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功和功率 Word版含解析
功 功率(教学案)-2019年高考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

押题专练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功和功率的分析和计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对功率问题尤其是机车牵引力的功率,应处理好机车以额定功率起动和以恒定牵引力起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特别是对以恒定牵引力起动,开始一段时间机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牵引力将减少,速度增加,最后机车将做匀速运动。
在学习中,有必要了解两种情况下对应的v t 图象的区别和联系。
一、功1.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1)恒力做功的判断:依据力与位移的夹角来判断。
(2)曲线运动中做功的判断:依据F 与v 的方向夹角α来判断,当0°≤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90°<α≤180°,力对物体做负功;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
(3)依据能量变化来判断: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
此法常用于判断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判断。
2.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3.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先求合力F 合,再用W 合=F 合l cos 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 1、W 2、W 3 …,再应用W 合=W 1+W 2+W 3+…求合力做的功。
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1.平均功率的计算 (1)利用P =W t。
(2)利用P =F v cos α,其中v 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1)利用公式P =Fv cos α,其中v 为t 时刻的瞬时速度。
(2)利用公式P =Fv F ,其中v F 为物体的速度v 在力F 方向上的分速度。
(3)利用公式P =F v v ,其中F v 为物体受的外力F 在速度v 方向上的分力。
三、机车启动问题 1.两种启动方式的比较两种方式 以恒定功率启动 以恒定加速度启动P t 图和v t 图OA段过程分析v ↑⇒F =P 不变v ↓⇒a =F -F 阻m↓a =F -F 阻m不变⇒F 不变⇒v ↑P =Fv ↑直到P 额=Fv 1运动性质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维持时间t 0=v 1aAB段过程分析F =F 阻⇒a =0⇒v m =P F 阻v ↑⇒F =P 额v↓⇒a =F -F 阻m↓ 运动性质 以v m 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C 段无F =F 阻⇒a =0⇒以v m =P 额F 阻匀速运动2.三个重要关系式(1)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 =P F 阻。
高考物理一轮作业手册 第2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含解析)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22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础热身1.将一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R 表示外电路电阻,I表示电路的总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U外=IR可知,外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B.由U内=Ir可知,电源两端的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C.由U=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D.由P=IU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2.2012·福州质检如图K22-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为光敏电阻,光照强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减小.现增加光照强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K22-1A.B灯变暗,A灯变亮B.R0两端电压变大C.电源路端电压不变D.电源总功率不变3.2012·衡水中学调研如图K22-2所示电路,灯A、B都能正常发光,忽然灯A变亮,灯B变暗,如果电路中有一处出现断路故障,则出现断路故障的电路是( )图K22-2A.R1所在的支路B.R2所在的支路C.R3所在的支路 D.电源所在的电路技能强化4.2012·德州期末如图K22-3所示,直线1和2分别为两个不同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象,E1、r1分别为电源1的电动势和内阻,E2、r2分别为电源2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图K22-3A.E1=E2B.r1>r2C.当两个电源短路时电源1的短路电流大D.当两个电源分别接相同电阻时,电源2的输出功率小5.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夹角为θ2,则( )图K22-4A.θ1<θ2,I1<I2B.θ1>θ2,I1>I2C.θ1=θ2,I1=I2D.θ1<θ2,I1=I26.2012·浙江省名校联考如图K22-5所示电路中,两平行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距离d=40 cm,电源电动势E=20 V,内电阻r=1 Ω,电阻R=3 Ω.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B板小孔以初速度v0=4 m/s竖直向上射入板间.小球带电量为q=10-2C,质量为m=1×10-2kg,不考虑空气阻力.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球的最高点恰能达到两板中间,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g=10 m/s2)( )图K22-5A.36 W B.51 WC.57 W D.64 W7.2012·信阳调研如图K22-6所示,直线a、抛物线b和曲线c分别为某一稳恒直流电源在纯电阻电路中的总功率P、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 r、输出功率P R随电流I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图K22-6A.电源的电动势为9 V,内阻为3 ΩB.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C.图象中任意电流值对应的P、P r、P R间的关系为P>P r+P RD.电路中总电阻为2 Ω时,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且为2.25 W8.2012·大庆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如图K22-7所示,电源电动势均为E=12 V,内阻均为r=3 Ω.R0=1 Ω,直流电动机内阻R0′=1 Ω.当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1=2 Ω时,图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2使图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额定功率为6 W),则此时R2的阻值和电动机的热功率P为( )图K22-7A.R2=2 Ω B.R2=1.5 ΩC.P=6 W D.P=4 W挑战自我9.2012·天水一中期末如图K22-8所示,电源电动势E=10 V,内阻r=1 Ω,R1=3 Ω,R2=6 Ω,C=30 μF.图K22-8(1)闭合开关S,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2)然后将开关S断开,求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化量和流过R1的总电荷量;(3)如果把R2换成一个可变电阻,其阻值可以在0~10 Ω范围变化,求开关闭合并且电路稳定时,R2消耗的最大电功率.实验(七) [实验7 多用电表的使用]1.2012·琼海模拟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每一量程的测量范围从0~∞B.若选择开关扳在欧姆挡上的× 1挡上,准确调零后,测量电阻,指针恰指在刻度30和50的正中央,则待测电阻的阻值正好为40 ΩC.若多用电表内没有安装电池,就不能直接用来测量电阻D.只有在测量电阻时,才需要进行机械调零(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A.测电压时,应按图甲连接方式测量B.测电流时,应按图乙连接方式测量C.测电阻时,应按图丙连接方式测量D.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应按图丁连接方式测量图S7-12.2012·黄浦期末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测量仪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某段导体的电阻.图S7-2(1)主要的操作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②步操作.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选择电阻挡“×10”;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导体的两端相接,读取导体的电阻.(2)采用上述的操作步骤后,多用表的示数如图S7-2所示.则该段导体的电阻测量值为________Ω.3.2012·烟台诊断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b位置,如图S7-3所示.(1)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挡位,a和b的相应读数各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图S7-3b 电阻×10______ Ω姆挡是________(选填“×10”、“×100”或“×1 k”).4.2012·长白山检测某同学用一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他感觉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经过反复检查、测量,认为自己的测量没有任何问题,是多用电表的欧姆挡不准,且表头没有问题,而是欧姆挡的中值电阻(即内阻)不准,他准备用实验测量一下它的中值电阻.该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中间刻度为“30”,他手头有的器材如下:A.电流表:有0.6 A、3 A两个量程B.电压表:有3 V、15 V两个量程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0 ΩD.电源:电动势1.5 VE.电阻箱:0~9999.9 ΩF.开关、导线(1)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测量该多用电表×10挡的中值电阻,简述测量方法.(2)若实验测得的值为350 Ω,则用该挡测量电阻时测得的值总是偏__________.(3)关于多用电表欧姆挡的使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红、黑表笔插错插孔,则不影响测量结果B.若待测电阻不跟别的元件断开,则其测量值一定偏大C.测量标有“6 V,0.3 A”字样的完好小灯泡的电阻,其测量值一定小于20 ΩD.测量电阻时若倍率选“×1”,这时指针恰指在200 Ω和300 Ω的正中间,则其电阻值小于250 Ω实验(八) [实验8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1.2012·广州调研在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1)测长度时,金属丝的起点、终点位置如图S8-1甲所示,则长度为__________cm;(2)用多用表“Ω×1”挡估测其电阻,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阻值为__________Ω;(3)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4)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______________ (填“左”或“右”)端.丙图S8-12.冬春季节降水量小,广东沿海附近江河水位较低,涨潮时海水倒灌,出现所谓“咸潮”现象,使沿海地区的城市自来水的离子浓度增高,水质受到影响.为了研究咸潮出现的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监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图S8-2甲所示,两电极相距L=0.314 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安装前他用如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图为卡尺的背面)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丙所示.图S8-2他还选用了以下仪器:量程15 V、内阻约300 kΩ的电压表,量程300 μA、内阻可忽略不计的电流表,最大阻值1 kΩ的滑动变阻器,电动势E=12 V、内阻r=6 Ω的电池组,开关等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图S8-3为根据他测得的包括坐标为(0,0)的点在内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所画的I-U图线.