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盆地奥陶系大箐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

西昌盆地奥陶系大箐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吴长江 陈双玲 张禄权 谢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研究室摘 要 西昌盆地奥陶系上统大箐组白云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多见溶蚀孔洞,周边野外露头可见沥青,井下取心多段见气泡冒出,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目前西昌盆地大箐组勘探程度低,油气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有待持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
因此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取心与测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对西昌盆地大箐组油气地质条件开展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①西昌盆地大箐组发育大套厚层滩相晶粒白云岩,溶蚀孔洞较为发育,为较好储集层;②上覆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灰黑色页岩厚度大,可为大箐组白云岩良好烃源与直接盖层;③大箐组白云岩野外与镜下均见沥青,表明大箐组具备油气成藏条件;④位于米市坳陷中部区域七里坝背斜带未见通天断裂,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结论认为:七里坝背斜带可作为该区大箐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主攻方向。
关键词 西昌盆地 奥陶系上统 大箐组 龙马溪组 白云岩 砂屑滩 储层特征DOI: 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19.01.0020 引言西昌盆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为覆于较活动结晶基底上的较大型盆地[1],面积约14200 km2(图1)。
近年来相邻四川盆地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多个具有较大规模整装气藏[2-4]。
西昌盆地沉积盖层结构与四川盆地相似,其中奥陶系上统大箐组发育厚层连片白云岩。
但盆地内仅有3口井钻揭奥陶系大箐组,且测试均未获工业气流,总体勘探程度较低。
该区奥陶系大箐组白云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多见溶蚀孔洞,周边野外露头可见沥青,井下取心多段见气泡冒出,表明大箐组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综合应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区内大箐组沉积相、储层、烃源、构造与保存条件深入研究后,对大箐组油气地质条件获得一定的认识,以供该区下步勘探研究工作借鉴。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
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
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西昌市

2021年,西昌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6.2%。202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其中: 粮食播种面积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41公顷。 西昌田园
2021年,西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 增速为9.0%。
202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下降20.0%;其中:新开工面积同比增 长0.6%。
西昌地域,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 “西昌”。 1935年,中央红军过凉山,召开了礼州会议,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1950年,西昌解放,设 立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1978年,西昌专区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合并, 西昌撤县设市。西昌旅游景点众多,如邛海-泸山、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
2021年,西昌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 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增长5.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58.9%。
2021年,西昌市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增长5.25%,(扣除州级下划部分与上年同比增长7.7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万元。财政支出合计万元,同比增长-5.97%,其中:公共财政 支出万元,同比增长-10.36%。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位置境域
气候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 介于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最长约20千米,东西最宽约43千米, 幅 员面积2882.9平方千米。
我国西昌—滇中地区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查

我国西昌—滇中地区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产勘查[摘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IOCG矿床)是20世纪末期提出的新型矿床,它是指铁氧化物(低钛磁铁矿和赤铁矿)含量超过20%的铜-金-铁多金属富集的矿床。
