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概论复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综合复习资料一、选择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2、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100和30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是()A、400B、10000C、30000D、900003、下面对于关系的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B、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C、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D、每一个关系只有一种记录类型4、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______。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5、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6、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_____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B、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C、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D、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7、一个关系中如果有这样一个属性存在,它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称这个属性为______。
A、码B、数据项C、主属性D、主属性值8、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_。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9、设关系R(A、B、C)和S(B、C、D),下列各关系代数表达式不成立的是______。
A、ПA(R)∞ПD(S)B、R∪SC、ПB(R)∩ПB(S)D、R∞S10、在关系模式中,如果属性A和B存在1对1的联系,则说______。
A、A→BB、B→AC、A←→BD、以上都不是11、在关系模式DB中,任何二元关系模式的最高范式必定是______。
A、1NFB、2NFC、3NFD、BCNF12、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______。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目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目一、选择题: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A.用户与应用开发工具B.操作系统与数据库C.应用系统与应用开发工具D.用户与操作系统2.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A.提高系统效率B.方便用户使用C.数据结构化D.节省存储空间3.()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C.物理模型D.数据模型4.采用二维表结构表达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5.一般而言,数据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用于对系统动态特征描述的是()A.数据结构B.数据操作C.数据完整性约束D.数据检索6.对全局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称为()A.外模式B.内模式C.用户模式D.模式7.在传统关系系统中,对关系的错误描述是()A.关系是笛卡尔积的子集B.关系是一张二维表C.关系可以嵌套定义D.关系中的元组次序可以交换8.在关系代数中对传统的集合运算要求参与运算的关系()A.具有相同的度B.具有相同的关系名C.具有相同的元组个数D.具有相同的度且对应属性取自同一个域9.在SQL的查询语句中,允许出现聚集函数的是()A.SELECT子句B.WHERE子句C.HA VING短语D.SELECT子句和HA VING短语10.不属于安全性控制机制的是()A.完整性约束B.视图C.密码验证D.用户授权11.不能提高查询性能的措施是()A.根据查询条件建立索引B.建立相关视图C.尽量使用不相关子查询D.建立查询表的聚簇索引12.1970年,()首次提出了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
A.James Gray B.M. M. Zloof C.C. W. Bachman D.E. F. Codd13.传统的集合运算是二目运算,包括交、差、并、()四种运算。
A.笛卡尔积B.选择C.投影D.连接14.设关系R和S分别有m和n个元组,则R×S的元组个数是(),其基数为()A.m B.n C.m+n D.m×n15.在SQL中,若要将特定基本表及其相关的依赖对象等一起删除,则在DROP TABLE中可使用关键词()A.RESTRICT B.CASCADE C.ALL D.DISTINCT16.为数据表建立索引的基本目的是()A.提高查询效率B.易于数据归类C.优化数据储存D.方便数据更新17.关于视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视图不存储数据,但可以通过视图访问数据B.视图提供了一种数据安全机制C.视图可以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D.视图能够提高对数据的访问效率18.通过重建视图能够实现()A.数据的逻辑独立性B.数据的物理独立性C.程序的逻辑独立性D.程序的物理独立性19.数据库的视图、基本表、存储文件的结构分别对应()A.模式、内模式、外模式B.外模式、模式、内模式C.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外模式、内模式、模式20.数据库的视图与基本表之间通过建立()之间的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基本表与存储文件之间通过建立()之间的映像,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数据库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等内容。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下面将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库系统概论的复习题。
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每个模式的作用。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交互的界面,定义了用户能够看到和操作的数据。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定义了整个数据库的组织方式和关系。
内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定义了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访问路径。
2. 什么是数据库的事务?事务具有哪些特性?数据库的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失败。
事务具有以下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必须保持一致。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互相隔离,不会相互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修改将永久保存。
3.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阶段是什么?请简要描述每个阶段的内容。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 概念设计:确定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通过实体关系图(ER图)进行建模和分析。
- 逻辑设计: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库模式,包括表、字段、主键和外键等。
通过关系模型进行建模和规范化。
- 物理设计:将逻辑设计转化为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索引、分区和存储空间等。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建模和优化。
4. 数据库查询语言分为哪两种类型?请简要描述每种类型的特点。
数据库查询语言分为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非结构化查询语言(NoSQL)。
- SQL:是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 外模式B. 概念模式C. 内模式D. 存储模式2.SQL语言称为。
A. 结构化定义语言B. 结构化控制语言C. 结构化查询语言D. 结构人操纵语言3.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B.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C.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4.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A. 在视图上定义新的视图B. 查询操作C. 更新视图D. 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5.数据库的并发操作有可能带来的三个问题中包括。