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对应图S8-2乙中的游标卡尺中的A、B、C三部分中的哪一部分与玻璃管内壁接触________(填代号“A”“B”或“C”);(2)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mm;(3)水的电阻率ρ=________Ω·m;(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4)如图S8-4中的仪器实物部分已连线,将其他部分连接成能测出图S8-3数据的实物连接图;图S8-3 图S8-4(5)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先滑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填“A”或“B”)3.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的合金丝R x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合金丝R x的电阻约为5 Ω.提供的仪器有:A.电压表V(内阻约为10 kΩ,量程为3 V)B.电流表A1(内阻约为3 Ω,量程为0.6 A)C.电流表A2(内阻约为0.1 Ω,量程为3 A)D.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5 Ω,额定电流为2 A)E.电源E(电动势为5 V,内电阻为1 Ω)F.一个开关、若干导线(1)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某同学根据以上仪器,按图乙连接实验线路,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较窄,现请你用笔在图S8-5中画一条线对电路进行修改,使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变宽.图S8-5(3)修改后的电路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实验(九) [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2 V,额定功率1.5 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4.5 V,内阻约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 mA,内阻约为2 Ω);电流表A2(量程400 mA,内阻约为1 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约10 Ω),开关S,导线若干.(1)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2)在实线框内设计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电路图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误差较小;(3)图S9-1为实验中所描述的图象,则P点所代表的状态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__.图S9-1,,,)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如图S9-2甲所示,所用小电珠的额定电压是3.8 V.(1)关于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误差主要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B.系统误差主要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C.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忽略电源内阻引起的D.系统误差主要是由读数时的估读引起的(2)根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图乙所示.试在坐标系中画出该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并从图象中求出该小电珠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图S9-2(3)该小电珠在1 V电压下不发光,此时灯丝的实际电阻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小电珠在 2 V电压下开始发出微弱的黄光,此时灯丝的实际电阻又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电阻为什么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已连接如图S9-3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图S9-33.某同学想描绘一只标称为“2.5 V,1.5 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A.电流表A1(量程3.0 A,内阻约0.2 Ω)B.电流表A2(量程0.6 A,内阻约1 Ω)C.电压表V1(量程3.0 V,内阻约3 kΩ)D.电压表V2(量程15.0 V,内阻约10 kΩ)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 Ω,最大允许电流为2 A)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 Ω,最大允许电流为0.5 A)G.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为0.25 Ω)H.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应选择的器材为:电流表______,电压表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2)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作出实验原理图;图S9-4 K(3)正确连接电路后,该同学测出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你在坐标纸上描出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1 2 3 4 5 6 7 8次数电压0 0.20 0.40 0.80 1.20 1.60 2.00 2.40U/V电流I0 0.11 0.21 0.33 0.40 0.45 0.48 0.52/A图S9-5(4)该同学完成实验后,又将本实验所用器材按图S9-5所示连接,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小灯泡先变暗后变亮,则小灯泡最暗时的功率约为__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实验(十) [实验1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2012·漳州五校联考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二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可以提供器材有: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3 V,内阻约1.5 Ω)B.电流表A1(量程0.6 A,内阻r1约0.5 Ω)C.电流表A2(量程1 mA,内阻r2=200 Ω)D.滑动电阻器R1(0~20 Ω,2.5 A)E.电阻箱R2:(0~9999 Ω)以及开关、导线若干.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解答说明下列问题:(1)现有器材中没有电压表,该同学用电阻箱R2与电流表________(选填“A1”或“A2”)串联改装为电压表,来测量路端电压.(2)请根据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成实物图S10-1的连接.(3)测量得到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S10-2所示.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在图上用铅笔描出U —I 图线.由此求得:E =________V ,r =________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S10-1 图S10-22.2012·平顶山期末在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实验时,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源一个,已知内阻为R A 的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为使测量更加准确,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读出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 ,以1I 为纵坐标,R 为横坐标,画出1I 与R 的关系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S10-3甲所示.图线延长可得直线在纵轴的截距为m ,直线的斜率为k.(1)E =________,r =________. (2)在虚线框图乙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图S10-33.2012·黄冈期末某同学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压表(内阻很大)、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S10-4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S10-4 图S10-5(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若利用图象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应作________图象;A .U -U RB .R -U R C.1R-U (2)根据(1),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图S10-5的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3)由(2)中作出的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Ω.4.2012·淄博模拟在“测定2节干电池组成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 .待测的干电池组(电动势约为3.0 V ,内阻小于2.0 Ω)B .电流表A 1(量程0~3 mA ,内阻R A1=10 Ω)C .电流表A 2(量程0~0.6 A ,内阻R A2=0.1 Ω)D .滑动变阻器R 1(0~20 Ω,10 A)E .滑动变阻器R 2(0~200 Ω,1 A)F .定值电阻R 0(990 Ω)G .开关和导线若干(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S10-6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实验电路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表A 1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Ω.图S10-6专题(七) [专题7 电学实验专题]基础热身1.2012·松江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上,大量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在有光照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没有光照时,可以视为一个电学器件.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个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没有储存电能)的I -U 特性.所用的器材包括:太阳能电池、电源E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 、开关S 及导线若干.甲乙图Z7-1(1)为了描绘出完整的I-U特性曲线,在图Z7-1甲中A处接________表,B处接________表,并将图甲连成完整的实验电路图.(2)该实验小组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描点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象,图中PQ为过P点的切线.由图可知,当电压小于2.00 V时,太阳能电池的电阻________(选填“很大”或“很小”);当电压为2.80 V时,太阳能电池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2.2012·杨浦测试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内阻R g的电路如图Z7-2所示.所用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I g为200 μA,内阻R g 估计在400~600 Ω之间.图Z7-2(1)按图Z7-2测定电流表G的内阻R g,需要选用合适的器材,现有供选用的器材如下:A.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 Ω)B.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75 Ω)C.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 Ω)D.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 Ω)E.电源(电动势6 V,内阻0.3 Ω)F.电源(电动势12 V,内阻0.6 Ω)按实验要求,R最好选用________,R′最好选用________,E最好选用________.(填入选用器材的字母代号)(2)请将以下各实验步骤填写完整.①依照电路原理图将实物连接成实验线路,开始时两个开关均断开.②将R阻值调至最大,闭合开关________,调节________的阻值,使电流表达到满刻度.③闭合________,调节R′的阻值使电流表达到________.④读出R′的读数,即为电流表的内阻.