因其矿床规模大、品位高、所含有用元素多、埋藏浅且易采选等特征而受到学术界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
IOCG矿床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特征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成为学术界继斑岩铜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新一个讨论热点。
[关键词]IOCG矿床西昌-滇中地区拉拉铜矿矿产勘查1引言20世纪70年代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特大型元古宙奥林匹克坝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由于其规模大,品位高,伴生有用组份含量高等特征引起了学术界、矿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相继在智利、加拿大、美国等地发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同类型矿床,从此,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成为继斑岩铜矿、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之后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全球范围内对此类型矿床的研究如火如荼,但中国才刚刚起步。
2IOCG型矿床总体特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认为IOCG型矿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该类型矿床属于热液矿床,其矿化作用通常以钠长石化和钾长石化为主,一般深部发育钠长石化,浅部发育钾长石化,为较典型的钾、钠硅酸盐化蚀变相;该类型矿床明显受构造作用控制,控矿构造主要为各种不同级序和不同形式的断裂构造,如断层与高渗透性岩层交汇处、张裂断层的凹凸部位、逆掩断层内部及旁侧、韧性剪切带分支处以及各种褶皱核部是控制IOCG矿床的产出深度和空间展布的主要因素;IOCG矿床代表性的容矿岩石有低品位的铁矿层、条带状镁质建造或富铁岩石、也有镁铁质到长英质火山岩或深成侵入岩;有用金属以铜或者铜-金为主,此外还包含有不同含量的铀,轻稀土、钴,钡等元素;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相比,热液石英相对较少;矿石中高度富集磁铁矿和赤铁矿且铁的氧化物中钛的含量低,几乎不含铅锌硫化物;矿石以浸染状构造为主,常伴生有萤石、磷灰石以及菱铁矿等矿物[1,2,3,4];该类型矿床规模一般较大,品位较高。
辽宁省袁家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

辽宁省袁家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作者:董云超金鑫裕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袁家沟石灰岩矿床位于辽宁南部地区。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灰岩矿产需求不断加强,本文通过袁家沟石灰岩矿区地质、构造、矿石产出情况、矿体矿石特征、水文条件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该区石灰岩地质特征。
关键词:石灰岩;地层;构造;成因1.矿区地质概况瓦房店地区袁家沟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湾台陷复州一大连凹陷的中部。
金州岩石圈断裂带西部,岚崮弧形断裂带南部。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四系。
矿区地层受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褶皱构造控制,东、西、北三翼地层均向矿区中心部位倾斜,沿走向延长约15km。
后期断裂构造仅对矿区东部于沟矿段矿体有一定影响。
矿区地层出露主要有上元古界震旦系长岭子组、南关岭组和甘井子组,均沿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呈环形分布;其次在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的核部和矿区南部有少量寒武系碱厂组和馒头组地层零星出露。
2.矿体地质特征2.1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区地层严格受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构造控制,因此矿层也呈同心环状分布在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构造所形成的同心环状山脊外侧,水泥石灰岩矿体总长4230m,制碱石灰岩矿体总长1399m。
根据矿体展布特征,将矿区划分为一个矿体三个矿段,由东至北至西依次为于沟矿段、圈里矿段和老毛山矿段。
于沟矿段矿体分布于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东翼,水泥石灰岩矿体长1237.49m,矿体平均厚度47.93m;制碱灰岩矿体长320.82m,矿体平均厚度7.63m,矿体呈近北西向分布在三道望一于沟一带,局部地段由于地貌变化影响,出露宽度有变宽和变窄现象,矿体总体产状为西倾,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变化,比较稳定。
圈里矿段矿体分布于袁家沟同心环状向斜北翼,水泥灰岩矿体长度1525.87m,矿体平均厚度53.03m;制碱灰岩矿体长度539.66m,平均厚度7.88m。
西昌盆地侏罗系新村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 0 1 7年 6 月第 3 7卷 第 2 期
四川地 质 学报
V o 1 . 3 7 N o . 2 J u n . ,2 0 1 7
西 昌盆地侏 罗系新村组震积岩 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马继跃 ,赵 春 ,白宪洲 ,李名则
(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 1 0 0 8 1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震积岩是具有震积构 造和 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 因联 系的一组岩石。根据野外的 系统观察 ,首次在 西
2 震 积岩的识别标志
在西 昌盆地 侏罗 系 新村 组 中识 别 出 了大 量 的震 积 岩标 志 ,包 括微 同沉 积 正断 层 、震 积角 砾岩 和微 褶
