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恨”后“怨”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词义缩小—丈人 古义: 老人 后起义:
六朝时指妻父
《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代一般对妻父不称丈人,而称舅姑。古代实行世代交换婚, 所以岳父母、公婆与晚辈之间是是甥舅关系。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妇称夫之母曰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词义的转移-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古义
今义
怨 恨
恨 憾
侯自我得之,自我
捐之,无所恨。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怨>恨 今:怨<恨
词义转移—谅
古义:诚实 (先秦)
上古曾以农具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仿照钱 形铸币,渐渐成为货币的通称。
词义的扩大—齿
古义: 门牙
后起义:
泛指牙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齿牙完坚。 《后汉书•华佗传》
现代没有牙齿的分别,如牙科,齿科,拔牙,镶牙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后起意义:
脸 色
颜
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词义的转移-贼、盗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后起意义: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 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著名民间故事精选五篇-经典民间故事

著名民间故事精选五篇-经典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活本⾝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经典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家!经典民间故事1庙峡,⼜名妙峡。
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拔⽔擎天,夹江⽽⽴,引⼈⼊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峡⾕,两⼭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装缀成仙境⼀般。
这个神奇美妙的峡⾕,流传着⼀个动⼈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活。
⼀年,不知从哪⼉飞来⼀条⼤黄龙,作恶多端。
它不是呼风唤⾬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灵,把整个峡⾕搞得乌烟瘴⽓,不得安宁。
每年六⽉六⽇它的⽣⽇这天,更是强迫⼈们献上⼀对童男童⼥和⼗头⼤黄⽜,⼀百头猪、⽺等物供它享⽤。
如若不然,它就发怒作恶,张开⾎盆⼤⼝,窜上村庄吞噬⼈畜,破坏⽥园,害得宁河黎民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峡⼝龙溪镇上,有⼀位聪明俊美的⼩姑娘,名叫⽟姑,她下决⼼,⾮除掉这条恶龙不可。
有⼏次,她登上云台观去找云台仙⼦求救,都未找着。
她仍不灰⼼,继续去找。
这天清晨,她登上云台观,仙⼦被⽟姑⼼诚志坚的精神感动了,就出现在她眼前,向她指点说:“离这⼉千⾥之外有个鲤鱼洞,你可前去会见⼀位鲤鱼仙⼦,她定能相助于你。
”⽟姑辞别云台仙⼦,跋⼭涉⽔,历尽千⾟万苦,来到鲤鱼洞中,找到鲤鱼仙⼦,说明来意。