(3)这种方法测出的电流表的内阻R g比它的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3.2012·中山期末为了测量某一未知阻值的电阻R x,实验小组找来以下器材: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电流表(0~0.6 A,内阻约1 Ω)、滑动变阻器(0~15 Ω,2 A)、电源(3 V,内阻很小)、开关与导线,该小组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你按要求填写:①断开开关,请按图Z7-3甲所示的电路图在图乙中连接实物图;甲乙图Z7-3②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端.③闭合开关,缓慢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多组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作出I-U图如图Z7-4所示;图Z7-4④整理仪器.(1)根据I-U图可得,该未知电阻的阻值为R x=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于实验中使用的电表不是理想电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则该小组同学实验测出的电阻值____________ R x的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利用现有的仪器,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这个电阻的阻值,你给该实验小组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2·贵州五校联考测量一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下:A.待测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Ω)B.电流表(量程3 A,内阻为0.01 Ω)C.定值电阻(R=3 kΩ,额定电流0.5 A)D.电池组(电动势略小于3 V,内阻不计)E.开关两只F.导线若干(1)为了能更准确地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请将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2)用你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时,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上述所测各物理量表示电压表内阻,其表达式应为R v=__________.5.2012·株洲检测中国机器人农民发明家吴玉禄只有小学文化,为了给他的机器人找一个可充电电池,他在废品站找到了一个像电池一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上面标有“TNT”字样,他高兴地拿回去充电,结果差点丢了性命.如果你是他的儿女,为了安全起见,你能给他提出一些建议或帮助吗?(1)经上网查找,这是只工业电雷管,在充电时电能转化成热能会引发爆炸.给你一个多用电表你会选择________(填“直流电流”“直流电压”或“电阻”)挡来判断它是否为电池,可保证既安全又方便.(2)经核实该电雷管全电阻值为6 Ω,其中电热丝阻值为5 Ω,引脚线长2 m,阻值为1 Ω,当通以0.45 A电流时约6 s爆炸,若吴玉禄用5.4 V的电压给它充电,理论上约________s爆炸.(3)某兴趣小组发扬吴玉禄精神,用伏安法设计了一实际测量上述单只电雷管电阻的电路.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待测电雷管R x,炸药桶(保护作用,防爆破)电流表A1:量程0.5 A 、内阻约0.5 Ω电流表A2:量程30 mA、内阻约30 Ω电压表V1:量程30 V、内阻约10 kΩ电压表V2:量程2 V、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10 Ω电阻箱R0:0~999.9 Ω,0.1 A干电池E:电动势1.5 V,内阻约0.1 Ω开关S及导线若干.①请设计一个较合理的电路原理图,画在方框内,要求通过电雷管的电流不超过27 mA,电压能从零调节,尽可能减小误差.②写出R x的计算公式R x=____________;说明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2·苏北四市二模某同学要测量电阻R x(阻值约18 Ω)的阻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电池组E(电动势3 V,内阻约1 Ω);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0.5 Ω);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5 kΩ);电阻箱R(阻值范围0~99.99 Ω,额定电流1 A);开关S,导线若干.(1)为使测量尽可能准确,应采用图Z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A BC D图Z7-5(2)下表中记录了电阻箱阻值R 及对应电流表A 、电压表V 的测量数据I 、U ,请在图Z7-6上作出1U -1R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电阻R x 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图Z7-6(3)此实验中电阻R x 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课时作业(二十二)1.C [解析] 电路的总电流I 随外电阻R 的变化而变化,选项A 错误;U 内=Ir 是电源内电阻上电压,不是电源两端的电压,选项B 错误;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不变,由U =E -Ir 可知,电源输出电压U 随I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 正确;U 会随着I 的变化而变化,选项D 错误.2.B [解析] 光照加强时,R 1的电阻值变小,R 1与灯B 并联部分电路阻值变小,电源外电路的总阻值R 变小,干路电流I =E R +r变大,路端电压U =E -Ir 变小,电源总功率P =EI 变大,C 、D 错误;A 灯两端电压等于路端电压,路端电压U 变小,流过A 灯的电流I A=U R A变小,实际功率变小,A 灯变暗,A 错误;干路电流I 变大,通过灯A 的电流I A 变小,定值电阻R 0两端电压U 0=(I -I A )R 0变大,B 正确.3.B [解析] 若R 1所在支路断路,A 变暗,B 变亮;若R 3所在支路断路,A 、B 都变亮;若电源所在的电路断路,A 、B 都熄灭.4.ACD [解析] 电源的U -I 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与横轴的截距表示电源的短路电流,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据此结合图象可知,E 1=E 2,r 1<r 2,当两个电源短路时电源1的短路电流大,选项A 、C 正确,选项B 错误;当两个电源分别接相同电阻时,接有电源2的电路的总电阻较大,干路电流较小,输出功率较小,选项D 正确.5.D [解析] 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没有变化,因此I 1=I 2.而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电压增大,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因此θ变大,θ1<θ2.D 正确.6.A [解析] 设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对小球应用动能定理,-Uq 2-12mgd =-12mv 20,解得U =12 V ,电路中的电流I =E -U R +r=2 A ,电源的输出功率P =EI -I 2r =36 W ,A 正确. 7.BD [解析] 电源的总功率P =EI ,由直线a 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3 V ,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 =I 2r ,由抛物线b 得电源内阻r =1 Ω,A 错误,B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P =P r +P R ,C 错误;当R =r =1 Ω时,即总电阻为2 Ω时,外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即输出功率P R =E 24r=2.25 W ,D 正确. 8.BD [解析] 两图中的电源相同,它们的最大输出功率相同,由甲图得电流I =E R 1+R 0+r=2 A 时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值为P m =EI -I 2r =12 W ;对乙图,电动机的功率为6 W ,R 2的功率P R2=I 2R 2=6 W ,故电阻R 2=1.5 Ω,A 错误,B 正确;电动机的热功率P =I 2R 0′=4 W ,C 错误,D 正确.9.(1)1 A (2)4 V 1.2×10-4C (3)6.25 W[解析] (1)稳定时,电容器看作断路,电路中的电流I =E r +R 1+R 2=1 A. (2)S 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IR 2=6 VS 断开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10 V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化量ΔU =4 V流过R 1的总电荷量ΔQ =ΔUC =1.2×10-4C.(3)当R 2=R 1+r =4 Ω时,R 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P 2=E 24()R 1+r =6.25 W. 实验(七)1.(1)AC (2)BD [解析] (1)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的刻度是不均匀,B 错误;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前都需要机械调零,D 错误.(2)测电压时,电表并联,电流从红表笔流入,A 错误;测电阻时,要与其他元件断开,C 错误;测电流和测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B 、D 连接方式正确.2.(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调零 (2)80[解析] (1)多用电表测电阻操作中选挡后必须进行欧姆调零;(2)多用表的读数为8.0×10 Ω=80 Ω.3.(1)26 0.65 40 (2) ×100[解析] (1) 直流电流100 mA 挡的读数为26 mA ;直流电压2.5 V 挡的读数为0.65 V ;电阻×10挡的读数为4×10 Ω=40 Ω;(2)测电阻时应使表头指针偏转在中央附近,选×100挡.4.(1)a.将选择开关旋至×10挡,然后将两表笔短接,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电流的满刻度.b.将电阻箱接在两表笔间,调节电阻箱,使指针指到中间刻度,则此时电阻箱的读数即为多用电表×10挡的中值电阻. (2)小 (3)ACD实验(八)1.(1)60.48 (2)4.5 (3)如图所示 (4)左[解析] (1)金属丝的起点的刻度为10.00 cm ,终点的刻度为70.48 cm ,则长度为70.48 cm -10.00 cm =60.48 cm ;(2)多用电表的示数为4.5×1 Ω=4.5 Ω;(3)电阻丝电阻约5 Ω,阻值较小,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电压表量程为3 V ,电流表量程为0.6 A ,滑动变阻器选择限流式,连线如图所示;(4)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处于阻值最大处,即滑片P 移至最左端.2.(1)A (2)6.70 (3) 11 (4)如图所示 (5)A[解析] (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使游标卡尺中的内测量爪与玻璃管内壁接触;(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6 mm +0.02×35 mm =6.70 mm ,即玻璃管的内径;(3)U -I 图线的斜率为待测河水的电阻,R =880×10-6 Ω=1×105 Ω,水的电阻率ρ=RS L =105×14π×()6.7×10-320.314 Ω·m =11Ω·m ; (4)待测电阻105Ω,阻值很大,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3Ω,选择限流式调控范围小,应采用分压式连接,连线如图所示;(5) 开关闭合前,分压式连接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小电压输出位置,应滑至A 端.3.(1)B (2)如图所示 (3)小[解析] (1)待测合金丝R x 的电阻约为5 Ω,通过的最大电流I =U R =35A =0.6 A ,则电流表选B ;(2)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5 Ω,限流式调控能力弱,采用分压式连接;(3)电流表采用的外接法,电流测量值偏大,电阻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实验(九)1.(1)A 2 (2)如图所示 (3)0.9 W[解析] (1)额定电压4.2 V ,额定功率1.5 W 的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 =P U=0.357 A =357 mA ,故电流表需要选择量程为400 mA 的电流表A 2.(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应该设计为分压电路,由于小灯泡电阻不大,采用电流表外接.(3)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 =UI =3.0×0.3 W =0.9 W.2.(1)A (2)图略 1.14 W(3)①7.1 ②9.1③ 因为小电珠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至b 端B .开关S 应该断开[解析]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A 正确;(2)根据实验的描点,连成平滑曲线,由图线得3.8 V 电压下的电流为0.3 A ,则额定功率1.14 W.