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写读后感》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学案

写作“学写读后感”【写作导航】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

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

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例文引路】“零零后”与阿廖沙读罢《童年》,钻入我脑海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我和阿廖沙比童年;第二个问题是一段回忆:我从童年到少年的美好时光;第三个问题是一段思考:作为“零零后”,我真正要的是什么。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便点出所读之书《童年》,然后通过三个问题切入主题。

阿廖沙,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命运:4岁丧父,10岁失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每天被仇恨和争斗包围,一颗弱小的心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痛苦!可是,他依然顽强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把生活里的阴霾化作滋润自己成长的雨露。

而作为“零零后”的我,吃过的苦头如下:自己独自一人在家时害怕得打哆嗦,手上划破一个小口就嗷嗷大哭向妈妈哭诉,初中入学军训时汗流浃背……和阿廖沙比起来,我的这些苦头简直就是“小儿科”!这一比,我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阿廖沙的坚强勇敢,不能做一个又“面”又“软”的“零零后”。

阿廖沙的生活里也有阳光和温暖,那就是外祖母。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写读后感

2.叙议结合。
读后感 常见的表达 方式有哪些?
读后感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先叙后议,可以先概述原文中自己 感触最深的内容或引用原文中经典 的语言、段落,然后针对所引述内 容重点谈体会、感受;另一种是先 分析从原文中得到的启示和感受, 再将这个启示和感受引申到其他事 物中去,提出全文论点,叙议结合。 无论用哪种方式,一定要做到叙述 简洁、准确,切忌喧宾夺主。
3.联系实际。
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 内容或情感的触动,从而引起对 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 思考。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把作 者的经验教训与自己的切身体会 结合起来, 使读后感更真切,更 有感染力。
佳作在线:
读《匆匆》有感
写法品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❶
在学习中,我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 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 我想,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我就充分利用了每 节课40分钟的时间; 放学后,我认真完成作业, 然后挤出点时间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读书、
❷在读原文的基础上, 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做 时间的主人。
画画、写诗、剪纸……这样,课外的时间,也被 我充分利用起来了,我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❸
去年暑假,爸爸出差了,妈妈要上班,我天 天一个人在家里,做完了每天的作业后,就练习 画画儿。窗外,小朋友们玩得好热闹呀,我真想 马上跑出去玩。可我看到自己当天要练习的画还 没有画完,就又坐下来继续画,直到画完我才出 去玩。我想,如果自己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放 学后只知道玩,这样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我 也就会成为时间的奴隶了。 ❹
习作:写读后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

写作学写读后感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1课时提前一周指导学生阅读《傅雷家书》。

一、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言外之意是,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

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

其实,读书妙处无穷,书香浸润人生。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效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

(板书:学写读后感)【设计意图】从杜甫的名句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读书和写作的辩证关系。

二、了解读后感1.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关系师: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了,也掌握了不少阅读的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

有的在书上画线做标记,有的在书上做批注,有的用笔记本做摘抄,还有的写读书感悟。

设问:你发现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关系?预设读书笔记种类多样,但之前所做的读书笔记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动笔墨”。

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总会有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高端的读书笔记,侧重于记录自我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批注或记载。

2.了解读后感师: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

【导语】《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教版⼋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

第⼆,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收束全⽂。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导学⽬标】 1.了解读后感的⼀般写作思路和⽅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闻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课时计划】 2课时第⼀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课时完成学⽣写作,集体评议。

精彩导⼊⽣成问题 ⾼尔基说:“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在⼈⽣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照亮了我们蒙昧的⼼灵,指引着⼈⽣的航程。

现代社会中,我们⼏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本书、⼀篇⽂章、⼀⾸诗、⼀段语录,当我们看完⼀幅画后,我们的⼼灵会产⽣⼀些共鸣和震荡。

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篇读后感。

例⽂引路掌握要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九世纪有两奇⼈,⼀个是拿破仑,⼀个就是海伦•凯勒。

”最近我读了⼀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以爱,给⼈以光明,给⼈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类⽣命的⾳乐!”的确,知识的⼒量是⽆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

