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重视,农药残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其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

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由来1.1 阐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特点和用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其高效、广谱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1.2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背景考虑到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残留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我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残留标准和监测方法。

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深度解读2.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比较我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标准值的设定、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等方面。

我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了各类食品的不同标准值和检测方法;而美国则采取了统一的标准值,且监测方法较为灵活。

2.2 残留标准的修订和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断追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和更新。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

三、文章的总结和回顾本文着重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由来、深度解读和标准的修订和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残留标准的比较分析,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标准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

本文也对残留标准的修订和更新进行了探讨,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标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判定依据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判定依据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判定依据
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判定依据通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法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中都会规定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允许残留量限制。

食品应在这些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超出限制的视为不合格。

2. 最大残留限量(MRL):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制定了针对农药残留的最大容许残留限量。

这些限量可作为判定依据。

3. 国家监测数据:各国会定期进行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发布监测结果和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判定依据,用于确认农产品是否符合农药残留标准。

4. 其他学术研究: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会进行针对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安全性评估和研究,在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中可以找到判定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农产品对农药残留的容忍度也不同,因此判定依据可能会有所区别。

对于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判断,应结合以上依据进行评估。

9种药食两用药材中1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9种药食两用药材中1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9种药食两用药材中1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闫研;梁雪;秦斌;连少敏;王冰;王炳志;殷果【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24(53)2【摘要】对9种药食两用药材进行15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污染分析和膳食风险评估,为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快筛方法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农药残留采用检出率、超标率进行分析;膳食风险评估分别采用慢性膳食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风险评估。

陈皮和栀子检出农药数量最多,共检出8种农药,且3种为禁用农药;禁用农药中甲拌磷检出最多,在5种药材中检出,在当归中检出率高达100%;限用农药中毒死蜱检出最多,分别在6种中药材中检出,在金银花中检出率高达100%;禁用农药甲拌磷在当归中的超标率高达69.05%,限用农药丙溴磷在陈皮中的超标率为25.45%。

9种药食两用药材中15种有机磷类农药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污染现象普遍且超标率较高,虽然目前急性与慢性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农残累积风险加重,势必会对中药材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要科学规范使用农药,并采取有利的监管手段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总页数】5页(P500-504)【作者】闫研;梁雪;秦斌;连少敏;王冰;王炳志;殷果【作者单位】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26【相关文献】1.有机磷农药在海南菜心、苦瓜和豇豆中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2.七种药食两用药材中重金属残留与健康风险评估3.葡萄中43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4.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食两用中药材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各类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农残是指农产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包括农药本身以及其代谢物。

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是指蔬菜中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残限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蔬菜农残不合格指标:
1.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一类常用的农药,包括敌敌畏、毒死蜱等。

国内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01-0.05mg/kg。

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甲胺磷、乙胺磷等。

国内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3. 除草剂: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国内常见的除草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1mg/kg。

4. 杀菌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病菌,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百菌清等。

国内常见的杀菌剂残留限量标准为0.1-0.5mg/kg。

5. 其他农药:除了上述几类农药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螨剂等。

不同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蔬菜种类的农残限量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农残不合格指标还需要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进行查询。

同时,在选择蔬菜时,建议选择有机蔬菜或者经过严格农药控
制的蔬菜,以确保食品安全。

有机磷中毒风险因素评估表

有机磷中毒风险因素评估表

有机磷中毒风险因素评估表有机磷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农药中毒事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有机磷中毒,本文将对有机磷中毒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进行全面阐述。

一、有机磷中毒的风险因素1.职业暴露:从事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人员,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容易导致中毒。

2.环境污染:有机磷农药使用过程中,农药残留物污染空气、水源、食物等,增加中毒风险。

3.个人防护不到位: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4.农药误服或误触:儿童或意识不清者误服、误触有机磷农药,可能导致中毒。

二、有机磷中毒的评估方法1.详细了解病史:了解患者有机磷农药接触史、中毒过程等,为评估提供依据。

2.临床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肌肉颤动、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以确定中毒程度。

