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直流电低频电疗法
低频电疗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低频电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组织,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功能、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低频电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低频电疗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2. 掌握低频电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低频电疗方案。
4.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低频电疗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低频电疗法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组织,通过调节电流的强度、频率、波形等参数,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低频电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兴奋神经肌肉:低频脉冲电流可以刺激神经肌肉,使其产生兴奋,从而达到治疗肌肉疾病、改善肌力的效果。
(2)促进血液循环:低频脉冲电流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有利于炎症吸收和损伤修复。
(3)镇痛作用:低频脉冲电流可以刺激末梢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2. 低频电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1)设备连接:将电极板、电极线、导线等设备连接到低频电疗设备上。
(2)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合适的电流强度、频率、波形等参数。
(3)电极放置: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身上,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电流泄漏。
(4)操作技巧: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病情调整电流强度和频率,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3. 低频电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低频电疗方案。
常见的低频电疗方案包括:(1)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于治疗肌肉萎缩、肌无力、神经损伤等疾病。
(2)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治疗疼痛、炎症、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
(3)电体操: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力量不足等疾病。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教师讲解低频电疗的基本原理、作用机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理疗课件: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PPT文档共86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医学理疗课件:直流电及低频电疗法

后(+),前额(-)。 2. 阴极电流(中小剂量).
直流电治疗作用
镇静和兴奋作用: 全身直流电疗法上 行电流下行电流局 部直流电疗法阳极 下阴极下大剂量长 时间通电的阴极电 流
镇静作用治疗:神经 兴奋作用治疗:神经
衰弱失眠疼痛癫痫痉 麻痹器官功能低下知
挛小儿舞蹈症等
觉障碍等
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小剂量电流可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
脊髓及全身通电示意图
直流电治疗作用(2)
对自主神经和内脏神经的调整作用:如上行电流可
改善肝脏的解毒功能,乳腺区通电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人体组织细胞浸于细胞间液和淋巴液中, 体液中含带电粒子可导电.
直流电场中,人体中带电粒子向异名电 极移动使人体局部带电粒子浓度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
直流电作用于人体可在局部产生电解、 电离、电泳、电渗现象。以人体内氯化 钠、蛋白质在直流电场内电离为例说明
电离、电解
NaCl 阴极
两种现象
•人体胶体—蛋白质(分散质)
NH2
P
+OH-
COOH
NH2 P
COO-
+H2O
•分散质—水份(分散剂)
NH2
P
+H+
NH P
+ 3
COOH
COOH
极化现象
离子向异名电极移动产生极化电阻, 通电时间越长,极化电位越大,甚 至可抵消原电路上的电流,及产生 电流灼伤。
直流电生理作用(1):对局部组织的影响
第1节直流电疗法

第二章直流及低频电疗法编者:谢欲晓第一节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疗法(galavanization)是利用小强度、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是应用最早的电疗之一,是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学者贾伐尼(Galvani)利用电流引起蛙肌收缩而发现的一个古老的电疗法。
长久以来,单独应用直流电治疗疾病已日渐减少。
但近年来,由于发现直流电对静脉血栓、肿瘤、骨折愈合、陈旧性缺血性溃疡等疾病有明确的疗效,这种疗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加之,它是离子导入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其操作技术基本相同。
