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详解
德国国防军军衔一览表

德国国防军军衔一览表(作者:sspanzer)《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德国空军军衔一览表空军军衔对照表《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注:中文军衔是按照标准的美国军衔翻译的Feldwebel技术军士Fähnrich没有对应的军衔Unterfeldwebel上士(参谋军士)Unteroffizier中士Hauptgefreiter一级下士(Senior Corporal) Obergefreiter下士Gefreiter代理下士Flieger二等兵注:三角形的为臂章肩章、臂章(1921-1935)二等兵一等兵代理下士下士候补军士(非正式、高于代理下士)领章(1921-1935)肩章、臂章(1936-1942)二等兵一等兵代理下士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下)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上)候补军士领章(1936-1942)军士肩章和领章军士上士技术军士军士长飞行指挥官军士长肩章和领章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将官军衔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元帅德国国防军军衔陆军军衔对照表《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注:中文军衔是按照标准的美国军衔翻译的陆军军衔对照表《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欢迎广大同好提供正确的中文译名注:三角形的为臂章肩章、臂章(1921-1935)二等兵一等兵代理下士下士候补军士(非正式、高于代理下士)领章(1921-1935)注:圆形、三角形的为臂章肩章、臂章(1936-1942)二等兵一等兵代理下士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下)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上)候补军士领章(1936-1942)注:三角形的为臂章肩章、臂章(1942-1945)二等兵一等兵代理下士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下)下士(用役时间在6年以上)领章(1936-1942)低级军士肩章中士上士低级军士领章高级军士肩章技术军士军士长参谋军士高级军士领章尉官肩章少尉中尉上尉尉官领章校官肩章少校中校上校校官领章将官肩章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将官领章元帅肩章元帅领章(1940-1942)元帅领章(1940-1942)德国海军军衔海军军衔一览表(一)(作者:kreigsmarine)《德国军事中心》所有,转载请保留说明:本页内容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及一些外国网站的资料汇编而成,其中:1、为更易于识别,将肩章上的记号去除,并把袖口的徽记统一改成星,部门分类请参考制服部分。
纳粹德国海关勤务官员制服与衔级

纳粹德国海关勤务官员制服与衔级(1933年- 1945年)纳粹第3帝国海关勤务部门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834年期间,它的前身是早期的海关税务同盟会(Customs Union)就在那个时期里成立,不过其主要功能没有纳粹第3帝国海关勤务部门复杂,它主要负责的是,让不同欧洲国家之间在德国的贸易交流而产生海关税率和物资税率,当时的德国完全没有贸易外出,而是单向意志地武断的强加给其他欧洲国家贸易的进口税。
自1871年后,随着一个成为以日尔曼民族为主体的德意志国家时,帝国海关税务同盟会就被更名为帝国国家海关总署(Customs Service)直至第二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期间。
到了二战时期,这时的海关总署已演变成为了德国的一个纳粹准军事组织。
它由在柏林的帝国财政部(Finanzen)直接菅辖。
国家海关总署在全德国各地实施负责口岸进口贸易的收税工作也同时负责国家边防任务的工作。
1936年期间,由於帝国内政部与中央保安局盖世太保的渗入,对纳粹第3帝国时代的海关总署进行了重组,在除了进行海关的一切正常勤务外,还授予了抓捕包括企图出逃纳粹枷锁的反纳粹组织成员或行为个人(包括不论平民和什么达官贵族)的权力,加强了对纳粹德国国内边境的治安警务职责。
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海关勤务总署,分为两个独立的分支机构与一个国土海关机构:帝国土地海关菅理局(Land Custom Officials),前者其一为海关边境保护机构:帝国海关边防局(Land Customs Border Guards),其二为海河口岸海关机构:帝国海河口岸海关菅理局(Wasserzollbeamte)的细分组成分支机构,凡属该三支机构成员都由海关人员组成(统称为:帝国海关勤务官员)。
1936年6月17日,纳粹党卫队(SS)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 被任命为帝国内政部长和警察局长(这是当时为他负责内政部、国家教育部、德国警察局长而新设立的职位),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有效地给了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 他对德国所有警察的完全控制和包括在欧洲及北美加拿大的海关勤务机构的一切权力,所以纳粹帝国中央保安局的成员大量渗入海关勤务部门,以至后来海关部门成为纳粹党的忠实帮凶。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元帅——陆军元帅将官——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以上共7等22级。
一、元帅1936-1939陆军元帅肩章,交叉的元帅权杖比较大,金银线各三股编织而成1940年的陆军元帅肩章,交叉权杖缩小,且权杖上的图案更加详细,添加了帝国之鹰和反万字标记。
这幅肩章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因时间关系,银质权杖已经变色。
1941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肩章上的编织线已经改为全部金线。
42年前德军陆军元帅领章,与将军级别的领章完全一样,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42年后陆军元帅领章,红色衬底,金线编织,矢车菊已增添为三片。
这幅领章来自包克元帅附二战德国19位陆军元帅领口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蓝色麦克斯勋章1:Werner von Blomberg——瓦尔纳·冯·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陆军元帅,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免职的元帅。
勃洛姆堡元帅被免职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做过“不体面的职业”(妓女),这使希特勒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希特勒解除勃洛姆堡的职务时曾许诺“一旦发生战争将再次委任他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但希特勒没有兑现诺言。