三、预防有机磷中毒的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储存、销售、使用等环节均应严格管理,降低中毒风险。

2.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在使用有机磷农药时,务必佩戴防护用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4.定期检查:定期对从事农药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中毒症状。

四、应对有机磷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1.立即就医:发现有机磷中毒患者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就诊。

2.清除毒物:如患者神志清醒,可让其饮用大量清水,以尽快清除口腔、胃部毒物。

3.紧急解毒治疗:根据患者中毒程度,采取相应解毒药物治疗,如阿托品、解磷定等。

4.密切观察病情:中毒症状缓解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确保病情不再恶化。

通过以上阐述,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有机磷中毒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方法。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种植或储存过程中,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下来的现象。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都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准确检测农药残留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33种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1. 杀虫剂类检测指标杀虫剂是用来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有机磷农药残留、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吡虫啉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农产品中害虫防治的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2. 杀菌剂类检测指标杀菌剂是用于防止植物病原菌传播和感染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菌剂类检测指标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合理使用和控制这些杀菌剂的残留水平,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基本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基本农药是指广泛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如三唑酮、草甘膦、丙草灵等。

这些基本农药的检测对于评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激素类检测指标激素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但过量使用激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激素类检测指标包括瘦肉精、雌激素等。

合理控制激素的使用和残留水平,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 除草剂类检测指标除草剂是用来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除草剂类检测指标包括草甘膦、草双膦等。

合理使用除草剂,降低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消费者的健康。

6. 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杀线虫剂是用来控制植物线虫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阿维菌素、多菌灵等。

合理使用这些杀线虫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线虫的侵害。

7. 防腐剂类检测指标防腐剂是用来防止农产品因细菌、真菌污染而腐烂变质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防腐剂类检测指标包括硫代硫酸钠、甲酚等。

合理使用防腐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总结:农药残留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和参考值的合理控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仅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还需要根据国内产业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慈溪市水果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及风险评估

慈溪市水果有机磷农药残留调查及风险评估
要因素 。
关键词 : 慈溪市 ; 果 ; 水 农药残 留 ; 调查 ;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 号 : 4 1 8 s8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2—10 【0 2 0 0 2 0 10 32 2 1 )2— 2 9— 2
水果 中农药残 留多少 不仅影 响水果 的质量安全 水平 , 而 且也是制约水果质量 的主要 因素 。通过 风险分 析 , 以找 出 可 水果 中风 险最大 的因素 , 然后对其进行重点监管 , 这样可 以在 很 大程度上提高监 管效率 。 目前 , 国内对水果 农药残 留监测 的报道较少 … , 更未见对水果 中农药 残 留情况 进行系 统风险 评价 的报道 。随着城市化 水平 的提高 , 对新鲜 水果 的消费量 相应增 加 J水 果 的健 康 风 险问 题也 越 来越 受 到 重 视。 因 , 此, 全面调查和测定水果中的农药残留 , 对于 了解其健康风险 具有重要 意义 。近年来 , 江省慈溪 市开展 了规模农 场基地 浙 水果上市前 的质量安全状 况监 测 , 对结果分 析仅 限于单一 但
王冬 群 , 华新 , 吴 沈群 超 , 伟 烈 岑
( 浙江省慈溪市农 业监测中心 , 浙江慈溪 3 50 1 30)
摘要 :为了了解浙江省慈溪 市水 果生产基地 的水果 中有机磷农 药污染状况 , 3年来对基地生产 的 8个 品种 12份 6
水果 样本 的 1 3种有机磷 农药残 留情况进行 了调查 与分析 。结果表 明, 3 近 年来供 试地生产的水果 中有机磷农 药残 留 检 出率呈逐年上升 趋势 ; 杨梅 、 橘子 、 杷和草莓等 4种水果在 3年 内都没有有机 磷农 药残留检出 , 枇 其他 4种水 果有不 同程度 的农药残 留检出。从 安全指数和农药污染综合值 评价 ,3种有 机磷农 药都不是影 响慈溪市水 果质量安 全的主 1

