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深度学习_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

合集下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本课程教案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本课程教案水平

中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作为教育事业的基本单位——学校,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质量。

在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不断地推动教师专业化、拓展教师教育渠道、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等工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增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提高校本课程教案水平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本课程教案水平。

一、增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化的一种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学科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知识和教育经验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教师专业化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其开展优质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保障。

提高教师专业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教师职业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教育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举措之一,要促进教师教育培训的持续发展,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的措施和制度。

(三)建立教师抽查制度建立教师抽查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教师专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校本课程教案水平校本课程教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高校本课程教案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简化课程教案在编写课程教案时,应该尽量简化,使知识点更清晰,内容更系统,达到简化、明晰、简洁、易懂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有些教师在某些知识点或教学方法上有其独特的方法和见解,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更有创造性的课程教案。

(三)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实现不断自我完善,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课程教案编写。

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

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

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一、前言教师培训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在教师培训结束后,如何有效地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并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制定计划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师培训成果的转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转化计划,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各个学校和地区,更好地将教师培训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教师培训成果的评估在制定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需要综合考虑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方式等因素,以及教师们的实际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

只有明确了培训成果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计划,确保转化效果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教师培训成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 培训成果的收集和整理: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摩、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教师培训成果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师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教学能力提升等。

2. 成果的分析和归纳:对收集到的培训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亮点,并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培训成果情况。

3. 教师需求的调查和核实:了解教师们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更好地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通过以上的评估工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教师培训成果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们的真实需求,为后续的转化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的制定在对教师培训成果进行了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制定具体的转化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充分结合教师培训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指导措施和操作流程,保证培训成果的有效应用和实施。

教师培训成果转化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 转化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在转化计划中确定具体的转化目标和指标,确保转化行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深度学习推课改三步教学助教研

深度学习推课改三步教学助教研

深度学习推课改三步教学助教研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普及,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但是传统的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方法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常常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2021年3月我校申报的自治区课题“实施深度学习推动课堂改革小学数学‘三步教学法’”,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紧紧围绕动手操作、形成表象、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符号的“三步教学法”理念,将教学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深度研究。

关键词:助推课题研究重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正文:“三步教学法”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现已进入深入实践阶段,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教育云平台。

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边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一边开始初步实践于课堂教学中,但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国内新冠疫情肆虐,面对突发疫情,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紧急上线,也就是从那时我们接触到了教育云平台,对于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来说教育云平台不仅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一、为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把脉,敢于课题研究。

课题实践过程中部分年轻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不住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无法准确把控,不能很好的组织教学。

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将教育云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分享给学生之前,各年级教师首先学习研究,特别是年轻教师感觉像是发现“宝藏”了。

1、教育云平台提供了海量教育资源,覆盖各学科各种版本。

就如我们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栏目中涵盖了人教版、北京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四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图片、教学视频、音频、作业和题库等资源,在备课时方便查找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为老师们提供丰富的备课素材,帮助年轻教师更加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让深度学习能够真正发生

让深度学习能够真正发生

让深度学习能够真正发生作者:李荔周颖花许莹许静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1年第08期自2018年《普通高中體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正式颁布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

新课标明确了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和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单元教学设计。

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呼唤着教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地实施教与学的行为。

如何整合体育学科核心观念,精选和重组学科教学内容,促进新理念在课堂上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都提出了变革性的挑战。

一、指向深度学习的体育单元教学设计“为何”新课改背景下的育人目标,从“双基”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迭代升级,意味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从“知识”向“素养”转变,学科知识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知识成为获取方法以及形成能力、品格、价值观的内容载体。

教师的“教”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教师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高度结构化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如何理解、解构、重构;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和应用迁移,以促进学生素养的生成。

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有新的视角和要求,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经历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的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新课程、新教材育人目标升级背景下的选择。

课程目标的迭代升级意味着新的目标需要新的教学要素,追求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要关注真实情境的创设、结构化的设计与实施、问题链引领教学以及技术与教学融合等等。

崔永漷教授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一文中指出,真实的情境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真实情境要实现学生的真学习;二是要衡量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做事”;三是知识点感受和理解要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

规划有效课堂促进深度学习

规划有效课堂促进深度学习

规划有效课堂促进深度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而有效的课堂规划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规划策略。

一、课前思考在上课前,教师应该重新阅读有关主题材料,同时反思如何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教师还需想好合适的学习活动和案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制定课堂计划时,教师应该慎重考虑如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启发式教学对于某些复杂的概念或难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多方面探索解决难题,培养学生通过多元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问和尝试,多采取实践示范的形式来推动学生思考。

同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这既可以增加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分享互动,并给予及时反馈,提供正面鼓励。