A. 数据独立性降低B. 无法读出数据C. 权限控制D. 丢失更新6.下列SQL语句命令,属于DDL语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SELECTB. CREATEC. GRANTD. DELETE7.下列四项中,关系规范化程度最高的是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___。
A. 非规范关系B. 第三范式C. 第二范式D. 第一范式8.现有一个关系:借阅(书号,书名,库存数,读者号,借期,还期),假如同一本书允许一个读者多次借阅,但不能同时对一种书借多本。
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A. 书号 B. 读者号C. 书号+读者号D. 书号+读者号+借期9.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它锁,则T对Q 。
A. 只能读不能写B. 只能写不能读C. 既可读又可写D. 不能读不能写10.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 需求分析阶段B.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C.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D. 物理设计阶段11.在SQL中, SELECT语句的“SELECT DISTINCT”表示查询结果中。
A. 属性名都不相同B. 去掉了重复的列C. 行都不相同D. 属性值都不相同12.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则关系的码为。
A.m端实体的码B.各实体码的组合C.n端实体的码D.任意一个实体的码13.一个关系中的主属性。
数据库概论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20分)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A___。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2、关系数据模型___D____。
A.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1联系B.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n联系C.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m:n联系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__A___是不正确的。
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B 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D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4、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C___。
A.数据存储量太大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D.数据冗余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D__。
A.外模式B. 内模式C. 存储模式D. 模式6、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___A___.A.数据库独立性B. 数据安全性C.结构规范化D. 操作可行性7、设关系R和S都是二元关系,那么与元组表达式:{t | ($u) ( $v) (R(u) ùS(v) ùu[1]=v[1] ùt[1]=v[1] ùt[2]=v[2])}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________。
A.p3,4(R ¥S)B.p2,3(R ¥S)1=1C.p3,4(R ¥S)D.p3,4(s 1=1(R ′S))1=1 8、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为____A?____。
A. 3NFì 2NFì 1NFB. 3NFì 1NFì 2NFC. 1NFì 2NFì 3NFD. 2NFì 1NFì 3NF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___C___的主要方法。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试复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二、填空题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2.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DBMS是指它是位于用户和③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与维护等4个方面。
5.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6.6.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7. 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8. 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
9. 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10.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 1∶1 、 1∶m 和 m∶n 。
11.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浪费存储空间与修改麻烦和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第2章关系数据库1、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格式为关系名。
2、.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主要包括关系名、属性名、属性类型、属性长度和关键字。
3、.关系代数运算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笛卡尔积、并、交和差。
4、关系代数运算中,基本的运算是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
5、5、关系代数运算中,专门的关系运算有选择、投影和连接。
6、关系数据库中基于数学上两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7、.已知系(系编号,系名称,系主任,电话,地点)和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专业,系编号)两个关系,系关系的主关键字是系编号,系关系的外关键字无②,学生关系的主关键字是学号,外关键字系编号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
2、视图是一个虚表,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表。
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的视图对应的数据。
3、设有如下关系表R:R(No,NAME,SEX,AGE,CLASS)主关键字是NO其中NO为学号,NAME为姓名,SEX为性别,AGE为年龄,CLASS为班号。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标准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作者:————————————————————————————————日期:2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B.文件系统C.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B.(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C.(1)数据结构化(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 数据B. 数据模型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D. 信息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9.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数据库概论复习题

1、在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关原则。
对于3个不同实体集和它们之间的多对多联系m:n:p,最少可转换为(1)个关系模式。
(1)A. 2 B. 3 C. 4 D. 52、给定关系模式R(U,F),U={A,B,C,D,E},F={B→A,D→A,A→E,AC→B},其属性AD的闭包为(1),其候选关键字为(2)。
(1)A. ADE B. ABD C. ABCD D. ACD(2)A. ABD B. ADE C. ACD D. CD3、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数据模型是关系数据模型,它用统一的(1)结构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语言(DML)主要包括(2)两类操作。
