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超越』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咱们聊聊“传承与超越”吧。

别急,我不是要上讲堂讲个半小时的枯燥理论,而是想用点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来个例子。

我家有个老顽童,我爸。

他一直跟我讲小时候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经历。

比如有次他讲他小时候玩跳绳,每次都是他爸——也就是我爷爷——站在旁边纠正他的动作。

那时候的跳绳比赛,谁跳得高谁就能赢。

每次我爸都像个小小的运动员一样认真,“爸,我现在能跳十下呢!”我爷爷则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加油啊!”这种父子之间的传承,表面上看是跳绳,其实是对一种不放弃精神的传递。

那时候的我爸,经历了很多失败,但他没停下过。

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在今天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于是,我学到了——不是跳绳最重要,而是那种不断努力、不怕失败的态度。

再说说我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吧。

我们常常会在闲聊中争论各种话题。

有次讨论到“超越”,我的好朋友小李突然来了句:“要是你能超越昨天的自己,那就已经很牛了!”这话倒是让我一愣。

想想也是,咱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超越自己的机会,只要愿意努力。

而且,这种超越不一定是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就是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一点儿。

举个小例子,上周末我和小李一起去爬山。

大家都知道,爬山这种事儿,一开始总是兴致勃勃,但爬到一半的时候,简直像是被拖着走。

小李一边喘着气一边说:“哎呀,昨天我还没爬过这么高的山呢,今天我就一定能超过昨天的自己!”说完,他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一路向前冲。

这种劲儿,真是让人受不了,但也让人佩服。

还有一点,不仅是传承,还有创新。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要学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

”当时我还觉得这话有点空洞。

后来我做了个小项目,发现老师说得没错。

前人做了很多铺垫,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加点自己的创意,搞点新花样。

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都让我感到自己在不断超越自我。

所以,传承和超越,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继承与超越的议论素材

继承与超越的议论素材

继承与超越的议论素材在我国解放前的那个年代,是战争的年代,硝烟笼罩了五湖四海,人民的生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个年代,也是英雄奋起的年代,来自各方的英雄为了人民的生,为了人民的利,而集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人民见而欢呼,日寇见而亡命的队伍,而这个队伍正是由毛泽东等人所领导的;新四军!其实,新四军的装备十分的落后,和那些万恶的日寇的装备简直没法比,但为什么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个原因,既简单又复杂,那便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可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便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不理解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无法理解。

你们想,当新四军的队伍,被围困在悬崖峭壁等绝境的时候,他们能依靠什么?除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他们便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这个。

一个人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只要有决心,便能激发出一股由内而发的神奇力量,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了新四军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而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再也体会不到那种神奇的力量,也再没有那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了。

我们的骨子里的热血正在消淡,对生命的理解也越来越片面了。

我们只在乎自己,却不关心被人,电视上的宣传做的有许多,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人们依旧是我行我素,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好像地球毁灭了也不关他事似的。

我这可并不是胡言乱语,恰恰相反,我所诉说的都是事实。

我举个例子,就比如人们口中的“保护环境”吧,人人嘴上说的可真比蜜还甜呢,心里却什么都没有。

那些伐木商还不是在那帮助地球母亲剪理她的“秀发”,人们还不是在地球母亲的血液中投放“营养物质”?我们应该为祖孙后代着想,应该给他们留一个完美的地球。

我们应该知道:生命的奥秘在于互相关怀,互相帮助。

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要知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命的至高境界。

但继承的同时,我们又不能忘记超越。

“超越”这个词,在某些人眼里是很难的,因为那些人只满足于现在,而未有一颗愈好之心。

传承之道 永不止步 不断超越

 传承之道 永不止步 不断超越

传承之道永不止步不断超越传承之道永不止步不断超越传承之道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代代相传,我们才能保留并发展前人的智慧,让文化得以繁荣。

传承之道要求我们持续学习、保持思考,不断超越自己的限制,实现进步与成长。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化传承是保护和发展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让其不断流传并至今。

只有传承文化,我们才能凝聚共同的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承的方式与方法1. 语言传承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传承媒介,通过语言的流传,我们能够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历史。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保护本族的语言,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2. 习俗传承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传承并发展传统习俗,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

3. 技艺传承各种技艺的传承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从书法、绘画到音乐、舞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并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4. 历史传承历史记载着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料。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我们的传统与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三、不断超越的意义超越是传承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的成就,实现个体与社会的进步。

只有超越自己的限制与困境,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1. 自我突破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自己的局限与不足,而只有超越自我,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实现个人的突破与发展。

2. 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创新是不断超越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保持创新思维,不断超越过去的技术成果,推动科技进步。

