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
甲藻门Pyrrophyta

第4章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大多数甲藻个体微小,为单细胞体制,有的单细胞通过细胞外的各种突起,联结成不同形状的群体。
甲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与海产经济动物有密切的关系,有人将其称为“海洋牧草”。
甲藻中的许多种类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赤潮”,对海洋生态及渔业危害很大。
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
有些甲藻还可分泌毒素,有些毒素可直接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所分泌的神经性毒素,释放进入到海水以后,能使鱼、虾、贝类等大量死亡。
多边膝沟藻Gonyaulax 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
而有些种类产生的毒素对鱼类、贝类等虽不造成直接致命影响,但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如织纹螺、波纹唇鱼、河鲀鱼等。
不少甲藻也具有发光能力,如夜光藻,细胞个体大,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
甲藻也是间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全世界约有甲藻2000余种,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种类分布于海洋,几乎世界各大海区都有它的踪迹,少数产于淡水或半咸淡水。
4.1、甲藻的主要形态特征1)、外形特征及体制大多数甲藻为单细胞,且具2条鞭毛,可以运动。
外形多种,细胞常呈球形或针形、梭形、卵圆形等,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常有背腹之分。
细胞裸露或具纤维质细胞壁(壳)。
纵裂甲藻类,细胞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longitudinal furrow) 和横沟(tranverse furrow)。
横裂甲藻类的细胞壁则由许多小板组成,板片有时有角、刺或乳头状突起,板片表面常具孔纹。
甲藻鞭毛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甲藻鞭毛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引言甲藻(Dinoflagellates)是一类单细胞的海洋浮游植物,其特点是具有两根鞭毛。
其中的甲藻鞭毛在该生物的生存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甲藻鞭毛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甲藻鞭毛的组成与结构甲藻鞭毛是甲藻细胞上特殊的运动器官,由蛋白质和纤维组成。
一般情况下,甲藻细胞的鞭毛分布在胞体周围的沟槽中,并以一定的方式排列。
甲藻鞭毛的长度和形状因不同的物种而异,有的较短而扁平,有的则较长且细长。
甲藻鞭毛的作用1.摄食:甲藻鞭毛起到捕获和摄食食物微粒的作用。
鞭毛的摆动运动能够产生水流,从而将周围的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汇集并吞噬。
这种摄食功能使甲藻能够从水中吸收养分,维持其生存和繁殖。
2.运动:甲藻鞭毛的摆动运动使得甲藻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
这种自由运动的能力使甲藻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并寻找到适宜的光照和养分供应区域。
3.感应:甲藻鞭毛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可以感应光线的强弱、方向和颜色等。
这种感应能力使甲藻能够调节其摄食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甲藻鞭毛的功能主治甲藻鞭毛作为甲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治具有一定的生物医学和药物应用价值。
以下是甲藻鞭毛的功能主治列表:1.生物医学研究:甲藻鞭毛的结构和运动机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甲藻鞭毛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鞭毛的运动方式和机制,从而对相关人类鞭毛疾病的研究提供启示。
2.药物传递与输送:甲藻鞭毛的摆动运动和吸附能力使得其可以被利用于药物传递和输送系统的设计。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药物负载到甲藻鞭毛上,利用其运动能力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特定部位,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3.环境监测:甲藻鞭毛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以及其摄食功能使其成为环境监测的理想指示生物。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甲藻鞭毛在不同水质环境中的摆动运动和摄食行为来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4.能源开发:甲藻鞭毛是一种富含油脂的生物,其油脂含量较高且质量优良。
