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1)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忙里偷闲,背上挎包,开始了向西的旅程。

再游湘西,凤凰的吊脚楼吊起了一城的雍容华贵;洪江古城的旌旗静静地诉说百代沧桑;就连百般不情愿去的芷江也让我惊奇了一番:我品味着在侗族最大的风雨桥上行的异样风情;体会了在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中虔诚祷拜的神奇感觉,和在路边小店中大剁湖南名产芷江鸭的酣畅淋漓。

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参观芷江降日纪念馆了。

芷江受降纪念馆位于侗乡芷江古城七里桥河畔,由“受降纪念坊”“原中美空军俱乐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和“纪念碑林”等组成。

虽然,来此参观的人并不多,但1949年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前来芷江接洽投降,芷江作为中国战区首个受降地而载入了史册。

这段光辉的记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

纪念馆的入口不是一般的大门,而是“凯旋门”,两个象征胜利的巨型V 字还在炫耀着当年的扬眉吐气。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芷江的这一纸降书,标志着1840年以来我国抵御外侮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终于雪洗百年屈辱。

纪念馆的整体布局颇为简洁,南面是纪念坊的人口,北为碑林,东为陈列馆,西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地等旧址。

我先向展览馆走去,在路上,一架硕大的飞机引起了我的兴趣,借助梯子,我很快进入了一个“豆腐块”——驾驶室。

我真的很难想象身材娇小的我都很难转身,那些魁梧的美国飞机员是如何在这立锥之地英明神武地击溃敌人的一个又一个的阴谋的。

继续向前,公刘疾书的石碑静静伫立在绿阴中。

碑文曰:“岗村宁次并未死”。

矫健有力的七个大字一语有力地预示了未来:现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刻意抹杀侵华历史,哪样不是岗村宁次的阴魂附体呢?走进展览厅,美国飞虎队战士们的飒爽英姿映入了我的眼帘。

他们如孩子般羞涩的微笑,丝毫看不见穿越大半个地球的疲惫和对天堂般家乡的思念。

可谁不曾在硝烟中思念故乡那翘首相盼的白发娘亲?谁不曾在煤油灯的光晕中反复抚摩照片上日益模糊的笑颜?谁不曾在炮弹声中追忆那个曾经放歌大声走过的年代?谁又不曾在粗茶淡饭的间隙回味童年冰棒汽水的味道?但他们为了拯救被蹂躏的正义的尊严,为了捍卫爱好和平的人的幸福,为了帮助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兄弟,毅然踏上了征途,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试问谁能不为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所动容?似乎叫他们外国人是对他们的不敬,他们早已经把中国等同于大洋彼岸的故乡了!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甘愿奉献自己的热血和心跳……衬托他们伟大形象的是一群无耻至极、残酷至极、虚伪至极的卑鄙小人。

参观受降纪念馆感悟心得

参观受降纪念馆感悟心得

参观受降纪念馆感悟心得我最近参观了受降纪念馆,这是一次非常特殊和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参观中,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也对人类的和平与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受降纪念馆位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座城市曾经是二战期间的一个战略要地。

在那个战争年代,这座城市曾经遭受过无数次的战争洗礼,但它最终成为了和平的象征。

当我参观受降纪念馆时,我首先看到了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和平的象征”的字样。

这让我深思:在那个充满战争和杀戮的年代,这座城市如何成为和平的象征呢?我的答案是,和平不仅仅是摧毁战争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建立友谊和理解的力量。

接着,我参观了一系列展览,了解了二战期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我了解到,在战争期间,许多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家人,不得不拿起武器并参加战斗。

他们经历了严酷的训练和战斗,许多人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

在这些残酷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黑暗面。

但是,正是这些人们的牺牲和奋斗,才给和平铺平了道路。

在受降纪念馆,我还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雕塑,它描绘了一场真实的受降仪式。

在那段视频中,我看到了战争结束后的喜悦和激动。

当时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谚语:“和平的代价是战争”。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和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无数人们的努力和牺牲。

通过参观受降纪念馆,我也对友谊和团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二战期间,许多国家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让我想起了现代社会中的合作、互助与友谊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合作时,才能创造出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最后,我观看了一段关于和平使者的视频。

在这段视频中,一位老人谈到了他在二战期间的经历,并表达了他对和平的热爱和呼吁。

他告诉我们,和平不仅仅是停止战争,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建立友谊。

正是他们这样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成为了和平的使者。

通过参观受降纪念馆,我深刻地理解到和平的宝贵和珍贵。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芷江,一个原本在我印象里只是一个宁静小城的地方,在走进芷江受降纪念馆后,它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间变得无比高大和厚重起来。