有机磷农药中毒风险评估与管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风险评估与管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风险评估与管理
一. 简介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药,但其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中毒风险。

本文将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二. 风险评估
1. 危险识别
有机磷农药的化学性质和毒性特征需要进行全面的危险评估。

这包括研究其物理性质、毒性途径、蓄积性、生物转化和降解等因素。

2. 暴露评估
评估农药的暴露风险需要考虑使用农药的频率、剂量、接触途径和持续时间。

此外,还应根据农药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对象,评估可能的非职业性和职业性暴露。

3. 敏感性评估
不同人群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评估敏感性需要
考虑人口特征、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并结合流行病统计
学和临床资料进行评估。

三. 风险管理
1. 预防措施
通过制定有效的农药使用和管理指导意见,减少中毒风险。


包括制定严格的施药标准、建立农药使用记录、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健康教育等。

2. 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建立健全的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农药中
毒事件,包括急救措施、治疗方案和中毒报告等。

3. 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及时调整和
改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

四. 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是确保农药安全使用的关键措施。

通过综合考虑危险识别、暴露评估和敏感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1 有机磷农药化学特性有机磷是磷酸的酯,由磷酸与三种醇连续反应生成。

它们被用作溶剂、杀虫剂、阻燃剂和增塑剂。

有机磷农药(OPs)主要是磷、磷硫或磷硫酸的酯类、酰胺类或硫醇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建筑或家庭和花园中防治昆虫病害[1]。

大部分OPs属于有机硫代磷酸亚基,其官能团为硫代磷酸P=S键。

敌畏和草甘磷主要是P=O键。

许多有机硫代磷酸酯(OTPs)由硫转化为毒性较高的氧。

这种转化发生在人体内的肝酶和环境下的氧气和光的影响。

氧和硫都被水解成毒性较低的烷基磷酸盐,并在排泄前进一步身体代谢。

OPs包括超过100种化合物,根据IPCS INCHEM(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和美国EPA(美国环保署),他们被归类为“剧毒”(HT)(老鼠口服LD50值小于50毫克/公斤)“适度有毒”(MT) (LD50值超过50毫克/公斤,低于500毫克/公斤)[2]。

2 接触有机磷农药的途径一般人口通过家庭使用杀虫剂产品和消费受污染的饮料和食品而在环境上接触OPs。

职业性暴露人群包括农药行业工作者从事的生产活性成分或制备配方和农业工人可能从事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不同的活动的一部分,包括重返以前治疗领域和专业涂抹器。

接触杀虫剂也影响从事公共卫生应用的工人。

每个人群的主要接触途径各不相同。

一般人群以摄入为主,职业性暴露组以吸入和皮肤吸收为主[3]。

室内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吸入接触,较少通过皮肤吸收接触;室外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吸入接触(小于10%)。

皮肤的吸收量因药剂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眼睛暴露也可能是通过蒸气、粉尘或气溶胶,这甚至可能导致全身中毒。

OPs的毒性几乎完全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这是一种神经末端的酶,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引起人体呼吸、心肌和神经肌肉传导损伤[2]。

当OPs进入人体后,通过两步代谢途径代谢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代谢产物。

非特异性代谢物为二烷基磷酸(DAPs),可分为二甲基磷酸(DMPs)和二乙基磷酸(DEPs)。

DMP包括二甲基磷酸(DMP)、二甲基硫代磷酸(DMTP)和二甲基二硫代磷酸(DMDTP),DEP包括二乙基磷酸(DEP)、二乙基硫代磷酸(DE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DEDTP)[4]。

3 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是人类接触OPs的来源。

即使这些食物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低,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为它们的食用寿命很长。

橄榄油、奶制品、蔬菜和水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有机磷和其他残留物(包括有机氯化合物)污染。

