尺。
(二)《课程》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区域的变化、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 变化等多个角度,感受生活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 中。
●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
●了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知道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和世界文明发展的 大致线索。
●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 料。
迁 变的 活 生 会 社
书籍变化
主要内容
重要概念
从远古走来
追溯人类起源 古人类的进化 农业文明出现
时间
化石 农业文明
古 埃及文明 古 印度文明 跨入文明时代 古 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标志 文明时代
主要内容
重要概念
明文华中的息不生生
希腊、罗马、玛雅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宋、元 明、清
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1-4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 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 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3-2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 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3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 3-4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 变化。
明线
感受变化
深 圳: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 古楼兰:繁荣到神秘消失 从有到无的变化 死 城:从开发到遗弃
北 京:从古至今,不断延续 新旧交融的变化
衡量变化:时间和纪年
深圳的发展
楼兰的消失
暗线 探索变化
北京的繁荣
死城的消失
人类的创造 人类的失误
人类的追求 人类的放弃
2、学习目标 : ①从不同侧面感受变化,感受历史(如感受深圳速
第三课时:展示表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背景材料,查找衡量时间变 化的尺子,设计一些配套的计算题加以强化,并制作一个 表示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演变的时间标尺。
第二课《身边的故事》
1、教材分析

家谱演变
边 走进家庭,感受变化 服饰变化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坐的变化

事 文字书籍,探究变化 文字变迁 我们生活在历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