整个战争期间,勃洛姆堡一直住在巴伐利亚无所事事,1945年3月13日,勃洛姆堡元帅作为证人死于纽伦堡监狱。
2:Walter von Brauschitsch——瓦尔特·冯·勃劳希契,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元帅于1938年至1941年间担任第三帝国陆军总司令。
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筋疲力尽,第一次大踏步后退。
这次后退导致一大批高级将领退休或被免职,其中包括伦斯德、包克、古德里安等。
伟大的第三帝国集锦2

党卫队头子Heinrich Himmler 的军服党卫队(非武装)黑色制服武装党卫队军官制服,少校军衔Adolf Hitler的制服冲锋队制服国防军将级大衣国防军少将制服党卫军坦克兵制服,44式沼泽迷彩,胸前挂一级铁十字勋章,银制坦克突击章党卫军坦克兵常备制服飞行员制服伞降猎兵大衣海军(海面舰艇)水兵礼服海军(海面舰艇)水兵制服非洲军团制服国防军制服1942浅绿非洲军团,戴褐色船型帽希特勒青年团制服意大利党卫军制服海军军官制服武装党卫军军官大衣空军军官大衣U艇舰长制服(在从海底出击中令人印象深刻)空军将级军服党卫军44式掷弹兵迷彩外衣党卫军装甲兵皮质外衣标准36型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士兵用)。
携带短望远镜,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褐色为一战式样或波兰特许制造),后来军士多装备MP40冲锋枪。
6。
40型钢盔(35型钢盔的简化廉价品,1940年3月26日制式化。
军衔标志同1。
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
陆军士兵通用的皮带扣,上写“COTTMITUNS”(与上帝同在)。
陆军炮兵上尉,标准36型军官用野战服(领子尖长),兵种色正红。
勋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为(读者视角)左-二级铁十字勋章、中-41~42年东线冬季战章、右-罗马尼亚战功章。
左胸衣袋为:上-一级铁十字勋章、中-金质战伤勋章、下-金质突击章。
右胸衣袋为: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第2纽扣佩有2级功勋十字章的勋标。
领口佩有:骑士勋章。
戴36型军官大檐帽。
勋章的解释:1)战伤勋章:分黑、银、金3级,以受伤次数或伤情而定。
金质表示5次以上负伤或1次重伤。
1943年起发给空袭中受伤的平民(银),战争末期发给所有军人及警察。
2)突击章:授予在1天内突击3次以上的军人,1943年6月22日开始在最下方的方格内写有突击次数。
亦分黑、银、金3级,照片里的突击次数应超过90次。
3)德意志十字勋章:分金、银、钻石3级。
银质授予已获得1、2级功勋十字章的优秀指挥官。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

二战德国陆军军衔标志元帅——陆军元帅将官——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军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二等兵(服役6年以上)、二等兵(服役不满6年)、三等兵、上等列兵、列兵以上共7等22级。
一、元帅1936-1939陆军元帅肩章,交叉的元帅权杖比较大,金银线各三股编织而成1940年的陆军元帅肩章,交叉权杖缩小,且权杖上的图案更加详细,添加了帝国之鹰和反万字标记。
这幅肩章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因时间关系,银质权杖已经变色。
1941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肩章上的编织线已经改为全部金线。
42年前德军陆军元帅领章,与将军级别的领章完全一样,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42年后陆军元帅领章,红色衬底,金线编织,矢车菊已增添为三片。
这幅领章来自包克元帅附二战德国19位陆军元帅领口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蓝色麦克斯勋章1:Werner von Blomberg——瓦尔纳·冯·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陆军元帅,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免职的元帅。
勃洛姆堡元帅被免职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做过“不体面的职业”(妓女),这使希特勒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希特勒解除勃洛姆堡的职务时曾许诺“一旦发生战争将再次委任他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但希特勒没有兑现诺言。
整个战争期间,勃洛姆堡一直住在巴伐利亚无所事事,1945年3月13日,勃洛姆堡元帅作为证人死于纽伦堡监狱。
2:Walter von Brauschitsch——瓦尔特·冯·勃劳希契,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元帅于1938年至1941年间担任第三帝国陆军总司令。
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筋疲力尽,第一次大踏步后退。
这次后退导致一大批高级将领退休或被免职,其中包括伦斯德、包克、古德里安等。
二战德军军衔介绍

二战德军军衔介绍一、1933年——1945年间德国军衔的沿革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
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NZ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NZ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武装部队;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第三帝国肩章、勋章大全

第三帝国肩章、勋章大全第三帝国肩章、勋章大全臂章常规臂章(右臂)山地师军官臂章,叶子为银色,佩于右臂上方非洲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陆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山地师向导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步枪兵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雪地步枪兵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雪地步枪兵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一等狙击(射杀敌人60以上)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金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银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铜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