特别是,有机油品和传统的橄榄油中都检测到了芬瑟酮和乐果。

传统橄榄油的农药残留量较高(有研究表明芬瑟酮和乐果残留量分别为122.2-170.2 ng/g和22.6-27.1 ng/g),但在有机油品中也能检测到农药残留量(有研究表明芬瑟酮和乐果残留量分别为3.5-21.5 ng/g和1.0-9.8 ng/g)[5]。

近年,有一项研究对3483份食品和蔬菜样本进行了有机磷、有机氯和合成拟除虫菊酯分析。

至于OPs,除菜花和南瓜外,所有收集的食物样本均检出乐果和甲基吡咪磷。

来自希腊不同地区的水果样品(桃子、葡萄、香蕉、苹果、梨、草莓)中也检测到农药残留。

在所有水果样品中检出了二嗪农、乐果酸、二磺隆对氧甲基等。

大多数检测到的浓度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值。

根据每个水果的产地,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有相似的残留模式,反映了相似的虫害保护要求和杀虫剂的使用。

桃子和梨的果皮和果肉中同样可以检测到农药,而苹果主要在果皮上。

4 室内环境中的杀虫剂除食物、空气和粉尘外,室内环境中的农药由于存在于室内环境中,已被证明是农药的重要来源。

有研究表明,农场工人房屋中就有11种OPs 的存在,这些OPs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场所中,包括房屋灰尘、室内和室外空气,以及各种表面、玩具、棉质袜子和工作服。

毒死蜱、二嗪农和马拉硫磷在所有基质中均检测到,敌敌畏在室内外空气和表面擦拭中均检测到。

在玩具擦布中检测到甲胺磷,在棉袜中检测到乐果,在工作服中检测到有机磷,而在任何基质中检测不到氮磷甲基、氯嘧磷氧和甲基磷。

所有基质都被至少三种(室内灰尘)和最多五种OPs(玩具擦拭)污染。

这项特别的研究还发现,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可能来自儿童的手或受污染的室内灰尘。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估计人类接触杀虫剂的情况。

所谓的“外部接触方法”仅根据环境基质中农用化学品的存在情况提供估算。

通过与最大残留限量(MRLs)的比较进行风险评估。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个体之间的饮食习惯不同,接触杀虫剂的来源多种多样,这对实际摄入量有显著影响。

风险评估只能通过定义理论最大日摄入量(TMDI)来进行。

考虑到污染物在不同食物和饮料中的浓度,并根据被评估人群所遵循的典型饮食的现有数据来估计摄入量,可以更可靠地估计接触量[6]。

这种方法可以给出估计日摄入量(EDI)的定义,该定义还可以考虑每种食物的可食用部分。

这种方法的一个局限是,国家/地方饮食的详细数据并不总是可用的。

第三种方法是基于内部剂量测量(“内部剂量法”)来估计摄入量,研究人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与特定的指导值进行比较进行风险评估,并计算危险指数(HI),以评估累积健康风险。

5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暴露于不同类别农药和环境污染物的混合物中,可能具有协同和相加效应。

由于风险评估通常侧重于个别化合物,目前的管理方法并不评估混合物中存在的化学品的总体风险。

因此,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上一般都以浓度相加法为基础。

最常用的几种联合暴露评估方法包括危害指数法、分离点指数法及相对毒效因子法[7]。

5.1 危害指数法( HI)适用于毒性相似且具备反应剂量关系的一组化合物,其单个化合物的关键效应可通过剂量-反应关系确定,再通过不确定因子外推得到安全参考剂量。

一般是将无作用剂量外推100 倍,获得其安全参考剂量:急性参考剂量( ARfD)和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其中ARfD 用于描述急性毒性,ADI 用于描述慢性毒性。