刚到纪念馆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一下子把我那还带着些许浮躁的心给紧紧地罩住了。

仿佛有个声音在耳边低语:“朋友,这里可容不得半点轻慢,你即将踏入的是一段沉重而伟大的历史。

”走进馆内,我就像一个不小心闯入历史长河的好奇孩子。

那些陈列的老物件、发黄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就像是一把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胜利受降的大门。

我看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人那坚定的眼神、老百姓在战火中顽强生活的身影,还有日本侵略者那令人厌恶的狰狞面孔。

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小老头,絮絮叨叨地向我诉说着当年的血与泪、悲与喜。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受降仪式的复原场景。

站在那场景前,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1945年。

看到中方代表威严地坐在那里,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考了多年倒数第一,突然有一天考了全班第一一样兴奋和自豪。

我心里忍不住想:“哼,小日本,你们也有今天!”这种感觉可能有点小幼稚,但真的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个纪念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以前在书上、电视上看抗战故事,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但在这里,我感觉那些历史就在我眼前发生着,那些英雄人物就像我的邻居一样亲切。

我仿佛能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听到老百姓为战士们送粮送水时的那一声声鼓励。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芷江这个小城,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民族记忆。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英雄,默默地守护着那段历史,等着我们这些后人来瞻仰、来学习。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把在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是多么的伟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也让那些妄图歪曲历史的人知道,历史的真相就像芷江受降纪念馆里的陈列一样,是不容置疑的!。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同志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同志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粟裕同志纪念馆观后感
最近,我参观了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粟裕同志纪念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芷江受降纪念馆的展览是一系列校友老师等人的记忆,七十多年前,军垦队由投身国防军的青年组成,在敌对面前英勇抗敌,见证了青年们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们了解胜利来之不易,更加坚定我们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做的决心。

通道转兵纪念馆用历史谱系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近代史,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新生活党前任主席及政治领袖粟裕的特殊历史地位。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祖国为英雄谱写的荣耀历史,感受到了和平的价值,并且对革命的伟大理想及珍视和平的意志产生了更深的感受。

最后,在粟裕纪念馆,被粟裕同志把时间人类文明发展作为根本考虑,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他伟大的政治思想更使我铭记其意志和主义,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正确的历史认识更加坚定。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粟裕纪念馆,使我感叹于抗日战争的辉煌,铭记抗战英雄的高尚,思考历史的变迁,深深感受到把时间投入历史、牺牲生命保卫国家的价值。

知其不易,我们要把我们的信念继续向前,以这坚定的信念为我们发展未来!。

研学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研学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研学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研学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去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真的是一次非常震撼又难忘的经历。

刚踏入纪念馆,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古老的建筑,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时光,即将走进一段沉重而伟大的历史。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幅幅记录抗战时期的黑白照片。

照片里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坚定,看到他们的穿着,破旧的衣服,但眼神里却透着对胜利的渴望。

看到这里我感觉那个战争年代真的很残酷,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像一张照片里,百姓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为前线的战士们运送物资,崎岖的山路上,瘦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麻袋,当时我就想到,这就是我们民族顽强不屈的力量源泉啊。

受降时的场景复原也让我大为触动。

坐在谈判桌的两边,一边是趾高气昂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另一边是代表正义的中国代表。

那一幕场景让我内心汹涌澎湃,多年的抗战胜利就在这一时刻有了结果。

我们曾经被侵略,国土被践踏,百姓被残害,可是最终,胜利是属于正义的一方。

我明白了这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馆内陈列着很多战争期间的实物,比如那些布满了锈迹的枪支弹药。

摸着那些冰冷的金属,我好像能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纷飞。

对了还记得那段描述战争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文字记载,密密麻麻的小字,却诉说着无尽的悲痛。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现在世界上那些还处于战争阴影下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也像曾经的我们一样在受苦。

芷江受降纪念馆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历史。

这次研学,让我从心底里敬重先辈,也让我深知我们青年人背负的责任,那就是要维护和平,努力发展,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

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的心情依然难以平静,这会是一次永远铭记于心的研学之旅。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背景介绍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城北约2公里处,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芷江战斗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建。

这座纪念坊是以芷江县战争史的重要事件——芷江受降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中国军民的无畏牺牲。

参观体验芷江受降纪念坊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参观了纪念坊内的陈列馆和纪念广场,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战岁月中的顽强抗敌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陈列馆进入纪念坊的陈列馆,从门口的碑文中可以看到对芷江受降事件的详细介绍。