在她19个⽉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的⽣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礼,直⾄她的莎莉⽂⽼师⾛进了她的⽣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灵的眼睛,得以与⼈沟通。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写读后感》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培养学生发表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感受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书本《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学写读后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和学生讨论一下读后感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2.导入课文《学写读后感》,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一下问题:(1)作者通过阅读什么书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能力?(2)作者对《红与黑》这本书的评价有哪些?2.讲解课文,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讨论写读后感的要求和技巧(10分钟)1.让学生讨论一下写读后感的主要要求和技巧,并记录在黑板上。

四、写读后感(2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独立阅读。

2.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和技巧,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

五、分享读后感(10分钟)1.让学生互相交换读后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写读后感的收获和困惑。

课后作业:写一篇自己对一本喜欢的书的读后感,并交给老师检查。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学写读后感》教案精选4篇(二)教案: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说明的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学习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3. 能够运用说明文的顺序写作法撰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 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2.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 复习学生对于说明文的了解,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2. 阐释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PPT下载部编本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PPT下载部编本
(1)理解原文抓要领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
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傅 (雷3)告要内诉容他想杂:“乱赤无“子中孤心读独。了,”会创后造一生个世界“。 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
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实际,写 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
,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文题一示例
《安塞腰鼓》读后随感
①总写“我”读
读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为之
《安塞腰鼓》后的
感叹。①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表演,使人沉浸在一种
生命的激情之中。
感受——为之震撼,
作为腰鼓,它是粗犷的,是激昂的,亦是豪迈的。为之感叹。
作为一种力量,它是震撼人心的,是磅礴的。作为一 种精神,它是不屈不挠的,是蓬勃向上的。②那铿锵 ②从腰鼓到力量再
写作指导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 1 ) 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 中 的 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 ⑤记叙“我”13岁时,为圆侠客梦而去广场摆摊的事,在与伙伴的对比中突出自己在圆梦路上的执着。
(3)内容杂乱无中心。 (2)脱离原文空写“感”。
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 ②承上介绍这篇打动自己的选文,进一步突出这封信的“情深意切”。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写读后感
读书引领人生,创作点亮梦想。“书 香盐城”微信公众号为了促进全民阅读 ,开展以“吐读书真知,生笔下云烟” 为主题的“我读经典”读后感征文比赛 ”活动。方方同学想参加这一活动,但 是她困惑于如何写读后感,同学们能不 能教教她怎样写读后感?
PART 01
什么是读后感?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 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 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 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 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 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 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 赴灾区。他们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 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 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或许,我的理解力可能还没这么强,读完全文,我首先领悟到的是:不要扼杀儿童爱玩的
天性。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爱玩游戏,而几乎每一个大人都极力反对儿童玩耍,鲁迅先生另一篇作
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可见一斑,不仅是古代、近代,连当代也有这样的事,甚至更 “昌盛”。就拿我家从前住的那幢大楼来说,三天两头就听见琴声,不是提琴,便是钢琴,还 有古筝。我还经常听说三四岁的稚童围棋下得如何出神人化。我真不明白,难道有那么多的莫 扎特、嵇康……在我们身边吗?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亲手扎一只风筝,让它在蓝天下遨游吗? 难道没有人敢站出来,稍稍反抗一下吗?难道中国的下一代需要那么多音乐家与优秀棋手吗? 这样看来,鲁迅那位瘦弱的小兄弟还是很自由,很勇敢的呢。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正如电影中美军将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
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直接引述
看完电影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 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和 平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们虽生活在国泰民安的 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先辈们用甘于奉献、 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 主席所说:“这一仗真不想打,但是为了将来国家几十年、一 百年和平发展,又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 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拼死战斗的战士们,才是我们心中真 正的英雄。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年仅十七岁的保尔作为一名骑兵 英勇杀敌。在激烈的战斗中,保尔头部不幸为一片弹片所伤, 昏迷了十三天。可醒来后每次换药时,他毫不畏缩,只是把 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没有呻吟,没有抱怨,直到疼得昏 过去。
记得小时候,我的手曾被锅把手烫了一下,疼痛难忍, 我不禁落下泪。保尔那么重的伤,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挺住! 看到这里,我才初次体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民众的生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去抢筑一条铁路。保尔比别人更艰辛,在寒冷的秋冬,他的 皮靴底和鞋帮分了家,冰冷的雨水浸透薄薄的衬衫,睡在没 有门窗的水泥地上,大家紧紧地挤着,想用体温相互取暖。 衣服冒热气了,但从未干过。冷风不断地透过破门窗吹进来。 保尔和伙伴们以无比的顽强忍受饥饿痛苦,路基一天天向森 林深处伸展……
有“感”而发
紧扣“感”点从原文中找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 适当引述,能统领后文,这才是好的引述。
3.“感”点集中明晰。 “感”点来自研读作品的感触,也是作者的观点。必须明晰 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示例: 《〈老人与海〉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练习
【写作导航】
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