皱 、液化卷 曲变形 、液化砂岩脉 、枕状构造等软沉积变形构造 ,均与地震作用密切相关 ,为震积岩的典
型特 征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1 2 — 2 2
【doc】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1岩糕:随糖-豢四川西昌某滑坡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王建中(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文章研究的滑坡位于四川西昌昭觉县境内,滑坡体面积0,27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10Ill,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根据对该滑坡的实地地质测量与勘察,从滑坡体地质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等方面对滑坡进行研究,并对滑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关键词】滑坡;地质特征;稳定性【中图分类号】P642.22本文研究的滑坡位于四川西昌昭觉县境内.所在区域属剥蚀山地,与南侧的邛海断陷盆地,大兴断陷盆地构成了山地与盆地的组合地貌形态.微地貌属山脊,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达323m,自然坡度18.,坡向245.255..山脊与东侧沟谷底相对高差90~130m,自然坡度31.~35.,谷底与坡缘坡度可达32.,东侧沟谷中段靠勘察区一侧横坡有陡崖,相对高差19m;山脊与西侧沟谷底相对高差25—53m,自然坡度18.~24.,谷底与坡缘坡度43..山脊东西向坡缘与坡缘之间宽150200m,相对高差1~3m.滑坡体由两个块段组成,即I号块段和Ⅱ号块段,两个块段有共同的侧向边界.I号块段位于Ⅱ号块段后,Ⅱ号块段在滑坡中部滑断,根据实地量测,二者相距约25~40in.1滑坡体地质特征1.1滑坡体规模及滑坡周界滑体平面上近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纵向长约900m,横向宽约300m,面积约0.27km.滑坡周界后缘主要为不连续的微弧型张性地裂缝带或梯状的坍塌陡坎组成,两侧则为强风化基岩分布界线.1.2滑坡体物质组成该滑坡主要由第四系滑坡堆积物(Q)的角砾粘土,角砾,碎石和侏罗系下统飞天山组(Jl厂)强风化,中风化互层状泥岩,粉砂岩所组成.1.3滑坡体裂缝滑坡裂缝有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三种.(1)拉张裂缝:主要分布于滑体后缘,滑体中部,裂缝的延伸长度40~80m,裂缝宽度一般5~20em,大者可达120 em,裂缝呈直线型或弧型,南倾或南东倾,部分地段南西倾.裂缝两侧的土层有明显的错动,错落距有10—40em,局部地段错落距可达1.5m以上.(2)鼓张裂缝:主要分布于滑体前缘,在滑坡裂缝中鼓张裂缝最为发育,裂缝的延伸长度2O一75m,裂缝宽度一般50 80cm,大者可达250cm,裂缝主要呈直线型展布,有少量呈弧型展布,南倾或南西倾.裂缝两侧的土层有4O~250em 错落距,局部地段错落距可达3.2m以上.【文献标识码】A(3)剪切裂缝:仅见一条较大的剪切裂缝,分布在I号滑坡体中部,长130m,顺滑体的主滑方向展布,近似直线分布, 裂缝宽15—40em,裂缝西侧土层较裂缝东侧土层平错动4 in以上(位于滑坡中部ZK6号钻孔与ZK7号钻孔之间,早期张裂缝被错断,错距有4m以上).1.4滑动面特征通过钻探和实地工程地质调查,滑坡的滑动面为强风化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接触面.其特征表现为:(1)滑坡两侧深切割沟谷中,局部地段基岩形成陡崖.陡崖顶界面为强风化泥岩顶面,沿该界面以上有上部松散堆积物剪出后形成的平缓倾斜地形,沿该界面以下,由基岩形成陡崖.(2)I号滑坡块段前缘,探槽揭露,强风化泥岩呈碎块状,或块石状.碎块或块石表面有滑动痕迹(有磨光现象),局部大块石面有滑动梯坎,接触带土体有扰动挤压现象,泥岩呈泥状,粉砂岩呈碎裂状.(3)钻孔揭露,强风化泥岩层面以上,20~50cm碎石土因挤压作用,岩石多呈泥状,碎裂状,钻探时滑带土上部碎石层严重漏浆,滑带土下部强风化泥岩轻微漏浆,滑带土起隔水作用.(4)滑动面埋深(I号块段):中部和后部滑动面埋深l5~19m,前部滑动面埋深28~36m.滑动面倾角:中部和后部6.一22.,前部小于4.5..1.5滑坡体类型该滑坡滑坡体面积0.27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10.m,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2滑坡形成条件分析2.1地层岩性滑坡体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飞天山组(J,)紫红色泥[定稿日期]2011—10~19[作者简介]王建中(1956~),男,大专文化,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基基础研究与检测,边坡工程.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l271.糍麟3?_岩与粉砂岩互层,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直接接触.泥岩呈强风化,相对隔水,上覆松散堆积体孔隙多,透水性强,遇水易形成相对的饱水带,二者的接触带为软弱结构面.地层产状29515,顺坡倾向,其倾向与坡向夹角40.~50.,岩层倾角小于坡度(坡度18.),这种组合特征是形成滑坡的重要条件.2.2地质构造滑坡体位于轿顶山一米市向斜核部及其附近,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2.3地下水作用雨季时,大气降水沿松散堆积物孔隙及滑坡裂缝渗透,在松散堆积体与强风化泥岩接触带(软弱结构面)汇聚,在接触带形成饱水带,降低了软弱结构面的力学性能.地下水对滑坡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2.4地形条件滑坡体纵向地形坡度约18.,前后缘高差约170ITI(I号滑体),两侧为深切割沟谷,坡缘与谷底高差西侧25~53m, 东侧90~130Ill,谷横坡坡度18.一35.,最大坡度43.,I号滑体前缘,地形坡度36.,高差72in.地形高落差,大坡度组合条件,为滑坡的形成,滑积物的剪出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2.5植被条件滑坡体范围大部分地段被松林覆盖,但沿输电线路走廊有8Om宽的林木被砍伐,植被稀少.腐烂的树根,树桩形成许多空洞,地表裸露,大气降雨可直接冲刷裸露地表,或沿空洞补给地下水,保水同土条件差.2.6滑动历史根据调查和当地居民介绍,该滑坡始滑于1964年,这次滑坡滑动形成了现在滑坡的基本轮廓.1965年政府进行了飞播造林,以后滑坡滑动不明显.