在陈列馆内,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场景。

首先,我看到了一幅幅抗战时期的图片。

这些照片记录下了当时日军的残暴行径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情景,使我对抗战岁月中的艰辛和牺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陈列馆中还展示了一些抗战时期使用的武器、装备和服装。

这些物品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生活困苦的环境下依然积极投身于抗战事业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陈列馆中还有一些珍贵的史料和文件。

这些史料反映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在战斗中的组织和动员工作,以及抗战期间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

通过这些文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芷江受降事件对于中国抗战事业的重要意义。

纪念广场走出陈列馆,我来到了纪念广场。

这座平台状的广场上,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和一尊鲜艳的抗战烈士塑像。

纪念碑上铭刻着芷江受降这段历史的文字和志愿军的光荣事迹。

纪念碑威严庄重,使人不禁肃然起敬,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无畏精神。

抗战烈士塑像高大挺拔,表现出抗战英雄的威武形象,让人们再次怀念这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这座塑像旁边还为每位抗战英雄设置了一个小型纪念碑,上面刻有他们的名字和英勇事迹,让人们对他们的贡献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和记忆。

在纪念广场上,我还看到了人们敬献的鲜花和挂着缅怀语的挂牌,这表达了人们对抗战英雄的深深敬意和缅怀之情。

总结与感悟芷江受降纪念坊是一个寄托着无数英勇战士血泪和牺牲的历史见证,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战火纷飞中的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敌精神,也看到了英勇抵抗的军民英雄的崇高品质。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篇一《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之旅的惊喜发现》去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之前,我满脑子都是些模糊的概念,想着不就是个纪念馆嘛,能有啥特别的。

可这一趟走下来,嘿,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感觉像掉进了历史的大漩涡里。

那建筑的风格,带着一种庄严肃穆,又有点旧时候的韵味。

我眼前花花绿绿的到处都是展览品,有当时的文件、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老物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呀,是一件破破烂烂的军装。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那军装的布料已经磨得薄透着,像是随时能扯破似的。

领口上还留着些浅浅的汗渍的痕迹,让我好像能看到当年那个穿着它在战场上奔波的战士。

衣服上还有几处补丁,补丁的线歪歪扭扭的,一看就不是什么精致的缝补,估摸着是在战场上匆匆弄的。

这时候旁边的讲解员说了句特别有趣的话:“别看这补丁丑,可这每一针都缝着战士们的意志呢。

”我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个累到不行的战士,在战斗的间隙,借着微弱的光线缝补自己的军装,多顽强啊。

再看那些受降的历史场景重现,逼真得吓人。

假人做得跟真人似的,胜利者脸上有骄傲,但更多的是疲惫后的解脱,失败者呢,则是垂头丧气。

我当时就在想,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啊。

战争结束了,就是这样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欢呼雀跃,一边是黯然神伤。

从纪念馆出来,我满满当当都是新收获。

这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发言人,七嘴八舌地跟我说着当年的故事,让我对芷江受降这段历史的认识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能真切感受到的画面和情感。

篇二《芷江受降纪念馆中的“时光穿梭”》说到去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啊,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时光穿梭”之旅呢。

当我刚刚踏入纪念馆的地界,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拽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即将迎来胜利的年代。

一路上我就像个好奇的小侦探,东瞅瞅西看看。

我发现有一个展柜里摆着一封褶皱得不成样子的家书。

信纸已经黄得不行了,上面的字歪歪斜斜的,还有好几处墨水晕染开的痕迹,像是写信的时候手一直在抖。

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观后感朋友们!你们要是还没去过芷江受降纪念馆,那可真得找个机会去瞅瞅,这一趟下来,那感觉就像是坐了一趟历史的过山车,刺激又震撼。

刚走进纪念馆,就感觉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一把拽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墙上一幅幅的照片、展柜里一件件的实物,就像一个个能说话的小嘴巴,都在争先恐后地给你讲述着当年抗战胜利时芷江受降的故事。

我瞅着那些旧照片里穿着军装的战士们,虽然照片已经有些泛黄模糊,但他们脸上那股子坚毅的神情就像一把火,能直接烧到你的心里去。

他们肯定在想:“咱这仗打得不容易啊,可终于把小鬼子给打趴下了,看你们还敢在中国的土地上撒野!”这时候我心里就像煮开了的热水,“咕嘟咕嘟”地冒起一股敬意。

说到这受降仪式,那可真是大快人心。

在纪念馆里看到那场景的复原,我仿佛都能听到当年日本鬼子那垂头丧气的声音,就像斗败了的公鸡一样。

咱中国人站在那儿,腰杆挺得笔直,那是多少年的屈辱和奋战才换来的一刻啊。

那时候我就想,这才是咱中华民族该有的威风,咱可不是好欺负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再看看那些陈列的武器装备,咱先不说先进不先进,就光凭这些,我都能想象到当年战场上的那种激烈和残酷。