鲤鱼仙⼦对⽟姑说:“你想为民除害,这是件⼤好事,可是必须牺牲你⾃⼰啊!你能这样做吗?”⽟姑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是为乡亲们除害,消灭那恶龙,哪怕是上⼑⼭,下⽕海,粉⾝碎⾻我也⼼⽢!”鲤鱼仙⼦见⽟姑这样诚恳坚决,⼗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姑喷了三⼝⽩泉,她顿时变成了⼀条美丽刚劲的红鲤鱼。
⼩红鲤逆江⽽上,经过七七四⼗九天,游回家乡。
这天正是六⽉六⽇清晨,她摇⾝变还原貌,见乡亲们已准备就绪:⼀对童男童⼥,⼗头⼤黄⽜,⼀百头肥⽺肥猪。
⼈们敲锣打⿎,宛如⼀条长龙向祭黄龙的峡⼝⾛来,前⾯那⼀对⾝着红⾐红裙的童男童⼥,早已哭成泪⼈了。
在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在此世界中,从⾮怨⽌怨,唯以忍⽌怨,此古圣常法在此世界中,从⾮怨⽌怨,唯以忍⽌怨,此古圣常法「诤讼经官处」,娑婆世界是个特别苦恼的地⽅,⼈与⼈之间常常容易有冲突⽃诤。
或者因为说了⼀句错误话⽽起冲突,或者彼此间有实际上的利害问题出现,那种冲突是更厉害了,于是就有⽃诤。
有了⽃诤就要打官司,这叫做「讼」。
要经过法官来评断,所以叫做「处」。
我们凡夫的世界,国家有国家的法律条⽂。
如果有冲突了,⼤家私下不能解决,那么就「经官处」,经过法官公平的审判,应该也是个正常的处理⽅法。
可是事情未必完全解决!因为,虽然有法官在处理,但是你的⼼⾥也还是不安,担⼼官司可能会输、不能胜诉。
如果你败诉了,法官判你有罪,那么⼼⾥的愤怒、瞋恨还是很厉害的。
若是烦恼太厉害⽽失掉理智,那么就会做出错误的事情来。
所以,表⾯上问题是解决了,但实际上⼜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因此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佛法对于纠纷究竟是怎么个态度呢?在南传《法句经》上,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智慧、⼤慈悲,对于处理⼈与⼈之间的纠纷,说出这么⼀句话:「在此世界中,从⾮怨⽌怨,唯以忍⽌怨,此古圣常法」。
「怨⽌怨」,⽤怨恨来停⽌怨恨,你恨我、我也恨你,这怨恨就⼀直的发展下去,永远不会⽌息。
那么,有什么办法呢?「唯以忍⽌怨」,唯有容忍!对⽅对你有伤害,你忍受了,吃亏⼀点就好了。
只有忍,才能超越怨恨。
「此古圣常法」,⾃古以来,⼀直不变的圣⼈常法,都是以忍胜怨,⽤「忍」处理事情。
唯有修⾏佛法成功的⼈,才可称为「圣」,其余的都只是假名。
如果你说:「我不能忍!」不能忍,就没有办法解怨。
所以,在佛法的六波罗蜜中,忍波罗蜜是其中之⼀。
玅境长⽼宣讲《观世⾳菩萨普门品讲记》/index.php?p=book03-D2#ct。
周邦彦《浪淘沙慢》全词翻译赏析

周邦彦《浪淘沙慢》全词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周邦彦《浪淘沙慢》全词翻译赏析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古今异义

语法功能不同——往、适 、之
往 适
不带 宾语
出不入兮往不反。《楚辞〃国殇》 乐毅自魏往。
《战国策〃燕策》
适子之馆兮。
适长沙。
《诗经〃缁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战国策〃魏策》 《史记〃滑稽列传补》
带宾语
之
吾欲之楚。 往之女家。
语法功能不同——耻、辱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逃亡。 丢失。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亡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死:
死亡。
时日盍丧?予及汝偕亡。
《孟子〃梁惠王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论语〃颜渊》
反义词不同:死 — 生 亡 — 存
对象不同——夫人… 死亡…
不同的人 妻子的称谓 死亡的称谓
天子
诸侯 大夫
后
夫人 孺人
崩
薨 卒
士
百姓
妇人
妻
不禄
死
对象不同——寻、觅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寻
找物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聊斋志异〃促织》
《桃花源记》
把剑觅徐君。
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找人
