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合集下载

专题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中考历史复习经典课件

专题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中考历史复习经典课件

迎考演 练
B 1. 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废除农奴制 D.农民 高价赎买土地
2.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 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
B 象的原因是(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
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重要性。
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 (2)背景: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斗争对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
纵向联系: 探寻新航路和早期殖民 掠夺内容:西班牙和葡 萄牙是开辟新航路的国 家也就是最早进行对外
考 点梳 理
课标要求: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提示:国际焦点:2022年2月开始至今
(1)时间:1861~1865年
俄乌冲突,美国对乌军售,本内容纳
(2)背景:
入重点复习。
①美国独立后,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
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会进步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迎考演 练
8. 改革是(推1动)彼社得会大发帝展改和革进;亚步历的山重大要二桥世梁改革。;从取17消世了纪农到奴制20度世,纪为末俄,国俄资国进 行了系列改本主革义。的结发合展所扫学清了知道识路,,请推回动答了俄下国列的问近题代:化(。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
考 点梳 理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霞南中学林丽钦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努力学习。

2.知识目标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史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a.列举前面学习的三场资产阶级革命。

b.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二,新授课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a.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b.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c.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e.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2,美国内战a.美国内战的原因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b.两种制度的决战开始:1861年4月,南方发动叛乱,内战爆发,历史上称为“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

c.影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奠定了基础。

d.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日本明治维新a.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

B.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专题04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历案)

专题04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历案)

世界近代史专题(4)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学历案】【学习主题】世界近代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设计者】郭利丹【课标要求】1、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2、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3、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

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解读,渗透时空观念,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确认识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危害。

2.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比较得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均促进了社会进步。

通过史料研读,落实时空观念,得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

3.通过阅读教材,填写表格,知道美国内战的主要内容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研读,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完成表格的填写,知道美国历史上三位总统的功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5.通过阅读教材,史料研读,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作用,并能通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对比中国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滚动迁移》知识清单的填写。

(检测目标1)2.观看时间轴,落实时空观念的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树立全球史观。

(目标检测2)3.完成考点一表格的填写,夯实基础,体会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体现的民族精神。

(目标检测3)4.小组成员解读思维导图,整理中外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落后的原因及如何改变其落后的面貌。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制度扩展课件(18张)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资本主义制度扩展课件(18张)

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
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
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
裂。”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
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颁布《宅地法》
C)
B.发展经济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四:日本明治维新 时 间: 1868年 改革者: 明治天皇 目的: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到 日本)的,从此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 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一位日本官员语 (4)材料三中指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时 间和领导者是?
答: ①明治维新 ②1868年 ③明治天皇
为扭转战局颁布的文献及作用?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Homestead Act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从1863年1月1日起,任 何忠于联邦政府的美国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 人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 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 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 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 160亩的土地,连续耕种 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 5年以上即归个人所有。 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哪次著名改革?( ) D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推行“改历”“易 服”“剪发”等措施,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 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国民的识字率, 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系。这体现的
改革政策是( C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单元索引
资 彼得一世改革目的?目标?意义? 本 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领导者? 主 性质?意义?局限性? 义 制 美国内战时间?焦点?导火线?文献 度 及作用?性质?意义?林肯的贡献? 的 扩 日本明治维新时间?领导者?目的? 展 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模块五世界近代史主题四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主题四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历史坐标】【全球视野】世界中国同时期历史大事(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2)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1)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学思结合 高效突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异同比较] 比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 (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影响下爆发的。

②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发展经济。

(2)不同点①范围:美国独立战争局限于北美13个州,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席卷了广大拉丁美洲地区。

②领导者: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而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很弱,只是作为一股力量参加了运动,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的手中。

③影响: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也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拉美新兴独立国家则面临着新的殖民主义威胁,国内是封建庄园经济和独裁统治,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印度民族大起义 [☆☆☆☆☆]课标要求:知道印度民族大起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归纳对比] 比较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续表[异同比较]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相同点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准备条件,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2)不同点①背景: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1861年改革,是因为俄国农奴制导致严重危机。

②内容: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动摇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考点精讲、解读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考点精讲、解读

突破2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考点精讲本考点的考查趋向于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考点解读考点一: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1、租地农场(1)背景:①垦殖运动的出现: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垦殖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庄园的衰落和瓦解: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他们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特点: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

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农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2、手工工场(1)背景: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②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③商人介入生产领域,与手工工人形成雇佣关系。

(2)建立: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3)特点: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场主与工人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场主就是后来的工业资本家)。

①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劳动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PPT参考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扩展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10
探究问题 3
比较英国、美国、 法国、德国四种政体的 异同。
2021/3/10
授课:XXX
11
三、英、美、法、德四国近代代议制比较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国家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上下两院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
2010年高一历史必修1
2021/3/10
授课:XXX
1
课程目标: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
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 用。
2021/3/10
授课:XXX
2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的扩展
1、法兰西共和之路:
C、规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 日为法国国庆日
D、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和总统当选条件
(2)宪法的意义
A、共和派掌握实权, 共和制最终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2是021保/3/1皇0 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授物课:,XX共X 和政体并没得到巩固; 5
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授课:XXX
12
三、关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几点认识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过程方式: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到19世 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
❖主要特征:1)以选举与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2)实行三权分立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在资本主义制度初期,商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壮大。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主要得益于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的兴起。

私有制使得个人可以拥有生产资料和土地,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

而自由市场则使商品的买卖可以自由进行,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的市场机制带来了竞争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除了经济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还需要政治和法律的支持。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伴随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和统治,他们利用政治权力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制定有利于资本家的法律和政策。

同时,他们也通过扩大殖民地和推行全球化战略,扩展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影响力。

在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过程中,新帝国主义的出现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竞争和扩张。

各国之间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进行殖民地的抢夺和扩张。

这种竞争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恶化。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够持续发展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空轴线
时政联系
以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谈反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考点一美国内战
1.时间:1861---1865年。

2.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部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或:南方奴隶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4.北方领导人:林肯。

5.经过:
爆发:1861,南方组成“南部同盟”,挑起内战。

失利: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

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

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6.胜利原因:人心所向有利于北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士兵作战勇敢;北方在经济、军事、政治多方面都占优势。

7.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8.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巧记法】领土扩张东向西,奴隶问题矛盾激;林肯平叛维统一,扫除障碍美崛起。

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内因: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际掌权的是幕府将军,天皇大权旁落。


②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日本国内的矛盾。

2.开始:1868年,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

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装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②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③经济方面: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④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评价: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②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表
考点三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1年
改革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3.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评价:
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c.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d.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

考点四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时间:19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
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防大学本主义发展道路。

b、1861年—1865年,美国爆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段革命,既维护了祖国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4、影响:
a、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c、客观上冲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后的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

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20世纪初。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发展状况:
a、美、德采用科技成果,发展快。

b、英法过份依赖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

c、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5、影响:
a、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

b、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形势紧张。

c、1914—1918“一战”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发生。

易错警示与点拨
1.易错字: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

2.易混淆:
①南北战争因战争双方为美国的南部和北部而得名,又称为美国内战。

②倒幕运动的成功,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