近两年来滑坡滑动有明显加快迹象.综上所述,滑坡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软弱结构面及其与地形条件的不利组合,滑坡前缘及其两侧高临空面是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构造及地下水活动,植被的破坏对滑坡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3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语评价3.1折线型滑面计算方法根据滑面形态和《建筑边坡丁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滑动情况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和剩余下滑力计算.根据不同的滑面形态, 采用折线型滑动计算方法.128图1折线型滑动计算简图其计算简图如图1.基本假设为条块间的互相作用力的方向平行于上一条块的底滑面,各条块的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F=(inQicosa1)一[+里监卜×式中:,一1=cos(n一l一0)一sin(1—0)上式中第一项表示本条的下滑力.第二项表示本条的抗滑力,第项表示上一条块传下来的不平衡下滑力.称为传递系数,为安全系数.根据滑带土的室内试验值,结合工程经验,滑带土的强度指标:c:7.1kPa,=14,=19.4kPa;对潜在滑动面,其潜在滑动面强度指标:c=7.1kPa,:14,i--.19.4kPa.其计算结果见表1.表1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成果表滑带土强度指标计算剖面粘聚力内摩擦角天然密度滑面剩余下滑力形态(kN/m)c(kPa)(.)(kN/m)A—A断面7.11419.4折线1580B—B断面7.114l9.4折线2500B—B断面沿7.11419.4折线410桩顶滑出时C—C断面7.11419.4折线2580D—D断面7.11419.4折线5oo3.2有限元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和塑性极限分析法是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传统方法,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用于边坡稳定分析是非常先进的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下简称"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坡体强度参数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值同时除以一个折减系数F,得到一组新的c,,妒.依据计算的需要,选取模型范围.选取A—A剖面导入Midas/GTS建立二维数值模型,共划分1539个单元.模型的力学边界条件采用左右(方向),底面(,z方向)约束.岩体材料的本构模型采用摩尔一库仑模型.并按照上面确立的选取边界范围大小的原则选取边界范围.采用四边形单元划分网格,在上部加密网格尺寸,有利于提高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精确度,见图2和图3.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图2剖面地质模型(下转第131页)工:i程≯i结_嚣构映了加固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2)加同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与加固时原结构材料的应变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原结构层材料应变水平越高,则加固层材料的强度利用率越低.因而,加固时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卸载是发挥加固材料强度的有效方法.(3)本计算方法可用于类似不同材料的加固设计中,为加固设计中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参考文献[1]施楚贤.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4—36[2]沈蒲生.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8—12l3]过镇海.钢筋混凝土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晶,钱永久.套箍法加固石拱桥主拱圈的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6)[5]刘思盂.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尔尔!..乖乖不秘不乖乖乖希(上接第128页)图3剖面地质模型网格的划分模型计算主要需要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2.表2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表抗剪强度重度弹性泊天然饱和岩土模量名称天然饱和-yE松内摩内摩内聚力比擦角内聚力擦角(kN/m)(kN/m)(MPa)C(kPa)c(kPa)(.)(.)含角砾l8.5020.50280.352048l643黏土角砾19.419.7500.3821414.39.17.1粉砂岩26.O26.216ooO.33214030l10中风化24.5026.5O41000.284320HD4180泥岩下面就A—A'剖面所在边坡在工况一(天然状态),工况二(天然+地震),工况三(饱水状态)和工况四(饱水+地震)下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表3滑坡稳定性系数(K)计算结果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工况四工况(天然状态)(天然+地震)(饱水状态)(饱水+地震)稳定系数1.36251.11250.9875O.7125经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工况一(天然状态)K为1.3625,工况二(天然+地震)K为1.1125,工况三(饱水状态)K为0.9875,工况四(饱水+地震)K为0.7125.工况一和工况二处于稳定状态,工况三和工况四于蠕滑和滑动状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结论(1)综合分析了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认为该滑坡分为两块,滑坡体面积0.27 km,滑面深度15~36m,滑体体积大于5.9x10.m,其类型为推移一牵引式深层超大型滑坡.