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合集下载

梁子湖区太和镇公路,铁路发展规划

梁子湖区太和镇公路,铁路发展规划

梁子湖区太和镇公路,铁路发展规划西昌安宁河西岸的太和镇,太和钒钛矿山的开采正在向地底深入挖掘,各项目技改扩能正在推进;成昆复线西昌西站建设站点基础已见雏形,进出站道路及桥梁已完成建设,铁路线已铺筑铁轨;工业园区及矿山扩能建设正在推进,安置房加紧建设,整个太和就是一个“大工地”。

而随着《太和镇总体规划及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2021-2035)》的出炉,在美丽和谐安宁河畔的太和镇,未来生态家园正精彩呈现。

安宁河钒钛之谷处处充满安乐祥和“西昌安宁河西边曾经发展缓慢,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发展的差距来自于交通、理念等方方面面的制约,要突破这些制约,就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进行改变。

”西昌市太和镇党委书记马建钢如是说。

正如马建钢所说,西昌西部的太和镇,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有一件往事足以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有一个企业家想到安宁河沿岸发展生态农业,市领导向他推荐了太和。

随后,这位企业家独自进行了考察,可车还没走到一半,他就悄声无息地打道回府了。

原来,这里破烂的道路让他打消了来西昌发展的念头。

如今的太和发展得如何?这种定律是否依然存在?当我们的脚步踏上这方土地,映入眼帘和感受到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经过全新建设的太和大道,来到安宁河的太和大桥周边,从城区延伸到成昆复线西昌西站的道路——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路基已成型;境内成昆复线已建成;步入太和集镇,一个热闹、敞亮、充满人气的街区便呈现眼前。

清新的安宁河水汽润泽了整个集镇,散发着无言的魅力,人的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放眼不远处的山野,大型机器井然而有序地在矿区忙碌着,塔架在高空旋转,生产与建设那轰轰烈烈的场景衬托出了太和集镇的繁荣。

这里拥有世界储量排位第二、工业储量达2.38亿吨的钒、钛、磁铁等矿藏,所以太和建有全国四大矿山之一的重庆钢铁公司太和铁矿,其年产30万吨以上铁精矿粉。

而太和的夜晚更是异常迷人。

集镇上那高贵典雅的中华玉兰路灯,还有从山脚一路呈S型亮到矿山山顶的灯光,更是熠熠生辉,就算是急着回家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上片刻;加上因太矿300万吨技改扩能而搬迁建设的小麻柳村新农村安置点、转山村集镇安置点的热热闹闹,灯火熣灿,太和正以生态新村的面貌呈现眼前。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镇29乡共37个乡镇,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0.72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一级1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二级3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三级10个:重点乡集镇(西溪乡、月华乡、琅环乡、樟木箐乡、黄水乡、阿七乡);四级42个:中心村(其中12个乡驻地)5、市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西盐公路(省道307)。

西昌市综合管廊BIM实施方案

西昌市综合管廊BIM实施方案

西昌市综合管廊BIM实施方案贵州XX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3月15日目录1、前言 (3)2、工程概况 (3)3、综合管廊BIM实施的目的及背景 (4)4、BIM应用价值 (5)5、项目实施重难点分析及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6)5.1项目实施重难点分析 (6)5.2 BIM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7)6、实施范围 (7)7、实施工具 (7)8、项目实施内容 (8)8.1预施工阶段 (8)8.2施工阶段 (9)8.3竣工阶段 (9)8.4运营管理 (10)9、管廊BIM专项应用方案 (10)9.1创建个专业的BIM模型 (10)9.3设计模型的3D可视化浏览应用 (10)9.4设计碰撞检查 (10)9.5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 (10)9.6基于BIM三维算量 (10)9.7施工总体环节及关键工序动画演示 (11)9.8预制加工 (11)9.9预留预埋出图 (11)9.10通过无人机三维扫描 (11)9.11施工方案的确定及优化 (11)9.12信息录入管理 (11)9.13运营管理 (11)10、BIM综合管理 (12)10.1进度及工作面管理功能 (12)10.2集成管理 (12)10.3质量安全管理 (12)10.4合约管理 (12)西昌市天圣大道综合管廊BIM实施方案1、前言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中,根据规划的要求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可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电缆沟等三种类型。

