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浅析

合集下载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硕士)开题报告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硕士)开题报告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姓名:杨一年级: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论文类型: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框架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0绪论0.1研究背景0.2研究目的及意义0.3国内外研究综述0.4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0.5论文框架及创新点1相关理论概述1.1 基本概念界定1.1.1区域旅游合作1.1.2无障碍旅游区1.2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1.2.1马克思主义理论1.2.2区域经济学理论2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1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2.2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2.2.1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要求2.2.2 实现振兴东北“大旅游”战略目标的要求2.3 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可行性分析2.3.1 合作的动力源--共同的利益2.3.2 合作的推动力--政府间的合作2.3.3 合作的基础--企业的合作2.3.4 合作的支持系统--交通可进入性2.3.5 合作的保障--基础设施3.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选择3.1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选择的依据3.2典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借鉴3.2.1国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3.2.2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3.3 东北的选择——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3.3.1无障碍旅游区的基本模式3.3.2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目标3.3.3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容4 东北无障碍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4.1 建立政府主导的战略性联盟机构与协调机制4.2 加强利益相关性的旅游企业间战略性合作4.3 优势互补,精心设计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4.4 加强部门间协作,推动“四通”的实现4.5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旅游信息沟通4.6 规范旅游市场,塑造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形象5结论与展望5.1主要结论5.2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一、选题的依据经济全球化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国家疆域,信息化把全球的每个角落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世界产业的发展因此经受国际化的洗礼,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东北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评估与分析东北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特征,是一个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城市连绵、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

虽然东北地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区域内各自为政、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了所谓条条经济和块块经济,使区域发展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低水平竞争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经济一体化进程严重受阻。

因此,统筹区域内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 东北区域合作与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一)东北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合作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区际循环,形成一种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国际角度看,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从一国范围看,则是指一个地区的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拓展到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它包含两层含义:①指成员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消除,各成员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这称之为功能性一体化;②指成员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或超地区)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规则,这称之为制度性一体化。

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成员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机理有三个特征: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共同利益机制;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是市场与政府的合力。

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连接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和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并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文旅现状分析报告

东北文旅现状分析报告

东北文旅现状分析报告简介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本报告将对东北文旅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文旅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东北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长白山天池、沈阳故宫等,这些遗产对于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管理不善和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限制了文化遗产的发展潜力。

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提升游客体验。

2. 自然景观开发与保护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长白山、张广才滑雪场等,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一些地区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因此,东北地区需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旅游,是东北地区发展文旅产业的必要条件。

3. 旅游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东北地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欠缺;景区内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有待改善。

提升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4. 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东北地区各城市应加强旅游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如电视广告、网络营销、展会推介等,提升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

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 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东北地区应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可以通过开展自驾游、民俗文化体验、冰雪旅游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旅游产品的互补和共享,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6. 旅游人才培养与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是东北地区发展文旅事业的关键。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

浅谈“东北红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及存在问题摘要红色旅游主要就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辽宁省在各历史时期的遗迹、遗址十分丰富,建国后又是共和国工业建设的长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因此辽宁省在开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就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调查能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辽宁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存在问题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因而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有利于把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又是一项关系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工程。

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

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论我国东北地区滑雪体育旅游的区域合作

论我国东北地区滑雪体育旅游的区域合作

善的交通网、 通讯网……同时 , 然条件相近 , 自 而且人文相亲 , 民俗、 生活相似, 独具特色而又血脉相通的地域文 化 , 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厚物质和社会基础。 具有 212 历史基础好 比较 国内其 他 区域 , .. 整个东北 地 区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一个 按板块形成 的老工业基地 。“ 一
2 13 国家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决策 的影 响 .. 推进 东北滑雪旅 游业 区域化发展 的进 程。
“ 北” 东 是个整体概 念 , 兴东北是 区域 的整体振 兴 , 振 重振东 ‘
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机遇将会使东北地区将有望成为继珠三角、 长三角后又一个重点经济增长区, 从而大大 214 区域合作意识的增强 20 年 , .. 0 0 东北四城市在国内最早成立 了区域旅游联合体, 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旅 游进行联手宣传促销, 塑造了东北地区旅游的整体形象 , 这将大大推进东北地区滑雪旅游区域合作的进程。