且滑动面为强风化泥岩与上覆松散堆积体的接触面,坡体在雨水和外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首先滑体后缘产生变形破坏,推动着后部滑体向前滑移,牵引中部滑体,导致整个滑坡体的滑动破坏,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一牵引式滑动破坏.(2)在滑体的后缘,中部和前缘有大量的滑坡裂缝,上部建筑物已水平位移0.1nq,说明滑体已产生了蠕滑.天然状态(工况1)和天然+地震状态(工况2)处于稳定状态,饱水状态(工况3)和饱水+地震状态(工况4)处于蠕滑和滑动状态.(3)综合lT程地质极限平衡法分析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K=1.36,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在天然加地震状态下,K=1.1l,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或极限平衡状态;饱水状态下,K=0.99,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饱水加地震状态下,=0.71,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四种工况下,滑坡主要沿该角砾层底可能存在潜在滑动破坏.参考文献[1]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2]黄润秋.地质灾害过程模拟和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j李家泉.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排土场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8(1):53—54[4]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5]帅红岩,韩文喜,赵晋乾.Midas/GTS软件在边坡三维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3):104—107四川建筑第31卷6期2011.12131。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烃多种参数分析看 , 含油砂岩抽提物烃源并非单一
来 源 , 能为 海 、 可 陆相 混合 烃源 。 12 甾烷 标记 化合 物 特征 .
—
,囊童 不t蕾 ., - 平疗币t / 音
t音 \
逆冲 Q 第四囊 爵晨
Z 囊青■蛆 ≈
J 像,秉
P 元古, 矗 |
T^ 上兰叠统 O 囊一摹
湾组砂岩地层 中存在古油藏痕迹 。对 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 , 明储 层 中的烃类是烃源岩 处于成 表 熟期的产物 , 烃源岩沉 积环境 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 。通 过对储 层抽提 物与各 烃源层 进行烃 源对 比研究 , 表明 西 昌盆地西北部南 箐构造 区白果 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 源 , 除有盆地 北部 白果湾 组陆相 烃源外 , 还混 有下伏
・
6・
第3卷 1
第3 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C 为 06 , ∞ .4 按通 常 经 验 应 属 Ⅲ型 有 机 质 。C 甾烷
的 aa0/0 a2 S2 R+2S值 为 04 , 比值 指 示 c9 0 . 1该 2规 则 甾烷 的异构化 程度 , 随成熟 度 的增加 而增 大 , 成 其 熟界 限值为 04 终 点 值 为 06 即表 明 白果 湾 组 含 ., .; 油砂岩储 层烃类 抽提物 , 烃 源岩 ( 是 Ⅲ型有 机质 ) 处
育; 孔隙度经测试达到 6 ~ 8 , % 2 % 表明油气充注后 抑制了成岩作用 , 使得储层孔隙得 以保存。推断此
处上三叠统 白果湾组储层曾经有油气聚集 , 后暴露 地表 遭受破 坏 。
1 白果湾 组 古 油 藏 烃 类 地 化 特 征
1 1 饱和 烃色谱 特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市袁家山地区地层简析及区域地质概况
发表时间:2015-02-05T16:23:11.3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周乐荣
[导读]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周乐荣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一大队,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通过对西昌市金色极地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对袁家山地区上覆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地层进行初步剖析,并对该地区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细粒相;昔格达组;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
1 场地地理位置及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西昌市袁家山村,整个场地地势呈较平缓,地形起伏较小。
场地地貌属山间河谷地貌,场地微地貌属安宁河河谷平原上的Ⅰ级阶地与山麓地带的交汇处,由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细粒相组覆盖在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的地层之上。
2场第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层(Q4ml)、冲洪积层(Q4al+pl)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卵石及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粉砂岩、泥岩组成,现将各地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于后:
①填土:杂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灰白色、黄褐-红褐色,硬塑,絮状结构,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
③粉土:红褐色,中密,湿。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间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分布。
