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的染色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HE染色——精选推荐

HE染色——精选推荐

HE染⾊HE染⾊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HE染⾊HE染⾊全名为苏⽊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染⾊⽅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病理学染⾊技术。

⼀张质上乘的HE切⽚是病理医⽣得以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HE染⾊是⽬前国内外病理诊断上⼴泛采⽤的常规染⾊⽅法。

切⽚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疾病诊断的及时与准确性。

因此,能制作出⼀张⾼质量的HE染⾊切⽚,是必须掌握的技术之⼀。

⼆、染⾊原理1.细胞核染⾊原理:苏⽊精为碱性天然染料,可使细胞核着⾊。

细胞核内染⾊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核苷酸链上的磷酸基向外,使DNA双螺旋的外侧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精碱性燃料以离⼦键或氢键结合⽽被染⾊。

苏⽊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

2.细胞浆染⾊原理:细胞浆内主要成分是蛋⽩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与pH值有密切关系,当pH调到蛋⽩质等电点4.7-5.0时,胞浆对外不显电性,此时酸或碱性染料不易染⾊。

当pH调到6.7-6.8时,⼤于蛋⽩质的等电点pH值,表现酸性电离,⽽带负电荷的阴离⼦,可被带正电荷的染料染⾊,现时胞核也被染⾊,核和胞浆难以区分。

因此必须把pH调⾄胞浆等电点以下,在染液中加⼊醋酸使胞浆带正电荷(阳离⼦),就可被带负电荷(阴离⼦)的染料染⾊。

伊红Y是⼀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与蛋⽩质的氨基正电荷(阳离⼦)结合⽽使细胞浆染⾊,细胞浆、红细胞、肌⾁、结缔组织,嗜伊红颗料等被感染成不同程度的红⾊或粉红⾊,与蓝⾊的细胞核形成鲜明的对⽐。

3.分化作⽤:染⾊后,⽤某些特定的溶液将组织过多结合的染⾊剂脱去,这个过程称为分化作⽤,所⽤的溶液称为分化液。

在HE染⾊中⽤0.5%盐酸⼄醇作为分化液,因酸能破坏苏⽊精的醌型结构,使组织与⾊素分离⽽褪⾊。

经苏⽊精染⾊后,必须⽤0.5%盐酸⼄醇分化,使细胞核过多结合的苏⽊精染料和细胞浆吸附的苏⽊精染料脱去,在进⾏伊红染⾊,才能保证细胞核与细胞浆染⾊的分明。

石蜡组织切片的H E染色

石蜡组织切片的H E染色

石蜡组织切片的H E染色一、实验目的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常规病理制片最基本的染色,能够对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进行形态结构的观察。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了解HE 染色的方法,学会观察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

二、实验原理1、细胞核染色的原理:苏木精为碱性天然染料,可使细胞核着色。

细胞核内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核苷酸链上的磷酸基向外,使DNA 双螺旋的外侧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燃料以离子键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

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2、细胞浆染色的原理:伊红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使细胞浆着色。

细胞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色与染液的pH在胞浆蛋白质等电点(4.7—5.0)以下时,胞浆蛋白质以碱式电离,则细胞浆带正电荷,就可被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染色。

伊红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胞浆蛋白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细胞浆着色,呈现红色。

;;;;;;;;;;;;;;;;;;;;;;////////////////////////。

-3、分化作用:染色后,用某些特定的溶液将组织过多结合的染色剂脱去,这个过程称为分化作用,所用的溶液称为分化液。

在HE染色中用1%盐酸乙醇作为分化液,因酸能破坏苏木精的醌型结构,使组织与色素分离而褪色。

经苏木精染色后,必须用1%盐酸乙醇分化,使细胞核过多结合的苏木精染料和细胞浆吸附的苏木精染料脱去,在进行伊红染色,才能保证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的分明。

因此,在HE染色中分化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4、返蓝作用:分化之后,苏木精在酸性条件下处于红色离子状态,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处于蓝色离子状态,呈蓝色。

组织切片经1%盐酸乙醇分化后呈红色或粉红色,故分化之后,立即用水出去组织切片上的酸而终止分化,再用弱碱性水(0.2%氨水)使苏木精染上的细胞核呈现蓝色,这个过程称为返蓝作用或蓝化作用。