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记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学生的个体化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化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可以通过知识的深入掌握和与学生的互动来实现。

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与学生们共同协商,以确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和考核方式。

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等。

这样能够深入挖掘课程的核心知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乐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合孩子特点的教学资源,包括动手实验、录像、图书等等。

五步玩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

五步玩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

五步玩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种五步玩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方法,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制定有效的培训课程。

第一步:需求调研在设计教师培训课程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调研。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需要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他们的培训需求。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培训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第二步:目标设定在明确培训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之后,需要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例如,如果培训课程的主题是教学技巧提升,培训目标可以是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等。

目标设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的达成程度,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

第三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整个培训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结合培训目标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以满足教师们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教师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步: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教材应该与培训内容相匹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可以参考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教材,也可以结合教师们的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还需要注意教材的语言简洁明了,图文并茂,便于教师们的理解和学习。

第五步:评估与反馈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评估与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实际观察等方式进行,以了解教师们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跟踪调研,了解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培训内容的情况,进一步改进培训课程设计。

深度教学计划实施方案

深度教学计划实施方案

深度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引言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深度教学计划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深度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

深度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深度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置的改革。

传统课程重点是知识传授,而深度教学计划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课程设置应从知识的获取转向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培训深度教学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培训是实施深度教学计划的重要一环。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

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学生评估体系的建立为了监测学生在深度教学计划中的学习效果,应建立相应的学生评估体系。

评估不仅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能力。

可采用开放性问题、项目研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深度教学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课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探索性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并鼓励他们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实践项目的开展深度教学计划强调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并将实践项目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社会科学课上,学生可以开展社区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跨学科合作深度教学计划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思考和合作。

因此,应鼓励跨学科合作,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融合中全面发展。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引入地理和文学的元素,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读历史事件。

教师转岗培训计划

教师转岗培训计划

教师转岗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因此,为了满足教师转岗的需求,以及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开展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尤为重要。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职责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和能力。

目前,我校有一部分教师由于工作调整或学科调整,进入到了新的领域或学科,需要进行相关的转岗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因此,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这部分教师快速掌握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提高其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工作转岗,为学校和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训内容和方式1.培训内容:(1)教学理论和方法:介绍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2)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针对教师新的学科或领域,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

(3)教学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分析,引导教师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估:介绍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培训方式:(1)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介绍新的理论和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

(2)现场观摩: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或教学机构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3)教学实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和教学设计,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三、培训周期和安排本次教师转岗培训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和评估阶段。

具体安排如下:1.学习阶段(一个月):(1)第一周:进行开班仪式,介绍培训内容和方式,安排教师进行初步学习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8期收稿日期:2016-07-12项目基金: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 类项目(2015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AS151393)作者简介:张贤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讲师。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明确指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1]。

其中,针对性不强和内容泛化涉及到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培训属于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学习,与学历教育不同,没有固定的培训课程[2]。

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通常会根据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并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

一般来说,不同的培训项目设计的培训课程是不完全相同的。

设计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者持有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有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

2008年福建教育学院开始全面转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在开始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国还处于教师培训大规模发展的阶段,由于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经验和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理论的支撑,我们在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时通常采取的是横向课程设计理念,设计出的教师培训课程基本上属于横向课程。

随着教师培训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转轨[3],加之我们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反思,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认为要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内涵,就要聚焦教师培训课程的深度,使教师培训课程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最终实现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内涵。

一、教师培训规模发展阶段:教师培训横向课程的贡献横向课程主要指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确立了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以后,为了实现培训目标和突出培训主题,并列式地、罗列式地、横向式地设计出来的一系列培训课程。

比如,2006年秋,福建省首次实施高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刚实施的前几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不太了解,处于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普及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省级培训班,培训的目标在于提升教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认同,促进教师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张贤金吴新建(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和内容泛化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设计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者持有的课程设计理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有横向课程和纵向课程。

基于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案例,认为教师培训横向课程是教师培训规模发展阶段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作出应有的贡献,而进入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阶段后,纵向课程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是教师培训改革的必然要求。

文章认为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和内涵。

关键词:教师培训;横向课程;纵向课程;转轨;深度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8-0069-03第77NO.7July.20168期2016年8月NO.8August.2016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6年第8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理解,帮助教师掌握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培训的主题我们确立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

基于以上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我们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培训课程。

从表1,可以发现该培训班四门培训课程是并列的,是同一个层面的,是横向展开的、罗列式的,而不是纵向深入的;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以专家讲授为主。

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培训课程称为横向课程。

又比如,2010年,为了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我们开展了高中化学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我们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课程。

同样的,该培训班设计的这些课程也是并列式的,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属于横向课程。

