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精选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精选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精选

6 蝙蝠和雷达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

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重复——()

阻碍——()打开——()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横竖立即科学

二、1.竖立坚强

2.敏锐喜悦

3.篇幅蝙蝠

三、1. 漆黑

2. 横七竖八

四、1. × 2. × 3. √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 眼睛嘴和耳朵 3. 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反复障碍揭开

3.嘴巴发出的声音声音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本内生字词汇总

一、识字表(250字) 第一单元 1.观潮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2.走月亮 鹅卵俗跃穗埂烁 3.现代诗两首 巢苇罗眠霸占 4.繁星 昧坠怀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荚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6蝙蝠和雷达 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障荧屏7.呼风唤雨的世纪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8.蝴蝶的家 避撼喧雀炊檐 语文园地二 驻蛀拄捐娟绢苞雹鲍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瑟缘降骚逊输 10.爬山虎的脚 均柄蜗曲萎 11.蟋蟀的住宅 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第四单元 12.盘古开天地 劈浊丈隆肢躯液 13.精卫填海 帝少曰溺返 14.普罗米修斯 斯惨盗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15.女娲补天 娲隆塌扎熄冶 语文园地四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第五单元 16.麻雀 嗅奈煞拯嘶哑庞 17.爬天都峰 级链攀相辫呵 第六单元 18.牛和鹅

谓拳捶襟膊瓶怖凭欺掐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囊露羡角殷豁撇霉亏哄拙唉砸踱20.陀螺 妩媚钉旋兵恨帅彻溃誉丑豪 语文园地六 韭芥芹蒜椒藕薯芋 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塞秦征还琵琶杰项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范魏晰效淮惑斥 23.梅兰芳蓄须 蓄迫租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24.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昔笋茅坑煌旦 第八单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戎诸竞 26.西门豹治邺 豹芜娶媳巫绅旱徒吊淌凿溉 27.故事二则

拜桓侯肤敷剂髓纪标绩拴 语文园地八 纲授键谱阀砖综俱 二、写字表(250字) 第一单元 1.观潮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2.走月亮 淘牵鹅卵坑洼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第二单元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6.蝙蝠和雷达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7.呼风唤雨的世纪 唤纪技改程超亿核奥益联质哲任善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10.爬山虎的脚 虎操占嫩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1.蟋蟀的住宅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 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原文

1 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壱、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 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PPT 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大家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 蒙住眼睛捉人难吗?

生:难 师: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生:无法看清人在哪里 师小结:在一般情况下,人要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但飞机为什么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呢?那究竟又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蝙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雷达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有关雷达的图片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就能明白了。 (二)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 (三)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文中词语,检查朗读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 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 荧光屏横七竖八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四)指导书写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

蝙蝠和雷达课文教案 【篇一:《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一、教案背景: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 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 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 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 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了 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提高语 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 课《蝙蝠和雷达》 三、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 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 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 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 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复述)、阅读法(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 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蝙蝠)这幅图呢?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雷达)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仪器,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他们组成我们今天学习 的课题。跟老师老师写课题,蝙蝠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虫做偏旁 的时候要写的扁瘦一些,右半部分要宽一些。来读一遍,齐读蝙蝠,字音很准。齐读课题。读的很好。聪明的孩子看到课题一定有问题 要问,有问题吗?指名说。(雷达是什么?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会有 关系,雷达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提出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 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①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归类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屹(yì)昂(áng)鼎(dǐng)沸(fèi)霎(shà) 卵(luǎn)跃(yuè)穗(suì)巢(cháo) 眠(mián)昧(mèi)坠(zhuì) (2)难写的字 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 盼: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犹:右部是“尤”,不要写成“龙”。 震: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牵:下部是“牛”,不要写成“午”。 卵:不要忘记写上两个“丶”。 (3)多音字 笼载尽处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笼罩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逐渐犹如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震动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牵着 鹅卵石坑坑洼洼填上庄稼风俗跃出葡萄 (2)近义词 屹立~矗立顿时~立刻犹如~好像 颤动~颤抖霎时~刹那依旧~依然 恢复~复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明亮~闪亮 柔和~柔润新鲜~清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 满意~满足招待~接待闪闪烁烁~时隐时现 奇妙~奇异归~回一瞬~刹那眠~睡 霸占~占据纳凉~乘凉密密麻麻~密密匝匝 微小~渺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3)反义词 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浩浩荡荡→零零星星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喜欢→讨厌柔和→坚硬新鲜→腐败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奇妙→平常霸占→割让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模糊→清晰梦幻→真实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浩浩荡荡闪闪烁烁坑坑洼洼密密麻麻