3. 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个体的持续努力与超越。

只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不断突破现有的框架,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结语传承之道要求我们将前人的智慧和成果传承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自己,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前浪与后浪传承与超越为主题的作文

前浪与后浪传承与超越为主题的作文

前浪与后浪传承与超越为主题的作文在我生活的这个小镇上,有一条穿镇而过的小河。

河水悠悠,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仿佛诉说着前浪与后浪之间那无尽的故事。

小河的东岸,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

老板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师傅,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张。

老张的理发店,没有华丽的装修,也没有时髦的设备,但却总是顾客盈门。

老张理发的手艺那叫一个精湛。

他的双手仿佛有魔法一般,剪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能给顾客打造出一个满意的发型。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自信。

我记得有一次,我陪爷爷去老张那儿理发。

店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没有一丝不耐烦。

老张一边给爷爷理发,一边和旁边的人闲聊着。

他说起自己年轻时候拜师学艺的经历,话语中满是对师傅的敬重和感激。

他说,那时候的师傅对他要求极其严格,一个发型要是达不到标准,就得反复练习,直到师傅点头为止。

正是师傅的严格教导,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也让他明白了,手艺这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

而在小河的西岸,几年前开了一家时尚的美发沙龙。

店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叫小李。

小李的店里装修时尚,播放着流行的音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光顾。

小李经常去大城市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把最新的发型设计和美发技术带回小镇。

他的创意和大胆,让小镇上的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时尚潮流。

有一回,我表妹心血来潮想去做个新发型,就去了小李的店。

小李耐心地听着表妹的想法,然后给出了自己专业的建议。

他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染膏、烫发棒在他手中如同画笔,一点点勾勒出美丽的画卷。

表妹看着镜子里全新的自己,兴奋得不得了。

老张和小李,一个是经验丰富的前浪,一个是充满创新的后浪。

他们在同一条小河的两岸,各自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老张并没有因为小李的出现而感到不安,相反,他有时会去小李的店里坐坐,看看那些新的工具和技术,眼中满是好奇和欣赏。

而小李呢,对老张也是充满敬意,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还会去向老张请教。

传承超越作文

传承超越作文

传承超越作文《传承超越之美食篇》我家有一道祖传的美食,叫做红烧肉。

这红烧肉可不得了,它承载了我们家好几代人的味蕾记忆。

我爷爷做红烧肉那是一绝。

每次看爷爷做红烧肉,那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嗅觉的盛宴。

爷爷先精心挑选五花肉,肥瘦相间的那种,他会拿着肉左看看右瞅瞅,仿佛在挑选什么稀世珍宝。

然后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这切肉可有讲究,爷爷的刀工虽然不是大厨级别的,但那切出来的肉块也是规规矩矩的。

接下来,把切好的肉块焯水,捞出沥干。

再开火,锅里放一点点油,放入几块冰糖,小火慢慢炒出糖色。

爷爷就一直守在锅边,小心翼翼地搅拌着冰糖,那专注的眼神就像在守护着一个小世界。

糖色炒好之后,把肉放进去翻炒均匀,使得每一块肉都裹上那诱人的糖色。

紧接着放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再倒入酱油、料酒,加入适量的水。

爷爷盖上锅盖,调到小火慢慢地炖着。

这时候,你就会闻到那肉香、酱香、调料香混合在一起的迷人香气一点点地散开,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这股香味。

到我爸这儿,他传承了爷爷做红烧肉的手艺,而且还想超越。

他不像爷爷那么保守地按部就班。

他大胆地尝试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一小把花椒来增添香味,有时候还会放入一些红枣,让红烧肉带有一丝清甜。

有一次,爸爸做红烧肉的时候,他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我得让这红烧肉更上一层楼。

”结果忘了放八角,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炖了一大半了。

爸爸那个懊恼啊,不过最后做出来的红烧肉倒有了一种别样的风味,没有八角浓重的香味,反倒让其他配料的味道更加凸显出来,那味道也很赞。

而我呢,也想着传承这红烧肉的做法并超越他们。

我虽然做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做都会琢磨怎么改进。

有一回我做红烧肉,不仅像爸爸那样加了新配料,还在炖的过程中加了一点啤酒。

嘿,这一下可不得了,做出来的红烧肉肉质更加软烂,那味道又多了一层啤酒的麦香。

这红烧肉的传承和超越,就像是我们家的一个小小传统的延续,在不断的变化中,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

《传承超越之绘画篇》我一直很喜欢绘画,绘画在我们家也有一种别样的传承。

《传承与超越》范文

《传承与超越》范文

《传承与超越》篇一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与超越始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传承是文化的积淀,是智慧的延续;而超越则是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源泉。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传承与超越的关系,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传承与超越。