辛弃疾《永遇乐》
杜甫《别房太尉墓》
范围不同——屦、屐、履…
屦 屐 屩
麻鞋、葛鞋,jù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 别称舄(xì 。 ) 《左传〃成公二年》 木鞋,jī。 麻鞋、草鞋,jué 。 草鞋,xǐ。
(2)意义相对
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
句中偏指“姥”和“兄”,而“公”和“父”不表示意 义。
(3)意义相反
江淹《别赋》《恨赋》写作时间及本事新证

江淹《别赋》《恨赋》写作时间及本事新证张海明【摘要】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限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14页(P34-47)【关键词】江淹;《恨赋》;《别赋》【作者】张海明【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一钱钟书《管锥编》第二〇七条“全梁文卷三三”论江淹赋多有精到之见,其中关于《恨赋》与江淹其他赋作关系的看法尤为学界所认同。
原文如下:《恨赋》。
按此篇自《文选》与《别赋》并采,遂尔脍炙众口。
《赋》中自称“仆本恨人”,淹他作亦多恨人之怨嗟。
《去故乡赋》乃《别赋》之子枝也,《倡妇自悲赋》又《恨赋》之傍出也。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愿归灵于上国”,即《恨赋》“迁客海上,流戍陇阴”之心愿;《哀千里赋》:“徒望悲其何极,铭此恨于黄埃”,亦《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之情事。
《青苔赋》:“顿死艳气于一旦,埋玉块于穷泉;寂兮如何,苔积网罗,视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则兼《别赋》之“春宫此青苔色”与《恨赋》之“闭骨泉里,已矣哉!”《泣赋》:“若夫景公齐山,荆卿燕市,孟尝闻琴,马迁废史,少卿悼躬,夷甫伤子”;“少卿”又见《恨赋》:“李君降北,吊影惭魂”,余人亦均可入《恨赋》。
秦腔唱词
秦腔唱词1、金砖xx两相逢(xx)xx:金砖玉瓦两相逢,金梁倒又把玉柱砸。
金沙滩里大炮响,他杨家伤的好惨伤,诚恐怕逼反杨老将,用几句好话慰中良,龙爪搭在虎背上,老将军耐烦听心上,你众家虎子把命丧,为王封你并肩王。
xx:把王的荣华富贵、富贵荣华不愿享,但愿我众家儿郎福寿长xx:大郎为国把命丧,为xx封他忠义xx。
xx:儿你在世上不能打荣享,死后落个忠义xxxx:二郎缆剑归xx,为xx封他忠孝xx。
xx:儿你魂灵莫哦在那北国转,天波俯看望生儿的娘三良马才肉泥桨,xx他xx将军归天堂。
xx:哭了声大xx二xxxx,不见我爱子四八xxxx:四郎八郎两元将,为王差人找下场,或他在世丧,死的封神活封王。
xx:哎…老杨业泪汾汾,大佛殿里为儿谢黄恩,虽然我众家五子把命殒,有道的宋王封为神,非是为臣嫌官小,把何人交给佘太君2、夜逃(xxxx)嫂嫂你快点起来…(二六)见嫂嫂她直哭得悲哀伤痛,冷凄凄荒郊外我哭妻几声,怒冲冲骂延年贼太暴横,偏偏的奉承东卖主求荣,咕哝哝在严府贼把计定,眼睁睁我入了贼的牢笼,闷悠悠回家来说明了情景,气昂昂贤德妻她巧计顿生,急忙忙改行装要把贼哄,哗啦啦鼓乐响贼把亲迎,恨切切暗藏着短刀一柄,懦怯怯无气力大功难成,痛煞煞莫奈何自己吻颈,血淋淋倒在地严贼胆惊。
哭贤妻哭得我悲哀伤痛,哎…盼哥哥大功成衣锦回还。
3、xx缘(对唱)(二六)未开言来珠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空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除过你来就是我,二老爹娘无下落,你不救我谁救我,你若走脱我奈何,常言说救人出水火,胜似焚香念弥陀。
(你把我心哭软了…你二老啥时无去向,我的父不知在那方,你在一旁哭声放,我在一旁痛肝肠,前路茫茫无定向,声声不住叫爹娘,孤儿幼女相依傍,同病相怜两情伤,猿啼虎吟山谷响,我也觉得心惊慌。
)4、数xx(二六)深锁佛门愁无限,回想家园泪偷弹,欲翻贝叶又抛卷,心慌意乱难守蒲团。
(滚白)想奴生在宦门,才兼文武,辛喜得配佳偶,也算得是天随人愿,谁料想未嫁夫亡。