单个化合物的暴露量与其安全参考剂量的比值则为该单个化合物的风险,将不同化合物的风险相加即得到联合暴露风险。

其计算方法见公式( 1)。

HI = ∑=n i RfDi Ei 1( 1) 式中 Ei 为单个化合物的暴露量,RfDi 是单个化合物的安全参考剂量。

虽然“安全参考剂量”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实际意义相同。

当 HI <1,表明联合暴露风险可以接受; HI >1,则表明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该方法使用快速简便,易于理解,适用于以初步筛查为目的的联合暴露评估。

但是由于该方法是基于健康参考剂量进行计算的,因此对于超过健康参考剂量的风险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

此外,参考剂量的使用也包含了不确定因子,参考剂量未必能够代表不同化合物真实的毒理学意义上的量。

5.2 分离点指数法( PODI)分离点指数法中的分离点一般采用基准剂量( BMD)或无作用剂量表示,将每个化合物的暴露量与其分离点的比值相加得到联合毒性效应。

其计算方法见公式( 2)。

PODI = ∑=n i PODi En1 ( 2)式中PODI 是联合暴露的风险指数, POD 是每个化合物的分离点,求出 PODI 后再乘以不确定因子,若结果< 1,表明其联合暴露风险为可以接受。

欧盟食品安全局建议使用PODI 代替HI 。

分离点指数法比危害指数法更加明确,不需要在计算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因子,而是直接采用实验数据,最后再引入不确定因子。

整体来看,分离点指数法在国际上暂无统一的评价方法是有待归纳总结之处。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乘以一定的不确定因子把 PODI 转化成“风险杯”单位。

如可以采用不确定因子 100,则当风险杯数值大于等于1 时,表明联合暴露风险为可以接受。

5.3 相对毒效因子法( RPF)适用于评估同一类别的化合物,要求受试农药具有一样的毒理学终点、相同的持续时间和暴露途径。

每种农药的毒性效应通过指数化合物表示,指数化合物一般选择混合物中较为典型、且研究数据比较充分的化合物。

将混合物中各农药乘以其毒效因子,转化成指数化合物的等量物,相加后即得到联合暴露浓度。

将联合暴露浓度与指数化合物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若联合暴露浓度低于指数化合物的参考值,则认为风险可以接受; 反之,则认为该残留水平可能存在风险。

美国环保局制定了 4 组化合物的相对毒效因子(RPFs) : 二噁英、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有机磷农药,并在其指南中给出了RPF 的计算方法,见公式( 3)。

Cm = ∑=ni RPFk Ck 1* ( 3)式中,Cm 是以指数化合物表示的混合物浓度; Ck 为化合物 k 的浓度;RPFk 是化合物 k 相对于指数化合物的毒效因子。

相对毒效因子法优点明显,通俗易懂,能够根据指数化合物的数据以及同类化合物的相对毒效因子求得联合暴露的风险。

但是,其存在联合暴露风险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指数化合物数据的准确性的弊端,一旦指数化合物不确定性较大,将增大整个联合暴露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选择指数化合物时需要确定比较明确的原则。

6.展望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人们受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因年龄、性别、饮食和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和农药管制而存在显著差异。

总体趋势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暴露程度较高。

儿童接触农药是偶发性的,而不是系统性的,尽管由于接触带回家的农药,系统性接触可能发生在农场工人的家中。

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对减少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接触有机磷及其它农药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1] 李正名. 农药化学的新进展[J]. 科技导报, 1991, 9(9103): 45-48. [2]文一. 有机磷农药的联合毒性及其毒理学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3]戴新新.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11Z): 102-102. [4] 卜俊, 颜零, 沈彦, 等.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体血液致死浓度探讨[J]. 法医学杂志, 2001,17(1): 21-24.[5]刘纲勇, 黄锦波. 气相色谱法测定橄榄油中22 种有机氯农药[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0, 56(5): 606.[6]南京熙.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农药残留风险研究[D]. 延边大学, 2015.[7]隋海霞, 杨大进, 蒋定国, 等. 相对效能因子法在有机磷农药慢性累积膳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 28(4): 523-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