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景观分析

合集下载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引⾔滨河景观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市⺠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

本⽂将详细探讨滨河景观带的功能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设计⼯作提供参考。

⼆、滨河景观带的功能定位1.⽣态保护:滨河景观带作为城市与⾃然的交汇点,应承担起⽣态保护的责任。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道的⾃然⽣态,保护⽣物多样性,同时构建绿⾊⽣态⽹络。

2.休闲游憩:滨河景观带应为市⺠提供⼀个宜⼈的休闲环境。

应合理布局绿地、⼴场、座椅等设施,满⾜市⺠的休憩需求。

3.⽂化展示:滨河景观带应融⼊城市的⽂化元素,展示城市的历史与特⾊。

可以通过设置⽂化雕塑、景观墙等形式,让市⺠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化底蕴。

4.防洪安全: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与防洪安全相结合,确保河道⾏洪畅通,提⾼城市的防洪能⼒。

同时,在设计中应考虑河岸的稳定性,防⽌⽔⼟流失。

5.景观美化:滨河景观带的美化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设计时应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层次感,运⽤植物、⼩品、灯光等元素,打造优美的滨河景观。

三、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原则1.尊重⾃然: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遵循⾃然规律,保护河道⽣态系统,避免过度的⼈⼯⼲预。

2.⼈性化设计: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的需求,为市⺠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障碍设计,满⾜特殊⼈群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采⽤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和环境负荷。

4.⽂化传承: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融⼊城市的⽂化元素,传承历史⽂脉,增强市⺠的⽂化认同感。

5.创新性: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打造具有特⾊的滨河景观。

四、滨河景观带的空间布局1.⽣态保护区:在滨河景观带中划定⼀定区域作为⽣态保护区,保护河道⽣态系统,维护⽣物多样性。

⽣态保护区的设计应以⾃然为主导,减少⼈⼯⼲预。

2.休闲游憩区:休闲游憩区是供市⺠休憩、娱乐的区域。

在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市⺠的需求,合理设置绿地、⼴场、步道等设施。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h
20
七、植物配置
白茅:原产旧大陆温带和热 带地区。在南非和澳大利亚 等地农业的耕作区是危害严 重的杂草。白茅属共7个种, 其中短叶白茅 (I. brevifolia)是一种高草, 原产北美西部,花簇稀疏, 银白色,小穗生有许多丝状 长毛。非洲北部、土耳其、 伊拉克、伊朗、中亚及地中 海等,中国全国。 适应性强,耐荫、耐瘠薄和 干旱,喜湿润疏松土壤,在 适宜的条件下,根状茎可长 达2~3米以上,能穿透树根, 断节再生能力强。
五、空间表达
1. 蓝色和绿色基底。
2.利用原有水域和湿地, 和现有植被;避免河道的 硬化,保持原河道的自然 形态,形成一个乡土植被 的绿色基地。
3. 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 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 系统相联系,木栈道或穿 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 得公园成为慢步者的天堂。
4.一个红飘带,五个节点, 设置两个专类植物园区。
中国红的色彩,点亮 幽暗的河谷林地。
h
10
六、景观小品
2.五个节点:沿红飘带, 分布五个节点,分别以五 种草为主题。每个节点都 有一个如“云”的天棚,五 个节点分五种颜色。网架 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 具有遮荫、挡雨的功能, 随着光线的变化,地上的 投影也随之改变。
夜间整个棚架发出点点星 光,创造出一种温馨的童 话氛围;斜柱如林木;
h
23
谢谢观赏
h
24
h
7
四、设计手法
公园的红飘带钢结构随 河岸绵延五百米,在夜 间会被点亮。秦皇岛市 曾考虑了两个针对此公 园改造的设想,包括用 硬混凝土铺设大部分区 域,以观赏花卉装点河 床的思路。俞孔坚对此 区域主持景观设计,他 尽量使用本土植物并尽 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 来打造更符合当地特色 的自然景观。