④粉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为石英、长石砂,磨圆度较好,局部地段顶部夹薄层粉土、中砂,局部含少量腐烂植物残骸,部分地段分布。
⑤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含有机质,局部间夹薄层粉土、粉砂、卵石,顶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偶见腐烂木屑,部分地段分布。
⑤1粉质粘土:灰色、红褐色,可塑。
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⑤细砂层中夹层。
⑥卵石:稍密,湿。
卵石含量约60%,粒径20-100mm,母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强风化,亚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质粘土,局部间夹薄层细砂,偶见块状木头,部分地段分布。
⑥1细砂:红褐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部分地段分布,为⑥卵石层中夹层。
⑦粉质粘土:灰-青灰色、黄绿色、红褐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
⑦1粉质粘土:灰-青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⑦2细砂:灰-青灰色,中密,湿。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磨圆度较好。
,部分地段分布,为⑦粉质粘土层中夹层。
⑧粉砂岩:黄-黄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岩芯多粉砂状,RQD约为2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遇水易崩解、软化。
⑨泥岩:黄-黄褐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RQD约为20~40%,岩层呈水平产出,为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2x)的半成岩,厚度较大。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昔格达组下覆白垩系小坝组下段(K1x1)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砾岩。
3区域地质构造
场地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江舟—米市断陷的米市断凹西缘。
场地处于西昌盆地中部偏北,区域构造以南北走向和北西走向为主(见图1),区内主要构造有:小花山向斜、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核桃村断裂、西昌断裂等。
小花山向斜:位于尔乌背斜之西,南起特尔果乡,向北经日斯领、李家湾、小花山、清水沟、马市洛而出图,场地区域出露主要为该向斜北段,其轴向呈北25°西延伸,于象鼻寺补核桃村断裂截断,核部出露小坝组,地层产状东翼230°∠28°,西翼60°∠5°轴面向南西陡倾,枢纽向北西倾伏,为直立、对称倾伏褶皱。
安宁河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安宁河断裂带纵贯康滇地轴,北起金汤,向南沿大渡河至石棉,经冕宁、西昌、德昌、会理过金沙江入云南与易门断裂相接(见图1)。
安宁河断裂属安宁河断裂带中段,具深断裂性质,该断裂带在西昌附近沿安宁河谷发育,由东、西两支断裂及其间的挤压破碎带构成,宽3-4km。
东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谷东岸,南从区外延入,向北经黄连关、经久、合营、诗家村、黄家坝、锅盖梁,至小林屯附近延出区外;西支断裂位于安宁河西岸,南由区外延入,向北经野猪湾、河西、高草、新营、三关庙,经樟木箐北延出图。
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第四系变形、变位明显,有多处温泉出露,是一个地震活动带,1936年新华7.5级地震,1952年石龙6.5级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
则木河断裂:该断裂北在礼州以东与安宁河东支断裂交会,向南经锅盖梁的青山咀、殿呷莫、李金堡、汽修厂、大石板、回龙沟,至大箐,并延至普格、宁南、云南巧家,全长140公里。
断裂带北段走向近南北并逐渐转为北15°西,南段走向北30°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局部向西倾,倾角50°~70°,构造破碎带100~500m,为压扭性,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继承性活动强烈,为一条活动性断裂。
1972年5月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西北部的4.1级地震及2003年6月17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中部的4.8级地震均与该断裂有关。
核桃村断裂:该断裂北从马市洛进入区内,向南经石干甫、清水沟、高山堡子、邛海东岸、核桃村、大箐,于四呷布史交于则木河断裂上,区内长37km,走向北15°西,断面倾向北东东,倾角65°~85°,构造破碎带宽50-90m,该断裂在大坟堆至邛海东岸一线被第四系及湖水掩盖。
为一压性、压扭性左行走向逆断层。
在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活动性,为一条活动性断裂。
2003年7月10日发生在西昌盆地东部的4.6级地震与北东向的核桃树断裂有关。
西昌断裂:该断裂被第四系掩盖,在地表和基岩区表现不明显,故推断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长约10km,西起三垭口,向东经西昌城区、高枧,东至林场,性质可能为向南陡倾的正断层。
场地位于西昌盆地区域内,拟建场地距西侧安宁河东支断裂约1.7km,距南西侧的则木河断裂约3.2km,距东侧的核桃村断裂约
10.0km,距北侧隐伏的西昌断裂约2.0km。
各断裂除西昌断裂外均为继承性活动性断裂,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频繁,据资料记载公元前116年西昌发生8-9级强地震,公元814年4月2日、1536年3月19日、1850年9月12日西昌曾发生7级以上强地震,震中西昌地震烈度达10度。
综合来看,场地所处区域稳定性差。
参考文献
[1] 周乐荣《西昌市金色极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2.06
[2] 四川省矿产地质图-西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