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词义的理解,应结合所在语句来理解。

“可汗大点兵”的意思是“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所以对“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B。

2.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鞍鞯()胡骑()金柝()策勋()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雄 chí()【答案】zhùjiān qí tuòxūn cì鬓辔朔雌【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拼音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这些字词都是《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要求重点掌握。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答案】D【解析】十二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4.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红熟B.谰语班谰亘古申吟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穰蚱蜢原野【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

A中“珠”应为“蛛”,“熟”应为“薯”。

B中“班谰”应为“斑斓”,“申”应为“呻”。

C中“绕”应为“饶”,“飘扬”应为“漂洋”,“烂”应为“滥”,“桨”应为“浆”。

D中“穰”应为“壤”。

C项错误最多,所以选C。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含答案①世隶耕,不可得而闲也。

意思是:属于世代为农民,不能闲置。

②父利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意思是: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但并不知道具体原因。

③或以钱币乞之,或以物品贿之。

意思是:有的人用钱乞求,有的人用礼物贿赂。

④日扳XXX谒于邑人,而求其出仕。

意思是:某一天,XXX拜访城里的人,请求他出仕。

8、不能称前时之闻。

意思是:不能称呼过去听到的事情。

9、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的意思是:不为自己着想,就会遭到天地的惩罚。

②“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在所有美德中,孝顺父母最为重要。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意思是:大事毁于小过失。

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治理国家要以天下人民为公。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最后一课》回答问题我一跨过板凳坐下,心稍微平静了一点。

然后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戴着顶绣边的XXX丝帽,打着皱边的领结。

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套衣帽。

整个教室充满了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让我最吃惊的是,后几排空着的板凳上坐满了镇上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XXX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其他人。

他们看上去都很忧愁。

XXX还带着一本书,书已经翻开,摊在膝头上,他那副大眼镜横放在书上。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的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了。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后悔没有经常到学校来。

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的忠诚服务,来表示对即将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突然,教堂的钟敲响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XXX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咽住了,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9、请简述《宣王好射》这篇文章的主旨。

初一语文试题大全

初一语文试题大全

初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无时无刻都在努力学习。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

C.漫步花丛,我闻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新兴香荔远近驰名,是岭南佳果之一。

【答案】D【解析】A、“无时无刻”用词不正确;B、缺主语;C、“闻到”与“鸟语”矛盾;2.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答案】xia【解析】古诗讲究押韵,为了和“家”押韵,因此“斜”在这里读作xi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答案】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优美、和谐的山村风景。

【考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答案】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

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

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

3.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面各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聘蹒(pán)跚应(yìng)接不暇B. 徜(cháng)徉绯(fēi)红哽(gěng)咽C. 跚(shān)跚翩(piān)翩瞠(chēng)目结舌D. 踌(chóu)躇蹒(pán)跚蹑(niè)手蹑(niè)脚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B.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稳如泰山。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D. 他虽然不擅长言辞,但言之凿凿,令人信服。

二、填空题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5.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6. “他”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四、作文题7.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D2. 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3. 滕王阁序4. 水调歌头三、阅读理解5.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具体人物)。

6. “他”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原因)。

四、作文题7. (作文部分不提供标准答案,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初一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答案大全

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答案大全

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接不暇(yīng)C. 徇私舞弊(xùn)D. 蹒跚(pá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D. 他的演讲很精彩,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答案:D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篇。

答案:学而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出自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迎接着新的一天。

1. 短文中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答案:春天2. 短文中提到了哪些生物?答案:小草、花儿、小鸟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此处省略作文内容)结束语:以上是初一语文练习册卷子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知识点。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祝大家学习愉快!。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

熬住就是一切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

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

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

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

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

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熬”住其实非常重要。

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

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

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

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

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

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

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

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

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

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doc

初一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参考《山的呼唤》10、(1)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2)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11、(1)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2)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览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13、答案示例:(1)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2)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

14、本文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不懈追求的决心(或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请你记得歌唱》11、记叙了失聪的梁小坤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12、提示: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指音乐中的歌唱,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13、“努力总有回报”指梁小坤参加朗读比赛获一等奖。

“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坤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

不矛盾。

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所收获,使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4、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坤那种努力、执着、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最美好的时刻》11、(1)宁静、温馨(2)春天的夜晚12、一个八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13、使文章中心突出,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或“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美好”。

)14、不矛盾。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憧憬(chōng jǐng)倔强(jué jiàng)B. 迸发(bèng fā)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参差不齐(cān chā bù q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C. 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保持健康。

D.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3-10. (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12. 成语“__________”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枯燥无味,没有新意。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15. (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6. 文中“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分)17. 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分)18.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9. 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

(2分)20. 文章通过哪些情节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3分)2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四、作文(共40分)22.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0分)初一上册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D 3-10. (略)二、填空题答案11. 天涯共此时 12. 陈词滥调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15. (略)三、阅读理解答案(一)课内阅读16. 答案要点:思乡、思念、怀乡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
1.D(2分)。

“潜.qiǎn”应读作qián/跻.jǐ应读作jī/“咽.yàn”应读作yè
2.A(2分)。

B句省略号后面不能紧跟表示省略的“等”。

C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应该用引号不应该用书名号。

D 句不是疑问句,问号应改为句号。

3.B(2分)。

B选项中的“危言耸听
....”,意思是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在此语境中,不符合。

4.B(3分)。

A句“缺乏”与“不足”“不当”矛盾。

C句语序不当,先发现后解决D句“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与前句不对应。

5.A(3分)。

6.D(3分)。

节选自小说《边城》。

7.仁、蔼、僻、生(各1分,共4分)
8.(1)海日生残夜(2)贡献你自己(3)东风不与周郎便
(4)冷露无声湿桂花(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评分要点:每空1分,共8分。

错、添、漏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9.活动一(3分):答案示例:“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活动二(2分):答案示例:看今朝朝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活动三(3分):称呼1分,劝说内容1分(接受教育,熏陶,劳逸结合等),委婉语气1分
二、阅读理解
10.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潇潇暮雨中传来杜鹃鸟的鸣叫。

(3分)
11.面对时光流逝,苏轼表现的乐观旷达,如“谁道人生无再少?”或“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句中就表现出了;晏殊表现的是惋惜流连(伤春惜时),如“无可奈何花落去”。

(4分)
12.(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冲荡(3)的确,实在(4)连续(各1分)13.D(3分)
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分)(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分)
15.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1分)
描写了三峡秋天凄清的特点,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16.如: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2分)
17.【答案】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3分)
18.【答案】⑴挑种种地⑵种下瘪种(2分)
19.【答案】⑴冷落(“漠视”或“抛弃”)。

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4分)
20.【答案】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3分)
21.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2分)
22.(2分)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大意正确即可得2分)
23.(4分)小女孩是一个家境贫穷但懂事、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举例略。

概括2分,举例2分
24.(3分)此句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如“瘦纤”一词写出了小女孩的羸弱,/“迫不及待”“吮吸”等词写出了小女孩对橘子的渴望,家境的贫寒,使读者心生怜爱。


25.(3分)一是感动,为故事中小女孩的懂事、孝顺;/二是同情,为小女孩的贫穷;/三是惭愧,为自己随意扔掉吃剩的橘子。

(大意正确即可)
26.(5分)能围绕着小女孩懂事、孝顺、知恩图报等品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品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悟。

三、写作
说明:
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