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_作文素材.doc

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适用话题】做自己、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
萧伯纳:享营世界的幽默大师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
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于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尊崇。
在遇到误解与攻击时,他总能镇定自若地机智面对。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人对他大声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们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回击这个人的挑衅。
谁知萧伯纳不但没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说着,他指了指场内的其他观众,“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人,有什么用呢?”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笑声,紧接着是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时,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
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书又寄给了那位朋友。
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
他享年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着:“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素材解读】1.宽容之美。
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
无论是对待挑衅时的深深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诙谐,均显示出了令人钦敬的人格魅力。
2.淡然处世。
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有时候,你刻意重视或是追求,带给你的反而是无尽的烦恼;你坦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会悄然而至。
【名言链接】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乔治·萧伯纳)2.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乔治·萧伯纳)【适用话题】语言的魅力、态度、微笑、礼节、淡然。
海明威: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
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文素材

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文素材莫言,山东高密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期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
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土、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
一九九七年十月转业到报社工作。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一九八○年开始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孔肥臀》《檀香刑》等八部,还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六十余篇,另有剧本、散文等多部。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经典名言1、想让自己的桎梏的心解脱,不在于离开或留守,而是,调整自己的呼吸。
2、不要以为拿着爱的名义来做错事,就是可以被原谅的。
3、没有离不开的人,只有不够坚决的心。
4、换个人爱吧。
会真心对你好的人不会只有他一个--如果全世界只余一个人爱你,你活得也太惨了点。
5、问你自己,是改变体型容易,还是改变性格容易,或者是努力工作容易?如果三件事情你没有一件肯去做的,那么,就不要抱怨命运不公了.6、不要去想单纯与复杂这样的问题。
单纯与复杂本来就没有好与坏的标准。
7、安安份份学习。
读完该读的书。
想伤心时,痛快地伤心,想欢喜时也同样痛快地欢喜。
8.没有哪个人比你的生命重,没有哪场爱情会比你尊严重。
9.受到伤害,说明道行不够,看人不准。
好好修炼自己的眼光吧。
总着看伤口哭,是毫无意义的。
10.试着重新开始吧,要知道,多抱怨一天,就少幸福一天,多回头看一天,就少前进一天。
11.往事浮现,不是为了让我皱眉伤感的,而是,让我知道,不会总是阴霾.12.不要因为害怕不可知的伤痛,而不感知现有的幸福。
13.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自己?14.爱情是很重要,但尊严也很重要,怎么样让自己过得快乐也很重要。
15.停止抱怨,为自己的付出设置底线;主动寻找主动忘记主动快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作者/ 罗小军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
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
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
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
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
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
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
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高考作文素材: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核心提示】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contemporary。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怨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诺贝尔官网了解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由此成为首个斩获此奖的中国人。
据环球网报道:备受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
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aMrquez)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他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莫言曾出版了多部小说、短篇故事和散文,题材十分多样。
2022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2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周围有不少朋友纷纷寻找其作品来阅读。
这种热闹的场景让人想起当年莫言获奖后众人趋之若鹜,但时过境迁后异常冷淡的情形。
材料二:在熊谷守一与世隔绝的日子里,由于曾经的绘画作品对日本艺术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当时的日本政府曾提出要授予他国家级文化勋章。
可是,当政府文化机构的人辗转联系上他的时候,不曾想竟遭到本人的直接拒绝。
而他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旦接受了这个奖项,就会有好多人要来我家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一以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和莫言为例强调获奖时的热闹,时过境迁后异常冷淡,对比间给人深刻的启示:荣誉只代表一时不能代表一世,应该淡泊名利。
材料二以熊谷守一看淡名利坚守自我为例启示我们,不要被世俗名利束缚。
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样的道理,立意可相同、观点能一致。
【立意】1.轻视俗利,看淡竞争;2.阅读不是追求时髦;3.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4.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素材】1.看,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两位老人对于自己是吝啬至极的,“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吃穿用度要求不高,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而对于“”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卢教授也有根,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
2.对浅淡人生的追求,成就了他浅淡的精神,也成就了他的创作高峰。
即使腰缠万贯,纵然学富五车,有些人也不忘平淡如水的精神境界。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导读:本文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莫言作文素材: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以一系列充满“怀乡”以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 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价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很长,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如果只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研究中国文学的著名教授霍尔德·戈德布拉特曾将莫言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还将莫言与狄更斯相提并论,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很宏大、大胆、风格华丽、神奇、有力,而且都传递了道德信息。
阎连科: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肯定,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
这个奖项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并且优秀,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何向阳:莫言创造力旺盛,想象力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具有探索精神,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
从《红高梁》到《丰乳肥臀》,再到《蛙》,莫言一步步走来,他一直在写故乡的亲人。
他的作品始终贴近土地,他是一个忠诚于故乡和文字的作家。
高考作文素材寂静的诺贝尔奖