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地下空间肆意浪费、市政管线损毁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提升城市整体环境,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2、工程概况天圣大道道路工程设计全长9663.491米(桩号K0+000~K9+663.491),本子项设计综合管廊起点起于桩号-K0+070(道路桩号顺沿至-K0+070),终点至桩号K3+620,布置于天圣大道东西两侧。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一、城市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1.自然地理(1)区位条件西昌市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西昌市距成都574公里,位于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

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县,西靠盐源县,北连冕宁县,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昌市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著名的川滇南北构造体系的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压性断裂和有机联系的秩序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组成,海拔高度4180~1160米。

全市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势以高原中山为主。

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图1-1 区位分析图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

谷、平原和山间盆地。

西昌城区处于安宁河谷中段,西昌盆地之中。

安宁河谷平原北起冕宁观音桥,南至米易县得石乡,长200余公里,西昌市境内河段处于平原的中游。

河谷宽3~7Km,最宽11Km,现代河床弯曲平缓,平均比降1.66‰,沿线漫滩河曲发育,两岸广布Ⅰ-Ⅱ级冲积阶地及冰碛~冰水堆积Ⅲ-Ⅳ级阶地与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群。

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3~5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10~20m。

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南侧,长18~20km,宽5~8km,由东河、西河等形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一断陷堆积盆地。

(3)气候条件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

冬半年受极地大陆的气候特点。

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急剧增温,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致使昼夜温差大,有“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之说。

西昌平均温度为17.2℃,8月最高23.8℃,1月最低9.4℃。

西昌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版

西昌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版

兼容用地性质
中类
一、二研用地
小类
住宅 用地
服务设 施用地
图书展 览用地
文化活 动用地
科研用 地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代 R11/
R12/R22
A1

R21
A21
A22
A35
附录一 用词说明和名词解释............................................................. 78 附录二 计算规则................................................................................. 83 附录三 建筑间距图示......................................................................... 89 附录四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91 附录五 西昌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94 附录六 西昌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97 附录七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类....................................................... 100 附录八 西昌市建设项目建筑规划设计电子图形数据标准.......... 105
第九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 性范围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 划未明确兼容性范围的,根据表2.1的规定或规划专项论证确定其兼容性范围。

西昌生态市建设规划正文1。1任务背景及由来

西昌生态市建设规划正文1。1任务背景及由来

第一章总则1.1 任务背景及由来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点内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为进一步推进四川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和谐四川,2005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建设四川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9月颁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四川生态省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西昌市地处四川盆地攀西地区腹心,是凉山州委、州政府统筹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大西昌经济圈”战略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认真分析国家、省、州发展战略,科学审视市情的基础上,西昌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决定。

西昌创建生态市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和战略举措,事关全市跨越式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保证西昌生态市建设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2007年9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编制《西昌生态市(县级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决定,并委托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及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依据生态、循环经济学理论,并与颁布实施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西昌市各部门的发展规划相衔接,力求提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市情、凝聚全市各族人民意志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西昌生态市建设的顺利开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一、规划期限近中期 2011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国家级二滩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K㎡。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用地规模城镇用地规模:根据山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攀枝花城镇用地人均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左右。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指标控制:2020年近期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城市用地规模为100.09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人均建设用地110.02平方米,城市用地规模为119.92平方公里。

(三)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渔门镇、大田镇为次重点,依托红格、平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主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大田为中心,包括平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攀枝花市市域城镇体系由五级城镇构成:一级:攀枝花中心城区。

