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新版)
北方微污染水源强化常规混凝及试验原理

不 同 因而 速 度 梯 度 也有 所 变 化 应 通 过试 验 或 相
似水 厂 的 运 行 资料 加 以 确定 絮凝 池 一 般 以
。 , , 。
。
.
值作
为设 计准 则 实 际 对 于 低 温低 浊 度 水质 应 对其 值有 个全 面 的 认 识。 , ,
这 是 强 化 常 规水 处 理 混 凝
“ ”
,
/ 0
填 料接触 絮 凝池 ! 八 五 国 家科 技 攻关
和 冰 盖 下 其 他气 体 的 微气 泡 就更 不易 下 沉 了
欲使
成果 1前 部 加装 的 塑 料填 料 球 除 提 高 了 速 度 梯度 值以外
, ,
其 下沉
,
需 延 长 絮凝 时 间
。
,
气 体 使水 解 化 学 反 应 彻 底完 成 这 样 不 但 可 以
水 工 业市 场 % 年第 4 期
,
结 经 验 在 理论 和实 践方 面 加 以 完善 和 改 进
3
鬓 黔撰 鬓5 擎杂黔6豁 黔
丫 坎粼厂舜 脚 脚 簇 淤 犷扮 趁 红井 之 然
令羁
水 处 理 的 混 凝技 术 在 理 论 上 不 断 的 向前 发 展 特别 是低 温 低 浊及 低 基质浓 度 的有 机 污 染
, ,
寒 冷地 区 净
不 同 的 原水 水 质 和 药 剂所 形 成 的絮 体 质 量
化 构筑 物 均建 在 室 内 又 有采 暖设 施 建 筑造 价 和 管 理 费大 为提 高 还 有 降雨 形成 地 表径 流 溶 入 的腐殖 质 和 排 入 的污 水 使 水 体 深 受 污 染 的 其 他 有 机 物 均 对 原水 中 的 胶 体凝 聚起 到保 护作 用 定 状态 不 易凝 聚 和 絮凝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广州微污染水的研究摘要:本文以珠江广州某段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展开强化混凝的研究。
首先,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主要参数确定了实验水样,进而对实验水样进行了常规的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及其最佳投药量;然后,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和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1]分别展开了强化混凝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水样具有微污染水的特征(codmn在4.1~6.2mg/l);对于实验水样,以氯化铝做混凝剂,其效果强于硫酸铝,其中氯化铝的最佳投药量为10mg/l;投加pam,能够显著降低沉后水的浊度,当pam投加量为0.20mg/l时,沉后水浊度的去除率最高为97%,较不投加时的去除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投加pam对codmn的去除作用不明显;高锰酸钾有较好的助凝除浊的效果。
投加了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浊度较不投加高锰酸钾均有了下降;其中,当投加量为0.10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此时浊度的去除率为96%;高锰酸钾具有较好的助凝除codmn的效果,投加高锰酸钾之后,沉后水的codmn去除率均有提高,当投加量为0.5mg/l时,对codmn的去除率最高,较不投加高锰酸钾时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关键字:强化混凝,助凝剂,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聚丙烯酰胺(pam)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广州全市属珠江水系,境内河流纵横,水量丰沛。
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母亲河的珠江水系,正面临着因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所导致的一系列水质性水资源短缺[2]。
饮用水源水质不断下降,严重威胁到城市供水安全。
广州三大战略水源中,流溪河水环境质量优于iii类[3];东江北干流(及增江)上中段满足iii类,下段氨氮、石油类、总磷超标;沙洲水道do含量低,石油类亦有超标现象发生[4]。
目前,广州市内的有9个水厂中,除取水点在流溪河的江村水厂其水源水质尚能保持在ii类外,其余均有超标,部分水厂仅能作工业用水水厂使用。
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强化——强化混凝

投加量过高时会引起胶粒 重新稳定,污泥处理困难
• (3)pH的影响
无机盐水解过程中,产生氢离子,使pH下降。要使pH保持 在最佳范围,水中要有足够的碱性物质来中和。(原水碱 度或者另加药剂)
硫酸铝
三价铁盐
硫酸亚铁
有机高分子 混凝剂
除浊 6.5~7.5
6.H影响 较小
除色 4.5~5.0
与氯同用 6.0~8.5
• (4)浊度
浊度低时,颗粒浓度 低将会影响碰撞速率 (碰撞机率小)
浊度高时,颗粒浓度 过高,需要大量的混 凝剂来中和颗粒的表 面电荷。
优点
投资省、无需建造新构筑物以及运行费用低
缺点
①大剂量投加混凝剂使水处理系统产生的 污泥量增加;
两性型 效果不如无机混凝剂
非离子型
• 无机混凝剂中,铁盐去除TOC效果比铝盐好:
三氯化铁使胶粒脱稳同时还促进腐殖酸和富里 酸聚合物的形成
三氯化铁混凝消耗的碱度比硫酸铝大2倍,导致 pH较低
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絮体其各自比表面积、表 面电荷数量以及最具吸附活性部位的区域也不 一样
• (2)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②总药耗有所增加;
③对杂质微粒及病原体的去除不利,对提 高溶解性有机物、CODMn的去除能力有限, 对氨氮、矿物油等的去除没有促进作用;
④针对某特定的原水特性所选择的混凝条 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原水水质。
谢谢
强化混凝 想方设法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二、强化混凝的作用
去除有机物的机理
①胶体NOM的电 中和作用
②腐殖酸和富里 酸聚合体的沉淀
作用
③吸附于金属氢 氧化物表面上的
共沉作用
• (1)混凝剂种类的影响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是指受到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其中部分项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标准的饮用水源水。
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源水质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有机污染,并由此引发水源藻类污染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风险〔1, 2〕。