一等反坦克(击毁5辆)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二等反坦克(击毁1辆)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一等防空(击毁5架)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二等防空(击毁1架)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四等巡逻(首次出海)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三等巡逻(两次出海)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二等巡逻(三次出海)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一等巡逻(四次出海)臂章,佩于右臂上方SS荣誉章(1933年1月前加入SS),佩于右臂上方SS荣誉章(加入党卫队前为退役军人或警察),佩于右臂上方常规臂章(左臂)步兵执旗手臂章,佩于左臂上方;其他单位执旗手臂章除了旗图案底色根据兵种色划分(如工兵为黑色、炮兵红色等)外,样式基本相同。
空军执旗手臂章,佩于左臂上方宪兵军官鹰徽,佩于左臂上方[陆军宪兵鹰徽,佩于左臂上方纳尔维克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拉普兰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乌曼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克里米亚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德米扬斯克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华沙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巴尔干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洛里昂战役章,佩于左臂上方SS一级射手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集中营看守袖口标志,佩于旗队长以上官员左袖标上方SS与警察高级官员袖口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后勤官标志,佩于征募处、采购处、集训处官员左袖标上方SS中原国家社会主义运输队队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通信人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青年师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运动服用标志,佩于运动服左臂上方SS骷髅队中原冲锋队队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专业技术臂章陆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右臂下方或左臂的上、下方空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袖口海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臂军衔的下方武装党卫队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臂的袖标上方海军部队臂章,由下士和水兵佩带于左臂上方海外部队臂章,陆军佩于左、右臂上方,SS佩于左袖标上鹰徽下德军袖标:陆军袖标颜色依据军服款式分黑色、绿野灰以及热带制服的棕色三种空军袖标颜色依据军服款式分蓝灰和绿色武装党卫队袖标,黑底银字武装带带扣德军勋章重视荣誉是德国军队的传统,历来德国政府对表现杰出的军人都授予奖章。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详解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上边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
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
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
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为准将了。
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
这样的假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
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
上边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
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
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
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
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
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
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
为准将了。
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
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
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
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
这样的假
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
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
假设二的合理之处在于:德军的肩章标记总是“少一颗”,我这样说不够科学,通俗地说就是:肩膀上一颗星,在我们这儿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将,而德军的一颗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将(比我们一般所知的高一级);两颗星在我们这儿意味着中尉、中校、中将,而德军则是高了一级,代表着上尉、上校、上将;三颗星在德军的尉官及校官里没有体现,只有将军级别才有(大将),而我们这里,
三颗星是上尉、上校或者上将。
从这一点来看,假设二是“比较”合理的。
(一颗星,这可不是少将,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leutnant,按照我们的翻译
就是中将。
)
但假设二的问题在于德语的“oberst”,这个词除了特指“校”外,还表示“最高、最主要”“上、最上”(the upper or the uppermost)这个意思。
按照国际公认的说法,Generaloberst意味着Colonel General:上将。
而且,oberst 在校级里是“上校”,为何到了将级就变成“大将”了呢?