HE染色

HE染色

H-E染色概述苏木精(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也称普通染色,简称为H-E染色。

是生物组织学、病理学及细胞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故又称常规染色H-E染色应该是红蓝相映,层次浓淡均为分明稳恒定优质各种固定、包埋方法所制作的组织切片和冰冻切片等,均可用采用常规染色H-E染色原理组织细胞的不同成分对苏木精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经苏木精染色的组织切片,再利用酸乙醇的分化作用,可使细胞核等酸性成分着色清晰,而其它成分脱色再经伊红染细胞质等碱性成分,则各种组织与病变的一般形态结构均可显示出来一张优质的染色切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此作为病理诊断的确切依据再根据此染色切片所见,分别进行不同的特殊染色到目前为止人类所积累的病理组织学知识,绝大部分是从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标本所得来的第一节染液及溶液的配制一、明矾苏木精染液的配制苏木精染液的配法很多,普通、常规染色多用明矾苏木精,常用的有哈瑞(Harris)、埃利希(Ehrlich)、德拉菲而德(Delafield)及迈耶(Mayer)等明矾苏木精染液用钾明矾或铵明矾中的铝离子作为苏木精的媒染剂利用氧化汞等氧化剂进行人工氧化或通过自然氧化成熟的方法,使苏木精具有较强的染色效果还需用冰醋酸作为促染剂,以增强染色能力(一)哈瑞斯(Harris)苏木精染液1.配方(1)甲液苏木精1g无水乙醇10ml(2)乙液钾明矾(硫酸铝钾)20g蒸馏水200ml(3)其他氧化汞0.5~1g冰醋酸0.5~1ml2.配制法分别配制甲、乙液,将乙液(加温并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甲液,混合后煮沸1~2分钟,然后改用小火加温,慢慢加入氧化汞,同时不停地摇荡或搅拌使其充分氧化,当液体变为深紫蓝色时,即迅速将容器放入入冷水中使之迅速冷却,室温静置数小时至一夜。

第二天过滤,每100毫升滤液内加0.5~1毫升冰醋酸,以增强其染色力染色时间为3~15分钟此液为人工氧化剂,配制方便,配后第二天即可应用,且染色时间较短,为临床病理常用之方法,保存时间不能太长,经2~6个月后染色作用渐弱,故现用现配为好,一次不宜配制过多,应按需要量随用随配钾明矾为媒剂,氧化汞为氧化剂,冰醋酸为促染剂二、伊红染液的配制为砖红色粉末状或酱红色结晶,是最常用的胞浆染料伊红有水溶性和醇溶性,黄光(Y)与蓝光(B)之分病理组织学常规染色一般多用水溶性伊红Y伊红染液的一般浓度为0.25%~1%。

HE染色的原理

HE染色的原理

HE染色的原理HE染色,又称组织酵素染色,是一种染色技术,它使用酵素以不同的颜色显示组织自身的形态特征或形态构造,以及影像学的精细结构上的细微组成。

作为一种解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学组织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等。

HE染色的原理是,当高度分散的侧染色酶(如厌氧酶)接触到一种水溶性侧染色剂(比如酒石酸)时,水溶性侧染色剂将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由植物细胞墙(例如细胞膜)组成的结构,从而形成以细胞膜为中心的细胞质。

高度分散的侧染色酶与水溶性侧染色剂的相互作用,引发了一种驱动染色反应的化学键合作用,从而使细胞膜中氧化剂流出细胞内,引发细胞液酸化反应,使细胞内的材料(如蛋白质,碳酸钙)form indelible substances and polymers, which will be stained by the hydroxide groups. Such polymers and indelible substances are colored according to the color of the hydroxide groups. The resultant staining patterns will be observed through optical microscope or electron microscope.得益于HE染色技术,机械和形态细胞学家可以精准地查看细胞内外的分布。

它使研究者很容易地观察细胞内的材料分布,例如胞浆,线粒体,链球菌等的分布情况。

HE染色也可以用于观察蛋白质,碳酸钙,膜蛋白,脂质,以及细胞核中的DNA等,可以进一步检测细胞的变化和病理病变。

总而言之,HE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学,病理学和其他医学学科,以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组织中细胞和其他生物组织结构的形态和结构细节。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科学证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提供用于研究其它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病理学变化的重要资料。

组织he染色的原理

组织he染色的原理

组织he染色的原理染色体染色是指通过特定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过程。

染色体染色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染料与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染料会通过与染色体上存在的DNA、RNA、蛋白质等分子结构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染色作用。

在染色体染色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或多种染料,包括核染剂、碱性染料和荧光染料。

1. 核染剂染色原理:核染剂是指能够与DNA结构相互作用的染料。

核染剂主要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到DNA的底物上。

染色体上的DNA碱基中有高达35%以上的含氮碱基,其中较多的是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较少的是鸟嘌呤(G)和胞嘧啶(C)。