文昌总规文本

文昌总规文本

目录总则 (1)第一部分城乡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 (5)第一章城乡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5)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7)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7)第二部分市域城乡总体规划 (9)第四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第六章市域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12)第八章乡村地区发展规划 (13)第九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4)第十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6)第十一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6)第十二章市域岸线利用规划 (18)第十三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十四章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23)第十五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24)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6)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6)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27)第七节防洪(防潮)规划 (27)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9)第一节总体布局 (29)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 (32)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32)第五节岸线利用规划 (3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交通规划 (33)第一节发展目标及策略 (33)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 (34)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 (34)第十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35)第十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37)第二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40)第四节邮政电信规划 (40)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41)第六节环卫工程规划 (41)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42)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42)第二节环境功能区划 (42)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42)第二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44)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 (44)第二节抗震减灾规划 (45)第三节消防规划 (45)第四节人防规划 (46)第五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47)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8)第一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 (48)第二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9)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50)第二十五章附则 (52)附表一:文昌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53)附表二:文昌市城镇等级、规模及主要职能规划表 (54)附表三:文昌市主要旅游组团规模及主要职能规划表(2030) (55)附表四:文昌市域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10) (56)附表五:文昌市域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2030) (56)附表六:文昌市中心城区现状用地汇总表(2010) (57)附表七:文昌市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2030) (58)附表八:中心城区主干路一览表 (59)总则第一条为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航天发射中心落户文昌的重要战略机遇,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文昌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年)简介
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 年至2015 年
中期:2016 年至2020 年
远期:2021 年至2030 年远景:2030 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 镇29 乡共37 个乡镇,总面积2655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 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0.72 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 ,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 ,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
一级1 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二级3 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
乡);
四级42 个:中心村(其中12 个乡驻地)
5、市域综合交通
(1)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
“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 )、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 )、西盐公路(省道307 )。

(3)铁路交通规划建设成昆高速铁路新线,其中西昌段选择在安宁河西侧南北向通过。

(4)水运交通
加强全市乡镇客渡码头建设和农村渡改桥建设。

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改造和升级旅游船舶。

(5)航空港加强西昌青山机场的维修改造,全面启动公路、铁路、民航运输的联合运作,提高机场的综合利用率。

6、市域重大基础设施
(1)共设3 个联合集中供水区,建设7 个集中供水厂。

(2)扩建中心城区现有邛海污水处理厂,迁建小庙污水处理厂,新建经久污水处理
(3)建设完善佑君500kV 超高压变电站及配套工程,作为西昌地区的主供电源站。

建成220kV 变电站6 座,110kV 变电站25 座。

(4)在礼州新建油库1 座,并对经久油库进行扩容。

(5)建设液化天然气气化站一座。

三、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和职能
(1)城市性质
中国航天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攀西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职能文化、商贸、金融、信息和物流等区域服务职能;旅游基地职能;攀西地区工业基地职能;州域范围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职能;州域范围聚集人口、创建宜居城市的职能。

2、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预测中心城区人口2015 年为48 万人,2020 年为55 万人,2030 年为70 万人。

(2)用地规模
预测2015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7.27 平方公里,2020 年为54.16 平方公里,2030 年为68.92 平方公里。

3、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两轴四片,双心两区”的组团型城市,共同构建城景一体、互为依托、田园相间、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城市东西、南北两个城市发展轴。

一轴(东西轴)为依托航天大道形成东西向的城市拓展轴。

一轴(南北轴)为安宁河谷城镇发展带。

“四片”,指老城片区、城西片区、安宁片区和经久片区四个城市片区。

“双心”,指一主一副两个城市中心,以老城片区月城广场、东河周边区域形成城市主中心,以城西片区高铁车站—小庙区域形成城市副中心。

“两区”,指邛海泸山风景区、邛海盆地东部田园休闲旅游区。

4、用地布局
(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发展片区中心,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完善。

(2)居住用地
规划形成9 个居住片区。

(3)工业用地
规划形成3 个工业集中连片发展的区域(安宁片区、经久片区、太和片区)。

5、城市道路交通
(1)道路系统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景区及景观道路五个等级
规划建设
(2)公共交通系统由快速公交系统和常规公交组成。

6、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由外围山体绿化、郊野公园、楔形绿地、沿河流、主干道两侧绿带和公园等构成。

规划到2030 年人均绿地达到11.95 平方米。

附:规划图纸
01、规划层次划分图
02、市域村镇等级结构规划图
03、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04
、远景发展构想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昌市规划和建设局
2011年8月 04
西昌帀城帀总体规划(2011-2030年)
mm
■■ I ta
U<∣H∣t 例
ιχ⅛m< 4 2HI ・
IFΨS½N .HM
'MIMtn4lhl¾ ^tK<ι≡Rn
d 中心城坚延券发展构想图

ι ^y½<a
0 500 2000 5000 米
ta⅜tmt ・
WMHMW XtCmK
t∙.l∙∙Jt
A<∣l ・
flXUBH* r<tt ・x 星 rαuMM ∙^v<tw⅜ ftK<t —H ・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