(3)小电珠在1 V 电压下的电阻R 1=10.14 Ω=7.1 Ω;小电珠在2 V 电压的电阻R 2=20.21Ω=9.1 Ω;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温度不同,灯丝的电阻率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4)2个不当之处为: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至b 端,B.开关S 应该断开.3.(1)B C E (2)如图所示 (3)图略[解析] (1)电源的电动势3 V ,电压表选量程3 V 的V 1,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 =P U =1.52.5A =0.60 A ,电流表应选用A 2即可;由于滑动变阻器分压式连接,所以选最大阻值较小的R 1即可;(2)电压从零开始可调,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又小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阻R x <R A R V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3)描点,连成平滑的直线;(4)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正中央时,整个电路电阻最大,电流最小,灯泡最暗,对闭合电路,灯泡两端的电压U =E -I(r +R 滑)=3-2.5I ,在同一坐标画出U =3-2.5I 的图。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作业:《功、功率》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七) 功 功率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在物体的速度由0增为v 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1,在物体的速度由v 增为2v 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2,则W 1∶W 2为( )A .1∶1B .1∶2C .1∶3D .1∶4 2.起重机将质量为m 的货物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匀加速提升,在t 时间内上升h 高度,设在t 时间内起重机对货物做的功为W 、平均功率为P ,则 ( )A .W =mahB .P =mta (a +g )C .P =12mta (a +g ) D .W =m (a +g )h3.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恒力F 1用下,做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恒力F 2,物体做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且F 1与F 2功率相同.则可能有( )A .F 1=F 2,v 1>v 2B .F 1=F 2,v 1<v 2C .F 1>F 2,v 1<v 2D .F 1<F 2,v 1<v 24.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t 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汽车重量的k 倍,则( )第4题图A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比为1∶2B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汽车牵引力F 与所受阻力大小比为3∶1D .汽车牵引力F 做的功为3kmgv 0t 025.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1,它在水平面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 f 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最大车速为v .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第5题图A .汽车开始时做匀加速运动,t 1时刻速度达到v ,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汽车开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汽车开始时牵引力逐渐增大,t 1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D .汽车开始时牵引力恒定,始终与阻力大小相等6.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车从某地同时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同方向加速运动,甲车功率恒定,乙车牵引力恒定,两车所受阻力相等且均为恒力.经过t 时间,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则( )A .t 时刻甲车一定在乙车的前面B .t 时刻甲车加速度大于乙车加速度C .t 时刻甲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大于乙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D .t 时间内甲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小于乙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7.质量为m 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 ,那么当汽车的车速为v /3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P mvB.2P mvC.3P mvD.4P mv8.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第8题图A .3t 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5F 20t 0mB .3t 0时刻的瞬时功率为15F 20t 0mC .在t =0到3t 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23F 20t 04mD .在t =0到3t 0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25F 20t 06m9.质量为m 的物块在水平恒力F 的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的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的坡顶B 处,获得的速度为v ,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A .重力所做的功是mgxB .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是12mv 2+mghC .推力对物块做的功是12mv 2D .阻力对物块做的功是12mv 2+mgh -Fx第10题图10.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海伦·杰尔斯基研究了各种自行车特技的物理学原理,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探寻特技动作的极限,设计了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高难度动作——“爱因斯坦空翻”,并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由自行车特技运动员(18岁的布莱士)成功完成:“爱因斯坦空翻”简化模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自行车运动员从B点由静止出发,经BC圆弧,从C点竖直冲出,完成空翻,完成空翻的时间为t.由B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谋求:自行车运动员从B到C至少做多少功?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以2m/s的速度运行,两端水平距离l=8m,把一质量m=2kg的物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A端,物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把这个物块从A端传送到B端的过程中,不计物块的大小,g 取10m/s2,求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平均功率.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平板A,平板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B,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今在物体B上加一水平恒力F,使B和A发生相对滑动,经过时间t,B在A上滑动了一段距离但并未脱离A.求:第12题图(1)摩擦力对A所做的功;(2)摩擦力对B所做的功;(3)若长木板A固定,B对A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课时作业(十七) 功 功率1.C 【解析】 由于地面光滑,无摩擦力,则W 1=12mv 2-0;W 2=12m(2v)2-12mv 2=32mv 2所以W 1∶W 2=1∶3.2.CD 【解析】 起重机对货物做功W =Fs ,F -mg =ma ,所以W =m(a +g)h.平均功率P =Fv.v =v +at 2,所以P =Fv =m(a +g)·at 2=mat (a +g )2.故选CD.3.C 【解析】 设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素为μ,则F 1·cos θ=μ(mg+F 1sin θ),F 2cos θ=μ(mg-F 2sin θ).由此可判断,F 1cos θ>F 2cos θ,即F 1>F 2;又因为F 1与F 2功率相同,即F 1cos θ·v 1=F 2cos θ·v 2,F 1>F 2所以v 1<v 2,故选C.4.BCD 【解析】 由图像分析可知;因为加速时间为t 0,减速时间为2t 0,所以加速与减速过程位移之比,S 加∶S 减=t 0∶2t 0=1∶2.故B 正确.由于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则V 加=V 减=S 加S 减·t 减t 加=1∶1,故A 错.加速时,F -f =F -kmg =m v 0t 0减速时,f =kmg =mv 02t 0所以F -f =2f ,则F∶f=3∶1,故C 正确.W F -W f =0,所以W F =W f =kmg·v 0·3t 02=32kmgv 0t 0,故D 正确,故选BCD.5.B 【解析】 汽车开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达到额定功率P 1,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当Pv =F f 时,达到最大速度v m ,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汽车开始牵引力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速度v m 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由此可判断只有B 正确,故选B.6.A 【解析】 t 时刻v 甲=v 乙,由v =at 知,a 甲=a 乙,a =F 合m ,因为两车所受阻力与两车质量均相等,所以t 时刻两车的牵引力相等,由P =Fv 知,P 甲=P 乙,由于甲车功率恒定,乙车牵引力恒定,所以t 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少,乙车的功率逐渐增大,由s =12at2知,t 时刻甲车一定在乙车前面,t 时间内,P 甲均>P 乙均,故选A.7.B 【解析】 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有f =F =P v .根据P =F′v 3,得F′=3P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f m =3P v -Pv m =2Pmv.故B 正确,A 、C 、D 错误.8.BD 【解析】 根据Ft 图线,在0~2t 0内的加速度a 1=F 0m 2t 0时的速度v 2=a 1·2t 0=2F 0m t 0 0~2t 0内位移s 1=v 22·2t 0=2F 0m t 20,故F 0做的功W 1=F 0s 1=2F 20m t 20 在2t 0~3t 0内的加速度a 2=3F 0m 3t 0时的速度v 3=v 2+a 2t 0=5F 0m t 0 故3t 0时的瞬时功率P 3=3F 0v 3=15F 20t 0m在2t 0~3t 0内位移s 2=v 2+v 32·t 0=7F 0t 202m 故做的功W 2=3F 0·s 2=21F 20t 22m 因此在0~3t 0内的平均功率P =W 1+W 23t 0=25F 20t 06m,故B 、 D 正确.9.D 【解析】 由于物块升高h ,则物块克服重力做功为mgh.故A 错误;合外力做功为动能的变化量,故B 错误;推力做的功为12mv 2+mgh +W f ,W f 为克服阻力做功.故C 错,由动能定理可得F X -mgh -W f =12mv 2所以W f =FX -mgh -12mv 2为克服阻力做的功.所以阻力对物块做的功为-W f =12mv 2+mgh -FX ,所以ABD 正确,故选D.10.W +18mg 2t 2【解析】 自行车运动员从C 点竖直冲出,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题意,h =12g(t 2)2=18gt 2,自行车由B→D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W 人-W -mgh =0. 故自行车运动员从B 到C 至少做功W 人=W +18mg 2t 2.11.0.8W 【解析】 物块刚放到传送带上时,由于与传送带有相对运动,物块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块做加速运动,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物块受向右的摩擦力为:F f =μmg=0.1×2×10N =2N ,加速度为a =μg=0.1×10m/s 2=1m/s 2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的位移为:x =v22a=2m.摩擦力做功为:W =F f x =2×2J =4J ,相对静止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此后物块匀速运动到B 端,物块由A 端到B 端所用的时间为:t =v a +l -x v=5s则物块在被传送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为:P =Wt =0.8W.12.(1)(μmgt)22M (2)(μmgt)2-μmgFt22m(3)0【解析】 (1)平板A 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 s A =12a A t 2=12·F f M t 2=μmgt22M 因为摩擦力F f 的方向和位移s A 相同,即对A 做正功,其大小为W f =F f s A =(μmgt)22M . (2)物体B 在水平恒力F 和摩擦力的合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的位移为s B =12a B t 2=12·F -F f ′m t 2.摩擦力F f ′方向和位移s B 方向相反,所以F f ′对B 做负功,W f =F f ′s B =-μmgs B ,即W f =(μmg t )2-μmgFt22m.(3)若长木板A 固定,则A 的位移s A ′=0,所以摩擦力对A 做功为0,即对A 不做功.。
