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滴定原理教学文案
非水滴定原理

非水滴定原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非水溶液滴定法一、概述1.定义:非水溶液滴定法即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些很弱的酸或碱以及某些盐类,在水溶液中进行滴定时,没有明显的滴定突跃,难于掌握滴定终点;另外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以水作溶剂的滴定分析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滴定分析法逐渐采用了各种非水溶剂(包括有机溶剂与不含水的无机溶剂)作为滴定分析的介质,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性及其强度),使在水中不能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分类非水溶液滴定法除有酸碱滴定外,尚有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及沉淀滴定等,而在药物分析中,以非水溶液酸碱滴定分析法用得最为广泛。
3.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非水溶剂的特点来改变物质的酸碱相对强度,即在水溶液中呈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由于酸碱度太弱,不可能得到滴定的终点。
如果选择某些适当的非水溶剂为溶剂使化合物增加相对的酸度成为强酸,或者增加相对的碱度成为强碱,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4.应用:本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含量。
二、原理:酸碱质子理论(一)有关酸碱的定义有三种学说1.A r r h e n i u s的电离学说凡化合物溶于水中能电离生成H+离子的是酸,能电离生成OH-离子的是碱。
H++O H-===H2O 酸碱反应即为中和,这种学说在水溶液中很适用,但在非水溶液中考虑离子平衡问题就受到限制。
2.刘易斯(L e w i s)的电子理论把酸碱反应看成是电子对转移共享的反应,认为酸是一个电子对的接受者,它接受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键;碱是一个电子对的供给者,它供给酸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键。
A+:B→A:B任何物质,凡能从其它的分子或离子接受电子对组成一个安定生成物的,都是酸。
非水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非水溶液滴定法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滴定的滴定分析方法。以 非水溶剂作为滴定介质,本法在药典含量测定方法中仅用于酸 碱非水溶液滴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应用
非水溶液滴定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卤酸盐、磷酸 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 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的含量。
非水溶液滴定法
三、非水碱量法
非水碱量法是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碱性药物, 主要用于含氮碱性有机药物及其氢卤酸盐、硫酸盐、磷酸 盐或有机酸盐的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三、பைடு நூலகம்水碱量法
(一)有机弱碱的滴定:可用冰醋酸作为介质。对Kb<10-10 的极弱碱,需使用冰醋酸一醋酐的混合溶液为介质。 (二)有机酸碱金属盐的滴定: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
第六章 非水滴定法

第六章非水滴定法一、内容提要本章讨论了讨论非水酸碱滴定法,该法是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的酸碱滴定。
非水滴定中的溶剂分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
质子性溶剂包括酸性溶剂(如冰醋酸、硫酸等)、碱性溶剂(如乙二胺、乙醇胺等)、两性溶剂(乙醇、异丙醇等)。
非质子性溶剂包括惰性溶剂(苯、四氯化碳等)、显碱性的非质子性溶剂(如吡啶、二甲亚砜)、混合溶剂(如G-H混合溶剂等)。
非水滴定中,由于溶剂的离解性不同使同一酸碱反应在自身离解常数小的溶剂中比在自身离解常数大的溶剂中完成得彻底,增大了滴定的突跃范围。
利用溶剂的酸碱性使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弱酸或弱碱在非水溶液中增强酸性或碱性后能顺利地进行滴定。
利用溶剂的极性差别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提高滴定的选择性。
利用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测定混合酸、混合碱的总含量和混合酸、混合碱各个组分的含量。
本章难点是非水滴定中的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
二、习题(一)判断题()1.酸碱的强度不仅与酸碱本身授受质子的能力大小有关,而且与溶剂授受质子能力大小有关。
()2.在醋酸溶液中,HClO4和HCl酸性相同,所以醋酸是HClO4和HCl的拉平性溶剂。
()3.醋酸是H2SO4和HNO3的拉平性溶剂。