《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三》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信然。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
昭君本是宫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图招幸宫女,而昭君不肯行贿,招致遗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国,也只有月夜归魂,抱憾终生。
诗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当时宁国公主之怨。
当时唐朝依靠回纥来平定安史叛军,回纥骄横,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来结好回纥,临别时,公主哭道:“国家事重,死且无憾!”肃宗流泪而还。
诗人写昭君怨,正是借来表达宁国公主的怨恨。
二是感恨自己遭遇。
元帝昏庸不识美恶,令昭君远嫁塞外,与诗人因忠谏而遭贬斥的遭遇相符。
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
作品原文: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品注解: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
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上“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
古汉用字辩义
古汉语常用字辩义1、哀、悲、戚、悼------- 均有悲伤的意思,戚一般是表示忧苦、悲哀,侧重于忧愁的感情色彩,哀和悲同时含有怜悯、同情的意思,而哀的感情色彩要更重些,悼则是悲痛的意思。
2、吊、唁---- 吊只是悼念死人,唁是对和死者有关的活人表示同情或慰问。
憾、恨、怨---- 憾和恨同义,都是表示遗憾、失望,秦朝以前多用憾,汉代后多用恨;怨和恨不同义,怨表示仇视、怀恨,而恨单独使用时却没有仇恨的意义,只有在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的意思。
3、怜、悯---- 怜-有怜爱的意思,悯有忧愁的意思。
遭遇不幸的人连用时,表示对同情。
4、恸、痛----- 两字都有悲哀的意义,但恸的程度要比痛深,另外痛还有一种彻底、尽情的意思,恸不能够替代痛的。
5、忧、虑、愁-------忧是担忧、发愁,虑是考虑、打算,二字原本是不同义的。
虑在后来有了担忧之义,成为了同义字。
愁含忧虑义,又另有多形容景象的惨淡、凄惨义,6、拔、擢-----均有提升、抽拔之意。
拔只用于人力或风力把东西拔起来,擢只可以指植物滋长。
拔往往指提拔或选拔原来没有官职的人,而擢常指提升官职。
而用于‘攻取某地’,只能用拔而不能用擢。
7、按、抑、压----- 都有向下压的意思,但抑比按的程度重,并且常用于抽象意义。
而压另有堵塞、迫近的含义。
8、霸--古曾做‘魄’,特指夏历月初的月光。
在古代时,霸通常是作为诸侯的盟主之意来用的,该字----在古代时使用并没有蛮横不讲理的意思。
而现代多作强横、霸占之义来使用了。
9、骄、傲---- 骄是自满,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傲是傲慢,没有礼貌,是指一种行为表现。
骄傲则有两层意义,褒义是自豪,贬义是自大。
骄也又常用于强烈之义10、蛮--- 古代时多指南方地域,没有蛮横的意义。
佰---汉代前通‘陌’11、谤、诽、讥、讽-----均为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
谤一般是指公开地;诽是指背地里议论、嘀咕;讥是微言讽刺的意思,讽是指含蓄的暗示和劝告。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汇总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知识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离骚》重点字词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n)郁邑余侘(ch)傺(ch)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文言文《离骚》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多用 “ 恨” 。
