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防火间距教学提纲
第五节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第五节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第4.5.1条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1的规定。
注:①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
总容积按其水容量(m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1kgf/cm2=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5%。
③容积不超过20m3的可燃气体储罐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4.5.2条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湿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二、干式或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2/3,球形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三、卧式、球形储罐与湿式储罐或干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四、一组卧式或球形储罐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000m3。
组与组的防火间距、卧式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且不应小于10m。
第4.5.3条液氢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4.6.2条相应储量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减少25%。
第4.5.4条湿式氧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4的规定。
注:①固定容积的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其容积按水容量(m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1kgf/cm2=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③容积不超过50m3的氧气储罐与所属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4.5.5条氧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
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第4.5.6条液氧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第4.5.4条相应储量的氧气储罐的防火间距执行。
关于甲、乙类液体贮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关于甲、乙类液体贮罐区建筑物的
防火间距规范依据
我公司原设计液氨贮罐紧邻合成综合厂房,该装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本年度技术改造方案将液氨贮罐作为一个重要安全改造项目,改造项目液氨贮罐移装于新规划区原变电站东南方向,移装后关于安全防火间距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故就新液氨罐区距变、配电防火间距设计作一说明:
一、设计规范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50号公告,批准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16-2006,参照规范,4.2.1甲、乙类液体储罐(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对照新建规划罐区设计总储量标准,规范罐(区)与室外变、配电站防火间距应为40米。
二、罐(区)与室外变、配电站防火间距规范具体要求
根据规范4.2.1注2,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三、罐(区)与室外变、配电站防火间距参照物的界定
1、规范GB50016-2006,4.2.1项目栏内罐(区)与室外
变、配电站防火间距应为40米,如果将变配电站围墙作为建筑物的参照物界定,按4.2.1所列注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0米,而现罐(区)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距围墙远大于10米。
2、由于规范GB50016-2006防火间距参照物界定不够明确,帮参照GBJ16-87规范3.3.10注1规定,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堆场、储罐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室外变、配电构架距堆场、储罐和甲、乙类的厂房不宜小于25米,距其它建筑物不宜小于10米,故现罐区防火堤基脚线外侧距变、配电站构架在27米左右,(不含4#变压器),应在规范之内。
以上说明是否妥当,望有关部门查询。
项目处
二OO八年八月三十日。
甲 乙 丙类液体储罐 区 的防火间距

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时间:2007-05-29 来源:作者:本节主要对工业企业内以及独立建设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作了具体规定。
为便于规范执行和相互间的协调,本规范4.2.11条明确了有关专业石油库的储罐布置以及储罐与库内外的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的设计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有关规定执行。
4.2.1 本条规定了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的最大总储量,是根据工厂企业附属油库和其他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仓库等的储量确定的。
对个别企业附属油库的储量按照本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门论证解决,以适应大型工业生产的需要。
2 规范表4.2.1中规定的防火间距主要是指根据火灾实例、基本满足灭火扑救要求和现行的一些实际做法提出的。
火灾时,一般只考虑单罐的影响。
不同单罐储量的火灾影响差异较大,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准确推导出燃烧辐射热等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从实际火灾案例看,一个1500m3的地下原油储槽,燃烧10h左右可烤着距着火部位30m的一幢砖木结构房屋的木屋檐部分,且大部分碳化,但距40m的砖木结构厂房未碳化。
一个120m3的苯罐爆炸起火,可引燃一相距19.5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檐。
一个30m3的地上卧式油罐爆炸起火,能震碎相距15m范围的门窗玻璃,辐射热可引燃相距12m的可燃物。
根据扑救油罐火灾实践经验,油罐(池)着火时燃烧猛烈、辐射热强,小罐着火至少应有12~15m的距离,较大罐着火至少应有15~20m的距离,才能满足灭火需要。
3 本条明确一个储罐区可能同时存放甲、乙、丙类液体时,应经过折算(可折算成甲、乙类液体,也可折算成丙类液体)后,按本规范表4.2.1的规定确定其防火间距。
,甲、乙类液体与丙类液体按1:5进行折算的方法,是最早沿用国外规范的规定,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1. 引言1.1 概述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储罐在能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用于储存和运输各类气体,如天然气、石油、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潜在的危险性,防火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
合理设置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探讨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的标准及主要依据。
首先介绍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防火间距的重要性与背景。
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与差异。
然后,解析国际标准以及国内标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内容。
最后,探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与实施措施,包括基本原则与方法论、计算公式与参数设置,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研究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的标准及主要依据。
通过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解析,深入分析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针对现有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对未来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制定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防火安全水平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做出贡献。
2.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防火间距标准及主要依据2.1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概念和特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是指用于存放具有可燃性或助燃性的气体的容器。
这些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
由于这些可燃、助燃气体具有很高的易燃性和爆炸性,其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安全风险。
2.2 防火间距的重要性与背景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之间适当的防火间距是确保安全运营的关键要素。
防火间距指两个相邻储罐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时引发连锁反应。
适当设置防火间距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并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针对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标准制定,主要考虑以下背景因素:- 火灾蔓延速度:可燃、助燃气体一旦发生泄漏或引起爆炸,其火势往往迅速扩大。
第四节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四节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第4.4.1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如采取安全防护设施,也可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
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布置。
第4.4.2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的桶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2的规定。
注:①防火间距应从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
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②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甲类厂(库)房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
但甲、乙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上述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③浮顶储罐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④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储罐与四级建筑的较大值。
⑤石油库的储罐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4.3条计算一个储罐区的总储量时,1m3的甲、乙类液体按5m3的丙类液体折算。
第4.4.4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4的规定。
注:①D为相邻立式储罐中较大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②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采用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③两排卧罐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④设有充氮保护设备的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浮顶储罐的间距确定。
⑤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m3的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如采用固定冷却消防方式时,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0.6D。
⑥同时装有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设备、固定冷却水设备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间距可适当减少,但地上储罐不宜小于0.4D。
⑦闪点超过120℃的液体,且储罐容量大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5m;小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2m。
戊类储罐与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戊类储罐与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戊类储罐与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无味,但其实一提到防火,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
毕竟,谁也不想在大火面前“临渊羡鱼”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戊类储罐这些“火药桶”与周围建筑之间的距离,究竟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又要注意些什么。
你得知道,戊类储罐可不是普通的储罐。
它们通常储存的是易燃易爆的物质,比方说汽油、柴油、酒精啥的。
按理说,咱们平常开车加油站或者工厂里,储存这些东西的地方,看起来都是很正规的,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国家有明文规定,戊类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必须得有足够的距离,才能有效避免火灾蔓延。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远离火源,安全第一”这种老生常谈的道理呢?但这些规定的背后其实是有不少科学原理在支撑的。
你想,储罐里面的汽油一旦着火,那火势不是一般的猛,得说是“火势汹汹”。
火苗一旦蔓延,周围的建筑物如果离得太近,分分钟就能变成一锅热汤,谁能忍得住呢?所以说,防火间距越远,火灾蔓延的风险就越小,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就越有保障。
说到防火间距,咱们就得提到具体的标准了。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戊类储罐与建筑物的最小防火间距,得根据储罐的容量、火灾危险性、周围环境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如果储罐的容量越大,那要求的防火间距就越远,差不多得达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不等。
这个距离不仅仅是为了避火,还要给消防队员腾出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开不进去,灭火器拿不出来,那真是“火上加油”了。
你以为储罐与建筑的防火间距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完事了?错!这些要求还得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
比如说,如果储罐周围有高压电线,或者是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易燃物,那间距要求就得更大了。
而如果周围是空旷地带,火灾蔓延的风险相对较低,那间距要求就可以适当缩小。
反正就是“有备无患”,万一出现火灾,大家可以及时躲开,别给火苗留下机会。
液化天然气储罐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记忆口诀