二、传承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历史记忆的留存。

各种传统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都需要通过传承得以保存和发扬。

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是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才得以发扬光大。

2. 知识传承知识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使得人类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三、超越的必要性1. 科技进步的推动力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超越现有的技术和观念,进行创新和探索。

2. 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不断超越现有的社会制度和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

四、传承与超越的平衡在传承与超越的关系中,传承是基础,超越是目标。

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在超越中不忘传承。

在保留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实现有效的传承与超越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实现传承与超越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超越的关键。

我们需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3. 开放包容的态度开放包容的态度是实现传承与超越的必要条件。

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吸收其优点,摒弃其缺点,从而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六、结论传承与超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承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延续;而超越则是发展的动力,进步的源泉。

《传承与超越》范文

《传承与超越》范文

《传承与超越》篇一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与超越始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题。

传承是文化的积淀,是智慧的延续;而超越则是发展的动力,是进步的源泉。

本文旨在探讨传承与超越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相互关系,阐述如何在传承中寻求超越,以实现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传承的内涵与价值传承,是指将前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传递给后人,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承是文化认同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其独特性的体现,是民族认同的基石。

通过传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传承是智慧的积累。

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通过传承可以使这些财富得以保存和发扬。

最后,传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传承,才能使知识、技能和经验得以积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超越的必要性及意义然而,传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超越。

超越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超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超越是个人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超越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超越是文化创新的体现。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四、传承与超越的相互关系传承与超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传承为超越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超越则是传承的发展和延续。

在传承中寻求超越,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

我们要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也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勇于创新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实现个人、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五、如何在传承中寻求超越在传承中寻求超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强文化自信。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

关于传承与超越的优秀作文《传承与超越,一场有趣的接力赛》
嘿,你们知道吗,我家有个特别有趣的事儿。

我爷爷呀,那可是个老木匠,他的手艺那叫一个绝。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蹲在他的木工房里,看他摆弄那些木头。

爷爷做的小板凳,可结实啦,我经常坐在上面晃悠着脚丫子。

有一次,我看着爷爷干活,就好奇地问:“爷爷,你为啥这么厉害呀?”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这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传承下去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呀,我长大了,也对木工产生了兴趣。

我就缠着爷爷教我,爷爷可高兴啦,乐呵呵地开始教我。

我记得第一次我学着锯木头,那锯得歪歪扭扭的,爷爷在旁边看着直乐:“哈哈,你这小手还得练练哟。

”我不服气地说:“哼,我会学好的!”
慢慢地,我真的学会了一些技巧,做出了一些小玩意儿。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在爷爷的基础上有点创新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给那些木制品加上一些现代的元素,比如画上一些可爱的图案啥的。

当我把我的“新作品”拿给爷爷看时,爷爷眼睛一亮,说:“哎哟,不错呀,这小子还会创新啦!”我得意地笑了:“那当然,我要超越爷爷你呢!”爷爷笑着摇摇头:“哈哈,好,好,传承就是要这样,既要传下去,也要有新发展。


从那以后,我和爷爷就经常一起在木工房里,一个传承着古老的技艺,一个努力地去超越。

这就是我家关于传承与超越的故事呀,它就像一场有趣的接力赛,一直延续着。

我想,不管是传承还是超越,都是那么的有意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那些美好的东西一直流传下去。

嘿嘿,你们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与『超越』
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被侵占和盗用。

笔者从传统知识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传统知识的保护现状,指出trips在保护传统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阐明其国际保护的正当性,提出在trips协议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具体法律途径,从而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知识 trips 知识产权保护
一、”传统知识”的概念阐释
传统知识,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内涵十分广泛。

在研究传统知识保护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机构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如:社区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以及土著知识等。

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最早使用”民间文学艺术”一词,然而,后来传统部族拥有的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技术性知识和经验在现代生活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价值,因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便对”传统知识”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将其分为三类:民间文学艺术、传统科学技术知识和传统标记。

对于”传统知识”的特点,虽然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对其归纳也不尽相同,但不同的表述中存在着共性:首先,传统知识的核心是传统性。

传统知识必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后人通过劳动实践不断地对某种传统知识加以完善与改进。

其次,传统知识的主体具有不特定性。

传统知识形成于传承的过程中,由集体创造,且年代久远,因此其主体难以确定。

再次,传统知识具有当地性,与当
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不可分割。

二、trips现存框架下传统知识保护存在的困难
传统知识涉及文学艺术、医药、生物等领域,无一不与知识产权休戚相关。

trips协议生效后,发展中国家试图寻找在trips协议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可能性,但它们却发现,想要利用trips的现有规定来保护传统知识存在困难:在版权保护方面,依据trips协议第9条第2款之规定以及”思想表达二分法”之原则,版权不保护构思、知识、概念本身,只保护其表达,而许多传统知识并没有以作品形式表现出来。