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已不能有效保证水厂对出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
经近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微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笔者综述了我国具有较好实际应用价值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常规净水工艺之前增加生物处理单元,对微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去除,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荷,改善出水水质〔3〕。
相对于污水而言,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好氧贫养型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也较大,具有生命周期长、繁殖缓慢的特征。
生物膜法因微生物附着在载体填料上,相对而言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适合于生命周期长的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因而绝大多数生物预处理都采用生物膜的形式。
目前采用生物膜法的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流化床、生物塔滤、生物转盘等以及从这些技术发展而来的一些方法,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及应用最为深入和广泛。
杨旭等〔4〕研究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NH3-N、NO3--N、NO2--N 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35%~40%,TN 的平均去除率为25%~35%。
于方田等〔5〕用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h)、气水比为(0.5~0.8)∶1,复合滤床曝气生物滤池对CODMn、NH3-N、浊度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90%、97%、58%。
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

水能经济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李安静【摘要】混凝作为重要的处理单元在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决定着后续流程的处理效能以及最终出水水质,在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混凝过程的控制难度大。
近年来围绕混凝过程的优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包括多重絮凝、多级微絮凝以及絮体破碎再絮凝等,均有效地改善了混凝效能。
这些混凝过程大多需要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形式的絮凝过程,因此混凝的条件和过程与常规混凝有一定差异,对混凝过程的凝聚阶段与絮凝阶段也会有不同要求。
目前,研究人员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关键词】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1、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 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构造新的物质、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表1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3、强化絮凝研究进展3.1 微砂强化絮凝技术当前,研究人员已开展了投加微砂为絮凝核心的强化絮凝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除污染效果。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通过综合大量文献,概述了强化混凝概念、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总结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强化混凝是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基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杂质、总磷和藻类等污染物质。
关于强化混凝,有强化混凝、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和强化絮凝等多种提法,本文统称之为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技术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强化混凝技术是对常规混凝中药剂、混合、凝聚和絮凝任一环节或多环节的强化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水中污染物,包括低分子溶解性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与常规混凝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包括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沉析物网捕作用和特殊混凝作用等。
向污染水体投入混凝剂后,一方面通过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扩散层被压缩,ξ电位降低,胶体脱稳;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析物网捕等作用使脱稳后的胶体相互聚结成大的絮体并沉淀,最终固液分离。
新型高分子混凝剂的使用使以上作用得到强化,它不仅具有以絮凝体吸附水中非溶性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又能对水中溶解性低分子有机物产生很强的化学吸附和强氧化等多种净化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还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混凝剂品种、混凝剂投加量、水质、水力条件、水温、碱度和pH等。
只有优化这些反应条件,使混凝剂在最佳条件下起作用,才能达到强化混凝提高常规混凝效果的目的。
