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祖国宝岛”——台湾省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祖国宝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祖国宝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祖国宝岛“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第二部分:说教法
包括教法及依据、教学手段及依据两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说学法
包括学习方法及学法指导两部分内容
第四部分:复习过程
介绍本节课的复习设计
第五部分:知识检测
检查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台湾省导学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台湾省导学案.docx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3.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特点及形成原因。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与城市的特点及分布。

5.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6.台湾省的自然地理坏境特征。

7.台湾省的经济特点【预习导航】•位置与范围1.位置:2.范围: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2.气候:3.河流:4.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等物产及美誉:“森林之海”---丰富的森林资源;“樟脑王国” -一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东方甜岛一-盛产甘蔗;“水果之乡”-一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海上米仓” -一盛产稻米;“东方盐库” 一-出产海盐,等等。

三、发展中的经济1・农业:2.工业:3.交通运输业:4.旅游业:四、人口与城市【问题探究1】(1)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

(2)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找出台湾岛的最高峰。

(3)结合前而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地势特点的形成原因。

【问题探究2】(1) 台湾岛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2) 分析台湾岛的铁路线分布特征及原因。

(3) 台湾的经济特点是:【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1、学习方法:2、学习思路:3、知识点: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导学案编制:吴洪岩审核:初中地理组日期:22016-05-16【学习目标】K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城市的职能。

2、理解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预习导航】自然地理环境1、读70页北京地形分布图.(1) 位置:(2) 地形地势:〈3〉河流:(4) 气候二、政治文化中心1: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对外交流中心三、城市建设成就(-)【探究合作】1、读北京、天津、张家口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湘教版【新课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比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日《“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0页至53页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沿海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对台湾省内容的选取上别具匠心。

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处农村,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有限;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最新地理: 2.10“祖国宝岛”-------台湾省学案 (湘教版八下)

最新地理: 2.10“祖国宝岛”-------台湾省学案 (湘教版八下)

“祖国宝岛”-------台湾省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分布。

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职能。

学习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特征【二、点拨自学】台湾省美丽富饶,民风淳朴,是“祖国宝岛”。

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台湾之旅去寻“宝”吧!(一)自主探究一------明路线阅读教材P.50图文,自学完成:台湾省地处中国海域,西隔与省相望,东临,北面是,南面是。

台湾省的主体是,还包括、、等200多个岛屿。

(二)自主探究二------知民情阅读教材P.51图文,自学完成:台湾省的居民中以族为主,主要是、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可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请完成下列连线:血缘·台湾岛曾与大陆相连,后因台湾海峡地块沉陷而分隔成岛。

文化渊缘·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87年清政府正式设置台湾省。

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归还中国。

地缘·台湾居民大多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

商缘·改革开放后台湾同胞涌跃到大陆投资,两岸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历史渊缘·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共同尊奉妈祖;讲闽南话。

(三)自主探究三------熟地形阅读“台湾地形图”、“沿北回归线台湾岛地形剖面图”,结合教材P.51课文,自学分完成:台湾省的地形以为主,东部是山脉,走向是,西部以为主。

因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归纳出有关的“台湾省之最”:(四)自主探究四------寻宝藏阅读教材P.52图文,自学完成: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部,台湾省大部分位于带,大部分属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属于气候。

1. 1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1. 1 “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教案号问题引领:台湾省在我国的什么位置?要性台全____一、自主学习(一)学习主题一:祖国神圣的领土(阅读课本P32-33,及图6.22,P34活动2)1.台湾省包括________,以及附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小岛。

2.台湾岛是我国面积________的岛屿。

它北临_____海,东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__省相望。

3、读图6.22,台湾地形以为主,东部是山脉,西部以为主。

因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4.台湾省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5. 居民中以族为主,主要是、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二)学习主题二:美丽富饶的宝岛(阅读课本P35,及图6.23,图6.24,P36活动1)1.台湾岛的风景名胜有我国东部的最高峰______山,_________山中的________潭景色迷人。

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属______带、_____带气候,温暖湿润。

________平原土地肥沃,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亚热带________。

4.结合P36活动1,台湾的美称很多:台湾盛产大米,最著名的是是“蓬莱米”,所以台湾有“__________”之称;盛产甘蔗,蔗糖的产量很大,并且大量出口,所以有“”之称;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所以有“”之称;森林面积广阔,岛上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所以有“”的美誉和“”之称;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盛产海盐,所以有“ _____”之称。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安阳市第十一中学王莉娟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王莉娟。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我今天的说课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分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我校正进行的教学改革,我设计如下思路:1、重视自学环节,从陈大伟教授到蔡林森校长都强调自学环节,自学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掌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基础接近,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接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兵教兵的模式或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3、及时反馈,加强过关。

4、图文并茂,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二、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1、地位和作用:<<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沿海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同时为后面香港、澳门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 祖国宝岛 台湾省说课稿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祖国宝岛 台湾省说课稿  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某某省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某某省”。

我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中的沿海万里行的一部分,教材从某某概况,某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某某,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某某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某某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从教材结构上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某某省的位置、X围,明确某某是我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某某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某某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某某省的地理位置、X围。