战士们拿着这些家伙跟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子干,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我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给他们点赞,那手指头都快要点断了。

而且这纪念馆里还有很多小故事,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比如某个普通百姓怎么偷偷给咱战士送情报啦,某个小战士在战场上怎么英勇杀敌啦。

这些故事虽然看起来很渺小,但聚在一起就像一片浩瀚的星海,照亮了整个抗战胜利的天空。

从纪念馆出来的时候,我就像吃了一顿满汉全席一样,肚子里装满了历史的“食粮”,心里也沉甸甸的。

这一趟参观不仅仅是看了些东西,听了些故事,更像是给自己的灵魂打了一针强心剂。

让我知道咱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可都是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咱可不能在这美好的时代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得像那些英雄们一样,挺直了腰杆,为咱国家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心得体会
这一学期中旬,我们寝室组织了一起去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

既然来到怀化读书,就要去芷江看看八年抗战中被遗忘的英魂。

记得当年日本首相,号称“独狼”的小泉纯一郎,屡次破坏建立起的中日友好关系,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愤怒。

他欲到中国访问,朱镕基总理说,“来,可以!不过你得先到卢沟桥看看!”小泉无奈,只好应从,最后才得以和中国领导人相见。

朱总理的举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
我也是带着这种心情来到芷江的。

1945年8月12日至23日,中日两国军方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战受降会谈,芷江名声大振、播及神州,远传海外。

芷江受降纪念馆不收门票,我们又从一些附近的老人那里听说了一些关于受降地的情况。

为什么要选芷江作为受降地点呢?我们带着好奇问,有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原因有三点:第一,芷江地势险要,为西南门户,战时的国民党陆军临时总司令部就设在芷江;第二,芷江拥有当时国内的第二大机场,美国志愿飞虎队许多战机就停留于此;第三,中国与日本的最后一次正面作战“湘西大会战”就在此区域,而且中国军队取得了大胜利,成功地阻止了日本军队翻越雪
峰山,侵占中国西南地区。

进大门你便可看到一个受降纪念坊,上写“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气势磅礴!不过听说“这个受降纪念坊已不是原迹,原迹早在文革那特殊的年代毁掉了,这个受降纪念坊是1983年重建。

芷江虽为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地,但因很多政治原因无法宣传它!”我不禁愕然,心中有些悲愤,为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扼腕叹息!。

受降的房屋为平房,共有三间,呈品字结构。

1945年受降时正为战时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因“文革”时这里已是一家医院,故未招劫难。

横排的那间平房是正式的受降屋,有中方代表坐席,日方代表坐席,稍远的地方还有中外记者席。

据说当时的日本人还有很强的拒降心态,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向中方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并称不能代替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正式的投降书上签字,只是在投降备忘录上签了字,并约定了南京正式签字时间以及其他各地的具体缴械地点。

在此次受降参观时我了解了一位萧毅肃将军,他是中方受降代表,主持芷江受降仪式,时任中国陆军总参谋长。

我们回来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

萧将军是国民党陆军中将,1898年生,四川蓬安人。

1920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即任职川军,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

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

次年任陆军第四十三军参
谋长。

1936年被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衔。

1938年升任第四十三军副军长。

后调任参谋总长办公室高级参谋。

1940年兼任中央党政军联合秘书处秘书长。

1941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参谋。

1943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

1944年底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45年2月晋升陆军中将。

8月日军投降,襄助何应钦处理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起先后任重庆行营参谋长、重庆行辕副主任兼参谋长、重庆警备司令、国防部次长、参谋次长、重庆绥靖公署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等职。

1949年去台湾。

1951年任台湾政权“国防部”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

此外还担任台湾当局“国防动员计划局”局长、“国家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5年7月31日病逝于台北。

走出受降纪念馆,我的心情很复杂,他让我了解到了那些抗战英雄的艰难与勇气,但也有让我有那么一些写的伤感,那就是来受降纪念馆参观的人并不多,寥若晨星!是芷江受降的历史不值得一提,还是芷江受降不足以让国人感到骄傲!总之,我不得而知!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世代邻邦,但就是这个弹丸岛国从明朝开始就屡屡侵犯我国——戚继光的抗倭,到甲午海战,再到八年抗战,这些都是血和泪的历史。