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分析
建 筑 设 计
CoN S TRUCTI N o
论 具 有 地 方文 化 特 色 的城 市 滨 河 绿 地 景 观 设 计分 析
王 立 国
江 苏 省 淮 安 市 涟水 县 园林 管 理 处 江 苏 涟 水2 3 0 24 0
摘 要 :一 座 城 市一 道 风 景 ,我 们 因城 市 而居 ,我 们 因 美 景 而住 。 一座 城 市 滨 河 绿 地 是 构 成 一 个城 市 景观 的 重 要 部 分 ,也 是 城 市 文 化 载 体 的 重 要组成部分 ,下文主要 阐述了河绿地 景观设 计 中较 为关注的地域 文化方 面来探析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 计策略 ,以下仅供参考。
二 、地域 文化 的景观闸释
城 市滨河 绿地 是构成 一个 城市 文化 载体 的重 , 树名木 的保护尤 为重要 ; 对古 滨 河绿地本身就是文化 , 映 了一个 城T对滨水 景观 的保护程 度和人居 在对 原有绿 地改 造完成 后, 当补 种能 在 当地 良好 生存 的植 物种, 反 适 以维
四、地域文化在滨河绿地景观 中的体现
作为 滨河绿 地 景观 的构 成要 素之 一, 物 既是滨河 绿地 景观 巾的 植 主体, 绿地 巾其 它景观要索 得以展现 的基质 。进行滨河绿地景观设 又是 计时 , 首先应 i最大 限度 的保存原 有植 物结构 , 亥 对原植 物进 行景观改造 ,
蕴。
4卜 景观小品 的选 择 ・2
北 方气候 四季分 叽 尤其 是冬 季=燥 寒冷, 区域色彩灰淡 , 选 r 滨河 其 () 地域文 化 的传 承 。对过 往 的追忆 是绿 地景 观设 计 的 口的之 刚的景观小 品色 彩多浓 重, 2对 为单 的冬季增添 生气; 江南气候温 暖。 观赏 随着 城区功 能的转 换和 地位 的变 迁, 现代城 市在 更新 的过 程 中对 植 物色彩绚 丽, 多选用 色彩淡雅 景 观小 品, 湿季 多雨, 但 当前滨 河绿 地 滨河 绿地 进行不 间断 的改造 与升 级 。 由于 城小 人居 环境建 设 的需 要 , 中随处可见 的廊架 虽迎透 可爱, 毫无遮蔽 的特性决 定其在 不同季节 但其 当前用于 工业 、商业等其它用 途的滨河 区, 不久后或将被 建设为滨河绿 里使用 率相差 巨大 ; 地 区常年湿 热, 华南 在滨河绿 地 中设 置的遮蔽性 景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

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摘要: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滨河公园景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其资源问题,所以在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合理科学,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冰河公园景观的设计探讨。

关键词: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应用前言滨河是水体和陆地间的交替地带,针对城市而言,滨水地带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能具有突出和促进城市特色的作用,可以表现出城市历史的发展个性。

1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的概述1.1滨河公园景观设计出发点以一种不受制于固定模式的方式来看待场地的视角,从平民视角和生态视角出发,寻找其场地存在的意义。

平民视角:公园设计的本质在于有没有人用,设置的场地有没有发挥其作用,而站在平民人众的角度来看,最看重的还是公园有没有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生态视角:从整体的眼光来关照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注重详图植物文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以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和选择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构筑节约型绿地。

1.2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思想和原则滨河公园景观的设计需要尊重自然生态,从生态视角和使用者视角出发,致力通过对河道的生态保护意志和对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期待的精神层次展示,传递出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关怀,对人们精神层次的探索,地域文化底蕴的唤醒与强化,营造与活水同步的活的公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新城市,高起点搞好规划,高标准建设和管理。

拉大城市框架,树立经营理念,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搞好滨河公园建设,加快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有目标、多步骤地搞好滨河公园建设,使城市实现亮丽美好的花园城市。

在设计中,需要融入自然地势理念,与周围环境整体和谐,采用多种空间组合形式,满足不同功能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造景,完善广场服务设施,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植物配置需要别具特色。

2滨河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点2.1景观构成分析根据基地自然、生态现状以及周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场地被分为生态基底、多级活动空间、完整的体验系统和互动系统。

滨河景观设计特点分析报告

滨河景观设计特点分析报告

滨河景观设计特点分析报告引言滨河景观设计是利用滨河河岸带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打造具有美学价值和功能性的景观空间。

滨河景观设计的特点是将自然与城市相结合,以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交流的需求。

本报告将对滨河景观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自然融合滨河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自然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滨河是自然界与城市的交汇点,滨岸的水体、湿地、岸线等自然元素可以被有效地利用,创造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环境。

同时,结合城市的建筑、道路等元素,使滨河景观设计既有自然之美,又能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多功能性滨河景观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功能,如休闲、娱乐、交流等。