()4.非质子性溶剂,其质子自递常数小到目前无法用现有实验方法准确测定。
()5.HClO4、盐酸、醋酸、苯甲酸在液氨中,它们的强度都相同。
()6.质子性溶剂,是指有质子自递作用的溶剂,它们是既显酸性也显碱性的溶剂。
()7.非质子性溶剂,其质子自递常数是非常大的。
()8.酸性溶剂是碱的拉平性溶剂,对酸起区分作用。
()9.HAc和HCl在氨水中酸强度相同。
()10.甲基异丁酮是HCl和HClO4的拉平性溶剂。
(二)单选题1.在下列何种溶液中,高氯酸,盐酸,硫酸的强度有差异( )A.纯水B.液氨C.乙二胺D.乙胺E.醋酸2.下述各项,在水溶液中为两性物质的是( )A.HCl B.H2SO4C. NH3·H2O D.NH4Ac E.NaOH 3.在下列何种溶剂中,高氯酸、盐酸、醋酸、苯甲酸的强度都相同()A.纯水B.乙醇C.甲基异丁基酮D.浓硫酸E.液氨4.接受质子和给出质子的能力相差不多的溶剂,应是()A.弱酸性溶剂B.弱碱性溶剂C.非质子溶剂D.两性溶剂E.惰性溶剂5. 常见矿酸的区分性溶剂为()A.水B.甲醇C.乙醇D.冰醋酸E.乙胺(三)多选题1. 下述各物质,在水溶液中均为两性物质()A. HS-B. HPO42-C. (NH4)2CO3D. NH4A cE.PO43-2.影响溶剂拉平效应的因素有()A. 溶剂的酸碱度B. 介电常数C. 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D. 溶剂化作用E. 均化作用3.标定HClO4-HAc溶液可用基准物质()A. 邻苯二甲酸氢钾B. 碳酸钠C. 对二苯胍D.氢氧化钠E.甲醇4.水是下列哪些酸的拉平性溶剂()A.盐酸-硫酸B.硫酸-醋酸C.硝酸-高氯酸D.醋酸-盐酸E.高氯酸-硫酸5.冰醋酸是下列哪些酸的区分性溶剂()A.高氯酸-盐酸B.氢溴酸-硫酸C.盐酸-硝酸D.硫酸-高氯酸E.硝酸-氢溴酸(四)填空题1.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滴定的方法称为,此法除较为特殊外具有一切滴定分析所具有的优点。
非水滴定法原理

非水滴定法原理非水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适用于测定不溶于水的物质的含量,尤其是对于油脂、脂肪酸等物质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滴定剂的反应来进行测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在非水滴定法中,通常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非水溶剂作为溶解试样的介质,如乙醚、石油醚等。
然后,将试样溶解在非水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和滴定剂,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定试样中所含物质的含量。
滴定剂与试样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滴定剂的消耗量来计算出试样中所含物质的含量。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非水溶剂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非水溶剂的极性较小,因此可以更好地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脂肪酸等。
其次,滴定剂的选择也是关键,滴定剂必须与试样中的物质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且反应产物应该是易于测定的。
最后,指示剂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指示剂可以在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的到来。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便快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非水滴定法常用于测定食用油中的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在化工行业中,非水滴定法常用于测定有机物的含量;在制药工业中,非水滴定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杂质含量等。
可以说,非水滴定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非水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选择适合的非水溶剂、滴定剂和指示剂,利用物质在非水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滴定剂的反应来进行测定。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工行业、制药工业等领域。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于提高分析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非水滴定原理

非水溶液滴定法一、概述1.定义:非水溶液滴定法即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些很弱的酸或碱以及某些盐类,在水溶液中进行滴定时,没有明显的滴定突跃,难于掌握滴定终点;另外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以水作溶剂的滴定分析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滴定分析法逐渐采用了各种非水溶剂(包括有机溶剂与不含水的无机溶剂)作为滴定分析的介质,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性及其强度),使在水中不能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