甲藻的消灭方法

甲藻的消灭方法甲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生长迅速且繁殖能力强,往往会导致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控制甲藻的生长,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灭甲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灭甲藻的方法。
物理方法是消灭甲藻的一种有效手段。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清除和物理破坏。
机械清除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将水中的甲藻进行清除,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网或者滤网进行过滤,将甲藻从水中捞出。
物理破坏是指利用物理手段破坏甲藻的细胞结构,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超声波、高温或者紫外线照射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消灭甲藻,但是需要持续的操作和维护,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化学方法也是消灭甲藻的一种常见手段。
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杀灭甲藻。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氧化剂、除藻剂和杀藻剂等。
氧化剂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破坏甲藻的细胞结构,常见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除藻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化学药剂,常见的除藻剂有铜硫酸盐、铜酸盐等。
杀藻剂是一种能够直接杀死甲藻的化学药剂,常见的杀藻剂有草灵、氯化铜等。
使用化学方法消灭甲藻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方法也是一种环保的消灭甲藻的手段。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甲藻的生长。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引入食草性动物和引入竞争性藻类等。
引入食草性动物可以通过食草的方式来控制甲藻的数量,常见的食草性动物有小型鱼类、甲壳类动物等。
引入竞争性藻类可以通过竞争养分和生存空间来限制甲藻的生长,常见的竞争性藻类有硅藻、绿藻等。
生物方法具有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但是需要注意引入生物的选择和数量,避免引起新的生态问题。
改善水质也是消灭甲藻的重要措施之一。
甲藻的生长与水质密切相关,因此改善水质可以有效地控制甲藻的生长。
常见的改善水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控制水体的温度等。
增加水体中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供应或者增加水体的对流来实现。
七章甲藻门

淡水中甲藻的种类不及海洋多,但有些种类可在鱼池中大量 生殖,形成优势种群,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素 有“奶油面包”之称。光甲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 能力,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成份, 其光合产氧对丰富水中溶氧,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
四、生态分布和意义(1)
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由于引起赤 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藻等赤潮种 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而 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 Gymnodinium breve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使鱼、虾、 贝类大量死亡。多边膝沟藻Gonyaulax 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 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有些种类对鱼类、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 但毒素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 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