滨河空间可以成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各种设施设备,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散步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等,让人们可以在河边散步、垂钓、骑车等。

同时,滨河空间也可以成为社区居民们交流互动的场所,组织各种户外活动和庆典,增加社区凝聚力。

文化传承滨河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滨河河岸带常常也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设计师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滨河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延伸。

例如,可以在滨河景观中设置传统建筑、文化纪念碑、雕塑等,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滨河景观的审美价值,还可以增加游客的参观度和体验度。

生态保护滨河景观设计也需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滨河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例如,可以保护珍稀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在设计中应该遵循节水、节能和环保的理念,选择适合河岸的植被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结论滨河景观设计是充分利用滨河河岸带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以自然、功能性和文化传承为特点的城市景观空间。

滨河景观设计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满足多功能需求、传承城市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滨河景观功能分区之我见

滨河景观功能分区之我见

滨河景观功能分区之我见——李斌重庆是一个三峡两水的滨水城市,滨江道路环绕山城,山地景观与滨江特色地貌有机的结合,为我们打造滨江景观提供大量得设计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滨河景观设计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地滨河景观相继开发,滨河公园大量实施,为重庆特色的立体山水景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滨河景观都仅仅是取得景观的视觉效果,没有从“人”的最基础、最根本的需要出发。

大多数滨河景观只是从独立景点出发,功能性的开发利用,而忽略了各个空间要素的融合,出现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

才会出现功能单一的没有绿化带和休闲场所滨江公路,滨江堡坎。

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交通功能和滨江公路景点造景,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景观。

1、功能分区的定义:滨江景观带功能分区就是将各功能部分的特性和其他部分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合理、有效的分析。

功能分区常依据动静原则、公共和私密原则、开放与封闭原则进行分区。

也就是在大的景观环境或条件下,充分了解其环境周围及邻近实体对人产生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是人与环境协调的焦点。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滨河景观功能分区充满了无限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也有无数的不确定性。

功能分区是人与环境契合的焦点,也是一个景观构成的重要设计环节。

2、现代滨河景观设计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大量滨河景观的综合治理已受到社会的日益关注,但有许多的滨河景观都是在一种盲目的环境改造和片面的景观视觉效果下设计修建的,进而忽略了周边环境和使用对象。

有的即便找到了使用对象,但又缺乏人对其主要功能及次要辅助功能的认识,未体现出功能的多样性,比如:未依据动静原则,公开和私密原则,开放与封闭原则;在使用对象上,未分清各个年龄阶段层次的不同;在活动区域内上,未分清高层次与普通使用、高科技与普通设施上的运用。

使得整个滨河景观出现景点与景点脱节,不与人的行为活动严格一致,致使整个功能分区不能相互协调,造成不合理滨河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设施分析及优化——以郑州市东风渠为例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不仅可以为动植物提供天然的“住所”,河岸两旁的绿化带也可以净化水质,降噪隔音,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舒适度。

此外,东风渠还是郑州主要的泄洪河道,承担着城市防洪、防涝的功能。

根据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结合生态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依据郑州河流滨河景观实际情况,进行提升改造。

一、研究对象概况(一)研究区概况郑州处于华北平原以南方向,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年平均气温12℃~15℃,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植被种类多样,以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与华北地区相似。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郑州就是重要的内陆商埠;如今的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二)研究河段概述东风渠是郑州市区由南向北最主要的河流,同时也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如图1所示。

东风渠-金水东路段河流滨水景观带是郑州重要的滨水景观带,植被群落构成较为丰富,景观配置方式以草-灌-乔为主,由于植物较多,所以夏季较为舒适,遮阴效果好。

本文在东风渠河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进行生态调查和分析,具体采用现场调研结合GIS 地图来获取数据和实地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滨水空间氛围营造、景观功能、滨水设施质量、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等。

二、东风渠河流景观空间及设施分析(一)滨水空间植物群落是构成滨水空间的重要元素,通过不同地形、植物的季相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围合,可以布置出不同的植物空间序列。

东风渠植物围合空间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物搭配层次感缺失在进行绿化带设计时,树种搭配要考虑速生和慢生相结合、常绿和阔叶相结合,以使在不同时节的更替变换中不会产生绿化空白期,空间围合效果不会减弱,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观赏作用。

太原市滨河路园林景观解析

太原市滨河路园林景观解析

太原市滨河路园林景观解析太原市滨河路是太原市河滨景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太原市几条滨河路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一条。