1强化混凝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1.1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英国早在1870年就开始应用混凝技术,但很快被生物处理所取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高效混凝剂的不断问世,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中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率,强化混凝技术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

论文专辑 � ��� 中国环境管理 (2) 改善沉淀水流状态, 提高沉淀效率; (3) 提高絮凝 颗粒的有效浓度,促进絮凝体整体网状结构的快 速形成� 强化混凝沉淀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但对 原水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氮和小分子有机物去除 效果欠佳 � 2. 1 . 2 强化过滤 强化过滤的主要方法有: (1 ) 替换滤料或采用 多层滤料; (2) 采用改性滤料; (3) 在沉淀水进入滤池
摘要: 现有的微污染水源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饮用水水质要求, 为了达到饮用水水 质标准, 需要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本文对微污染水源常 规处理的各种工艺方法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关键词: 微污染; 饮用水; 强化;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微污染水源水是指饮用水水源主要受有机物 Ⅲ类水体的规定标准,主要为氨氮� 高锰酸钾指 数 �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的水体� 目前我国多数饮用水水源水质为微污 染水,直接影响了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 微污染水源水的特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L 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 根据研究表明,耗氧 (1) 改变混凝剂种类和混凝剂投加量; (2 ) 采用具有 量与水的嗅 � � 味 � 消毒副产物浓度, A 致突 絮凝作用的新型混凝剂; (3 ) 调整 H 值; (4) 投加氧 变率及胃癌� 肝癌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 1.3 氨氮 氨氮含量高使氯消毒剂投量大大提高,并且 化剂; (5) 完善混合絮凝设施� 强化沉淀分离技术主要有: (1) 采用新型高效 高分子絮凝剂,强化和增加絮凝体的净化特征与水中有机物反 以 NCI 3 形式存在的嗅味 � 此外 ,氨氮较高还会 导致供 水管道中亚硝化 细菌增生 ,提高水 体中 NO 2-浓度� 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则具有 " 三 致 "作用�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氨氮含量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技术微污染水体净化技术综述1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统计表明,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有机污染,尤其是城市污染的地表水体,这与20世纪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水体中的有机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排放到水体中的有机物;另一种是水体中生长的生物群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体沉积物释放的有机物。
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有机物,包括腐殖质、微生物分泌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粪便;另一种是合成有机物,包括杀虫剂、商业用化合物和一些工业废物。
大多数合成有机物都是有害有机物,包括三种有机化合物。
中国水资源污染的总体特征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和郊区比远郊严重。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对传统的水净化工艺和水质造成的各种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它还增加了水生产成本,影响工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常规水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常规水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水中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但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水中有害物质逐年增多。
同时,随着水质分析技术逐渐改进,水源水和饮用水中能够测得的微量污染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其不但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而且氯化过程本身还导致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卤化物形成,因此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不能与现有的水源和水质标准相适应,必须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
3微污染水体预处理技术所谓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级去除,从而使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发挥更好的作用。
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充分发挥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饮用水水质,提高饮用水的健康和安全性。
目前,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储层储存法、气提法、吸附预处理技术、化学氧化预处理技术和生物预处理技术。