因此,了解直流电的特性,生理作用和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直流电生理作用(一)组织兴奋性的影响1、兴奋性改变的特征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的兴奋性发生改变,阳极下兴奋性下降,阴极下兴奋性升高。
这种改变可以扩大到电极周围2cm左右的范围。
断电后,这种变化于1~2分钟到几十分钟内消失。
直流电引起的这种变化称为直流电紧张,阳极下的兴奋性下降称为阳极电紧张,阴极下的兴奋性升高称为阴极电紧张。
当通过的电流较大和通电的时间较长时,情况将发生变化,阳极下的兴奋性先下降,电流强度更大时。
阴极下的兴奋性严重地受到抑制。
2、兴奋性改变的机制有兴奋能力的组织,其膜结构对兴奋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现已证明这种膜基本上由两层类脂和三层蛋白构成:膜的内、外、中三层为蛋白,三层蛋白夹着两层类脂。
膜有不少洞眼,安静时可让某些离子通过,但又不使另一些离子通过。
在静止状态下,膜外带正电而膜内带负电,因此膜外、内分为正、负二极,是谓极化。
在某种外因的作用下,膜的通透性改变,正离子大量进入,因而极性倒转,是为反极化或称除极。
膜外带负电的除极部位与膜外带正电的未除极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动作电流,引起兴奋的传播。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兴奋性的改变与直流电引起的离子浓度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引起的膜特性改变有关。
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K+、Na+的移动速度比Ca++、Mg++等快,通电一段时间后,K+、Na+等先到达阴极附近而Ca++、Mg++落在后面,因此阴极侧的K+、N a+相对较多,而阳极侧则Ca++、Mg++较多。
低频电疗法实验报告

低频电疗法实验报告第十九章低频电疗法第十九章低频电疗法一、学习要点1. 掌握感应电疗法、功能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
2. 熟悉低频电流的作用、感应电疗法、功能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功能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治疗原理。
3. 了解感应电疗法、功能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疗法的物理特性。
二、内容要点【概述】感应电流又称法拉第电流,应用这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感应电疗法。
( 一) 低频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2. 镇痛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二) 参数及其意义1. 频率(f) 每秒钟内脉冲出现的次数,即为频率。
2. 周期(T) 一个脉冲波的起点到下一个脉冲波的起点相距的时间,即为周期。
3. 波宽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即为波宽。
4. 波幅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量。
5. 脉冲间歇时间即脉冲停止的时间,等于脉冲周期减去脉冲宽度的时间。
6. 通断比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间歇时间的比例。
7. 占空因素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期的比值。
8. 常见低频电流波形方波、三角波、调制波。
【感应电疗法】( 一) 物理特性感应电是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
感应电流的两相中,主要有作用的时高尖部分,其低平部分由于电压过低而常无生理的治疗作用。
( 二)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 感应电流的生理作用(1) 电解作用不明显(2) 有兴奋正常神经和肌肉的能力2. 感应电的治疗作用(1) 防治肌萎缩(2) 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循环(3) 止痛: 感应电刺激穴位或病变部位,可降低神经兴奋性,产生镇痛效果。
( 三) 治疗技术1. 设备感应电疗法的仪器( 感应电流电疗机) 、导线、金属电极板、衬垫以及电极固定用品均与直流电疗法基本相同。
2. 治疗方法(1) 固定法: 两个等大电极并置于病变两侧或两端或在治疗部位对置或主电极置神经肌肉运动点,副电极置有关肌肉节段区。
实验直流电低频电疗法

③先将“粗调”置于“直流”弱档位置,“细调”旋回“0” 位置,电极极性可通过“极性”开关变换。
7
精选ppt
(2)直流输出
④ 将“电源开关”打开,绿灯亮,表示电源接通。黄灯亮, 表示“细调”已旋回“0”。再调节“细调”直到数码表 显示出所需电流值(mA),即可进行治疗。
⑤当输出电流不够时,先将“细调”旋回“0”,再将“粗 调”旋至“直流”强档,在重新调节“细调”至所需电流 值。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精选ppt
24
(2)铅板电极或夹子不得直接接触皮肤,需包上纱布浸湿 后才与皮肤接触。
10
精选ppt
二、T99-B电脑中频电疗仪 1、适用范围
❖ 肩周炎、网球肘、慢性咽喉炎、附件炎、肌纤维 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狭窄性腱鞘炎、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盆腔炎、扭挫伤、肌肉 劳损等
❖ 主要作用:镇痛,促进血液循环
理疗学
实验项目
直流电、低频电疗法
理疗学
精选ppt
1
仪器
精选ppt
一 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
二 T99-B电脑中频电疗仪
三 GZ-Ⅱ骨质增生治疗仪
2
精选ppt
一、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
3
精选ppt
1、用途和结构