多甲藻属Peridinium:特征同科。种类多, 约200多种,是多甲藻目最大的一类。绝大多 数海产。常见有锥多甲藻P.conicum,五边多甲 藻P.pentagonum,及扁多甲藻P.depressum。
甲藻——精选推荐

甲藻甲藻00甲藻又称“双鞭甲藻”,是一类单细胞具有双鞭毛的集合群。
甲藻的形状有球状、丝状不定形和变形虫状等。
甲藻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含有叶绿素a和c,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
甲藻常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有些甲藻的活动是有害的,它们的生存会带有一些特殊的气味。
有的则可以形成“红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
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鞭毛,其中一条是茸鞭型,另一条是尾鞭型。
单细胞,少数群体或具分枝的丝状体;多数有2条不等长,排列不相称的鞭毛,极少数无鞭毛作变形虫状运动或不能运动;细胞核大而明显,有念珠状色质线,有核仁和核内体,原生质中央为1个大的液泡,有的还有搏动,有的有1个眼点,有的具单眼;色素体1或多个,黄绿色或棕黄色,偶为红色;色素体中除了含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外,还有几种特有的色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新甲藻黄素、环甲藻素;贮存养分为淀粉、淀粉状物质或脂肪。
一般自养,少数腐生或寄生。
繁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及产生游动孢子或不动孢子,有的可产生芽胞,有性生殖只见于少数种。
细胞呈球形、三角形、针形、前后略扁或左右略扁,前后端常有突出的角,除少数裸型种类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称为壳。
壳的构造复杂,是由多边形的板片排列而成。
可分上下两部,上部为上壳,下部为下壳,两部之间有一横沟,和横沟相垂直的还有1个纵沟,纵沟的大部分在下壳,板片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不同,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壳面光滑或有穿孔的真孔,或周围厚而中央薄的拟孔;壳面有的平直,有的具小刺或突起。
细胞核1个,圆形、椭圆形、细长棒状或弯曲呈香肠状。
核仁1至数个。
染色体排列如串珠状,某些种的染色体为层片状(如南京产的双脚多甲藻)。
细胞质一般外层较浓、呈颗粒状,含有色素体;内层有细胞核和液泡,鞭毛孔附近的细胞质多呈液状,可以伸出原生质线来。
色素体呈圆盘状,多数排列于细胞质的外层,但也有梭形或带状的呈放射状排列。
甲藻

六、赤潮及有毒甲藻
赤潮(red tide):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 原生动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 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洋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 异常现象 当赤潮发生时,大面积海水成红色或灰褐 色。
赤潮发生的地方
近海海域 热带、亚热带
封闭内弯
上升流海域
补充一个问题:春季的硅藻水华
细胞核:间核(中核)
甲藻的细胞核很特殊,通常大而明显,有 的可以达到细胞体的1/3. 细胞核球形、椭球形、肾形等 中核细胞 染色体排列如串珠状,某些种的染色体为 层片状(如南京产的双脚多甲藻)
色素体及色素
色素体呈圆盘状,外膜为3层,每个片 层由2~4个类囊体组成,一般为3个。 33 多数排列于细胞质的外层,但也有梭形或 带状的呈放射状排列。 许多原始种类只有1或2个大片状色素体。 有的无色素体,如海产尖尾藻。 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2 (?),β—胡萝卜素、藻胆素、甲藻黄素 等。
细胞壁成分
纵裂甲藻:细胞壁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和横 沟。 横裂甲藻: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或细胞壁 由许多小板片组成。板片有时具角、刺或乳头 状突起 。
上甲板片:
1、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有 一明显的孔,以P表示。 2、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 以’´或AP表示。 3、沟前板:位上锥部横沟上面 板片,以"或P表示。 4、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 间的6) 横列甲藻
