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古代文明的传播:通过战争、贸易、宗教等途径,文明如何在不同地区间传播与交流。

3. 古代科技与文化:包括农业、建筑、文字、法律等方面的成就。

二、封建社会的发展1.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2. 亚洲封建社会的特点:以中国为例,介绍科举制度、官僚体系等。

3.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地理大发现:探索新航路的动机、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影响。

4.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兴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四、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的形成1.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英国的纺织业、蒸汽机的发明等。

2. 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

3.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工人阶级的形成、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争夺、殖民地的经济剥削与文化影响。

2.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抵抗、非洲的独立运动。

3.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联合国的成立。

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核武器竞赛、冷战的结束。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化1.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生物技术的进步: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3.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
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4.义和团运动及义和团运动失败
5.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二、中国现代国家的建设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
2.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
3.蒋介石的北伐和国共合作
4.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三、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变革
1.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建和实行
2.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初级阶段理论
3.开放的新时期
四、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变革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思想解放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
3.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多元化
五、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的入世和经济全球化
2.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的核武器和对外援助
六、中国的对外关系
1.中苏关系的发展和破裂
2.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七、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2.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 背景。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长期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他们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如开采金银矿,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两场革命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土生白人在拉丁美洲经济上有一定实力,但政治上却受到宗主国的歧视,他们渴望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上的权力。

2. 主要领导人及事迹。

- 玻利瓦尔:他领导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的独立运动,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他率领起义军,克服重重困难,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

例如,在阿亚库巧战役中,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圣马丁:他在南美洲南部领导了独立运动,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地。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面后,圣马丁主动引退,把军队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体现了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意义。

-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

- 为拉丁美洲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促进了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 背景。

- 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在经济上,英国把印度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量掠夺印度的棉花、香料等原料,同时倾销英国的机器生产的商品,使印度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 印度社会各阶层的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损害了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他们的政治权力被削弱;同时,英国的经济掠夺也使印度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困苦,广大印度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2. 导火线。

- 涂油子弹事件: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印度土兵涂有牛脂和猪油的子弹,这严重伤害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因为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圣,穆斯林禁食猪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课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1. 文明的起源:人类社会从原始采集社会过渡到农业生产社会,标志着文明的起源。

2. 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主要有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文明等。

3. 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4. 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国家。

5.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国家开创了先进的城市文明。

二、古代中国史1. 夏、商、西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继夏朝之后的朝代,西周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多国割据的时代,战国时期则是一个七雄并立的时代。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朝,包括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王莽篡位,东汉时期由光武帝恢复了汉朝。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魏、蜀、吴三国。

6. 隋朝和唐朝:隋朝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朝代,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7. 宋朝和元朝:北宋和南宋合称为宋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

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之一,包括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2. 古罗马:古罗马是欧洲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分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两个时期。

3. 印度古代史:印度古代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较早建立起了印度的诸多王国。

4.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阿拉伯帝国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

5.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从古罗马帝国灭亡后到近代社会形成之前的一个时期,分为早期中世纪、高中世纪和晚期中世纪三个时期。

四、近代史1.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海上探险和殖民的时期,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一: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最终失败。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清政府,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

5.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7.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起了五四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单元二: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美国赢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 拿破仑战争: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5. 美国内战:11年,美国爆发内战,经过四年战争,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6. 俄国农奴制改革:1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 日本明治维新:18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历时四年,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

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时间:8世纪前期)
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②影响: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处在社会最底层。

(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强调:查理马特是法兰克王国宫相
3、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

(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4、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教会和教皇成为西欧的土地所有者。

③是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城市的重新兴起:10世纪重新兴起,其兴起带动了城市文明的产生。

2、市民与封建主斗争:①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方式:金钱赎买、武力③典型例子:琅城自治
3、市民阶级形成的意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东罗马帝国建立:395年,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2、东罗马帝国灭亡原因:①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的版图,四处征讨,财金民穷,帝国内忧外患不断。

②西方军队东征,征服并统治拜占廷达半个多世纪。

③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兴起,威胁了其统治。

3、结果: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灭亡。

4、奥斯曼土耳其的建立:
①兴起:13世纪末在西亚兴起
②扩张:占领小亚细亚,渗入巴尔干半岛,灭拜占庭帝国
四、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依次从属的封建等级制度。

②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进行经济和精神统治。

③封建城市兴起带动了城市文明产生。

④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

强调:西欧封建社会属于知识分子的是: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