2019年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五章 第1讲 功 功率 Word版含解析

配餐作业功功率►►见学生用书P335A组·基础巩固题1、通过认真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驾驶员通过操作方向盘,可以使汽车转弯B、在某一过程中,只要物体的位移为0,任何力对该物体所做的功就为0C、物体的速度为0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0D、静摩擦力对受力物体可以做正功,滑动摩擦力对受力物体一定做负功解析汽车在水平面上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是静摩擦力,所以在光滑水平面上,通过操作方向盘,不能使汽车转弯,A项错误;B 项容易片面地理解为W=Fx,因为位移x=0,所以W=0,但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例如汽车绕操场一圈回到出发点,虽然汽车的位移为零,但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牵引力做的功为牵引力乘以路程,B项错误;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联系,例如汽车启动的瞬间,虽然汽车的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C项正确;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做负功或不做功,D项错误。
答案C2.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
木板从水平位置OA 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
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 J。
用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 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N和f对物块都不做功B、N对物块做功为2 J,f对物块不做功C、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为2 JD、N和f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解析由做功的条件可知:只要有力,并且物块沿力的方向有位移,那么该力就对物块做功。
由受力分析知,支持力N做正功,但摩擦力f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不做功。
由动能定理知W N-W G=0,故支持力N做功为2 J。
答案B3、(多选)中国版“野牛”级重型气垫船,自重达540吨,最高时速为108 km/h,装有M-70大功率燃气轮机,该机额定输出功率为8 700 kW。
假设“野牛”级重型气垫船在海面航行过程所受的阻力f与速度v成正比,即f=k v。
届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功和功率含答案

届高考物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功和功率含答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五章机械能第1课时功和功率基本技能练1.(多选)一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从某时刻起,对该物体再施加一水平恒力F,运动了一段时间,则( ) A.如果物体改做匀速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C.如果物体仍做匀减速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D.如果物体改做曲线运动,则力F一定对物体不做功解析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施加一水平恒力F 后,如果物体改做匀速运动,则力F一定与摩擦力等大、反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对物体做正功,A正确;如果物体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力F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大于摩擦力,力F对物体做正功,B正确;如果物体仍做匀减速运动,则力F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但大小小于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物体做负功,C错误;只要物体受力F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共线,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力F与速度的夹角既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还可以是直角,各种做功情况都有可能,D错误。
答案AB2. (多选)(2014·广州模拟)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并与斜面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木块( )图1A.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αB.所受的支持力对木块不做功C.所受的摩擦力对木块做负功D.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解析木块随斜面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α,选项A正确;木块所受的支持力与木块位移的夹角为锐角,所以木块所受支持力对木块做正功,选项B错误;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与木块位移的夹角为钝角,所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对木块做负功,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AC3. (多选)如图2所示是“武广铁路”上一辆列车在某段时间内它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果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不变,那么对这段时间内该列车的运动情况的图象可用下图中的哪些图象来表示( )图2解析由图象可知,运动过程中列车的输出功率一定,若列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则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D正确;若列车正以恒定的功率启动,牵引力此时大于阻力,则随着列车速度增大,牵引力减小,列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C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针对训练:功和功率(含答案)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针对训练功和功率一、单选题1.关于功和功率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的大小只由力和位移的大小决定B.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比功率小的机械做功快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放在水平面上,斜面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挡住一个光滑的重球.当整个装置沿水平面向左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关于重球所受各力做功情况的说法中错误是()A.重力不做功B.斜面对球的弹力一定做正功C.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不做功D.挡板对球的弹力一定做负功3、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6~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4.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的A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则( )A.沿轨道1滑下重力做功多B.沿轨道2滑下重力做功多C.沿轨道3滑下重力做功多D.沿三条轨道滑下重力做的功一样多5.起重机吊钩下挂一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水泥袋克服钢索拉力做的功为( )A. mghB. ()-m g a hC. ()-m g a hm a g h+ D. ()6.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手托重物使之缓慢上移,直到弹簧恢复原长,手对重物做的功为1.W 然后放手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重物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对重物做的功为2W ,则( )A. 221W >m g kB. 221W m g k< C. 221W mv 2= D. 222212m g W mv k =- 7.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后立即关闭发动机让其滑行,直至停止.设在运动的全过程中汽车的牵引力做功1W ,克服摩擦力做功2W ,那么12:W W 为( )A.1:1B.1:2C.1:3D.1:48. 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某一值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及详细解析 第22讲功率

基础热身1.2011·陕西质检如图K22-1所示,用恒力F 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沿水平面从A 移到B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2-1A .有摩擦力时比无摩擦力时F 做的功多B .物体加速运动时F 做的功比减速运动时F 做的功多C .物体无论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力F 做的功一样多D .有摩擦力时比无摩擦力时F 做功的平均功率大2.2011·温州联考某汽车以恒定功率P 、初速度v 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的v -t 图象不可能是图K22-2中的( )A B C D图K22-23.2011·济南质检如果卡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0 kW ,它受到的阻力恒为2.5×103N ,则这辆卡车行驶的速度最大能达到( )A .75 km/hB .30 m/sC .25 km/hD .40 m/s4.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刻静止,其v -t 图象如图K22-3所示,图中α<β,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 ,平均功率为P ;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 1和W 2,平均功率分别为P 1和P 2,则( )图K22-3A .W =W 1+W 2B .W 1>W 2C .P =P 1D .P 1=P 2技能强化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恒定功率启动,设阻力恒定,图K22-4为汽车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图K22-4A .汽车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可用图乙描述B .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用图甲描述C .汽车的加速度—时间图象可用图丁描述D .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用图丙描述6.2011·徐州模拟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图象如图K22-5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图K22-5A.汽车的功率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C.汽车所受到的阻力D.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7.2011·厦门质检2009年12月福厦动车组进入试运行阶段.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厢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成一组.带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厢叫拖车.