鞭毛
纵鞭 横鞭
尾鞭型,基部较粗,决 定细胞的运动方向 环绕于横沟内, 为扁平带状, 提供推动力。
P228
纵 裂 甲 藻
横 列 甲 藻
运动:螺旋转向前 (P229) 横沟内鞭毛波浪状摆动,使藻体滚 动 纵沟内鞭毛直线摆动,使藻体前进。
甲藻概述

• 色素体多个,颗粒状,细胞核大,位细胞中部,细胞内有液泡, 贮 藏物质除淀粉外,海产种类具很多油滴,本科只一属。
(3) 角藻科
顶角1个,底角2-3个 • 本属是最常见的海洋浮游甲藻。其中三角角藻C. tripos
分布极广。飞燕角藻C. hirundinella广泛分布于淡水水
体中,且可大量繁殖,形成云彩状水华,水体呈现红
本目只一科纵 裂甲藻科,纵 裂 甲藻属
2 Order Prorocentrales(原甲藻目) 1个科,2个属
细胞壁上 有明显的纵裂线,将细胞分成左右两 半。本目只一科,原甲 藻科Prorocentrnceae。 常见为原甲藻属。
原甲藻属
• 细胞卵形或略心形, 右侧扁。鞭毛2条,自细胞前 端两半壳之 间伸出。在鞭毛孔旁两半壳之间或在 一个 壳上,有一齿状突起(顶刺)。壳面上除 纵裂 线两侧外,布满孔状纹。 • 原甲藻属常见种: • 利马原甲藻毒素:
(2)多甲藻科
• 细胞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多数呈双锥形。前端常成细而短 的 圆顶状,或突出成角状。后端钝圆或分叉成角状。细胞腹团略凹 入,因此顶面多为肾形。
• 甲片 式为1P,4’,2—3a,7”,3G,5”,2”,6v
• 第一顶板和第二前间插板的形态及它们与沟前板的 连接方式是分 类的重要依据。
褐色。飞燕角藻的体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异,冬型二个
底角,夏型三个底角。
(4)膝沟藻科
• 单细胞或连成链状群体。横沟明显左旋,腹面 横沟放宽,横 沟两端距离较大,约为宽度的 1—7倍。 • 膝沟藻属:细胞形态与多甲藻属相似,不同之 处是,纵沟直达顶部。
亚历山大藻:本属藻产生麻痹性贝毒(PsP)。
第二节 甲藻的生物学
六.鞭毛
水产养殖甲藻的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甲藻的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甲藻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有害藻类,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甲藻已成为水产养殖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二、甲藻的危害1. 消耗氧气:甲藻在死亡后会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2. 影响光照: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阻挡光线进入水体,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
3. 污染水质:甲藻繁殖过程中会释放有毒物质和臭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三、甲藻的处理方法目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甲藻从水体中去除。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1)筛网法:利用筛网将甲藻捞起来。
(2)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甲藻,再将吸附剂取出。
(3)沉淀法:利用沉淀剂将甲藻沉淀到底部,再将上层水体抽走。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有限,只适用于少量的甲藻。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甲藻。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1)氧化法:利用氯气、臭氧等氧化剂杀灭甲藻。
(2)酸碱调节法:通过调节水质酸碱度来杀灭甲藻。
(3)生物毒素分解法:利用某些细菌分解甲藻产生的毒素。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大量的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和消灭甲藻。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1)微型动物控制法:利用微型动物如藻虫、小型甲壳类等来控制甲藻数量。
(2)生物竞争法:通过引入其他生物如鱼类、龟类等与甲藻竞争生存资源,来控制甲藻数量。
(3)光合作用增强法: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和光照强度,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消耗甲藻所需的养分。
生物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可以长期稳定地控制和消灭甲藻。
但缺点也很明显,处理效果较慢,并且需要长期维护。