分类非水溶液滴定法除有酸碱滴定外,尚有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及沉淀滴定等,而在药物分析中,以非水溶液酸碱滴定分析法用得最为广泛.3.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非水溶剂的特点来改变物质的酸碱相对强度,即在水溶液中呈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由于酸碱度太弱,不可能得到滴定的终点。
如果选择某些适当的非水溶剂为溶剂使化合物增加相对的酸度成为强酸,或者增加相对的碱度成为强碱,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4.应用:本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含量。
二、原理:酸碱质子理论(一)有关酸碱的定义有三种学说1。
Arrhenius 的电离学说凡化合物溶于水中能电离生成H+离子的是酸,能电离生成OH-离子的是碱。
H+ + OH- === H2O酸碱反应即为中和,这种学说在水溶液中很适用,但在非水溶液中考虑离子平衡问题就受到限制.2.刘易斯(Lewis)的电子理论把酸碱反应看成是电子对转移共享的反应,认为酸是一个电子对的接受者,它接受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鍵;碱是一个电子对的供给者,它供给酸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鍵。
A + :B → A:B任何物质,凡能从其它的分子或离子接受电子对组成一个安定生成物的,都是酸。
任何物质,凡能供给它种分子或离子以电子对而组成一个安定生成物的,都是碱。
第五章 非水滴定

第五章非水滴定第一节概述在非水溶剂中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称为非水滴定(nonaqeous titration)。
溶质在水溶剂中的离解和平衡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而且水又价廉;与此相反,非水溶剂有异味,有毒,而且价格又贵,那为什么还要发展非水滴定呢?究其原因有三:(1)已知在水中滴定时酸或碱的K a或K b必需>10-7,滴定曲线才有明显突跃,但有许多物质的K a或K b<10-7,以致不能在水中滴定;(2)许多有机物在水中基本不溶或溶解甚少,以致无法在水中滴定;(3)强酸或强碱在水中全部离解为H3O+或OH-,在水中不能区分强碱或强碱,因而不能分别滴定。
如果在非水溶剂中滴定,以上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溶剂是关键。
酸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这种酸的强度将不同,如苯酚在水中是极弱的酸(pK a=10),以致不能在水中用NaOH溶液滴定,但在碱性溶剂乙二胺中,由于乙二胺接受质子的能力比水强,苯酚在其中的酸性就较强,因而可以用氨基乙醇钠(NaOCH2CH2NH2)滴定,突跃明显。
同理,尿素显极弱碱性(pK a=13.88),在水中不能用酸滴定,但可在硝基甲烷溶剂中用酸滴定。
非水滴定终点的确定,常用的有指示剂法和电位法,前者为化学分析,后者即为非水溶剂中的电位滴定。
指示剂法比较简单,应用较广,但许多物质的非水滴定尚未找到合适的指示剂,所以常用电位法。
在化学分析中,有许多指示剂不是单色变化,而是有几个过渡的中间色,在研究该法时,为准确判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变化,要以电位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校准,因此电位法在非水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
终点判定除上述两种方法外,有时也用电流法、分光光度法、电导法和计温法等。
这些方法和电位法相似,都是在滴定过程中测定相应的物理量变化,从而确定其滴定终点。
非水滴定应用也很广泛,但主要用于测定有机酸、碱或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当然也可以测定一些无机酸和有机盐类。
故本章将重点讨论非水酸碱滴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1 简述1.1 非水溶液滴定法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滴定的容量分析方法,以非水溶液为滴定介质,能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是酸碱强度),使在水中不能反应完全的滴定反应能在非水溶剂中顺利进行,有时还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本法在药典含量测定方法中仅用于酸碱非水溶液滴定。
1.2 非水溶剂的选择应能溶解试样并使滴定反应进行完全、不引起副反应、有适宜的极性使终点突跃明显,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可使用单一或混合溶剂。
1.3 非水溶液滴定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的含量。
非水溶液滴定法大多用于原料药品的含量测定。
2 仪器与用具2.1 滴定管用10m1滴定管,宜选用分度值较精密者(建议选用分度值为0.05m1者)。
2.2 电位滴定时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玻璃套管内装氯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为参比电极;在滴定氢卤酸盐供试品时,氯化物干扰滴定,可用硝酸钾盐桥将甘汞电极与滴定液分开。