3.1水库蓄水水库存储可使水中部分悬浮物沉淀而降低水源水浊度,一些有机物也可通过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而被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微污染水源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新版)摘要:对微污染水源的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
详细阐述强化混凝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pH值、温度、碱度和原水水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强化混凝方法,并对该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污染;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PA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水源地饮用水污染对给水工程造成了各种损失,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
微污染水源指的是水体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指标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水质要求,但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尚可使用的原水。
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地投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水中藻类过避繁殖,使给水产生一定的色度和臭味,水源水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
此外,由于水源中污染物质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而靠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净化工艺又很难去除掉,尤其是有机物,结果致使城市居民不得不长期饮用这种不安全的水,因而选择一种适合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方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强化混凝内涵强化混凝是给水常规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强化混凝,可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的浊度、色度,提高常规混凝法处理中天然有机物(NOM)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消毒副产物前驱物(DBPFP)等有机物。
它是为提高常规混凝效果,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混凝剂的匹配或调整pH值,保证浊度去除率的同时提高水中有机物去除率所采取的措施。
广义上说,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提高出水水质。
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和过滤进行分离去除。
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除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fEl增加r胶体表面电荷,而且造成空间位阻效应。
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值、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值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起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Randtke认为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包括胶体状天然有机物(NOM)的电中和作用,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于金属氢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淀作用。
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而言,依靠后一种作用即吸附于混凝剂的金属沉淀物上而去除。
美国环保局认为,强化混凝是达到饮用水消毒/消毒副产物(D/DBP)条件第一实施阶段,控制饮用水中NOM的最佳方法之一,并通过了消毒剂/消毒副产物(D/DBP)法规,要求“给水进行强化絮凝处理”。
2强化混凝影响因素天然有机物的混凝主要依靠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以及混凝剂沉淀物的网捕卷扫等。
强化混凝去除天然有机物,其去除率的大小受混凝剂的种类和性质、混凝剂的投加量、pH值、碱度以及原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2.1混凝剂种类的影响对于不同的水质,混凝剂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无机(铁盐及铝盐)混凝剂对TOC去除效果比有机絮凝剂好,这是因为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在天然水混凝过程中,只能产生电中和作用并参与腐殖酸和富里酸的沉淀,不能吸附有机物;而铝盐和铁盐不但可以起电中和作用使胶粒脱稳形成腐殖酸和富里酸的铝、铁聚合物以利于沉淀去除,而且还能在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的表面提供强烈的吸附作用,同时还有网捕作用。
高分子絮凝剂有很好的助凝效果,目前广泛应用的是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微生物絮凝剂以其无毒、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性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给水处理工艺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2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徐勇鹏等通过一些对比实验,探讨混凝剂量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分别对不同原水浊度下不同有机物含量的水样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率也随之相应地提高。
当浊度的去除率达最大值80%时,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继续增加,CODMn、uV254的去除率仍有提高,这是因为混凝剂水解形成的缩聚产物如[AIn(H2O)m(OH)3n]的巨大的超吸附作用发生共沉淀的效果。