即使以作品形式表现出来,但由于作者身份难以确认或早已超过版权的保护期,因而大部分传统知识不适合版权保护。

在专利保护方面,trips协议中的专利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指发明。

根据trips协议第27条第1款之规定,一项发明只要满足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就可授予专利。

但是大部分传统知识都不是当代的,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很难满足专利保护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因而很少取得专利。

而在其他保护方面,相比于版权和专利, trips协议对于商标、地理标志的保护较为宽泛,尤其是商标的保护期可以无限期延展,又可以为集体所用,特别适合传统知识的特点。

实践中也有许多传统社区通过注册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来保护本地区文化。

但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作为传统知识主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文学艺术、地方传统医药大多与版权和专利制度有关,缺失了对它们的保护,就丧失了保护传统知识的意义。

三、”传统知识”国际保护的正当性
首先,建立传统知识的国际框架是为了保证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的平衡。

trips给拥有大量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带来不断增长的利润和创新,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对于外国知识和技术的利用它们将付出更高的成本。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理应把传统知识的保护纳入trips协议的国际保护框架,从而改变在知识产权利益分配上过于劣势的地位。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发达国家不断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进行掠夺,从而加剧了国际层面知识产权方面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其次,建立传统知识保护的国际框架是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的要求。

传统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从其传统环境中剥离出来,被传播和复制,而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地域性,对于外国公司获取传统知识并最终在国外获得了知识产权保护之类的”生物剽窃”问题,国家层面的保护制度就无法解决。

事实上,大量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专利已被授予,对拥有传统知识的国家及成员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

再者,建立传统知识保护的国际框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证。

如果传统知识的保护仅仅限于国家的背景下进行,就必然导致对传统知识的盗窃,也势必引起当地社区人民和其所在国家的不满甚至愤慨。

这些传统知识的持有者也会失去维护、保存和发展这些传统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还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阻止外界取得其传统知识,使传统知识在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
面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极不利于人类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发展,最终可能导致这些传统知识的消亡。

因此,传统知识拥有国,借助trips的基本原则,在其框架之下,加强对传统知识的国际立法保护,是保护传统知识的必要途径。

四、trips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出路建言
在国内层面上,任何国家对不同的地区建立保护传统知识的专门制度(无论是否以知识产权为基础)没有任何障碍。

如,巴西、秘鲁等发展中国家已建立了专门的保护体制来保护传统知识。

然而,仅仅在一国内部对传统知识提供保护(无论以什么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的今天,仅仅以本国的法律为其设置一些权利不能顺利实现立法目的。

而在国际层面上,我们需要解决trips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在解决trips框架下传统知识与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矛盾的层面上,首先,应修改trips协议的”知识产权是私权”的理论基础。

正如前文所述,”知识产权为私权”的理论前提并非不能突破,该理论基础一经修改,则传统知识正式纳人trips协议保护范围指日可待。

其次,应利用trips协议现有条款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即可以将传统知识中的一部分放置在现行的trips协议框架下寻求其条款的保护。

再次,应将传统知识纳入trips协议保护范围。

传统知识保护的难点就是如何实现传统知识的保存和商业化中利益的平衡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要很好的处理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在解决trips框架下保护传统知识具体操作
问题的层面上,真如前文所分析的,运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知识产权制度从其产生起就不是一套僵硬规则,它是一个发展的法律体系。

每当出现新的客体时,它总是能创制新的机制以适应新的客体的需要。

五、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借鉴
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我国的传统知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

然而,我国不仅为对其进行系统的保护,反而使其无偿为发达国家所利用、牟利。

因此,一方面,我国需完善保护传统知识产权的制度,依据trips所建立起来的原则进行保护。

并且要尽快完成对本国内的传统知识的搜集、统计以及文献化的过程。

而另一方面,在国际的知识产权立法中,我国要积极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以使我国在知识产权的国际游戏中占据有利态势。

当然,就目前而言,无论对我国还是对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先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争取早日达成对传统知识进行有利保护的国际公约或条约。

而对于目前国际上对此问题很难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共同呼吁传统知识的保护,为防止传统资源的消失,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将其纳入trips协议的保护之下。

当然这条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国、各方面的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蔡慧,民族: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8-01,籍贯:山东省烟台莱州市,职称:硕士研究生,单位:华东政法大
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民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