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开一节动车带三节拖车时,最大速度为120 km/h;改为开五节动车带三节拖车时,最大速度为( )A.60 km/h B.240 km/hC.300 km/h D.600 km/h8.如图K22-6所示,一质量为m1的木板放在固定在地面的光滑斜面上,木板的上端用细绳拴在斜面的顶端,有一只质量为m2的小猫站在木板上.剪断细绳,木板开始下滑,同时小猫沿木板向上爬,设从静止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木板向下滑,而小猫在木板上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则图K22-7中能正确反映在这段时间内小猫做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是( )图K22-6A B C D图K22-79.2011·杭州模拟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 kW,汽车质量为5 t.汽车在水平面上行驶时,阻力与车重成正比,g=10 m/s2,当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速度达12 m/s.突然减小油门,使发动机功率减小到40 kW,对接下去汽车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B.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C.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D.最后的速度大小是8 m/s10.2011年3月,以法、美为首的多国部队空袭了利比亚.美国空军在往返利比亚的过程中,美军战机进行了空中加油.空中加油的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加油机和受油机必须按照预定时间在预定地点会合,然后受油机和加油机实施对接,对接成功后,加油系统根据信号自动接通油路.加油完毕后,受油机根据加油机的指挥进行脱离,整个加油过程便完成了(如图K22-8所示).在加、受油机加油过程中,若加油机和受油机均保持匀速运动,且运动时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则( )图K22-8A.加油机和受油机不一定是相对静止的B.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速度可能不相等C.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受油机质量增大,必须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D.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加油机质量减小,必须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11. 2011·沈阳模拟如图K22-9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所受水平拉力F在2 s时间内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其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丙所示,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2-9A.物体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B.水平拉力F的最大功率为5 WC.2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D.2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12.一杂技运动员骑摩托车沿一竖直圆轨道做特技表演,如图K22-10所示.若车运动的速率恒为20 m/s,人与车质量之和为200 kg,车所受阻力与轨道间的弹力成正比(比例系数k=0.1).车通过最低点A时发动机的功率为12 kW,求车通过最高点B时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取g=10 m/s2)图K22-10挑战自我1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60 kW,汽车的质量为4 t,当它行驶在坡度为0.02(sinα=0.02)的长直公路上时,如图K22-11所示,所受摩擦阻力为车重的0.1倍.(g=10 m/s2)(1)求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0.6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当汽车匀加速行驶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汽车做的功为多少?图K22-11课时作业(二十二)【基础热身】1.C [解析] 恒力F做的功为W=Fx,与运动过程是否受摩擦力无关,与运动过程的速度变化无关,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物体与水平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时,物体由A 运动到B的时间较长,恒力F的功率较小,选项D错误.2.A [解析] 由P =Fv 得汽车速度为v 0时的牵引力F =P v 0.当F -f -mg sin θ=0时,汽车匀速运动;当F -f -mg sin θ>0时,汽车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F =P v 逐渐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mg sin θ=ma 知,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将匀速运动;当F -f -mg sin θ<0时,汽车减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减小,牵引力F =P v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g sin θ-F =ma 知,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将匀速运动.所以汽车不可能一直做匀变速运动.3.D [解析] 卡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由P =Fv 得其最大行驶速度为v m =P f=40 m/s. 4.ABD [解析] 整个过程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知,合力的功为零,选项A 正确;汽车运动过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由图象知第一段位移较大,选项B 正确;第一段运动是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摩擦力,所以P >P 1,选项C 错误;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平均速度相等,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选项D 正确.【技能强化】5.BC [解析]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恒定功率启动时,功率不变,速度越来越大,由P =Fv 可知牵引力越来越小,加速度a =F -f m越来越小,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此后匀速运动.故选项B 、C 正确.6.D [解析] 由P =Fv 和F -f =ma 得,a 与1v 的函数关系式为a =P m ·1v -f m,图线斜率k =P m ,汽车的质量已知,则汽车的功率P 可求;图线纵轴截距-f m=-2 m/s 2,即可求出汽车所受阻力f ,再由P =fv m 可求出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v m ,但汽车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无法求出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故选项D 正确.7.C [解析] 设每节车厢质量为m ,每节动力车的额定功率为P ,开一节动车带动三节拖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所受阻力为4kmg (k 为比例常数),则有P v-4kmg =0;当改为开五节动车带三节拖车以最大速度行驶时,则有5P v ′-8kmg =0;联立解得v ′=52v =300 km/h ,故选项C 正确.8.B [解析] 猫相对斜面位置不变,根据平衡条件知,木板对其沿斜面向上的力大小为F =mg sin θ,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猫对木板沿斜面向下的作用力F ′= F =mg sin θ,又知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at ,所以小猫做功的功率P =F ′v =mgv sin θ=mgat sin θ,即小猫做功的功率与时间成正比,选项B 正确.9.CD [解析] 发动机功率减小,由公式P =Fv 知,牵引力F 变小,f >F ,汽车做减速运动,使得汽车速度v 变小,F 变大,由f -F =ma 可知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变小,当再次出现F =f 时,汽车做匀速运动,选项A 、B 错误,C 正确;由f =P 额v m =5×103 N ,解得v m ′=P f=8 m/s ,选项D 正确.10.D [解析] 加油过程中应保持加油机和受油机相对静止,选项A 、B 均错误;加油机向受油机供油,加油机质量减小,受油机质量增大,因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欲保持匀速运动,加油机应逐渐适当减小发动机输出功率,受油机则应逐渐适当增大发动机输出功率.11.A [解析] 在减速阶段,f =ma ,μm g =ma ,则μ=0.1,选项A 正确;拉力F 的最大功率P =Fv =10×1 W =10 W ,选项B 不正确;物体在第1 s 内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与第2 s 内受到的合力的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D 不正确;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所以2 s 末没有回到出发点,选项C 不正确.12.4 kW[解析] 摩托车经最低点A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N1-mg =m v 2R 轨道对车的支持力为F N1=mg +m v 2R车在最高点B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 +F N2=m v 2R轨道对车的支持力为F N2=m v 2R-mg 车在最低点A 时,发动机的功率P 1=kF N1v车在最高点B 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 2=kF N2v联立以上各式解得P 2=4 kW【挑战自我】13.(1)12.5 m/s (2)13.9 s (3)4.16×105 J[解析] (1)汽车在坡路上行驶,所受阻力由两部分构成,即f =kmg +mg sin α=4000 N +800 N =4800 N.因为当F =f 时,P =fv m ,所以v m =P f=12.5 m/s.(2)汽车从静止开始以a =0.6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所以F ′=ma +f =7.2×103 N保持这一牵引力,汽车可达到匀加速行驶的最大速度 v m ′=P F ′=8.33 m/s 由运动学规律可以求出匀加速行驶的时间与位移.匀加速行驶的时间t =v m ′a=13.9 s 匀加速行驶的位移x =v m ′22a=57.82 m. (3)汽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行驶时牵引力做功W =F ′x =4.16×105J.。
备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 第1讲 功和功率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板块三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其中 1~6为单选,7~10为多选)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恰好垂直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则球落在斜面上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不计空气阻力)( )A.mg v 0tan θB.mg v 0tan θC.mg v 0sin θ D 、mg v 0cos θ答案: B解析: 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 =mg v y ,而v y tan θ=v 0,所以P =mg v 0tan θ,B 正确. 2、如图所示,站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车厢里的人向前推车厢壁,以下关于人对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正功B、做负功C.不做功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在水平方向上,人对车的作用力有两个:一个是人对车壁向前的推力F,另一个是人对车厢地板向后的摩擦力F′.由于人随车向前做匀加速运动,所以车对人的总作用力是向前的,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车的总作用力是向后的.所以此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人对车做的总功为负功,所以B正确.3.[2017·保定模拟]质量为5×103 kg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是1.0×103 N,则汽车匀加速起动过程中()A.第1 s内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为1.0×104 JB.第1 s内汽车所受合力的平均功率20 kWC.第1 s末汽车所受合力的瞬时功率为22 kWD.