直流感应电疗机,分直流和感应两种输出。 直流输出电流0~50mA,可做直流各种疗法 和直流电药物离子透入用。 感应输出为疏波、感应波、密波、疏密波的单 向脉冲波,对神经衰弱、急性扭伤和肩周炎、关 节炎等炎症有物理治疗效果。
15
精选ppt
3、注意事项
(1)电极放置在人体后,不要开关电源,否则会 有瞬间电击感。因在开机后固定电极,关机前取 下电极。
低频电疗法概述以及常见电流及意义

低频电疗法概述以及常见电流及意义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运用电流刺激人体组织,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症状的目的。
在低频电疗中,常用的电流包括直流、脉冲电流和交流电流等。
本文将对低频电疗法进行概述,并对常见的电流及其意义进行介绍。
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物理疗法,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疼痛管理等领域。
它通过运用电流对人体组织产生刺激作用,调节神经系统、肌肉和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同时,低频电疗法还能够减轻疼痛、改善肌肉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等作用。
常见的低频电疗法电流包括直流、脉冲电流和交流电流等。
直流电流是指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流形式。
在低频电疗中,直流电流常用于刺激静态肌肉,提供长时间而持续的刺激。
脉冲电流则是指电流以脉冲的形式传递给人体组织,具有明显的刺激效果。
在低频电疗中,脉冲电流能够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同时还能够通过改变脉冲频率和宽度,达到不同治疗效果。
交流电流则是指电流周期性地正反流变换的电流形式。
在低频电疗中,交流电流能够刺激肌肉产生收缩和松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组织供氧。
在低频电疗中,不同的电流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和适应症。
例如,直流电流适用于静态肌肉的刺激,可用于肌肉康复训练和保健。
脉冲电流则可根据脉冲参数的调节,实现不同的治疗效果。
例如,较高频率和窄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可用于疼痛管理,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镇痛效果。
较低频率和宽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可用于肌肉康复,通过刺激肌肉收缩和增强肌肉力量。
交流电流则适用于肌肉松弛、血液循环改善和组织修复等方面。
总之,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物理疗法,通过运用不同的电流刺激人体组织,实现治疗和缓解疾病症状的目的。
不同的电流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和适应症,医护人员在应用低频电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进行低频电疗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强度,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低频电疗法应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低、中频电流有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的作用
• 轴突反射:传入冲动同时沿着与小动脉壁相连的同一神经元 之轴突传导,使小动脉壁松弛,出现治疗当时和治疗后电极 下的皮肤浅层充血发红。
• 低频电流刺激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后,使之释放出小量 的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 皮肤受刺激释放出组织胺,血管扩张,出现治疗后稍长时间 的皮肤充血反应。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 对血管:
➢ 1~10Hz: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 1-20Hz:提高血管张力
➢ 25~50Hz: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 50-100Hz:扩张血管
➢ 100Hz: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 对植物神经:
• 对感觉神经;
➢ 4-10Hz:兴奋交感神经
➢ 50Hz:振颤感明显
间动电流的特点
• 间动电每组电流的波形、频率、脉冲持续时间和 间歇时间是固定的,治疗时只能调节强度
• 间动电流属于半波正弦电流。在电流峰值和波宽 相同的情况下,正弦电流的作用比感应电流和指 数曲线电流大。若使三种电流的作用区相等,则 感应电流和指数曲线电流的峰值将超过痛阈而引 起疼痛。当然,方波电流的作用区比半波正弦电 流的更大,但方波的前沿过陡,对感觉神经的刺 激性大,人体不易耐受
• 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其活动后的代谢产物如乳酸、ADP、 ATP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能改善肌肉组织的供血。
• 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如间动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 经节,可使前臂血管扩张;干扰电流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颈 交感神经节可使血压下降
低频电疗法的其它作用
• 促进伤口愈合 • 促进骨折愈合 • 消炎 • 镇静催眠作用。
• 用NMES来易化肌肉时,病人必须合作。电流通电 时,病人尽量自己收缩;电流中断时,病人必须 放松肌肉。每次治疗时间不必太长,一般为 15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疗学
