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6

合集下载

《原创》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Word版含答案

《原创》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2.“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贽 B.林则徐 C.张之洞 D.梁启超3.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下列作品中符合这种观点的是()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6.“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非攻,兼爱”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7.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2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2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2《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2.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表明( )A.唐代四民界限模糊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C.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宋代科举制的发展5.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的政权解读错误的是()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缺乏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C.专制主义集权思想浓厚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6.《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历史》三思想文化史 含答案

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历史》三思想文化史 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3《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C.“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区别D.“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2.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材料表明陈独秀()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3.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5.“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6.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③④7.“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9《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9《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9《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2.邓小平同志会见加拿大客人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C.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3.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4.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经使用火器5.“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6.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7.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原创】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1

【原创】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1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形成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是( )A.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B.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C.是地主阶级中学习西方的先驱,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正付诸实践,实际作用不大2.“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3.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4.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

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5.贾思勰在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6.沂南汉墓作为东汉晚期的墓葬,在画像内容设计时,将众多古圣先贤搬进坟墓,和亡灵做伴,并警示后人。

在墓葬四面墙上,设置了18幅37个历史和传说人物,其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周公辅成王”B.“蔺相如完璧归赵”C.“荆轲刺秦王”D.“岳母刺字”7.“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他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10《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A.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3.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

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①人们婚姻观念发生一定变化②人们民主法治意识增强③妇女获得彻底解放④国家注重用法律手段调整婚姻关系()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团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是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

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货币经济居主导地位C.草市贸易出现繁荣景象D.商品市场具有专业化特点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A.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日本已经完全摆脱美国控制6.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山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6《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历史寒假作业6《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6《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此题共12各小题,每题4分,计48分。

1.“在此此后,外国浸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趋堕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系统的依赖地位。

”这里的“在此此后”是指()A.<南京合约》签署后B.《北京合约》签署后C.《马关合约》签署后D.《辛丑合约》签署后2.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采集了以下资料:《中国古代初期城市化进度与最先的文明》、《英国城市化的中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试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度》和《苏联期间俄国城市化的特色及历史渊源》。

其研究主题应当是()A.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度B.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度对照C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工业革命前后的东西方世界3.《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建的这一粗拙系统,比华夏雅致的专制主义系统,更有益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益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粗拙系统”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系统B.“粗拙系统”“雅致系统”是两种不一样的文明种类C.“粗拙系统”更能表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D.“粗拙系统”和“雅致系统”没有实质的差别4.据《宋史·地理志》记录统计的宋朝各地贡绢州数目列表以下,这一现象说明()散布地域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率华北地域496872.1%(占全国总州数21%)四川地域216233.9%江南地域249315.8%(占全国总州数10%)A.华北地域丝织业散布较广泛B.华北地域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5.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能够说是创建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6.右图是我市某同学描述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比重的曲线图。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6

【原创】新课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6

新课标2016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一、二、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2.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3.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4.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映”模式②“侵略——革命”模式③“早期启蒙”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5.“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6.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2.强调“人非工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的德意志启蒙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高等教育出现这一繁荣景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C、实行改革开放D、经济迅速发展4.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

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米勒的《播种者》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5.顾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6.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线描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仅卿,共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7.历代统治者对《水浒传》都视若毒品,明清两代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

主要是因为该书( )A.揭露八股取士的腐朽B.肯定人民的抗争精神C.提倡民主平等的思想D.抨击罪恶的专制制度8.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9.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10.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 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11.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12.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汉朝 B.隋唐 C.两宋 D.明清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6分)(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学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12分)(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14. (24分)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

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

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

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

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材料三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

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於政治,自觉其居於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自居於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

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

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於政府而不属於人民。

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

无永久厉行之保障。

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

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

而不以生命拥护之。

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巳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於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

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

其卑屈陋劣。

与奴隶之希冀主恩。

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古之人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

今之人希冀伟人大老建设共和宪政。

其卑屈陋劣亦无以异也。

……共和立宪而不出於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

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政治之装饰品也。

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以其於多数国民之思想人格无变更。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主要思想。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认为中国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建立的原因。

(6分)【KS5U原创】山东省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7《历史》必修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答案】A【KS5U解析】考查双百方针。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

”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一,这是双百方针的贯彻,故应选A。

2.【答案】A【KS5U解析】考查康德的成就与思想。

依据所学,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的是德意志启蒙思想家康德。

所以应选A。

3.【答案】C【KS5U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

分析选项,ABCD都是原因,但根本的是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故应选C。

4.【答案】B【KS5U解析】依据所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A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B项属于现实主义风格;C项属于魔幻现代主义风格;D项属于现代主义立体派的作品。

故应选B。

5.【答案】A【KS5U解析】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大意为:背离了孔子教学的主意,不学习六艺,不攻当时的事情。

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已经不是儒学的主要宗旨,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宋明理学遭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批判,综合分析得出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故A 符合题意。

由已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并未摒弃孔孟儒学,而倡导“经世致用”的是顾炎武本人而不是王阳明,故排除B、C;D材料没有体现。

正确答案为A。

所以应选A。

6.【答案】D【KS5U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依据所学,京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故D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

7.【答案】B【KS5U解析】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专制。

依据所学,《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小说,体现的是农民的反抗精神,这明显不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B。

8.【答案】D【KS5U解析】考查西学的传入与影响。

解题时注意时间“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故影响中国的社会的影响是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

故应选D。

9.【答案】C【KS5U解析】考查毛泽东的思想。

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重视两个方面的斗争,一个是民众运动,一个是武装斗争,且是走向农村,即“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所以应选C。

10.【答案】D【KS5U解析】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知,康有为、严复、陈独秀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对社会领域认识进行阐述,体现取便发挥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表述错误,不能认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所以应选D。

11.【答案】B【KS5U解析】考查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思想。

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何种认识论”,据此分析可知D是明清进步思潮的内容,排除。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认识论分别是“格物致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而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与“格物致知”相一致,故应选B。

12.【答案】C【KS5U解析】考查古代的文学艺术。

材料“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

故C符合题意。

A、B项时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汉赋和唐诗,主要是局限在文人层面;D项主要是小说,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C。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