2.3 选用全自动滴定仪(如Mettler DL25)时,可用复合非水pH 电极(如DG-l12SC电极);使用前,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浸泡过夜。
2.4 用甲醇钠滴定液滴定时应有密闭的装置。
2.5 所用的仪器用具均应干燥。
3 试药与试液3.1 滴定液3.1.1 滴定液的配制、标定与贮藏均应按《中国药典》规定。
3.1.2 甲醇钠滴定液的标定与贮藏均应在密闭的装置中,避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汽接触而产生干扰,亦避免溶剂的挥发。
3.1.3 酸碱滴定液的标定同一操作者标定不得少于3份。
酸滴定液标定和复标的相对平均偏差均不得超过0.1%,不同操作者标定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碱滴定液的标定和复标的相对平均偏差均不得超过0.2%,不同操作者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2%。
3.2 试液及试剂3.2.1 醋酸汞试液及非水溶液滴定用的各种指示液均按药典规定配制。
非水滴定法原理

非水滴定法原理非水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在溶液中加入滴定试剂,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非水滴定法主要应用于无机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首先,进行非水滴定分析时,需要准备好标准溶液、待测溶液和适当的指示剂。
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该已知,并且与待测物质反应完全。
待测溶液中含有待测物质,需要进行测定。
指示剂的选择应该能够与滴定试剂和待测物质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反应,以便观察滴定的终点。
其次,进行非水滴定分析时,首先将一定量的待测溶液放入滴定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接着,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溶液,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在滴定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溶液,以保证反应充分。
当出现颜色变化时,即可停止滴定,记录下滴定所需的标准溶液的用量。
最后,在进行非水滴定分析时,需要根据滴定所需的标准溶液的用量,利用化学计量法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计算公式为,待测物质的含量 = 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所需的标准溶液的用量。
通过这样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待测物质的含量。
总的来说,非水滴定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合理选择滴定试剂、指示剂和标准溶液,结合适当的操作技巧,可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因此,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中,非水滴定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非水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待测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和条件,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非水滴定法的原理简单清晰,操作方法也相对容易掌握,是化学分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水滴定原理非水溶液滴定法一、概述1.定义:非水溶液滴定法即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些很弱的酸或碱以及某些盐类,在水溶液中进行滴定时,没有明显的滴定突跃,难于掌握滴定终点;另外还有一些有机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以水作溶剂的滴定分析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滴定分析法逐渐采用了各种非水溶剂(包括有机溶剂与不含水的无机溶剂)作为滴定分析的介质,不仅能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而且能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性及其强度),使在水中不能进行完全的滴定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2.分类非水溶液滴定法除有酸碱滴定外,尚有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及沉淀滴定等,而在药物分析中,以非水溶液酸碱滴定分析法用得最为广泛。
3.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非水溶剂的特点来改变物质的酸碱相对强度,即在水溶液中呈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由于酸碱度太弱,不可能得到滴定的终点。