理疗学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操作方法
(2)预置治疗时间和频率: 按上下键调节。 先任意按 或 ,时间 自动设置为10min,频率 3Hz
时间: +5min -1min
频率: 跳步规律如下 0,0.4,1,2,3,4,11,12,14,
16,20,25,50,100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操作方法
(3)输出电流调节 直流输出时,调节“直流 幅度”旋钮,脉冲输出时 ,调节“脉冲幅度”旋钮 直流迭加脉冲输出时,调 节两个旋钮。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3、注意事项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结核病、血液病、传染性肝 炎、肿瘤患者,不宜使用。
(2)所有药垫每次用完后要清洗晒干备用,以免影响下次治 疗效果。
(3)增加电量时应有小到大,使用前将电流幅度(或脉冲幅 度)旋至最小。
(4)颈动脉窦、心区不宜使用强电流。第三腰椎以上,电极 不能放置在脊柱两侧。孕妇禁用。
(2)若电流强度调至20mA,患者仍无感觉,不 可继续加大电流强度,因取下电极检查。
(3)两电极不可同时置于心脏前后。
三、GZ-Ⅱ骨质增生治疗仪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熟悉操作面板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操作方法
(1)按下电源键,电源指 示灯亮,数码管显示为 “HELP”,3秒后自动 转为绿灯亮,数码管显 示为0。
(2)直流输出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③先将“粗调”置于“直流”弱档位置,“细调”旋回“0” 位置,电极极性可通过“极性”开关变换。
(2)直流输出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④ 将“电源开关”打开,绿灯亮,表示电源接通。黄灯亮, 表示“细调”已旋回“0”。再调节“细调”直到数码表 显示出所需电流值(mA),即可进行治疗。
3、注意事项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禁忌症: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力衰竭、 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孕妇腰部腹部及 骶部、皮肤破损部位、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心区、人工心 肺患者、无自主行为意识能力者等。 直流药物离子透入疗法时,皮肤感觉缺失、初愈的瘢 痕、药物过敏者禁用。
(2)铅板电极或夹子不得直接接触皮肤,需包上纱布浸湿 后才与皮肤接触。
理疗学
实验项目
直流电、低频电疗法
理疗学
仪器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一 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
二 T99-B电脑中频电疗仪
三 GZ-Ⅱ骨质增生治疗仪
一、DL-ZⅡ直流感应电疗机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用途和结构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直流感应电疗机,分直流和感应两种输出。 直流输出电流0~50mA,可做直流各种疗法 和直流电药物离子透入用。 感应输出为疏波、感应波、密波、疏密波的单 向脉冲波,对神经衰弱、急性扭伤和肩周炎、关 节炎等炎症有物理治疗效果。
二、T99-B电脑中频电疗仪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适用范围
❖ 肩周炎、网球肘、慢性咽喉炎、附件炎、肌纤维 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狭窄性腱鞘炎、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盆腔炎、扭挫伤、肌肉
2、使用方法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剂量:感觉限、收缩限、耐受限
(2)时间:每个处方自动定时20min
⑤当输出电流不够时,先将“细调”旋回“0”,再将“粗 调”旋至“直流”强档,在重新调节“细调”至所需电流 值。
⑥治疗时间到,输出自动切断,发出“嘀嘀”声。将“细调” 旋回“0”,关电源。
(3)感应输出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④先将“粗调”置于“感应”弱档位置,选择波形,“细调”
旋回“0”位置。
(3)接通电源,2个显示器均显示为“1”( 处方号),2个“No”灯和一个“SYNC” 灯亮。否则按“复位”键
2、使用方法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4)固定电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大小不同的电 极,消毒后用绑带固定。
(5)连接输出线:选用两芯插头输出线
2、使用方法
(6)选择处方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使用方法
2、使用方法
(1)定时 注意:要改变 “定时时间”, 必须先关机,才 能保证电子定时 器工作正确。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使用方法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2)直流输出 ①裁剪铅板或选用 导电硅橡胶电极, 包上纱布,浸以NS 作为电极,连接插 线。
②将电极置于患者的治疗部位上,电极可用松紧带或医用 胶布固定。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7)启动输出:按“治疗”键。“No”灯灭,“Im”灯 亮。
(8)调节输出电流强度:按“↑”“↓”调节电流,当电流 强度>25mA,相应输出指标灯亮。
(9)20min后,治疗结束, “No”灯亮,“Im”灯灭 。
3、注意事项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1)电极放置在人体后,不要开关电源,否则会 有瞬间电击感。因在开机后固定电极,关机前取 下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