恨字在 古代典籍 中出现颇 为频繁 : “ 公 子恨 之复返 。” —— 《 史记 ・ 魏公 子列传 》 ; “ 臣死 不恨
矣 !” — —《 史记 ・ 萧相 国世家 》 ; “ 恨晨光之熹微 。” ——晋 ・ 陶渊 明《 归去来兮辞 》 ; “ 别 有幽愁暗恨 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 —— 《 琵琶行 》 。 现代汉语 中, 恨字也很常见 。恨不相逢未嫁 时 , 指 的是男女有情 , 而女方 已经嫁人 , 因相识太 晚而感到遗憾 。其 中恨字是遗憾 之意。恨入骨髓 , 恨之入骨 , 恨是仇视 、 怨恨 。而在恨事 、 遣恨 中 , 则是悔恨 、 不称心之义 。父母 对子女恨铁不 成钢 , 是 比喻对人要求严格 , 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 怨字 , 也是一个形声字 0 怨, 金文做 , 造字本义 : 对苛刻要求表示不满。 ( 令, 呵斥 、 要求 ) +
采 用“ ” 作声旁 。 怨字本 义 ( 对 苛 刻要 求不 满 ) 较 为少 见 。 常见 的 义项如 下 : ① 埋怨 , 责备。 “ 怨天者无识 。 ”
— —
《 苟子 ・ 法行》 ; ② 怨恨 , 仇恨 。“ 缪公 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 —— 《 史记 ・ 秦本纪 》
2 0 Ne w Un i v er s i t y En t r a nc e Ex ami n a t i o n
恨 的意 思 。
我们再来 辨析下“ 恨不得望 ( 实现某事 ) ; 巴不得 : 他恨不 得长出翅膀来飞到心 上人身边 。也做恨
不能 。
怨 不得 : 怪 不得 。可做 副词 , 表示 明 白原 因 , 对某 种情况 就不 觉得奇怪 : 天气 预报说今 晚有
现代汉语 中抱怨 、 结怨 中是怨恨之意 , 任劳任怨 、 怨他 自己则是责怪 的意思 。怨天 尤人是说 : 埋怨上天 , 怪罪别人 。怨 声载道 : 怨恨 的声音充满道路 , 形容 民众普遍不满 。 明显可见 , 怨, 恨 不是 同义词 , 怨表示仇视 、 怀恨 , 恨 则无此 义 , 只有怨恨二字连用 时候才有仇
雨, 怪 不得 这 么 闷热 。可做 动词 , 不 能 责备 ; 别 见怪 : 昨天 下 了那 么 大 的雨 , 他 没有 赶 到 , 怨不
得他 。
其实 , 我们 可 以借 下 面这句话 清晰地 表达恨 和怨 的 区别 。《 汉书・ 王嘉 传》 : “ 故死者 不抱恨 而入 地 , 生 者不衔 怨而受罪 。” “ 抱 恨” , 后悔 和遗憾 ; “ 衔怨 ” , 心怀怨 恨 ; “ 故” , 结果 , 因此 ; “ 而” 表
示 递进关 系 。所 以这 句话 的意思是 : 因此死去 的人不会 带着 遗憾 离去 , 活着 的人不 会心 怀怨恨
感 到痛苦 。
Ne w Un i v e r s i t y En t r a n c e Ex a mi n a t i on 拍
( 心 , 恨 ) , 籀 文 禽 承 续 金 文 字 形 。 篆 文 舷将 籀 文 的 “ 令 , , 写 成 ‘ ( 夕 巳 ’ ’ , 字 体 大 大 变 形 0 隶 书
怨将 篆 文 的 “ 心 ” 写 成 : , 。
《 说文解字》 : 怨, 恚也 。 从心, 夕 巳 声 。白话版《 说文解字》 怨, 藏恨 于心。字形采用 “ 心” 作边旁 ,
愤 而 瞪 眼 怒 视 。 隶 书 砷 艮 『 将 篆 文 的 “ 心 ’ 写 成 叶 l ; 将 篆 文 的 成 艮。
现在我们所 接触 到的恨字 , 表示遗憾 , 不满意 。《 苟子 ・ 尧 问》 : 禄厚者 民怨之 , 位尊者君恨 之 。
( 禄厚者 , 俸禄高的人 ; 位尊者 , 地位尊贵 的人 ) 《 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有句子 : 侯 自我得 之 , 自我
口 马 亚 红
恨字 , 是一个典 型的形声字 。艮, 既是声旁 也是形 旁 , 表示震惊瞪 眼。目 前 未见有 甲骨文的字
形 记 载 , 最 早 的 字 形 为 小 篆 , 如 下 图 所 示 : 根 。 篆 文 ( 心 , 怨 愤 ) + 是 ( 艮 , 瞪 眼 ) , 造 字 本 义 : 因 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