第1 s末汽车所受牵引力的瞬时功率为22 kW答案: 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得牵引力F=f+ma=1.1×104 N.第1 s内汽车位移x=12at2=1 m,第1 s 末汽车速度v=at=2m/s,汽车合力F合=ma=1×104 N,则第1 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W F=Fx=1.1×104 J,故A错误;第1 s内合力做功:W=F合x=1×104 J,其平均功率P=Wt=1×104 W,故B错误;第1 s末合力的瞬时功率P合=F合v=2×104 W,故C错误;第1 s末牵引力瞬时功率P=F v=2.2×104 W=22 kW,故D正确.4.[2018·宁波期末]如图所示,木块B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A置于B上,并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A、A所受的合外力对A不做功B.B对A的弹力做正功C.B对A的摩擦力做正功D.A对B做正功答案: C解析:木块向下加速运动,故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可知,木块A 所受的合力对A做正功,A错误.A、B整体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设为a,将a正交分解为竖直方向分量a1和水平方向分量a2,如图.因具有水平分量a2,故木块A必受水平向左摩擦力f,木块B对A的支持力N与速度方向成钝角,所以木块B对A的支持力做负功,B错误.木块B 对A的摩擦力f与速度方向成锐角,所以摩擦力f做正功,C正确.对木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mg-N=ma1①f=ma2②设斜面倾角为θ,a=g sinθ,a1=g sin2θ③a2=g sinθcosθ④摩擦力f与弹力N的合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N f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得:tanα=cosθsinθ=cotθ=tan⎝⎛⎭⎪⎫π2-θ又α=π2-θ,即α+θ=π2,即B对A的作用力与斜面垂直,所以B对A不做功,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下,所以A对B也不做功,D错误.5、[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如图所示,a、b两点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从a、b两点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抛出两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它们在水平地面上方的P点相遇.假设在相遇过程中两球的运动没有受到影响,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从a、b两点同时抛出B.两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1>v2C.从b点抛出的小球着地时水平射程较小D.从a点抛出的小球着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大答案: D解析:若a、b同时抛出,则到达P点所需时间t a>t b,要在P点相遇,需a球先抛出,故A错误.由于a、b到P点的水平位移相同,根据x=v t得v1<v2,故B错误.b点抛出的小球着地时水平射程大,如图所示,故C错误.a球着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 G a=mg v a cosθ=mg v ya=mg2t a,同理:P G b=mg v yb=mg2t b,所以P G a>P G b,故D正确.6. 在某次阅兵中,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数字“70”字样,而领头的直升机悬挂的国旗让人心潮澎湃.如图所示,为了使国旗能悬在直升机下不致飘起来,在国旗下端还悬挂了重物,假设国旗与悬挂物的质量为m ,直升机质量为M ,并以速度v 匀速直线飞行,飞行过程中,悬挂国旗的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旗与悬挂物受到3个力的作用B.细线的张力做功的功率为mg v cos αC.国旗与悬挂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零D.国旗与悬挂物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mg v tan α答案: B解析: 国旗与悬挂物受3个力,重力、细线的拉力、空气阻力,如图所示,拉力F =mg cos α,则F 的功率为P F =F v sin α=mg v tan α,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P f =f v =mg v tan α,由于国旗与悬挂物匀速,故合力做功为零,A 、C 、D 正确,B 错误,故选B.7.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答案: ACD解析: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方向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同向,因此,拉力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A 正确;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 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反向,也可能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同向,即拉力F 既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故B 错误、C 正确;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拉力F 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同向,即拉力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故D 正确.8.[2017·广州调研]用起重机提升货物,货物上升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3 s 到t =5 s 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 1、绳索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 2、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 3,则( )A.W 1>0 B 、W 2<0 C 、W 2>0 D 、W 3<0答案: CD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货物一直向上运动,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即W 1<0,W 2>0,A 、B 错误,C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力所做的功W 3=0-12m v 2,v =2 m/s,即W 3<0,D 正确. 9.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有光滑定滑轮的竖直杆,用轻绳一端系着小滑块,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现用恒力F 1水平向左拉滑块的同时,用恒力F 2拉右侧绳端,使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B 点后到达C 点,若AB =BC ,则滑块( )A.从A 点至B 点F 2做的功等于从B 点至C 点F 2做的功B.从A 点至B 点F 2做的功小于从B 点至C 点F 2做的功C.从A 点至C 点F 2做的功可能等于滑块克服F 1做的功D.从A 点至C 点F 2做的功可能大于滑块克服F 1做的功答案: CD解析: 由题意知,滑块从A 点至B 点时右侧绳端的位移大于滑块从B 点至C 点时右侧绳端的位移,F 2是恒力,则滑块从A 点至B 点F 2所做的功大于从B 点至C 点F 2所做的功,A 、B 错误;滑块从A 点至C点过程中,可能先加速后减速,滑块在C点速率大于或等于零,根据动能定理得知,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零,总功大于或等于零,则从A点至C点F2所做的功大于或等于滑块克服F1所做的功,C、D正确.10. [2017·山东青岛一模]如图所示,F-t图象表示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0时物体的初速度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4 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零B.前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C.物体在0~2 s内的位移大于2~4 s内的位移D.0~2 s内F所做的功等于2~4 s内物体克服F所做的功答案:ACD解析:由F-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合力的冲量,由题图可知,前4 s内图形的“面积”为0,则动量的变化为0,所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零,A正确;物体在0~2 s内的速度与2~4 s内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前4 s内物体一直向前运动,位移不为0,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知B错误,C正确;前4 s内合力做的总功为0,所以0~2 s 内F所做的功等于2~4 s内物体克服F所做的功,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11、[2017·六盘水模拟](10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以2 m/s的速度运行,两端水平距离l=8 m,把一质量m=2 kg的物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A端,物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则把这个物块从A端传送到B端的过程中,不计物块的大小,g取10 m/s2,求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平均功率.答案:0.8 W解析:物块放到传送带上的初始阶段,由于与传送带有相对运动,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加速运动,其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为:F f=μmg=0.1×2×10 N=2 N,加速度为a=μg=0.1×10 m/s2=1 m/s2,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的位移为:x=v22a=2 m.摩擦力做的功为:W=F f x=2×2 J=4 J相对静止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端,物块由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t=va+l-xv=5 s,则物块在被传送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为:P =W t =0.8 W.12.[2018·福建厦门调研](20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提升一重物,运用传感器(未在图中画出)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被提升重物的速度v 与对轻绳的拉力F ,并描绘出v -1F 图象.假设某次实验从静止开始提升重物,所得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线段AB 与纵轴平行,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一个时间段内v 和1F 的关系;线段BC 的延长线过原点,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间段内v 和1F 的关系;第三个时间段内拉力F 和速度v 均为C 点所对应的值且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图象上没有反映.实验中还测得重物由静止开始经过t =1.4 s,速度增加到v C =3.0 m/s,此后物体做匀速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绳重及一切摩擦力和阻力均忽略不计.(1)求第一个时间段内重物的加速度有多大?(2)求第二个时间段内牵引力的功率有多大?(3)求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答案: (1)5.0 m/s 2 (2)12 W (3)2.75 m解析: (1)由v -1F 图象可知,第一个时间段内重物所受拉力保持不变,且F 1=6.0 N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G=ma②重物速度达到v C=3.0 m/s时,受的是平衡力,即G=F2=4.0 N.由此解得重物的质量m=0.40 kg联立①②式解得a=5.0 m/s2(2)在第二段时间内,图象的斜率表示拉力的功率,所以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P=F v=11 4-16W=12 W.(3)设第一段时间为t1,则t1=v Ba=2.05.0s=0.40 s,设第二段时间为t2,t2=t-t1=1.0 s,重物在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2,根据动能定理有Pt2-Gx2=12m v2C-12m v2B,解得x2=2.75 m,则第二段重物上升的路程为2.75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二)功和功率[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人站在电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假定人与扶梯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脚所受的静摩擦力()A.