如果选择某些适当的非水溶剂为溶剂使化合物增加相对的酸度成为强酸,或者增加相对的碱度成为强碱,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4.应用:本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含量。
二、原理:酸碱质子理论(一)有关酸碱的定义有三种学说1.Arrhenius 的电离学说凡化合物溶于水中能电离生成H+离子的是酸,能电离生成OH-离子的是碱。
H+ + OH- === H2O酸碱反应即为中和,这种学说在水溶液中很适用,但在非水溶液中考虑离子平衡问题就受到限制。
2.刘易斯(Lewis)的电子理论把酸碱反应看成是电子对转移共享的反应,认为酸是一个电子对的接受者,它接受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鍵;碱是一个电子对的供给者,它供给酸一对电子以构成配位鍵。
A + :B → A:B任何物质,凡能从其它的分子或离子接受电子对组成一个安定生成物的,都是酸。
任何物质,凡能供给它种分子或离子以电子对而组成一个安定生成物的,都是碱。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形成配位鍵的反应。
电子理论从物质的本身去了解物质的酸碱性质,不依靠溶剂来说明。
在非水溶液滴定中应用惰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时,即以此学说为基础。
3.劳莱-勃伦斯(Lowry-Bronsted)的质子理论(1)定义: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表示方程:HA === A- + H+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知道:酸和碱既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或阳离子(2)共轭酸碱对一种酸给出质子后,所余的部分即是该酸的共轭碱一种碱接受质子以后,即成为该碱的共轭酸HA === A- + H+HA和A-称为共轭酸碱对。
(3)强度定义越容易给出质子的物质酸性越强,越容易接受质子的物质碱性越强。
强酸的共轭碱是弱碱,而强碱的共轭酸必定是弱酸。
如: HCl是一强酸,它的共轭碱Cl-则为弱碱。
(二)相对酸碱度任何一种溶质溶于给定的溶剂中,其酸碱性都将受到溶剂的离解程度、溶剂的酸碱性及溶剂的极性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酸碱强弱不仅决定于物质本身的酸碱性,也决定于溶剂的性质。
不同的酸溶解在相同的溶剂中,供给质子能力愈大的,显的酸性越强;一种酸在不同的溶剂中,溶剂接受质子能力愈强的,显的酸性愈强。
因此,某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其酸性或碱性很弱,不能进行滴定,便选择适当的碱性(或酸性)溶剂以增强其酸性(或碱性)来进行滴定。
例如:可以把在水溶液中显弱碱性的胺类溶于冰醋酸中,以增强其相对碱性,然后可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
同样在水中呈弱酸性的物质,可以选择适当的碱性溶剂。
如乙二胺或甲醇使其酸性增强后,用标准碱溶液甲醇钠滴定。
总之,酸碱强弱不能脱离溶剂而言。
溶剂对酸碱的强弱影响很大,一个弱酸溶解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增强其酸性,一个弱碱溶解在酸性溶剂中,可以增强其碱性。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即是利用这一事实,使原来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弱酸弱碱,在选择适当的溶剂增强其酸碱性后,就可以滴定了。
(三)溶剂合质子在水溶液中,H+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它与溶剂水分子结合成水合质子(H3O +),习惯上以H+表示。
在非水溶液中,游离的质子(H+)也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溶剂分子结合成溶剂合质子。
(四)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按质子论的酸碱中和反应并无盐的生成。
在非水溶剂中,酸碱反应可用下式表示:三、碱的滴定(一)适用范围:.非水溶液滴定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以及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物的含量,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的含量。
非水溶液滴定法,大多用于原料药品的含量测定。
(二)方法1.滴定系统:一般,弱碱性化合物在酸性溶剂中能增强其碱性,即可用强酸进行滴定。
上述各类药物多半可以在冰醋酸或醋酐中进行滴定,有时也可在一些惰性溶剂(苯、四氯化碳、氯仿等)或在能影响溶质的解离情况和能显著影响酸碱度的溶剂(硝基甲烷、二氧六环、丙酮等)中进行滴定。
滴定液多采用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2.指示终点的方法:电位法和指示剂法,一般按电位法指示终点,如采用指示剂时,终点颜色的变化应以电位法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的变化为准。
实际操作中多用指示剂法。
以冰醋酸作溶剂,用酸滴定液滴定碱时,最常用的指示剂为结晶紫,还有α-萘酚苯甲醇(0.2%冰醋酸溶液,其碱式色为黄色,酸式色为绿色)和喹哪啶红(0.1%甲醇液,其碱式色为红色,酸式色为无色)结晶紫指示液(0.5%冰醋酸溶液):其碱式色为紫色,酸式色为黄色。
在不同的酸度下变色较为复杂,由碱区到酸区的颜色变化有:紫色→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黄色在滴定不同的碱时,终点颜色变化不同:(1)滴定较强的碱时,应以蓝色或蓝绿色为终点;(2)滴定较弱的碱时,应以蓝绿色或绿色为终点。