类似的词语:熙熙攘攘郁郁葱葱懵懵懂懂隐隐约约踉踉跄跄星星点点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②ABAC式词语:人山人海若隐若现半明半昧 类似的词语:虎头虎脑作威作福毕恭毕敬有始有终知己知彼能屈能伸自给自足不闻不问 ③量词:一层薄雾一条白线一堵水墙一匹战马一个月亮一块银毯一个传说一道后门一片菜园 ④动词:流着月光填上碎石和新土走过石拱桥仰望天空 ⑤修饰词:宽阔的钱塘江蒙蒙的薄雾隆隆的响声高高的点苍山细细的溪水可爱的水塘新鲜的花瓣古老的传说闪烁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星星静寂的夜星群密布的蓝天深蓝色的天空 ⑥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鸟语花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花团锦簇烟波浩渺落英缤纷繁花似锦沃野千里山清水秀层峦叠嶂千沟万壑 四字词语是考试中常常要考的题型,主要的考查形式有:(1)补充词语。(2)根据词语类型写出相关词语。(3)用相关词语造句。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水浪比作水墙,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把浪潮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把稻田比作银毯,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稻田的景象。 2.拟人句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句话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 3.排比句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更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4.设问句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 三、考试热点 1.《观潮》第3、4自然段常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也常作为课内阅读出现。第4自然段考查写作顺序,以及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课文的写作顺序也会有所考查,作文也会要求用这一顺序写作。 2.《走月亮》会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课内阅读会考查“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以及抒发的感情。 3.《现代诗二首》会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 4.《繁星》会以填空形式考查课文原文。 第二单元知识归类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A案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______________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尽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给本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用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3、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4、联系这篇文章回答: ⑴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在题前横线上。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 4、“藏” 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梢竿叶】 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四年级上册词语、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读读写写: 宽阔薄雾笼罩沸腾奔腾依旧恢复 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 白茫茫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读读记记: 颤动霎时反差花卉涨潮榕树镇静梨黄紫檀色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金灿灿笑盈盈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不容置疑神秘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应接不暇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郁郁苍苍恍恍惚惚 日积月累: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读读写写: 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息住宅隐蔽选择住址洞穴 柔弱搜索倾斜平坦扒土宽敞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蛟龙慎重宁静静谧豪放无聊偶然崭新漂移轻易资料证据鼓舞 考证起源召开假说震动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日积月累: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读读写写: 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剩下伐木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读读记记: 脸颊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木匠木偶表情愣住拽住温柔撒谎魔杖笑嘻嘻兴冲冲毛茸茸枯枝败叶勤勤恳恳蹦蹦跳跳可怜巴巴 日积月累: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雷达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进入新课学习。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喜欢在夜间觅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本课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2、师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三、精读研究,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探寻道理。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本领高的相关句子,明白蝙蝠夜里飞行的神奇(安全灵巧)。 2、思考: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3、合作学习4—6自然段,要求:快速默读课文,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 填写实验报告单,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下表) 4、请同学根据表格复述实验过程。 5、学习第7自然段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嘴发出超声波 蝙蝠障碍物 耳朵反射回来 6、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第8自然段,小组讨论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老师画的蝙蝠夜空飞行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2、指名一生板演。 3、对照两图,说说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完成课后填空题。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巩固拓展。 1、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从研究动物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