冰雪运动 CisW' r pr h n m Sot e s
N . Jn ,0 6 o3 u .20
论我 国东北地区滑雪体 育旅游的区域合作
张桂 海 李松 梅
( 东北林 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尔滨 10 0 ) 哈 5 08
2 11 在 自然 、 .. 经济和文化 特征上先天 的一 致性 东北 三省 地域相 接 , 交通 、 信 、 通 网络发 达 , 为一个 经济 意 作 义上 的区域 , 是 以沈 阳为 中心 , 成 了内部相互 联系 、 特征 形 相互作 用 的经济 系统 , 有统一 的电网 , 有相对 独立 、 完
五” 时期 , 国 16个重点建 设项 目中 , 全 5 东北 占 13因此东北地 区迅 速形成 了全 国最大 的 、 /, 以重 化工业 为主体 的

东北三省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东北三省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旅游接待 国 , 年接待人 数将超 过 13亿人 次 , 占世 界市 . 将 场总量的 86 .%。根据 国家旅 游局的预测 , 22 到 O0年我 国
实质是区域旅游竞争和合作 的联 动 , 区域旅游业 之间 , 即 出于对整个 或者局 部市 场的预期 和 总体 目标 的实现 , 自 愿通过市 场主导 , 通过 文化 、 资源 或政治 上的联 系 。 采取
动以及客源 、 品牌 共享 ; 实施 信息 、 育、 教 培训 、 研发 的共 享; 完善 区域旅游产业 体系和产业链 ; 加快 城市通道和服
务设施 的配套与衔接 ; 共同维护生 态环境 } 规范各地政策 和制度等 。 二、 东北地 区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 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
在中 国加入 wI ' 0的新形势 下 , 北区域经 济发展 的 东 外部环境 出现了重 大变 化 , 在经 济全球化 的大 背景下 , 跨 国公司人驻东北 地 区, 得东北地 区旅 游经济 面临着 巨 使 大的挑战 和机遇。这就 要求东 北地 区的各个 旅游 企业 、 各级政府之间携手共 进 , 如果彼此之 间还采 取各 自为政 、
20 第 1 期 O8年 1 总 第 13 7 期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i F rin E o o i ea os& T ae d oe cn m cR lt n g i rd
No 1 。 0 8 .120 S r lN . 7 ei o 13 a
[ 旅游经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今社会 , 旅游作为 人 民精神 生活 的一部分 , 已经成
为衡量生 活质量 水平 的一 种标 志 , 展势 头迅 猛。据 世 发 界旅游组织预测 , 22 , 到 0O年 中国将成 为世界第一大 国际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中图分 类 号】 F 2 60
【 文献 标 识 码】 B
在 经 历 了景 点 竞 争 、 路 竞 争 、 市 竞 争 三 个 阶 段 线 城 后 , 国各 地 区之 间 的旅 游 竞 争 也经 进 入第 四个 阶段一 我
f- 北 区域旅 游 合作 实 践进 展 -) 东 1 通 环境 方 面 : . 交 以哈 一大 高 速 公路 为 轴线 , 东北 将
环境 的构 建 。 东北 区域 旅 游经 过 三省 近八 年 的努 力, 已经 取得 了不 少成 就 。
一 一
品区域 、 精品线路和精品景 区, 打造东北区域旅游产业
2 . 人才培养、 流动方面 : 东三省游游部门共 同编制了 些精品旅游线路 的导游词, 为导游人员培训的统一 作
导游词 。导 游人 员 年审 培 训 和考 核成 绩 , 行社 、 旅 饭店管 理 人 员 以及 出 国领 队人 员 、 店 员 工 等 获得 的 省( ) 饭 市 级 等级证 书 , 予 以资质 相互 认 可, 时换 发相关 证书 , 三省 及 积 极 创造 条件 促进 区域 内旅 游专 业人 才 的柔性 流动 。 3 业 互 动 联 合 方 面 : 建 立 旅 游 标 准一 体 化工 . 企 已经
入人心。东北振兴战略实施 以来 , 东北地区旅游合作产
业 的 年均增 速 达 到 1%, G P平 均增 幅高 2 个 百 分 5 比 D . 4 点; 中心 城 市 间 的合 作 成 效 更 为 显 著 ,06年 , 、 、 20 哈 长
沈 、 四市 的旅 游产 业 收入 占到 G P的 43 比调整 改 大 D .%,
区域竞争时代。以沈阳为中心, 由大连 、 长春 、 哈尔滨 、 鞍 三省各大精 品旅游景区有机连接起来 , 形成跨省市的精 山等构成的东北区域旅游合作是 以互利 为基础, 共赢为 旅游“ 金牌东北” , 国家级旅游 目的地。 打造 东北区域旅游