四、结论针对不同的甲藻污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1纲,200属,1000余种,根据从单细胞到丝状体的 进化阶段分为5个目 金藻纲 (Chrysophyceae) 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 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 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 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 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
第四章 金藻门
Chrysophyta
一 形态构造
具鞭毛运动的单细胞或群体为主。
少数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丝状体。
1)
无细胞壁:裸露:活动的多数无细胞壁,
裸露 表质上有硅质、钙质鳞片、小刺 硅质囊。硅质或钙质,硅质特化成类似骨骼
2)色素、色素体
色素:含叶绿色-a 、c ,β-胡罗卜素,叶黄素,金藻素,
金藻素使金藻呈金黄色或棕色,故称金藻。当生活环境中含有机物特别丰 富时,这些副色素将减少,使植物体呈现出绿色。
分类
1纲约200属,1000余种,植物体进化的不同 阶段,—般分为6个目。
黄藻门- 仅黄藻纲
异丝藻目:丝状体 黄藻纲 异球藻目:单细胞、或定形或不定形群体 异管藻目:物体为多核管状 常见种: 绿海球藻 ,海洋浮囊藻,黄管藻 ,黄丝藻, 膝口藻
拟气球藻属Botrydiopsis:单细胞,球形、细胞壁薄,无
作业
10.金藻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1.金藻门和其他植物的亲缘关系如何?
第五章 黄藻Xanthophyta
含黄色素多,植物体呈黄绿色。 游动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二条 不等长的鞭毛,长的一条向前,称 茸鞭型,短向后,称尾鞭 故称不等 毛藻纲。
一、形态结构
1.体制:黄藻植物体有单细胞, 群体,多细胞丝状体和多核管状 体。 2.细胞壁:黄藻类的细胞壁主要 成份是果胶化合物,有的种类含 有少量的硅质和纤维质,少数种 类细胞壁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单 细胞或群体的细胞壁,多数由 ∪ 形的二节片套合而成,丝状 体或管状的细胞壁,由H形的二 节片套合而成,个别种类细胞壁 无节片构造。
生态分布和意义
黄藻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早春晚秋大量发 生,但大水体种群数量不多。而易于浅水或间 歇性水体中形成优势种。黄丝藻常大量发生于 微流动的沟渠或山涧中,偶见于养殖水体,因 其吸收水体营养,影响鱼类活动而被视为鱼池 害藻;拟气球藻属的种类多分布于光照不足的 背阴水体,且漂浮水面,是典型的漂浮生物。 总之,黄藻门植物在养鱼水体中,无论种类、 密度都不及其他几类藻类,与养鱼的关系也不 如其他浮游植物那样密切。
常生于池塘、沟渠中,早 春生长旺盛。初生时以 基细胞固着生活,以后 基细胞死亡而漂浮水中, 量大时呈黄绿色棉絮状 物漂浮水面。
膝口藻属Gonyostomum: 细胞背腹纵扁,卵形或圆 形,略变形。刺丝胞杆形, 多数,放射状排列在周质 层内,或分散在细胞质中。 贮蓄泡较大,纵切面呈三 角形,开口于细胞顶端凹 处。鞭毛二条,顶生。等 长或不等长,向前的一条 为游泳鞭毛,向后的一条 为拖曳鞭毛。色素体多数, 圆盘形,散生于周质以内 的细胞质中。细胞固定后 易解体,难保存。细胞核 一个,大形,位细胞中部。 贮存物质为油滴。以细胞 纵分裂进行繁殖。
隐藻属:细胞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或略为凹入
多数种类横断面呈椭圆形,细胞前端钝圆或为斜截形后端为 宽或狭的钝圆形,具明显的口沟位于腹侧鞭毛二条自口沟伸 出通常短于细胞长度具刺丝胞或无液泡一个位于细胞前端色 素体二个(有时一个) 位于背侧或腹侧
蓝隐藻属:细胞长卵形椭 圆形近球形近圆柱形或纺 锤形前端斜截形或平 直后 端钝圆或渐尖背腹扁平纵 沟或口沟常很不明显无刺 丝胞或极小但有的刺丝胞 明显可见鞭毛二条不等长 色素体多为一个盘状边缘 常具浅缺刻周生蓝色至蓝 绿色淀
鱼鳞藻属Mallomonas:
单细胞,无细胞壁,果胶质膜上有硅质小鳞片,呈覆 瓦状螺旋排列,每个鳞片上有1硬刺,1根鞭毛,另1根 退化。 色素体2个,侧生,少数一个。白糖体圆球形。位 于细胞后端。
鱼鳞藻属 Mallomonas
鱼鳞藻属
锥囊藻属Dinobryon钟罩藻属)
:多为树枝状群体,细胞
3.色素和色素体:黄藻的光合作用色素主要 成份是叶绿素a、c、e、β-胡萝卜素和叶黄 素。无叶绿素b。叶绿素c也大为减少,同时 也缺乏墨角藻黄素这一辅助色素。黄藻死体含 叶绿素e。色素体1个或多个,盘状、片状, 少数带状或杯状,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4.同化产物:贮存物质为油滴及白糖素。 5.鞭毛 运动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2条不 等长鞭毛,长鞭毛约为短鞭毛的4-6倍,长 鞭毛上有发达的侧生细毛。
等鞭金藻属:Isochrysis:单细胞,细胞裸露,色 素体1-2个,目前国内、外养殖业已广泛培养,是海 水鱼、虾、贝类育苗过程中良好的饵料。常见球等鞭 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三毛金藻属 Prymnesium:细胞 椭圆形、卵形、球形 等易变形,2条游泳 鞭毛为细胞长度的 1.5-2倍,其中间有 一条短的类似鞭毛的 固着丝体,具有附着 作用。色素体2个, 片状、侧生。细胞后 端有一大的白糖体。 三毛金藻为一种害藻, 能产生鱼毒素,引起 鱼类大量死亡,