2013高考作文素材:寂静的诺贝尔奖
每天早晨,你会看见一位蹒跚的老人准时出现在罗马市郊的欧洲脑研究所,下午,她的身影又会出现在市中心的非洲妇女教育基金会。
你肯定想不到,这位老人就是美籍意大利女细胞学家、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
如今,她已经101岁了,尽管年事已高,莱维·蒙塔尔奇尼依然坚持每天辛勤工作。
1997年10月。
美籍华人科学家朱棣文在得知自己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当天,仍平静如常地去给学生们上课。
他说:“当我想到还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特别是比我强的科学家还没有获奖时,我自然就不应该把这项奖看得有多重,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
无独有偶。
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当他在家中的农场得知这个消息后,怀特只是笑了笑,说:“诺贝尔文学奖不会使我的生活有任何改变。
”然后就拎着渔竿钓鱼去了,留下一堆瞠目结舌的记者呆立原地。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到了20世纪初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度荣膺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然而,即使是在第二次捧起诺贝尔奖章之后,她依然是那么的平静,依然心如止水地从事着手头的工作,甚至把自己的金质奖章给孩子当玩具。
爱因斯坦说:“在我认识的所有名人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
我们也终于明白,花环与掌声终究是虚浮的,荣誉与财富也算不了什么,诺贝尔奖其实是如此寂静。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 莫言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4)莫言★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以及两部话剧作品。
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
★杂说莫言酷爱阅读。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给别人家推磨,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书架上只剩经典。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
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
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
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
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媒体上很少露面。
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
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作者/ 罗小军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
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
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
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
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
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
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
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警世名句1.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
(莫言)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
(莫言)★适用主题成长路上、震撼、铭记、心灵的故土、心愿、那句话、感恩罗曼·罗兰:挫折造就文豪年轻的罗曼·罗兰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酒会,邂逅了一位美女。
这位名叫索菲娅的美女,身着一袭雪白的礼服长裙,气质高贵,谈吐不俗,令罗曼·罗兰眼前一亮。
伴着明亮的月光,他们在酒会宽大的露台上攀谈起来。
他们从16世纪意大利文艺的复兴谈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又从《马赛曲》谈到了雨果、孟德斯鸠、司汤达和巴尔扎克。
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近午夜,两人都为彼此的投契而兴奋。
有一天罗曼·罗兰终于忍不住内心灼热的情感,向索菲娅吐露了真诚的爱慕之情。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索菲娅居然非常有风度地婉拒了。
“我们这一生只能是朋友啊!”索菲娅喃喃地说道。
望着索菲娅远去的背影,罗曼·罗兰觉得生命在这一刻已然没有了意义。
他整日茶饭不思,学业不继,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好几个月的光景。
终于有一天,罗曼·罗兰清醒了,他明白,“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从此,他刻苦攻读,生活的挫折成为了生命的加油站。
他从1898年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长达10卷的不朽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正是凭借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于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素材解读1.友情之美。
爱,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罗曼·罗兰用痛彻心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恋爱虽然美好,却断然不是生命的全部;恋爱虽然美好,但又怎么比得上友情那么长久。
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或许会少了许多痛苦与烦恼。
2.战胜挫折。
人生路上,没有谁会一帆风顺。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越是遭遇了重大失败与挫折的人,取得的成就往往越大。
看来,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你能不能获取战胜它的信心与力量。
★警世名句1.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罗曼·罗兰)2.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适用主题与美同行、战胜自己、超越、清醒、成功、学会爱、境界、友爱罗素:中国将给世界希望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匠,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
他就是那个从英国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
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作文素材)罗素曾经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来到中国讲学,并于1922年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
书中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罗素在这本书中发表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见,让他在当时便获得了“中国问题专家”的美誉。
一般来说,通才与专家往往是对立的,正如鲁迅所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但罗素大概可以免于此讥。
罗素乐观地预言:“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
”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完全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用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和艺术,那么中国对世界可以说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当时那种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会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
他称,正因为这一希望是能够实现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崇敬。
★素材解读1.智慧之光。
所谓的预言,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异国的哲学家,百年之前思考的那些问题,留下的那些预言,后来竟然多成了事实。
透过那束温暖的目光,我们看了一位哲学巨匠心灵深处的智慧之光。
2.心怀世界。
一位学者,他的心里不能仅仅装看自己,还得装看祖国,装着整个人类。
罗素百年之前对中国的希望与担忧,折射出的是一种心怀世界的美好情怀。
★警世名句1.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持不断地工作。
(伯兰特·罗素)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伯兰特·罗素)★适用主题胸怀、最关的情感、回首、思考的魅力、生活的方式、致敬、记住川端康成:我没什么可说的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的一大特色。
当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找些不成不淡的话题,陪客人闲聊。
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
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方才开口:“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对坐。
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也是与众不同。
人家记者请他说点什么,他总是以“我没什么可说的”而加以拒绝。
等你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
”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来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一言不发在那里长时间枯坐。
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
女编辑终于耐不住这种沉默,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
川端康成这才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讲演,他居然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我讨厌讲演,可又被请来了。
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将脸展示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瞪起他那双大眼睛开始沉默,惊得听众目瞪口呆。
★素材解读1.学会思考。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是如此沉默而笨拙。
其实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他只是将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上。
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人。
2.本色自我。
生活就像是一个舞台,在不同时候,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与众不同的是,像川端康成这样的大作家,他们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色。
这种本色,也不失为他的一种人格魅力。
★警世名句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适用主题做回自己、寻找、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最美、也是风景萧伯纳: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
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
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解释或回答。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
谁知道萧伯纳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说着,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出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
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
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
他一直活到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都一定会发生的。
”★素材解读1.宽容之美。
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
无论是他礼待挑衅时的那个深深的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那份雅趣,无不展示了他豁达的胸襟。
这种性格,也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
2.淡然处世。
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有时候,你刻意地去重视或是追求,带给你的反而是无尽的烦恼;你淡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便悄悄地来到了你身边。
★警世名句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乔治·萧伯纳)2.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乔治·萧伯纳)★适用主题语言的魅力、情趣、态度、面对、微笑、礼节、有一种美、淡然海明威: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这位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六点半,他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
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
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一天写7支铅笔!令人惊叹。
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