(三股金银线缠绕编制,没有将星,正式名称是Generalmajor,
我们把它译为少将还是比较准确的。
)
实际上,对于Generalleutnant(中将)和Generalmajo(少将)的翻译基本不会有什么异议,这两个不能再变,如果再有改变,从将级到校级都会有许多问题出现。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将之上还有两个等级,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不可能有两个上将吧,所以出现了上将和大将,Generaloberst被称为大将,而General der略低半级,称其为上将。
当然,这样的划分法许多人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大将”这个称谓颇具东欧风格,动辄让人联想到苏军,我国不也取消了大将这一级别么。
所以,又有人采取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这样的区分法,这种说法在一些书籍里也经常看见。
这一说法的来历我个人认为是来自台湾的钮先钟,他翻译的一系列德军书籍里始终采用这一译法,主要原因大概是台湾军衔等级里有这两级吧。
在“大将/上将”或者“一级上将/二级上将”这两种说法之间,我个人是持中立
态度,其实这两种译法都不能算错,其目的都是为了把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区分开。
象前面我们提到的法尔肯豪森将军,他的军衔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 z.V.——步兵上将,关于zV我已经在“法尔肯豪森”一文里详细说明了,General der既然已经是上将,Generaloberst必然是大将或者一级上将,或者就把General der调整为二级上将。
总之,“大将”这一称呼不能与“一级二级上将”并存,否则就矛盾了。
General der这个级别是德军所特有的一个军衔,严格地说它叫做“兵种将军”,因为这一级别里包括“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General der Artillerie炮兵将军”“General der Kavallerie骑兵将军”,还有“装甲兵将军”“通讯兵将军”“山地兵将军“等等,这一级别你可以认为它是上将(那么再上一级就是大将),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二级上将(那么再上一级就是一级上将)。
但它不是中将,它比中将高。
或者还可以理解为这一级别是某种荣誉,一个指挥官因为资历及战功应该提升,但又不能提到上将(否则上将就遍地都是了),保留在中将又偏低,于是提升为兵种将军作为某种过渡。
所以,德军将军体系的等级是:
少将 - 中将 - 兵种将军 - 上将
这样一来,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兵种将军和上将到底如何翻译如何称呼,您自己看着办,都可以。
其实,这样的困惑只是出现在“你拿德军军衔与其他国家相应军衔作对比”时才会出现,因为你没办法把Generaloberst这个名词往“合适的、相对应的其他国家军衔上套”,对德国人自己而言,Generaloberst就是Generaloberst,什么上将大将,和他们无关,他们知道的只是:元帅最高,往下就是Generaloberst,你认为他是大将或上将那是你的事情。
再例如,我们老说德军里没有准将,其实德军的Generalmajor是将官里最低一级,德国人自己明白这代表着什么,他们不会那么费力地在心里默默转换“少将还是准将”,所
以你说他们有或者没有准将,这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罢了。
这就好比我叫冰人,外国人可能会想:应该是ICE MAN呢,还是BINGREN呢,或者是RENBING?
这些想法与我无关,他们爱咋翻译就咋翻译,我自己还是叫做冰人。
(这是另外一种德国陆军将军的肩章,两颗将星表示这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上将。
有趣的是两颗星之间添加了一个12的标记,这个标记是指陆军第12团的,这种标记大多是一种荣誉,意味着这名上将在一战时率领过该团。
)
啰里啰嗦写了这些,主要是因为现在各类书籍里错误比较多(按上述,实际也不能说为错误),引起了许多人的误解。
包括著名翻译家董乐山老先生似乎也犯下这个“错误”,他的翻译以精准著称,包括《第三帝国的兴亡》和《巴黎烧了吗?》。
在《巴黎烧了吗?》一书里,约德尔一会是上将,过了一会儿又是大将,如果出现了大将,那么就不该再有“一级二级上将”,遗憾的是书里同样存在一二级上将。
当然,瑕不掩瑜,董老的翻译还是非常好的,这些细节的研究仅仅是我这等钻牛角尖者的爱好而已。
1936年,德军还设立了一个特殊的级别“陆军元帅级上将”,这个级别比上将(或大将)高半级,但达不到元帅,
属于“代理陆军元帅”。
这个级别的
特征是:肩章上有四颗星。
1940年,
这一级别被取消。
德军将军的识别,从他们的领章上是
没办法区分出“上将、中将、少将”
的,因为将军级别的红领章完全一
样,两片矢车菊,如果是三片则是元
帅(详见前文关于元帅的介绍),所
以,辨认将军军衔只能通过他们的肩章。
(从少将至上将统一的肩章,红色衬底上用金线刺绣的两片矢车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