2.某某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是影响某某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涉及到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某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某某的自然环境特征。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湘教版地理八下《“祖国宝岛”——台湾省》word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祖国宝岛”——台湾省》word说课稿

《祖国的宝岛台湾》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说教材分析: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共有三个话题:美丽的宝岛、根脉相连和祖国一定要统一。

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一个话题:美丽的宝岛。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

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目标】(3分钟)
学生熟悉学习目 标并做适当的修改
【自主学习】(8分钟)
探究一、台湾概况
1.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______纬线横穿中南部,东临 ____洋,
西隔_____海峡与______省相望,北临____海,南临____海。
2.范围:主体是______岛,还有____、____、等_____多个岛屿。
1.气候:________纬线横穿台湾中南部 ,大部分灾害性天气。
2.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_____,盛产_______(樟脑产量世界第一)、红桧、扁柏等;矿产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能丰富;水产资源丰富,其中著名盐场布袋盐场位于西南部。
探究四、台湾的经济
1.农业:农产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水果(___、__ __、____)。
教材p53活动:农作物分布:水稻、甘蔗、香蕉、菠萝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茶叶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
主要工业中心有:台北、基隆、桃园、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
【巩固训练】(6分钟)
1.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A.稻米B.蔗糖C.樟脑D.海盐
2.台湾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东部B.西部C.中部D.北部
材料C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闽、粤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现今仍保留着乡音。
(1)材料_____(填字母)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_______(填字母)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_ ______(填字母)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3.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水力、生物等资源严重不足
B.多地震、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C.人口 最多的民族是高山族
D.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4.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是()
A.高雄临海工业区B.基隆临海工业区
C.台东临海工业区D.台南临海工业区
5.连线:①最大的港口A台北a食品工业基地
2.运用地图和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评价活动
方案
1.知识性问题采用口头提问方式和板演形式。
2.技能性问题采用纸、笔形式。
教学活动方案
随记
【创设情境】(2分钟)
1.欣赏诗人余光中作品《乡愁》;2.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3.老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同学说出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
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由此引人到台湾省的教学中。
3.居民:___族最多,主要少数民族是 _______族,80%的人口祖籍是
_____省。
4.台湾海峡:全部位于______(海底地形)上,属 于___海。
探究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岛内约____为平 原,____为山地,台湾山脉集中在___部和
___部,骨干是______山脉;平原多分布在___部沿海,其中___平原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你知道她有哪些“美称”吗?请你写出来。(至少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1搜集图片和资料,组织学生以“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为题的专题演讲。
2.做一个市场调查,看中国大陆市场在使用台湾的哪些工农业产品?
最大。多___、___地质灾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形与河流:台湾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地势最高地区在
________,海拔为____米,在这种地形条件下,台湾河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最长河流是_________。
探究三、气候与自然资源
五、填表一:台湾省之最
最大岛屿
最长山脉
最高峰
最大平原
最长河流
最大湖泊
填表二、台湾省的地形及分布
主要地形
分布
地形区名称
山脉
平原
盆地
【拓展提升】(4分钟3为山地,2/3为平原B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西部
C台湾岛上山多,河流湍急D平原广阔,集中在东部地区
2.关于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2)阅读材料后,请用一句简明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组内互动:组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讨论。
2.组间互动:组内选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外组帮忙解决。
【分组展示】(8分钟)
1.组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其他组组员挑错,科代表点评。
《1.2.10“祖国宝岛—台湾”》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执笔人
审稿人
总第2课时
相关标准陈述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这个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台湾略图,掌握台湾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
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重难点)
A温带和亚热带水果产量大B地震活动频繁
C农业和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D台北市最大的港口城市
3.目前台湾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利用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利用海岛多港口和丰富的技术劳动力资源,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D吸收岛外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4、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2.工业: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
3.交 通运输业:最大机场______机场,海运中心城市_______、
_______,最大海港是________。
4.经济特点:“________________”型经济
5.旅游业:发达,著名旅游景点日月潭、赤嵌楼等。
探究五、主要 城市
最大城市是_____,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港口
也是第二大城市____;最早兴起的城市______,有著名古迹_____。
【合作交流】(5钟)
出示大陆与台湾的有关资 料,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A .大约几百万年以前,由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下沉,海水倒灌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地区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材料B .台湾,在我国史书上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台湾遭日本侵占,至1945
A、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B、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C、东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D、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5.读台湾省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海峡A:_________大洋B:________岛屿C:_________
②最早的城市B高雄b政治文化交通经济中心
③最大的城市C台南c重化工基地
6.读“台湾岛主要农作物、水果和矿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的农作物和水果主要有、、 、等。
(2)台湾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地区。
(3)台湾岛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等。
(4)台湾岛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分布在。
2.针对学生留下的疑难问题,老师适当,.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
【释疑解惑】(4分钟)
教材p51:1.台湾省四面临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从海陆位置可以看出,不论经济交流还是文化交流,都与大陆联系最便利,因此台湾省应加强与祖国大陆的海上交通与航空联系。
教材p52活动:2.台湾省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原因是沿海地区历史悠久,人口集中,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