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读经典文献、重要概念和理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资源:1. 课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引入 1. 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讲授法5分钟知识讲解 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讲授法15分钟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讨论法20分钟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讨论法10分钟总结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讲授法5分钟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的小论文。

讲授法5分钟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评价的准确性和深度;3.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的质量和内容。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有哪些主要方面?
2.内陆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农业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宗法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第二章 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4.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你是如何认识的?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主要教学参 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分析说明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总学分:3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历史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有助于学生通过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等基本常识,了解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宗教、传统理论道德等社会政治理论,了解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

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社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能力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力求使学生做到初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世界观,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华传统有更深刻的理解。

3、素质层面: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导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文化的概念。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界说二、文化的结构与分类三、文化的特征四、文化与文明第二节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4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专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号: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 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

总学时48,3 学分。

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 学时。

4.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基本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第二节先秦道家(老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老子关于“道”的描述及其内涵
.熟悉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掌握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一、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约分钟)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约分钟)
(三)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约分钟)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汤一介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如何理解孔子的正名思想?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年第版
年级
专业、层次
中西医、班
授课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熟悉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先秦道家(庄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熟悉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掌握庄子对人生幸福的把握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二、庄子的思想
(一)对老子“道”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约分钟)

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案

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2. 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宗教、艺术、文学、历史、民俗等。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 介绍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介绍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代表作品。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和鉴赏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1 中华文明的起源1.2 夏商周时期的传统文化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4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文化发展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2.1 儒家思想2.2 道家思想2.3 佛教思想2.4 道教思想2.5 中医养生思想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3.1 诗词3.2 散文3.3 小说3.4 戏曲3.5 绘画与书法艺术第四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4.1 春节4.2 清明节4.3 端午节4.4 中秋节4.5 婚礼与丧葬习俗第五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5.1 古代建筑的特点与类型5.2 宫殿与庙宇建筑5.3 住宅与园林建筑5.4 古代城市与乡村布局5.5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第六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6.1 儒教的伦理宗教特性6.2 道教的修炼与符箓6.3 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6.4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6.5 宗教文化与社会的互动第七章:中国古代历史名人7.1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7.2 秦汉时期的杰出政治家7.3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名流7.4 唐朝盛世的名人风采7.5 宋朝以来的文化巨匠第八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8.1 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8.2 各地风味小吃的特色8.3 宴席与餐桌礼仪8.4 茶文化与酒文化8.5 传统饮食与健康观念第九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9.1 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9.2 传统服饰的分类与特点9.3 官服与身份的象征9.4 民间服饰的多样性9.5 传统服饰的文化意义第十章: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10.1 陶瓷艺术与青铜器10.2 刺绣与织锦10.3 木雕与石雕艺术10.4 书法与篆刻艺术10.5 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第十一章:中国传统科技与医学1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1.2 天文历算与地理学11.3 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11.4 传统工艺技术的发展11.5 科技与医学对文化的影响第十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上)12.1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2.2 雕塑艺术的演变与特点12.3 音乐与舞蹈的艺术形式12.4 戏曲艺术的表演与剧种12.5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十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下)13.1 建筑艺术的美学与技术13.2 园林艺术的设计原则与类型13.3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影响13.4 文学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13.5 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第十四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14.1 宗教与社会秩序的维护14.2 宗教节日与庆典活动14.3 宗教建筑与宗教艺术14.4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4.5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交融与冲突第十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5.1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5.2 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与实践15.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15.4 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的现状与发展15.5 传统文化未来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节日习俗、建筑园林、宗教信仰、历史名人、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手工艺与民间艺术、科技医学、艺术形式、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代表性内容;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 儒家文化的兴起和影响- 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贡献- 唐宋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和传承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内容- 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如《论语》、《道德经》等)-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发展- 中国传统礼仪、道德、家庭观念等社会价值观的介绍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塑造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艺术形式和相关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传承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3. 发展历程介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代表性人物。

4. 重要代表性内容介绍: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艺术形式和社会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阴阳观念第四,儒家的产生与鲁国文化
二、流变
先秦儒家
两汉经学
宋明理学
第二节先秦儒家
一、孔子(约60分钟)
(一)孔子简介
(二)孔子的思想
1、正名思想2、仁礼学说3、天命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孔子思想的根本特点
2、难点:孔子的天命观念
3、解决方法: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约40分钟)
一、内陆型文化二、农业型文化三、宗法型文化四、道统型文化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约80分钟)
一、崇尚伦理道德
一、文化的概念(约30分钟)
二、文化的特点(约30分钟)
(一)民族群体性特点(二)地域限定性特点
(三)历史承传性特点(四)现实变异性特点
三、文化的基本结构(约20分钟)
(一)物质生产文化
(二)制度行为文化
(三)精神心理文化
四、文化的功能(约20分钟)
(一)承传功能
(二)教化功能
(三)凝聚功能
(四)调控功能
二、注重人文理性
(一)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二)超越宗教神学
(三)注重礼乐教化
三、强调与谐观念
四、倡导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3、解决方法: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约2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文化”的特点、功能
2、难点:“文化”概念的内涵
3、解决方法: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三章儒家的文化精神第一节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第二节先秦儒家孔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儒家学派在历史演进中儒家思想内涵的发展
2、熟悉儒家文化的精髓(圣人之道、仁民之心)
3、掌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约60分钟)
一、渊源
第一,天命鬼神观念第二,礼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课程类别:限选课
授课对象:09中医本科1、2班
学时:54
学分:3
教材选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贾成祥
教案完成时间:20XX年2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
20XX年2月20日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
2、熟悉“文化”概念的内涵
3、掌握“文化”的特点、结构、功能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3、解决方法: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分析说明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Nhomakorabea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二章总论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
2.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3.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约40分钟)
复习思考题
1、列举关于“文化”的五种定义,并加以分析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4、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您就是如何认识的?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有哪些主要方面?
2、内陆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农业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宗法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5、道统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6、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方面?试评价其利弊得失。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汤一介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2.如何理解孔子的正名思想?
3.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什么?
3、简述先秦子学的概况。
4、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二章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一、自然固有的地理环境
二、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
三、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
四、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约80分钟)
一、先秦子学
二、两汉经学
三、魏晋玄学
四、隋唐佛学
五、宋明理学
六、清代实学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
2、难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