二、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阶段:教师培训纵向课程的价值随着培训经验的积累和“办教师满意的培训”的时代呼唤,我们在不断地总结如何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内涵。

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的内容载体,是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

因此,近三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课程。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设计纵向课程有助于将教师培训课程推向深入,促进教师深度学习。

纵向课程主要指基于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为了微观深入地解决某一核心问题,递进式地设计出来的一系列培训课程。

在几年的培训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提升参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能脱离具体的学科内容空洞地让参训教师学习课题研究和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而是应该将课题研究作为培训模式,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研究的载体,通过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提升参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参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比如,在2014年福建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中,通过训前需求调研,我们确立了培训的目标在于提升参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将培训主题确定为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

基于以上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我们采用课题研究培训模式,以元素化合物知识(高一化学主要内容)作为研究载体,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培训课程。

我们认为表3所呈现培训课程在设计逻辑上是逐级递进的,都围绕着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载体的相关学科教学知识展开研究,是纵向深入的,有助于教师深度学习。

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培训课程称为纵向课程。

纵向课程有助于教师培训课程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参训教师围绕具体的微观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达到“小切口、深挖掘”的目的。

三、教师培训改革的必然和要求:从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在近三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表1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班课程安排表2高中化学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课程安排表32014年福建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课程安排702016年第8期张贤金吴新建: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转轨培训课程普遍采取纵向课程,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培训的质量,获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小学教师对教师培训的看法。

有很多教师开始将教师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机”,而不再将教师培训看成是一种负担。

但是并不是说横向课程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事实上,两种课程形态在教师培训的不同阶段都发挥过或正在发挥着作用。

横向课程适用于普及性的、大规模的培训,比如新课程改革刚开始的培训。

当时,广大教师对新课程还处于很陌生、很惶恐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培训目标一般比较宏观,培训主题一般也比较上位,基于这样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设计出来的培训课程自然也比较泛化。

然而,正是这样的横向课程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掌握了新课程实施的方法,很好地促进了新课程的推进。

因此,横向课程在教师培训规模发展的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再采用横向课程是无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改革的需要的。

顺应教师培训改革的必然和需求,教师培训课程就需要从横向横向课程向纵向课程转轨,通过“多维立体”的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微观具体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主题[4]。

在此基础上,采用纵向课程的设计理念,丰富课程形态,增强横向课程的吸引力和魅力,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使参训教师参与到每一门课程中,使课程可以纵向深入推进,最终实现培训目标和落实培训主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内涵。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Z]. 2013.[2]吴新建,郭春芳,张贤金.对高师院校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若干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3]顾明远,程红兵,张晓明,等.教师培训: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3-05-15.[4]张贤金,吴新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应“多维立体”[N].中国教育报,2013-10-16.71128 2016年第8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Student Autonomy:A Necessary Public LifeWANG Li-li(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00,China)Abstract:The practical connotation of school civic education i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public life. Public life is the practice that pursues public welfare and public interest in the public space.The concept of"student autonomy"contains the key elements of public life.Under Hanna Arendt’s view of public domain theory,student autonomy in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school management idea and tactic that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advocate to promote students’"self-management",but also a type of school life in which the independent and equal student individuals speak and act through the student public living space of the student union or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showing concern to school public affairs and public welfare so as to develop their public spirit.In a word, student autonomy is a necessary school public life.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ent autonomy in the sense of public life.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life of student autonomy,the reasons why student autonomy is necessary, and how to promote student autonomy.Key words:student autonomy;public life;participation;public space;action;speechOn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 Group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the Lower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JIANG Lan-zhu(Minhou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Minhou3501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emplifies the case of using WeCha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Chinese phonetics, spelling and reading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It proves that WeChat Group is the platform to widen the learning channel,to carry out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to show students’talent.WeChat has not only changed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but also has promoted home-school links and has achieved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by both home and school.Key words:WeChat group;Chinese teaching;platformFacilitating In-depth Teacher Learn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Curriculum DesignZHANG Xian-jin WU Xin-jian(Institute of Chemistry Education,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Fuzhou350025,China)Abstract: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lack of pertinence and the emptiness of the cont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lies in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What kind of training courses to design depends largely on curriculum designers who hold the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The more general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are mainly horizontal courses and vertical courses.Based on the long-term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teacher train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nd the specific cases of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horizontal courses are the product of teacher training at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stage,which has made good contributions at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hase.When entering the stage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the value of the vertical courses has been greatly emphasized.The transition from horizontal courses to vertical courses is the necessity and require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reform.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horizontal courses to vertical cours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in-depth teacher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intention of teacher training.Key words:teacher training;horizontal course;vertical course;transition;in-depth lear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