黄管藻属 Ophiocytium:单 细胞或树枝状群 体,浮游或着生。 细胞长圆柱形。 浮游种类细胞弯 曲或螺旋形卷曲, 两端圆形有时膨 大,一端或两端 具刺。细胞壁由 不相等的2个节片 套合而成。色素 体1至多数,周生, 盘状、片状或带 状。
黄丝藻属 Tribonema:不分枝丝 状体,细胞圆柱形或 腰鼓形,长为宽的2 -5倍。
四分布与分类
1. 淡海水分布,种类较少的类群
有些种类如隐藻属、红胞藻属和半胞藻属等,在沿岸水域常 见。特别是隐藻属的一些种类,在沿岸水域的微型生物中更 为常见。又如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能生活在海湾、河口 低盐水域,也能忍受盐沼池的高盐水。隐藻分布广,在海洋 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
2.喜含大量有机质和氮的水体 3.鱼池水肥和好水的标志
单鞭金藻属Chromulina
:单鞭金藻属(金光藻属) Chromulina :1根鞭 毛,原生质体裸露,有的种可变形。
棕鞭藻属:Ochromonas:
细胞裸露,不具囊 壳。多数表质柔软、 平滑,少数表质硬, 具瘤状突起。 浮游生活,或以 细胞后端的胶质柄 固着生活。为湖泊、 池塘中的藻类,常 在冬季出现
内壁孢子(静孢子) :这是金藻特有的生殖 细胞,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具二片硅质的壁,顶端开一 小孔,孔口有一明显胶塞。
内生孢子此种 生殖细胞球形 或椭圆形,具 二层硅质的壁 顶端开一小孔, 孔口有一明显 胶塞。
生态 1)分布 .多数在淡水
三.金藻生态与分类
多数在透明度大的,水温较低,中下层 有机质含量低的水体中. 多在寒冷的早春和晚秋出现。
2)饵料生物:浮游金藻无细胞壁,个体微小,营养丰富,
适于幼体摄食和消化,是经济动物的天然饵料,人工培养的 是人工育苗期间重要饵料
3)赤潮、水华(三毛金藻):三毛金藻,世界上许多地 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北方分布也较广。
4)沉积化石,鉴定年代:
钙板金藻、硅鞭金藻死亡后, 遗骸沉于海底,形成颗石虫软泥,有的形成化石,可为地质 年代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6)色素、色素体、储存物质
细胞内含叶a.c,藻胆素,色素体1-2个,大形叶状, 有些种类无色素体 。 蛋白核有或无。 贮存物质为淀粉和油滴。 7)细胞核一个。伸缩泡位于细胞前端。
二 体制
以具有2条鞭毛的单细胞为主,少数种类形成不定 形群体。
三 繁殖
纵分裂:游动种类 游动孢子:群体或不具鞭毛的种类
生态分布及意义
金藻类多分布于淡水中,大多生活在透明度较大,温 度较低,有机质含量低的水体中。—般多在较寒冷的季 节,尤其在早春、晚秋生长旺盛。金藻对温度变化感应 灵敏,在水体中多分布于中、下层。 金藻是水生动物 的饵料。浮游金藻没有细胞壁,个体微小,营养丰富, 适于幼体摄食和消化,具有一定的饵料价值。海产金藻 不仅是经济动物的天然饵料,有的种类已人工培养,作 为经济动物人工育苗期间的重要饵料来源。钙板金藻、 硅鞭金藻死亡后,遗骸沉于海底,形成颗石虫软泥,有 的形成化石,可为地质年代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金藻 的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水华,给渔业带来危害,如小 三毛金藻就是一典型的例子,它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 分布,在我国北方分布也较广,曾造成一定的危害,但 目前已有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褐 胞 藻 属 Phaeocystis : 本属只一种褐 胞藻(金囊藻) P. poucheti , 海洋浮游生活, 细胞球形,色素 体侧生,具果 胶质和硅质的 壁。许多细胞 聚集成大球形, 裂片状群体。 本种主要分布 高纬度的冷水 海域(欧洲北 海、北大西洋 等)。大量生 殖,可形成赤 潮,阻碍鱼类 的回游,危害 渔业。
绿囊藻
第六章 隐藻Cryptophyta
一 形态构造: 1)大小:很小,一般3—6μm 2)形态: 细胞侧面观背侧隆起,腹侧平直或凹入,
前端斜截头形,后端宽圆或尖。 3)细胞壁:多数种类无纤维素胞壁,有周质体。 4)鞭毛与口沟 :细胞前端有一条口沟或纵鞭毛两条 不等长 5)刺丝胞:有的种类在口沟两侧有许多无色棒状的 刺丝胞,有的种类无刺丝胞。
色素体:少数(1-2个),片状,侧生
3)贮存产物:白糖素(金藻昆布糖)和油滴。
白糖素呈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称白糖体,常位
于细胞后部。
4)鞭毛: :大多数种类具鞭毛,能运动。鞭毛2,
等长或不等长;1、3条很少。
5)细胞核:一个,液泡一个或二个
二. 繁殖:
1.营养繁殖: 2.孢子繁殖:动孢子:不能运动
“∪”形节片构造。个体大小相差很大,大的细胞 中央具1大而明显的液泡。幼细胞具1-2色素体, 成熟后色素体为多数,椭圆形、多角形或盘状,周 生。代表种拟气球藻Botrydiopsis arhiza营浮游生 活或生于潮湿土壤表面,动孢子具2条不等长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