辽宁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及开发对策

辽宁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及开发对策
等级 相 当 ,形成 市 场 共轭或 资 源 互补或
的文化景观 与热情而纯朴 的关东 民风相和
谐 ,构成辽 宁旅游的一道特 有风景。做好
两者 兼 而有 之 的合作 关系 。如 大沈 阳旅
游 圈在该 旅 游 圈 完成 内部 整合 后 ,可 南 连 大连 旅 游 圈 ,构 成 以沈 阳和 大 连 为核
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为点 ;以线路旅游产 品
它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共 生 效应、 互补效应 、 整体效应的产物 , 是基于 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经济空 间联 系、区域 经济活力等条件下的空间组织过程 。区域 旅游合作在不同的区域条件和合作机制作
合作开发为线;以旅 游产业协调发展为面,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 、多方位 的旅游合作 ,
该 类 型 为双 核心 ,即 以城市~ 城市
或 资 源 一 资 源 空 间 关 系 为特 征 ,不 管 是
略, 把旅游区域合作提 到重要议程上来 , 经 过十 多年 的不 断努 力与创 新 ,辽宁省旅游
业取得 了长足 的发展 ,区域合作模 式也 在 不 断的完善与进步。
城 市 还是 资 源 ,双核 在 区域 中的地 位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合互和形 要构指旅 系内旅动作 空素游在区 统的模区游 旅作关组式 间和活合 各结式域 游相系合

旅游合作模 式。该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开
始阶段较 为普遍 , 沈阳作为东北 三省 政治 、 经济 、文化 的中心 ,为了更好地促进辽宁
合作的开 展, 以互惠互利 为原则;以共享 要
为基础 ,沿交通干道( 发展轴 ) 延伸并 向两
侧 辐 射 ,形 成 中 长 线 的 特 色 旅 游 产 品 , 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浅析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 the region cooperation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analyze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areas traveling regioncooperation the necessity and its advantages factor, and positivelystudies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traveling region cooperation wayand promotes the northeast region traveling petitive ability themethod.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 Jilin, Liaoning, Heilong jiang) as a result of historical reason,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ness. It’s although richly has, the unique traveling resources superiority, but because the economy is weak, only depends on the self- accumulation to realize the fast development very with difficulty. After the traveling region cooperation is travels the market development certain degree inevitable trend, the economy owes the developed traveling area to strengthen with the well-known traveling area cooperation, is the economy owes the developed traveling area to borrow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to profit by experience of others, the realization jumps the type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Key words:TravelingRegion cooperation关键词:旅游区域合作摘要:东北三省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其虽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经济薄弱,仅靠自我积累很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旅游区域合作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经济欠发达旅游区加强与知名旅游区合作,是经济欠发达旅游区借力发展、借梯上楼、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区域合作理论为指导,分析东北三省地区旅游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其利弊因素,并积极研究东北三省旅游区域合作方式及提升东北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方法。

1.引言“东北三省”作为一个区域,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经济”的地区,也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名称,已经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计划经济时代的“东北”与“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已经被“历史包袱沉重,发展相对落后”所代替。

“振兴”已经成为XX、XX、XX三省的共同任务。

2003年中央开始实施的振兴东北战略,将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为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和东北地区旅游区域合作创造条件。

作为新兴产业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在东北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业在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依然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所以调整产业结构、重塑东北地区优势,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关联带动作用;持续产业作用;高就业、低成本、兼容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其次是旅游业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通过旅游扩大对外交往,引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资金流,促进经济交流与协作。