等于零,对人不做功B.水平向左,对人不做功C.水平向右,对人做正功D.沿斜面向上,对人做正功答案:C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人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该力与人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则W=Fl cos α可知该力对人做正功,C正确.2.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作用力F1、F2而运动,已知力F1做功6 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 J,则力F1、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 A.14 J B.10 JC.2 J D.-2 J答案:D解析: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F1对物体做功6 J,物体克服F2做功8 J即F2对物体做功为-8 J,因而F1、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6 J-8 J=-2 J,因而选项D正确.3.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A、B两物体所受摩擦阻力之比F A∶F 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之比W A∶W B分别为()A.2∶1,4∶1 B.4∶1,2∶1C.1∶4,1∶2 D.1∶2,1∶4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a A∶a B=2∶1,又由F=ma,m A∶m B=2∶1,可得F A∶F B=4∶1,又由图象中面积关系可知A、B位移之比x A∶x B=1∶2,由做功公式W=Fx,可得W A∶W B=2∶1,故选B.4. (2018·福建莆田质检)如图所示,乒乓球运动员用同一个乒乓球两次发球,乒乓球恰好都在等高处水平向左越过球网,从最高点落到台面的过程中(不计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第1次过网时的速度小于第2次的B.球第1次的速度变化量小于第2次的C.球两次落到台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D.球两次落到台面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不相等答案:C解析:球下落的高度相同,由h=12gt2可知下落的时间相等,因球第1次比第2次通过的水平位移大,根据x=v t可知,球第1次过网时的速度大于第2次过网时的速度.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速度变化量只在竖直方向,由Δv=gt可得速度变化量相等.重力的瞬时功率P=mg v y,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相等,故球两次落到台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平均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重力两次做的功相等,时间也相等,重力两次的平均功率也相等.故选C.5.(2018·安徽百校论坛二联)(多选)一滑块静止在水平面上,t=0时刻在滑块上施加一水平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力F在第1 s内做的功为2 JB.力F在第1 s内做的功为4 JC.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 N D.力F在第2 s内做功的功率为3 W答案:AD解析:由图乙可知,滑块在第1 s内的位移:x1=12×1×1 m=0.5 m,力F在第1 s内做的功:W1=F1x1=4×0.5 J=2 J,故A正确,B错误;由图乙可知,滑块在第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可知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是3 N,故C错误.力F在第2 s内做功的功率:P=3 W,故D正确.6.(2018·福建质检)(多选)质量为400 kg的赛车在平直赛道上以恒定功率加速,受到的阻力不变,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1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赛车()A.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B.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C.恒定功率为160 kWD.所受阻力大小为1 600 N答案:CD解析:由题图可知赛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且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赛车的加速度为零,赛车的速度最大,A、B错误;对赛车受力分析,赛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以及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其中F=Pv,联立解得a=Pm v-F fm,当赛车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此时有1v=0.01 m-1·s,即最大的速度为v m=100 m/s,又-F fm=-4,0=Pm v m-F fm,整理解得F f=1 600N,P=160 kW,C、D正确.7.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0.2 kg的物块,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小型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线牵引物块,使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末达到额定功率,其v-t图线如图所示,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g=10 m/s2,电动机与物块间的距离足够长.求:(1)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大小;(2)电动机的额定功率;(3)物块在电动机牵引下,最终能达到的最大速度.答案:(1)0.28 N(2)0.224 W(3)1.12 m/s解析:(1)由题图知物块在匀加速阶段加速度大小a=ΔvΔt=0.4m/s2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f=μmg设牵引力大小为F,则有:F-F f=ma得F=0.28 N.(2)当v=0.8 m/s时,电动机达到额定功率,则P=F v=0.224 W.(3)物块达到最大速度v m时,此时物块所受的牵引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有F f=μmg,P=F f v m解得v m=1.12 m/s.[能力提升]8.(2018·浙江瑞安检测)如图所示,两个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它们的质量也相等.在图甲中用力F1拉物体,在图乙中用力F2推物体,夹角均为α,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的位移.设F1和F2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3和W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A.F1=F2B.W1=W2C.W3=W4D.W1-W3=W2-W4答案:D解析:由共点力的平衡可知:F1cos α=μ(mg-F1sin α),F2cos α=μ(mg+F2sin α),则F1<F2,A错误;由W=Fx cos α,位移大小相等,夹角相等,则有W1<W2,B错误;由f=μF N,可知f1=μ(mg -F1sin α),f2=μ(mg+F2sin α),则有W3<W4,C错误;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做功之和为零,则有W1-W3=W2-W4,所以正确选项为D.9.(2018·重庆七校期末联考)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0~6 s内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为(取g =10 m/s 2)( )A .2 kgB .2.5 kgC .3 kgD .3.5 kg 答案:B 解析: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为F 2=F f =P v =2.5 N ,匀加速运动时拉力为恒力,v 随时间均匀增大,所以P 随t均匀增大.F 1=P ′v ′=7.5 N .F 1-F f =ma ,可得m =2.5 kg.故B 正确,A 、C 、D 错误.10.(2018·重庆育才中学月考)(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定外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已知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 v 02t 0B .水平拉力大小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2倍C .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D .0~3t 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m v 204t 0答案:AD 解析:由v -t 图象知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1=v 0t 0,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2=v 02t 0,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ma 2=m v 02t 0,A 正确;而F -f =ma 1,即水平拉力大小为F =3m v 02t 0,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3倍,B 错误;由v -t 图象知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和在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v 02,C 错误;0~3t 0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3v 0t 02,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fx 3t 0=m v 204t 0,D 正确. 11.(2018·河南模拟)(多选)质量为2 kg 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 随物块的位移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x =0至x =2 m 的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是1 m/s 2B .在x =4 m 时,摩擦力的瞬时功率是4 WC .在x =2 m 至x =6 m 的过程中,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在x =0至x =6 m 的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是4 W答案:ABD 解析:W -x 图线的斜率表示水平拉力F 的大小,由图可知,x =0至x =2 m 的过程中,水平拉力为F 1=4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1-μmg =ma ,解得a =1 m/s 2,故A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x =4 m 对应拉力做的功W =12 J ,0~4 m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W -μmgx =12m v 2,解得v =2 m/s ,则在x =4 m 时,摩擦力的瞬时功率是P =μmg v =0.1×2×10×2 W =4 W ,故B 正确.W -x 图线的斜率表示水平拉力F 的大小,由图可知,x =2 m 至x =6 m 的过程中,水平拉力F 2=2 N ,而f =μmg =2 N ,F 2=f ,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在x =0至x =2 m 的过程中物块的运动时间t 1=v a =2 s ,在x =2 m 至x =6 m 的过程中物块的运动时间t 2=42s =2 s ,在x =0至x =6 m 的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P =W t 1+t 2=164W =4 W ,故D 正确.12.(2018·四川绵阳诊断)绵阳规划建设一新机场,请你帮助设计飞机跑道.设飞机质量m =5×104 kg ,起飞速度是80 m/s.(1)若起飞加速滑行过程中飞机发动机实际功率保持额定功率P =8 000 kW ,飞机在起飞前瞬间加速度a 1=0.4 m/s 2,求飞机在起飞前瞬间受到的阻力大小;(2)若飞机在起飞加速滑行过程中牵引力恒为F=8×104 N,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2×104N.如果允许飞机在达到起飞速度的瞬间可能因故而停止起飞,立即关闭发动机后且能以大小为4 m/s2的恒定加速度减速而停下,为确保飞机不滑出跑道,则跑道的长度至少多长?答案:(1)8×104 N(2)3 467 m解析:(1)设飞机在起飞前瞬间牵引力大小为F1,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1,起飞速度v m=80 m/s,则P=F1v mF1-f1=ma1代入数据解得f1=8×104 N.(2)设飞机起飞过程加速度为a2,达到起飞速度应滑行距离为x1,因故减速滑行距离为x2,跑道的长度至少为x,则F-f=ma2v2m=2a2x1v2m=2a3x2a3=4 m/s2x=x1+x2代入数据解得x=3 4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