核染剂通常是阳离子,它们与DNA中的阴离子结合,形成染色体上显著的染色区域。

核染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DNA结合后,会使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颜色,从而实现染色。

2. 碱性染料染色原理:碱性染料是与DNA分子的磷酸含量相互作用的染料。

DNA分子上的磷酸基团带有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则带有正电荷。

当碱性染料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时,由于相互之间的电荷吸引作用,染料会结合到染色体上,从而实现染色。

3. 荧光染料染色原理:荧光染料是指能够发射荧光的染料。

荧光染料通常通过与DNA或RNA分子结合后,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光信号。

荧光染料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从而实现染色。

荧光染料常常用于细胞、组织或胚胎中标记特定的DNA、RNA 或蛋白质,以获取有关它们位置和功能的信息。

在染色体染色的实验操作中,需要适当的处理样本,以便染料与染色体有效结合。

通常情况下,样本需要进行固定、脱水、染色等处理步骤。

染色体染色的结果要依赖于染色剂的选择、使用条件、操作技巧等多个因素。

总结来说,染色体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与染色体上存在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实现对染色体的染色。

核染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DNA结合,碱性染料则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荧光染料则发生能级跃迁并发出光信号。

这些作用使得染色体能够在显微镜下呈现颜色或发出荧光,从而实现染色的效果。

H-E染色原理

H-E染色原理

苏木素-伊红染色液(H-E)说明书【产品名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液(H-E)【型号】苏木素染色液分别为:Mayer型、改良Harris型、改良Lillie-Mayer型;伊红染色液分别为:水溶型、醇溶型;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混合型。

【包装规格】货号:DH0006单瓶包装规格分别为:100ml、250ml、500ml、5000ml;每套/盒包装规格分别为:2×100ml/盒、2×250ml/盒、2×500ml/盒、2×5000ml/盒。

【预期用途】主要用于对细胞组织进行染色。

【检验原理】苏木素(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联合主要用于对细胞组织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是病理学常规制片中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应用极其广泛,苏木素-伊红染色是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及细胞学等学科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在病理诊断、教学与科研中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细胞中的细胞核是由酸性物质组成,它与碱性染料(苏木素)的亲和力较强;细胞浆则相反,它所含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的亲和力较大。

因此细胞或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染色后,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鲜明的蓝紫色,细胞浆、肌纤维、胶元纤维等呈不同程度的红色,红细胞则呈橙红色。

【主要组成成分】试剂组成主要成分苏木素染色液(改良Lillie-Mayer)或木素染色液(改良Harris)或木素染色液(Mayer) 苏木色精伊红染色液(水溶)或伊红染色液(醇溶) 伊红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混合型苏木色精、伊红【储存条件及有效期】5℃~35℃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18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建议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涂片和切片必须充分固定,石蜡切片要充分脱蜡。

【检验方法】l、石蜡切片于二甲苯I、II中各脱蜡若干分钟;2、经无水乙醇和95%乙醇各约若干分钟,经8O%乙醇若干分钟,自来水冲洗若干分钟;3、苏木素染色液(改良Lillie-Mayer或改良Harris)染色若干分钟,自来水洗若干分钟;或苏木素染色液(Mayer)染色若干分钟;或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混合型)染色若干分钟;4、苏木素染色后用l%盐酸乙醇溶液分化数秒(l%盐酸乙醇溶液配制:99m1 75%乙醇加1ml浓盐酸);若用苏木素染色液(Maye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混合型)染色后则不需分化;5、自来水冲洗返蓝若干分钟;亦可用碳酸锂水溶液返蓝若干秒,自来水洗若干分钟;6、入伊红染色液(水溶)染色若干分钟,稍洗;若用伊红染液(醇溶),切片应先经80%乙醇脱水后,再入伊红染液(醇溶)染色若干分钟(忌水洗);此步骤苏木素-伊红染色液(混合型)不适用。

he染色的原理

he染色的原理

he染色的原理
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染料分子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使其能够具有持久的染色效果。

一种常用的染色原理是亲合染色原理。

亲合染料具有与纤维分子相似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因此它们能够与纤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

其中最常见的相互作用力有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

这些力能够使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结合,从而将染料固定在纤维上。

另一种常用的染色原理是离子交换染色原理。

纤维表面通常带有带电离子交换基团,如羟基、胺基等。

染料分子通常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能够与纤维表面的离子交换,从而使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形成离子键结合。