(1)A. 树 B. 网络 C. 图 D. 二维表(2)A. 插入和删除 B. 检索和更新 C. 查询和编辑 D. 统计和修改4、实体联系模型中的基本语义单位是实体和联系。
E-R模型的图形表示为E-R图。
联系可以同(1)实体有关。
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2)。
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以分成3步:首先设计局部E-R,然胡把各个局部E-R模型综合成一个全局的模型,最后对全局E-R模型进行(3),得到最终的E-R模型。
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是把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是关系的码。
把一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4),参与该联系类型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成(5),其中的键由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决定。
(1)A. 0个 B. 1个或多个 C. 1个 D. 多个(2)A. 一对一和一对多B. 一对一和多对多C. 一对多和多对多D. 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3)A. 简化 B. 结构化 C. 一最小化 D. 优化(4)A. 联系模式 B. 数据模式 C. 关系模式 D. 逻辑模式(5)A. 联系属性 B. 关系的属性 C. 数据属性 D. 关系的候选键5、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能为各用户所共享,且(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能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
A.实体 B. 实体集 C. 字段 D. 记录
2.关于函数依赖的判断,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也一致,则有A→B成立。
B.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不一致,则A→B不成立。
C.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不可能一致,则不管在B上是否一致,有A→B成立。
D.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不可能一致,则A→B不成立。
3.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r和s,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
A.r+s
B.r-s
C.r×s
D.max(r,s)
4.顾客可到多个商场购物,商场有很多顾客购物,商场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方式()
A. 1:1
B. 1:n
C. m:n
D. m:1
5.在关系数据库中,若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而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变,这是()
A.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B.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 数据的位置独立性
D. 数据的语义独立性
6.关系代数运算是以为基础的运算()
A. 关系运算
B. 谓词演算
C. 集合运算
D. 代数运算
7.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R=(R-S)∪(R∩S)
B. R-S=R-(R∩S)
C. R∩S=S-(R-S)
D. R∩S=S-(S-R)
8.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者多个共有的()
A. 记录
B. 行
C. 属性
D. 元组
9.在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中,关于NULL值叙述正确选项是()
A. NULL 表示空格
B. NULL表示0
C. NULL既可以表示0,也可以表示是空格
D. NULL表示空值
10.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依赖集合F={A→D,B→C ,E→A },该关系模式的
候选码是()
A. AB
B. BE
C. CD
D. DE
1.对于下述3个关系:
S (S#(学号),Sn(姓名),Sa(年龄),Sex(性别))
C (C#(课程号),Cn(课程名),TEACHER(任课老师))
SC (S#(学号),C#(课程号),GEADE(成绩))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在表C中统计开设课程的教师人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老师) from 学生
(2)求选修C4课程的女学生的平均年龄。
Select AVG(年龄) from 学生
where Sex=0 and S# in(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4')
(3)求每个学生选修课程(已有成绩)的门数和平均成绩。
Select S#, AVG(GRADE), COUNT(C#) from SC Group by S#
(4)统计每个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超过5门的学生才统计)。
要求输出学生学号和选修门
数,查询结果按门数降序排列,若门数相同,按学号升序排序排列。
Select COUNT(C#), S# from SC
GROUP BY S#
HAVING COUNT(*)>5
ORDER BY COUNT(*) DESC, SC.S# ASC
2.S(Sno, Sname, Status, City ) J(Jno, Jname, City)
P(Pno, Pname,Color, Weight) SPJ(Sno,Pno,Jno,Qty)
其中:
S(Sno, Sname, Status, City ) 分别表示: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名,供应商状态,供应商所在城市。
J(Jno, Jname, City)分别表示:工程号,工程名,工程项目所在城市。
P(Pno, Pname,Color, Weight)分别表示:零件代码,零件名称,零件的颜色,零件的重量。
SPJ(Sno,Pno,Jno,Qty)表示供应的情况:供应商代码,零件代码,工程号,数量。
下面4个小题,请用关系代数表述:
(1)求供应工程(Jno)为J1,零件(Pno)为P1的供应商号码(Sno)
(2)求供应工程(Jno)为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3)求没有使用供应商城市(City)为“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4)求至少使用了供应商(Sno)为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1.设某工厂有产品、零件、材料和仓库等实体,其中产品有产品号、产品名、类别等属性,零件有零件号、零件名称、规格、单价、描述等属性,材料有材料号、名称、描述等属性,仓库有仓库号、面积、地址、电话号码等属性;假设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有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
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试根据以上语义画出详细的ER图。
(5分)
2. 已知学生的关系模式S(Sno, Sname, SD, Sdname, Course, Grade), 其中Sno学号,Sname姓名,SD 系名,Sdname 系主任名, Course课程,Grade成绩
(1)写出关系模式S的基本函数依赖和主码
(2)将关系模式分解成2NF,并说明为什么?
(3)将关系模式分解成3NF,并说明为什么?
答: 关系模式S的基本函数依赖如下:
Sno→Sname,SD→Sdname,Sno→SD,(Sno,Course) →Grade 关系模式S的码为:(Sno,Course)。
(2)原关系模式S为几范式?为什么?分解成高一级范式,并说明为什么? 答: 原关系模式S是属于1NF 的,码为(Sno,Course),非主属性中的成绩完全依赖于码,而其它非主属性对码的函数依赖为部分函数
依赖,所以不属于2NF。
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函数依赖为部分函数依赖,将关系模式分解成2NF如下: S1(Sno,Sname,SD,
Sdname) S2(Sno,Course,Grade)
(3)将关系模式分解成3NF,并说明为什么? 答: 将上述关系模式分解成3NF如下:
关系模式S1中存在Sno→SD,SD→Sdname,即非主属性Sdname传递依赖于Sno,所以S1不是3NF。
进一步分解如下:
S11(Sno,Sname,SD) S12(SD,Sdname) 分解后的关系模式S11、S12满足3NF。
对关系模式S2不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故属于3NF。
所以,原模式S(Sno,Sname,SD,Sdname,Course,Grade)按如下分解满足3NF。
S11(Sno,Sname,SD) S12(SD,Sdname)
S2(Sno,Course,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