日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国家,从小泉的屡次参拜靖国
神社,再到麻生太郎的极左“大嘴”,还有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我们对它要保持高度警惕。

享受芷江受降给我们带来的雀跃,我们才能时时感受我们曾有的痛,我们也才会更加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记得在受降纪念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映照现实的一面明镜,历史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告诫年轻人,记住昨天的历史及经验教训,时刻警惕如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组出新的贡献。

这一学期中旬,我们寝室组织了一起去芷江受降纪念馆参观。

既然来到怀化读书,就要去芷江看看八年抗战中被遗忘的英魂。

记得当年日本首相,号称“独狼”的小泉纯一郎,屡次破坏建立起的中日友好关系,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愤怒。

他欲到中国访问,朱镕基总理说,“来,可以!不过你得先到卢沟桥看看!”小泉无奈,只好应从,最后才得以和中国领导人相见。

朱总理的举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
我也是带着这种心情来到芷江的。

1945年8月12日至23日,中日两国军方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战受降会谈,芷江名声大振、播及神州,远传海外。

芷江受降纪念馆不收门票,我们又从一些附近的老人那
里听说了一些关于受降地的情况。

为什么要选芷江作为受降地点呢?我们带着好奇问,有一位老爷爷告诉我们:“原因有三点:第一,芷江地势险要,为西南门户,战时的国民党陆军临时总司令部就设在芷江;第二,芷江拥有当时国内的第二大机场,美国志愿飞虎队许多战机就停留于此;第三,中国与日本的最后一次正面作战“湘西大会战”就在此区域,而且中国军队取得了大胜利,成功地阻止了日本军队翻越雪峰山,侵占中国西南地区。

进大门你便可看到一个受降纪念坊,上写“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坊”,气势磅礴!不过听说“这个受降纪念坊已不是原迹,原迹早在文革那特殊的年代毁掉了,这个受降纪念坊是1983年重建。

芷江虽为抗日战争受降纪念地,但因很多政治原因无法宣传它!”我不禁愕然,心中有些悲愤,为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扼腕叹息!。

受降的房屋为平房,共有三间,呈品字结构。

1945年受降时正为战时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因“文革”时这里已是一家医院,故未招劫难。

横排的那间平房是正式的受降屋,有中方代表坐席,日方代表坐席,稍远的地方还有中外记者席。

据说当时的日本人还有很强的拒降心态,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向中方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并称不能代替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正式的投降书上签字,只是在投降备忘录上签了字,并约定了南京正式签字时间以及其他各地的
具体缴械地点。

在此次受降参观时我了解了一位萧毅肃将军,他是中方受降代表,主持芷江受降仪式,时任中国陆军总参谋长。

我们回来之后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

萧将军是国民党陆军中将,1898年生,四川蓬安人。

1920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即任职川军,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

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

次年任陆军第四十三军参谋长。

1936年被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衔。

1938年升任第四十三军副军长。

后调任参谋总长办公室高级参谋。

1940年兼任中央党政军联合秘书处秘书长。

1941年任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参谋。

1943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

1944年底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45年2月晋升陆军中将。

8月日军投降,襄助何应钦处理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起先后任重庆行营参谋长、重庆行辕副主任兼参谋长、重庆警备司令、国防部次长、参谋次长、重庆绥靖公署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等职。

1949年去台湾。

1951年任台湾政权“国防部”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

此外还担任台湾当局“国防动员计划局”局长、“国家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5年7月31日病逝于台北。

走出受降纪念馆,我的心情很复杂,他让我了解到了那些抗战英雄的艰难与勇气,但也有让我有那么一些写的伤
感,那就是来受降纪念馆参观的人并不多,寥若晨星!是芷江受降的历史不值得一提,还是芷江受降不足以让国人感到骄傲!总之,我不得而知!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世代邻邦,但就是这个弹丸岛国从明朝开始就屡屡侵犯我国——戚继光的抗倭,到甲午海战,再到八年抗战,这些都是血和泪的历史。

日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国家,从小泉的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再到麻生太郎的极左“大嘴”,还有最近的钓鱼岛事件。

我们对它要保持高度警惕。

享受芷江受降给我们带来的雀跃,我们才能时时感受我们曾有的痛,我们也才会更加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记得在受降纪念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映照现实的一面明镜,历史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告诫年轻人,记住昨天的历史及经验教训,时刻警惕如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组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