离子交换染色原理通常用于染色天然纤维,如棉花、亚麻等。

此外,还存在其他染色原理,如还原染色原理、金属盐络合染色原理等。

不同的染色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纤维和染料,选用合适的染色原理能够提高染色效果和染色牢度。

总之,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与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染料牢固地固定在纤维上,实现染色效果。

HE的染色基本原理

HE的染色基本原理

七、促染剂
指只增强染料的染色能力,但不参与
染色反应的一类物质。常见:伊红染液中冰
醋酸。
八、染色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染色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染色操作前,进一步了解组织来源, 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的方法,因为
这些处理因素对组织染色的效果都有直接影响,
特别是固定液和固定时间与染色效果有特别重 要的关系。
均;
③染色处理不当引起染色不均的原因
a. 组织脱蜡不彻底; 原因:试剂陈旧,温度低 b. 染液试剂量少时; c. 分化剂浓度大,分化过强; 原因:进行急速分化或在分化后没有迅速入水,使 之终止分化均可造成染色不均
d. 染色或分化时、组织切片上有气泡时,则气泡内的
组织可能染不上色或没分化着,使之染色不均。
(四)模糊不清
①取材时组织已经腐败自溶或取材后没能及时固定和固定液 浓度不够而组织出现自溶时,在染色组织切片上,往往是一 片模糊; ②组织切片脱蜡不彻底,造成染色染不上或着色很淡,镜检 时呈现模糊不清; ③染色后脱水不彻底,肉眼所见为云雾状,镜下模糊不清; ④封固切片时因空气潮湿,封片迟缓或呼吸造成切片上水珠, 亦可出现模糊不清。
f. 染色后的切片长期地置于日光或强烈高温的灯光下,
尤其是暴晒于日光下最容易引起切片褪色,另外,将
封固后的切片加温烤干或室温过高时,一切能加速氧
化易引起褪色。
十、染液的配制
1. 迈耶(Mayer)氏苏木素染液:
苏木素 0.5g 水合氯醛 25g 钾明矾 25g 柠檬酸 0.5g 碘酸钠 0.1g 蒸馏水 500ml
①组织本身的原因,如凝血块、血栓、干涸成过硬的组
织及组织碎屑等;
②组织透明不足,石蜡不能浸透,切片时免强切出的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染色后二甲苯起透 明切片的作用,以利于光线的透过。
2. 酒精的作用: 酒精用于苏木素前,由高→低是为了洗脱用
于脱蜡的二甲苯使水能进入细胞和组织中,伊红 染色以后酒精由低→高逐渐脱去组织中水份,为 二甲苯进入细胞创造条件,否则组织切片透明度 达不到光学显微镜观察时透光度的要求,在显微 镜下不可能清晰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③染液或用具不洁净。
(三)染色不均
①组织取材固定不当,如:组织取材过大或过 厚,所用固定液浓度不对时,不能将组织固定 透或固定不完全; ②切片厚薄不均或切片时出现横纹也能引起不 均; ③染色处理不当引起染色不均的原因
a. 组织脱蜡不彻底; 原因:试剂陈旧,温度低
b. 染液试剂量少时; c. 分化剂浓度大,分化过强;
原因:进行急速分化或在分化后没有迅速入水,使 之终止分化均可造成染色不均 d. 染色或分化时、组织切片上有气泡时,则气泡内的 组织可能染不上色或没分化着,使之染色不均。
2. 切片方面原因
①切片过厚; ②薄片水温低,附贴不牢或附贴下含气泡; ③烤片时间长或温度高,蛋白甘油没能发挥贴附作用; ④载玻片清洗的不洁净,含有油赋或混入尘污导脏东西。
3. 染色过程中的原因
①脱蜡时未经自高至低的各级酒精的缓冲调解逐渐加水, 用水急冲,振荡过甚;
②染液或试剂的酸碱度不适宜或停留时间较久,如HE 返蓝所用碱性溶液过大时易引起脱落;
间接染色过程中,媒染染料+媒染剂结合 =色淀+组织结合
媒染剂+组织然后 再与染料结合,生成 组织——媒染剂——染料结合物,从而使组织 着色
七、促染剂
指只增强染料的染色能力,但不参与 染色反应的一类物质。常见:伊红染液中冰 醋酸。
八、染色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染色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及注意事项
3. 水洗的作用: 在脱蜡酒精之后用水洗切片,使切片进入
水,才能使苏木精染液进入细胞核中,使细胞 核染色。
水洗目的:①切片清洁,提高切片质量;②切片着色 均匀;③防止不清洁的切片污染染液,保持染液的清 洁和纯度。 染色之后的水洗: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染液 分化以后的水洗:中止分化作用 伊红染色后的水洗:洗去未结合的染液,以防止大量 伊红进入染缸
3. 保持染色剂和各种用具的清洁 4. 染色时间问题:与染液新旧、温度、不同 固定液固定时间长短
(二)切片脱落
1. 由于组织处理不当所致