最后是旅游业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旅游是先锋队,是最易于合作的领域。

因此旅游业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2.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与理论基础2.1 区域旅游合作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定义有不同的版本。

王雷亭等(2003)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贯彻“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工作方针的必然选择。

他们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X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钱益春(2004)把区域旅游合作定义为:在一定地域X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根据一定的章程或协议,让旅游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旅游区域,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活动。

综观上述定义,区域旅游合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一定区域X围内,各经济主体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所从事的合作性、互利性的旅游经济活动,以期达到理想的效益。

2.2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基础区域旅游合作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以下方面:(1) 地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0定理)均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强调一个“分”,由此必然导致区域间的“合”。

“分”与“合”是相辅相成的。

区域性是旅游活动的最为明显特征,当今旅游需求同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特色化,这必将造成旅游产品的专业化分工趋向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区域间的合作。

(2)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出版了《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首次系统阐述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不能割断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而独立存在和进行。

区域内不同地区共享同一种或几种旅游资源构成了地区间空间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前提,决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通过轴带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点—轴”开发理论以法国地理学家克罩斯特勒(w•Christallar)和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为代表。

不平衡增长理论为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线路上“热点带冷点”、“热点促温点”的合作方式奠定理论基础(钱益春,2004)。

(4) 生态位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

埃尔顿(Elton)认为,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位置,它由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营养关系来决定。

生态位相近的物种易产生激烈的竞争,生态位差别较大的物种却可以降低竞争的紧X 程度。

旅游区的“定位”问题,应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开发利用条件、区位条件、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旅游单元的主要旅游功能,规定其开发顺序,借以形成合理的旅游系统分工体系(钱益春,2004)。

⑸优区位开发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

为了获取良好的资源空间配置效益,应优先开发旅游发展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以此来带动其周围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何爱平,2004)。

3.东北区域旅游发展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得旅游业逐渐成为区域动力产业和区域新增长点。

根据上述区域旅游合作基础理论,东北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又有以下特征:1.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20 世纪80年代,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旅游还只是一个新概念。

人们的出游基本上是单位组织的公费旅游。

这一阶段的东北地区区域旅游主要是以政府主导、业界关注和民间自发推动为主要特征。

2.90年代在不同领域的拓展阶段进入90年代,东三省区域旅游开始进入大发展、大推进阶段。

在这一阶段,XX、XX、XX三地的旅游部门成立了“部分旅游城市协作体”,极大的开拓了区域旅游的视野,增强了人们对区域旅游合作的认识。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层面上的合作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在产品、市场方面的合作也逐渐广泛。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体质保障也不够充分,区域旅游合作缺乏有效的市场主体参与和制度保障,呈现政府主导、业界研究深入和民间广泛参与的特点。

3.21世纪趋于一体化进程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三省区域旅游开始进入一体化的创新和发展阶段,从局部的、零星的和松散型合作向高层次的、全方位的紧密型合作方向发展。

2000年,XX、XX、XX、XX四城市的旅游部门成立了“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区域性旅游合作组织。

2005 年,在XXXX召开的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年会上,审议通过了XXXX加入旅游联合体的申请,并签署了《五城市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

原来的“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更名为“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

备忘录的具体内容包括:东北五城市共同打出“东北牌”。

以哈——大高速公路为轴线,将东北三省各大精品旅游景区有机连接起来,形成跨省市的精品区域、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

并将取消传统的区域间旅游“地接”、“地陪”制度和异地旅游车辆入城、入景区的限制,确保区域间旅游车辆、导游资源相互调配,组团社与当地旅行社享有同等待遇,实现城市间互为旅游客源、互为旅游目的地。

其后,在XX 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东北国际旅游博览会”,并邀请五城市市长和旅游部门参加了“东北‘4+1’城市区域无障碍旅游高峰论坛会”,会议一致认为,相同的关东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从总体上促进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通过加强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快打造无障碍旅游的进程。

4.东北区域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与问题4.1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我国旅游业于70年代末起步,80 年代迅速发展,90年代大踏步发展,到现在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省市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并呈现出群雄角逐的激烈竞争局面,因此区域旅游竞争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