随着投药量的继续增加,已被中和的带负电的胶体离子可能重新因吸附作用而带正电,并重新获得稳定,混凝效果减弱,从而表现为CODMn、uV254的去除率提高变得缓慢。
适量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能有效提高浊度、有机物的去除,并且去除有机物的投药量高于除浊的投药量。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增加混凝剂的投药量,过高量会引起胶体重新稳定,并且易产生大量的污泥,造成二次污染。
合适的投量应该根据水源水质特点和处理后水质要求来确定。
2.3pH值对混凝的影响水温恒定时,pH值是影响混凝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种混凝剂因其自身特性通常具有自己最佳的pH值范围。
浊度和有机物最佳去除的pH值范围并不吻合。
随着pH值由小变大,通常在pH值在5.0~6.0之间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这是因为铝盐、铁盐在此条件下水解产物带较高正电荷,而富里酸和腐殖酸等溶解性有机物带过量负电荷,因此在此pH值内电性中和作用比较明显。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影响混凝剂水解速度、产物的存在形态与性能。
以铝盐为例,铝盐水解过程中所生成的A1(OH)3胶体物质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当它离解时,既能生成带正电的阳离子,也能生成带负电的阴离子,混凝中负电性土壤胶体的脱稳凝聚需要大量正电荷混凝剂,当pH>8.5时,Al(OH)3离解生成铝酸盐,使AI(OH)3胶体带负电;当pH<5时,铝在水中的存在状态主要是AI3+、A1(OH)2+,而Al(OH)3数量很低。
铁盐水解产物溶解度极低,pH值对铁盐混凝剂的影响较小,只有在pH<3时铁盐的水解才受到抑制,或在碱性很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重新溶解。
大量研究表明,较低的pH<3值更加有利于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原因可能是腐殖酸的最大吸附发生在pH值较低时,这时它的‘电位接近于零,更容易粘附到絮体颗粒上而得到去除。
随着pH值的升高,吸附率逐渐降低。
2.4温度对混凝的影响低温对常规混凝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
有研究显示,低温并不影响TOC的去除,但是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和色度起负面影响。
温度的影响是复杂的,低温可能造成水的粘度上升,阻碍混凝剂的扩散和絮体沉降,而且可以影响水解动力学平衡,影响金属氢氧化物的形成。
另外,温度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降低离子积常数,从而降低水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同时,低温可能造成形成的絮体密实度降低,絮体较小,导致分离效果差。
2.5碱度及原水水质对混凝的影响给水中的大量总有机碳(TOC)通常源于水源中腐殖质,一般只有小于10%的部分是合成有机化合物。
这些有机物的含量与加氯后形成的氯化有机物之间呈正相相关关系,即TOC含量高时,三卤甲烷总生成量也相应增多。
因此,可用TOC去除率来衡量DBP前驱物质的去除效率。
研究表明,若原水的TOC越高、碱度越低,所要求的TOC的去除率就越高,需要投加的混凝剂量就相对较大,反之则要求TOC去除率较低,混凝剂投加量相对较小。
3强化混凝的主要措施3.1增加混凝剂投加量通过增加混凝剂投量,使有机物的水化壳压缩,水解的阳离子与有机物阴离子电中和,消除有机物对无机胶体的影响,从而使无机胶体脱稳。
不同水质对混凝剂用量的要求不同,混凝剂对水中大分子有机物(uV擞值较大)和憎水性有机物有较好效果。
3.2调整pH值当原水pH值较高时,可通过加酸来降低pH值。
pH值为5.0~6.0之间时,有利于形成腐殖酸、富里酸的聚合物,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一般在混凝剂投加前加酸,以促使混凝剂水解形成高价正电荷。
3.3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是以高锰酸钾为主剂的一种复合型药剂,因此水中含有有机物等污染成分时,PPC可发挥其较强的氧化作用,将一部分有机物氧化破坏,从而降低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
不同季节、不同污染水体的实验室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研究证明了PPC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处理效果旧4J:(1)去除浊度、藻类、臭味方面;(2)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和致突变活性物质;(3)适应不同污染水体和不同温度(尤其是低温低浊水方面);(4)取代预氯化助凝等方面。
投加PPC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混凝剂用量,从而减少了污泥产量。
张锦对某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水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PPC预处理对含藻水具有较高的强化净水作用。
它能明显降低出水中的藻,对藻类引起的臭味及有机污染物更具有显著的强化去除效果,强化效果远远高于高锰酸钾,更好于单纯混凝。
刘伟等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库水进行高铁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研究表明,少量的高铁酸钾(0.5一1.0mg/L)预氧化即可显著提高混凝效果,出水浊度明显下降。
水中色度、uv254和氯仿生成量等有机物综合指标均随着高铁酸钾投超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水中铁、锰浓度也显著降低。
3.4投加粉末活性炭(PAC)PAC不但可以去除水中的臭味,还可以去除水中的色度、酚类等有机物,同时有助凝作用。
有研究表明。
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节省1/3的混凝剂。
但是,PAC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需注意投加点的选择、考虑PAC自凝聚作用等问题。
正确的投加点可解决混凝去除有机污染物与PAC吸附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竞争问题,PAC最优投加点应使这种竞争降至最低程度,还应保证足够的炭水接触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决定。
此外,由于颗粒的分散程度取决于自凝聚和水力搅拌强度,并将直接影响吸附效果。
PAC直接投入水中后,因自凝聚作用而形成较大团块,而采用强制分散技术,PAC颗粒分散程度叮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