①组织本身的原因,如凝血块、血栓、干涸成过硬的组 织及组织碎屑等;
②组织透明不足,石蜡不能浸透,切片时免强切出的片 子脱蜡时大收缩,入水或染液后易脱落;
③组织脱水透明过度,浸蜡时间长或温度太高,引起组 织收缩硬脆,不易切片完整切片。
有些染料直接对组织染色时,由于染料 与组织间的作用力弱,有时甚至无作用,因 此组织着色很浅,甚至不着色,我们必须将 这些染料先与媒染剂结合生成色淀的染料称 为媒染染料(此类染料多为天染染料,如苏 木精、卡红)。
六、媒染剂
凡由于和组织及染料结合,生成色淀, 并促进染色的金属离子盐类或金属原子的含氧 酸等称为媒染剂。
四、分化和蓝化作用
1. 分化作用
苏木素染色后,用水洗去未结合在切片中染 液,但是对细胞核中结合过多的染料和细胞浆 中吸附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盐酸酒精脱去, 才能保证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的分明,把这个 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
2.蓝化作用
分化之后苏木精在酸性条件下处红色离子 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则处于蓝色离子状态,而 呈蓝色,所以分化之后用水洗去酸而中止分化, 而用弱碱水使苏木素染上细胞核变呈蓝色,称 蓝化作用,一般分用自来水浸洗变蓝,也可用 稀氨水或温水。
1. 在进行染色操作前,进一步了解组织来源, 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的方法,因为 这些处理因素对组织染色的效果都有直接影响, 特别是固定液和固定时间与染色效果有特别重 要的关系。
2. 染液的配制 时间:配制后染液不能久存再用 PH:如显示酸性粘液物质 配制方法及条件皆可直接影响染色效果 如配制Hannis明矾苏木素染液加入氧化汞 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从而影响染色
灰蓝色
粘粘液液
细细胞胞核核
蓝色
软软骨骨基基质质 钙钙盐盐颗颗粒粒
深 蓝 色
二、细胞浆的染色原理
细胞浆内主要成份是蛋白质,为两性化合物,细胞浆的染色与 PH值有密切关系,当PH调到蛋白质等电点4.7~5.0时,胞浆对外不 显电性,同时酸或碱性染粒不易染色,当PH调剂6~8时,大于蛋白 质的等电点时,表现酸性电离,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被带正电 荷的染料染色,同时胞核也被染色,核和胞浆难以区分(阴离子) 的染料染色。伊红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 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阴离子)结合而使细胞浆 染色。结果: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 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如:胞浆内嗜酸性颗粒呈仅先强的 鲜红,胶原纤维呈桔粉红色,弹力纤维呈亮粉红色,红血球呈桔红 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的对比。
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 (自动染色机程序)
二甲苯 5分钟
二甲苯 5分钟
二甲苯 3分钟
无水乙醇 5分钟
无水乙醇 3分钟
无水乙醇 3分钟
水洗
5分钟
苏木素 13分钟
水洗
3分钟
伊红
8秒
水洗
2秒
85%酒精 5秒
95%酒精 5秒
无水乙醇 3分钟
无水乙醇 5分钟
无水乙醇 5分钟
正丁醇 5分钟
二甲苯 5分钟
五、媒染染料
HE的染色基本原理
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李筠
一、细胞核的染色原理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主要成份,去氧核糖核酸 (DNA),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磷酸基 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 碱性染料以离子键或氢键结合而被染色,苏木精在碱性 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结果:细胞核 呈蓝色,软骨基质,钙盐颗粒呈深蓝,粘液呈灰蓝。
• 粉红色
• 鲜红
弹力纤 维
胞浆嗜 酸性颗

• 桔红
红血球
胶原纤 维
• 桔粉红
质量好HE具备条件
1. 细胞核与细胞浆蓝红相映,鲜艳亮丽; 2. 胞核鲜明、核膜、核染色质颗粒均清晰可见; 3. 组织或一般结构特点及假物质成分均能显示出来。
三、HE染色中二甲苯、酒精和水洗的作用
1. 二甲苯的作用: 二甲苯可以溶解切片中的石蜡,以使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