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

可以直接摘抄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

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所谓“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

对原文进行的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

所谓“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有力。

总之,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例文引路】
“零零后”与阿廖沙
读罢《童年》,钻入我脑海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我和阿廖沙比童年;第二个问题是一段回忆:我从童年到少年的美好时光;第三个问题是一段思考:作为“零零后”,我真正要的是什么。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便点出所读之书《童年》,然后通过三个问题切入主题。

阿廖沙,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命运:4岁丧父,10岁失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每天被仇恨和争斗包围,一颗弱小的心灵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痛苦!可是,他依然顽强乐观地面对每一天,把生活里的阴霾化作滋润自己成长的雨露。

而作为“零零后”的我,吃过的苦头如下:自己独自一人在家时害怕得打哆嗦,手上划破一个小口就嗷嗷大哭向妈妈哭诉,初中入学军训时汗流浃背……和阿廖沙比起来,我的这些苦头简直就是“小儿科”!这一比,我觉得自己要好好学习阿廖沙的坚强勇敢,不能做一个又“面”又“软”的“零零后”。

阿廖沙的生活里也有阳光和温暖,那就是外祖母。

外祖母的故事和爱给了他巨大的影响,让他心里种下了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种子。

可是,他只有一个外祖母。

我呢?从童年到少年时光,我得到的爱是一座金字塔,塔身是姥爷、姥姥、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我是塔尖上的心肝宝贝。

阿廖沙吃的皮肉之苦我读来头皮发麻,因为自小到大我从没有过这样的痛苦!如果说“苦”和“泪”是阿廖沙童年到少年的注脚,那么,“零零后”的我童年和少年时光只有“甜”和“笑”。

只是阿廖沙珍惜他生活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份爱,我却常常忽视了
它们。

【引联结合】这两段都是先引后联,即先介绍阿廖沙的不幸与幸,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比发出感慨,是文章的内容既充实又真实。

我常常以“零零后”自居,标榜的是与时俱进,所以很厌烦家长和老师们絮叨他们当年生活条件多么不好,他们学习又是多么刻苦,好像我的衣食住行也要苦回去他们才心理平衡!看过阿廖沙的成长历程,我终于明白:长辈们的忆苦并不是想让我们回到过去,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思甜,并且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珍惜今天嘴里和心头的甜。

就这样,相隔一个多世纪,跨越国籍界限,“零零后”的我和阿廖沙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相握,转身之际,我感觉到了自己生活里的那份甜,也开始学着把脊梁挺得直直的。

【卒章显志】文章结尾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由浅入深谈自己的读后感受(启发),不仅深化了文章主题,而且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力,充满正能量。

【名师点评】
文章最大亮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作者穿越时空,将一个当代中国少年和名着中的外国男孩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比较他们的性格和思想,于纵横拓展中表现了中国的“零零后”们在生活中虽然稚嫩而略显叛逆,但通过阅读他们终于变得成熟而睿智的成长特点。

鲜明的对比让人物形象活泼可爱,也让文章主题更突出。

【文题展示】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
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着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书后,结合我们学习写读后感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文: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
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