滨河路全长19.4公里,起于太原市北、经过太原市中心,到达太原市西南。

在滨河路两侧,沿途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并设置了多个公园和景点,形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和观光为一体的滨河景观带。

太原市滨河路的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沿途的精心设计细节和景观布置,给人一种宜居、宜游的感觉。

太原市滨河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太原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以及对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

太原市滨河路的滨水公园是整个景观带的亮点之一。

滨水公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化草坪和树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公园内还有人工湖和水系,湖中有各种水生植物和鱼类,给人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

公园内还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凉亭,满足了市民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太原市滨河路的滨水公园还设有一些特色景点,如滨河音乐喷泉、风车广场等。

滨河音乐喷泉是一座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型水景观,夜晚时段有音乐灯光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风车广场是滨河路上的一个开放空地,广场中央有一座巨大的风车,象征着太原市的风能资源。

这些景点不仅增加了滨河路的吸引力,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休闲选择。

太原市滨河路的道路布局和设施也十分完善。

滨河路的道路两侧设置了宽阔的人行步道和骑行道,便于市民散步和骑行。

步道和骑行道两侧的绿化带,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滨河路还设置了多个公共休息区和停车场,方便市民和游客停车和休息。

夜晚时段,滨河路两侧的路灯亮起,给人一种安全感和温馨感。

太原市滨河路的园林景观设计得十分精美,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这条滨河路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太原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当地的乡土茅草作为景观材料, 成为颇受欢迎的自然游憩地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水杉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不被当地人关注的树种。 在一个自然背景的乡土植被景观之上,将水杉排成 树阵种在一个方台上,给他们一个纪念性的场所, 彰显其高贵典雅。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公园中的水杉阵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平行于江面,水位高于江面——旱季补水,雨季蓄水
为乡土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景观, 为休闲活动提供场所。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恢复后的堤外生态湿地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内河湿地,具有防洪功能, 同时是乡土物种的栖息地 和优美的游憩地。
2.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内河湿地上的栈桥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 计学研究院
1998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 规划设计研究院 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 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 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设计理念
城市与景观设计 ——“生存的艺术”
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
“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设计核心思想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乡土植物的基底上,8个5m见方的景观盒 8个主题——山水间;路之容;稻之孚; 橘之方;渔之纲;道之羽; 武之林;金之坊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方格点阵体系,自然中的城市肌理。
由墙、网或柱子构成,以最简单的方式, 给人以三维空间的体验。
不同于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景 观盒的设计体现了“大中见小”“粗中 见细”的设计思想,用对比手法来营造 小空间&精致感。
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 “野”趣的基底 在此基础上体现人文的“图” 基底是大量的、粗犷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 存在 “图”是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 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
设计战略
1.保护&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
2. 营建一个内河湿地
3.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漂浮于湿地之上, 与洪水相适应的景观盒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景观盒内景
6.延续城市道路肌理
路网设计是城市道路的延续。
直线式的便捷通道穿过密林成为甬道; 越过湿地成为栈桥; 穿越水杉树阵成为虚门; 穿越盒子成为实门,并一直延伸到永宁江边。 无论是游玩者还是行路者, 都能获得穿越空间的畅快&丰富的景观体验。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园服务功能
1.恢复自然形态
硬化江段&生态恢复江段的对比
洪水泛滥安全格局分析, 作为公园生态防洪设计的依据
1.恢复自然形态
三种方式改造已经硬化的防洪堤 A. 退后防洪堤顶路面,垂直堤岸护 坡改造成种植池,堤脚面一侧铺 设木板亲水平台。 B. 堤脚铺设卵石,形成亲水界面。 C. 恢复土堤,进行种植。
滨河水岸景观分析
•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
最经济的途径
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文化的栖息地
作者 俞孔坚
设计时间 2002年
建设规模 21.3公顷 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设计荣誉奖 获中国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俞孔坚
1995年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6.延续城市道路肌理Leabharlann 公园中的柱阵&竹径
6.延续城市道路肌理
公园中的美术馆,引借远山风景
6.延续城市道路肌理
湿地地上的广场,具有滞洪功能,同时是乡土物种的栖息地和优美的游憩地
河流
再生设计
恢复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形成了内河湿地系统。 保留了大量乡土物种,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提供了特色休闲环境,改善&促进了自然系统了生态服务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