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中,除用指示剂指示终点外,电位滴定法是测定终点的基本方法。
因为在非水溶液滴定中,有许多物质的滴定,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指示剂,而且在选择指示剂和确定指示剂终点颜色时都需要以电位滴定法作为对照。
(三) 酸根对于碱滴定的影响由HClO4滴定碱的反应式可知,滴定有机酸的盐生成相应的酸HA。
当滴定生成的酸HA比HClO4的酸性强度差的越远,反应就越易进行。
根据实验知道,某些强的无机酸(冰醋酸溶液)比较其酸性强度为:HClO4>HBr>H2SO4>HCl>HNO3>其他酸所以HClO4在冰醋酸中是很强的酸。
有机碱的氢卤酸盐则由于HX在冰醋酸中酸性比较强,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所以不能直接滴定,可加入过量的醋酸汞试液所以HClO4在冰醋酸中是很强的酸,使与有机碱的氢卤酸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BHX + Hg(Ac)2 → 2B HAc + HgX2HgX2和Hg(Ac)2都是络合物,而HgX2 比Hg(Ac)2更加稳定,难于电离,所以这时即可用HClO4直接去滴定。
其反应式可综合如下:2BHX +Hg(Ac)2 → 2BHAc + HgX2HClO4 +HAc → H2Ac+ + ClO4-H2Ac+ +BHAc→BH++ 2 HAcHClO4 +BHAc → BH+ + ClO4- + HAc滴定生成的HAc比HClO4的酸度要弱得多,故反应可进行完全。
如: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左旋咪唑原料的含量测定方法,即以上述方法排除氢卤酸盐的影响。
非水溶液滴定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碱及其盐、有机酸的碱金属盐等。
1.溶剂的选择常规的选择醋酸体系,如含有一定的结晶水(或水分)需要加醋酐消除结晶水(水分)的影响,每反应1g水需醋酐 5.22ml,具体醋酐的加入量需要考虑,我的经验是不同量的醋酐对突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第二胺的时候,考虑过量醋酐可能第二胺发生乙酰化反应。
建议摸索时逐渐减少冰醋酸的量增加醋酐的量,直至全是醋酐,找到更好的突跃电势。
分别考察不同配比的冰醋酸-醋酐混合溶剂对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时终点突跃的影响。
尤其在你不方便测定冰醋酸中水分的时候。
如为氢卤酸盐,需加醋酸汞消除氢卤酸影响,CL(卤离子)-与Hg2+按2比1参与反应形成难以解离的卤化汞,需计算约需要醋酸汞试液(0.156942mol/L)的量,考虑到反应的完全性,一般加入2倍量排除氢卤酸的影响。
2.指示剂的选择2.1结晶紫指示液取结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药典出现194次(约数,大概统计,下同)大部分的有机碱碱以冰醋酸作滴定介质,高氯酸为滴定剂滴定,结晶紫是最常用的指示剂,必须首先考虑。
结晶紫分子中的氮原子能键和多个质子而表现为多元碱。
其接受第一个质子时,变色敏锐,从第二个质子开始,亲和力变弱,变色缓慢。
在滴定中,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结晶紫由碱式体(紫色)转变为酸式体(黄色),对于不同强度的碱时,终点颜色变化不同。
滴定较强的碱应一般蓝色或天蓝色为终点;滴定较弱的碱一般蓝绿或绿色为终点。
需要以电位滴定法作确定重点的颜色。
2.2萘酚苯甲醇指示液取α-萘酚苯甲醇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9次萘酚苯甲醇有两个相离很远的变色区,酸性范围为黄至绿色,碱性范围为蓝绿色。
适用于在冰醋酸-四氯化碳、醋酐、乙腈中做滴定弱碱的指示剂。
2.3喹哪啶红指示液取喹哪啶红0.1g,加甲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1.4~3.2(无色-红)7次在冰醋酸中其碱性较结晶紫为强,大多数胺及中等强度的碱在冰醋酸中滴定时,喹哪啶红是常用的指示剂。
喹哪啶红是单色指示剂,终点颜色由红色至无色。
2.4二甲基黄指示液取二甲基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3次变色范围 ph2.9~4.0(红-黄)二甲基黄,其酸式体为肉红色,碱式体为黄色。
适用于做冰醋酸-醋酐中滴定碱的指示剂。
2.5甲基橙-二甲苯蓝FF混合指示液取甲基橙、二甲苯蓝FF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1次二甲苯蓝FF又称二甲苯蓝。
常用其与甲基橙的混合液(乙醇),含量各0.1%,在丙二醇、异丙醇及二氧六环混合液中用高氯酸滴定有机酸的碱金属盐。
2.6橙黄IV指示液取橙黄IV 0.5g,加冰醋酸500ml使溶解,即得。
0次橙黄IV适用于含醋酐或苯的冰醋酸溶液中滴定弱碱的指示剂。
2.7苏丹IV指示液取苏丹IV0.5g,加三氯甲烷100ml使溶解,即得。
0次苏丹IV又叫猩红,常用其0.5%的冰醋酸-醋酐(10:1)溶液,在氯仿与醋酐混合液中用高氯酸滴定嘌呤生物碱。
2.8亮绿指示液取亮绿0.5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0次亮绿与孔雀绿结构相类似,变色发生在较低的ph值范围,适用于在冰醋酸中滴定中等强度的碱或在醋酐中滴定弱碱。
总结: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指示剂呢,不是可以使用电位滴定么?是的绝大部分的都可以使用电位滴定,但是电位滴定操作麻烦、计算麻烦、原始记录书写麻烦、*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