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黄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黄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机密★启用前黄石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姓名:考号:考前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局部。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值120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答题卷中的“考前须知〞,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5分〕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日常生活里,布衣荆chāi者有之,洗去铅华者有之,也有被沦为乞丐者,但这些现象未必能与朴素画上等号。
朴素是酝酿力量的源泉,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旦社会失衡,贫富两厢列阵对 zhì,终极的成功者注定是貌似弱小的朴素。
从事革命的方志敏和,经手的款项“总在百万元之上〞,但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将过手的金钱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
他在1935年身陷囹圄时,挥笔写道“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可以战胜许多困难的法宝!〞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荆chāi对 zhì酝酿〔〕囹圄〔〕2.请为“他矜持不苟〞中的“苟〞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分〕选义解释:A.浪费B.姑且C.随意D.贪污〔〕理解句意:3.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结合语境仔细修改。
〔4分〕仅从修改语病的角度看,一般的改法是假设从使句式更整齐的角度看,最正确的改法是4.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少有人愿意为别人所逼,受环境所迫。
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它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
年轻的朋友,想必你的求学之路也不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吧,请试着用以下词语谈谈你对“压力〞的认识。
〔2分〕机遇无底深渊双刃剑面对压力奋力抗争5.将①-④句填在以下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
2023年鉴赏诗歌形象十年高考真题汇编

鉴赏诗歌形象十年高考真题汇编一、(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③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二、(2020·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22年课外文言文阅读初中语文通用版答案

2022年课外文言文阅读初中语文通用版答案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会赦,还得阳。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三处停顿。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狂放不羁。
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后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B.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C.李白才华横溢。
苏题称赞他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
D.李白晚年多舛。
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令五申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
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阅读答案及赏析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②,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③。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④。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
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
②摐摐:形容雨声。
③残釭:残灯。
④逢逢:形容鼓声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片“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一句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
C.上片“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一句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D.下片“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E.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2. 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1.CD (答对任意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解析】C项断章取义,本句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苏轼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D 项的手法错误,不是反衬,而是暗示。
2.第一问: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留恋之情。
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达了苏轼心中的惜别之情。
(2分)第二问: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
询中词人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
(2分)②词人与王长官相处中情投意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Ⅱ含答案)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具备了这种能够集大成的才华。
而他能够拥有这种才华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他天生拥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他的博大、均衡和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和理性兼备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了解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要表达的事物之精髓;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为清明周到的理性,足以超越一切事物的蒙蔽和局限,做到全面而无所偏失。
这种卓越的天赋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所汲取的广博和途径的正当性。
就诗歌体式和风格而言,他能够深入吸取古今各种诗歌的长处,而且不被任何一种形式所限制,更能够融会贯通,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戏为六绝句》和与当时其他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的诗篇中,对诗歌的广泛欣赏和采择;而从他的《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和《同谷七歌》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各种诗体的运用和变化之神奇巧妙;此外,从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杜甫在汉魏五言古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面貌。
就诗歌内容而言,杜甫更是无论是美丽还是丑陋、悲伤还是欢乐,宇宙中的一切人物和情态,都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的笔下,如他描写青莲居士的“飘然思不群”,空谷佳人的“日暮倚修竹”;描写丑陋的“袖露两肘”,描写美丽的“燕子风斜”;描写玉华宫的荒凉,让人感受到一片沉重的悲哀;描写洗兵马的欢快,表达出一片欣喜的祝福之情。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他天赋的博大、均衡和正常。
B.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幽默和欣赏的元素,这些元素与他面对悲苦的担荷力量相互促进。
C.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这说明他对生活有一定的游戏心态。
D.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这说明他是一位关心时代的诗人。
B。
杜甫善于尝试各种诗体,他在七言律诗上坚持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进行了革新。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含答案解析)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甲】难道就是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yōng_______、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cì_______予我一点zī_______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一样难分难舍。
【乙】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我没有受到践踏。
我没有被弄得jiāng_______化。
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yōngcì 予zī 色jiāng 化(2)下列短语类型与“难分难舍”相同的一项是()A.仔细观察B.载歌载舞C.百花齐放D.表达观点(3)经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请联系阅读全书的相关积累,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简•爱的这一特征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二、名句名篇默写2.默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历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李贺《雁门太守行》三、综合性学习3.学校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2)【活动二:写赠言】活动中,老师出示田汉《毕业歌》中的一段歌词,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请你从歌词中细心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据此为你的好友写上简短的临别赠言。
歌词: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撤起民族自教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临别赠言:(3)【活动三:选封面】小语为毕业相册设计了以下封面,请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并写出依据。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赠别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赠别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
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
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
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在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谈人生理想。
“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
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
“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
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①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②。
【注】①伏波:指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
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反,武帝派路博德前往征讨。
又东汉马援也称伏波将军,他去交趾也经过湖南衡阳一带。
伏波故道:伏波将军昔日曾经走过的道路,此处喻指柳宗元与刘禹锡南行赴任所经的道路。
②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导读: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15、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是眼前实景。
15、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分)
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
(2分)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
(2分)
【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
1.《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阅读答案
2.《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3.《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阅读答案
4.《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阅读答案
5.《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阅读题及答案
6.《“真者”“诚者”》阅读答案
7.《赠从弟》阅读答案
8.《代赠》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见别离者因赠之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