液化天然气储罐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记忆口诀
【原创版】
目录
一、液化天然气储罐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内储罐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三、南阳杜尔气体装备有限公司简介
正文
一、液化天然气储罐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或罐区与站外建筑的防火间距
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液化天然气储罐或罐区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 4-6 的要求。
其中,居住区、村镇的防火间距要
求较高,应保证在 1000 人或 300 户及以上的情况下,防火间距不小于一定数值。
当人口或户数少于 1000 人或 300 户时,应按照表 4-6 中
其他民用建筑的要求确定防火间距。
此外,液化天然气储罐或罐区与站外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也有严格的要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内储罐间的防火间距要求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内储罐间的防火间距要求同样十分重要。
根据规定,组与组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0m。
同时,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也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应小于 15m。
当泵房面向储罐一侧的外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至 6m。
三、南阳杜尔气体装备有限公司简介
南阳杜尔气体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位于风景如画的汉水之北伏牛之南,南水北调的源头——南阳。
第1页共1页。
储罐防火间距不够的管理措施

储罐防火间距不够的管理措施储罐防火间距不够的问题,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实际上就像是大家聚会时,桌子上菜品太多,桌子太小,明明吃不下,还是硬往上堆,结果满桌子都是油腻腻的,最后大家都觉得不舒服。
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就是这个“桌子大小”,少了,火灾一旦发生,后果就会像炸了锅似的,大家都没法收拾。
那怎么处理这种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呢?咱们得从根源找办法,确保它能管用,能避免一场大火。
说到这个储罐防火间距,咱们得清楚一个事儿,火一旦蔓延,打个比方,像是放了油的纸老虎,风一吹就容易着火,火苗一冒,周围的储罐也得跟着受牵连。
为了防止这个“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开始就得把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拉开点,千万别挤在一起。
如果火苗从某个地方传过去,最起码其他储罐还能有个喘息的机会。
如果间距不够,那真的是一着火,全盘皆输。
大家看过那些影视剧里大爆炸的镜头吧?就这种情况。
但是,现实中不是什么储罐都能说拉开就能拉开的,有些地方条件限制,土地贵,空间紧,这时候就得动脑筋了。
怎么办呢?首先啊,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防火标准。
这就好比咱们做饭时加盐,太少不够味,太多又太咸。
储罐之间的间距也不能靠“估摸着来”,一定要根据火灾危险性、储罐的种类、周围环境这些因素来算,真得靠标准来保护。
如果实在是没法大幅度增加储罐之间的距离,那就得做些“加固措施”了。
就像是在厨房做饭,油锅不小心溅出来,咱们要有灭火器、防火罩什么的,那些设备就是用来防备不测的。
储罐如果太密集,可以用防火墙、防火隔板等装置,把各个储罐隔离开。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储罐着火了,也能有效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起到隔离作用,给周围的储罐争取时间。
这些隔离装置的质量得过关,不能图便宜做“心血来潮”的买卖。
有时候咱们常说“火灾面前没有小事”,其实这句话说的特别对。
在储罐防火的管理措施中,不只是间距问题,咱们还得考虑一系列的设备和措施。
比如那些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喷淋系统,它们就像是随时待命的“消防战士”,一旦火情发生,立马出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危险化学品储罐的基本要求
字体:[ 大中小] 日期:2014-04-14 浏览次数:656 来源:宣教中心
一、液体储罐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储存量、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同而要求有不同的防火间距。
如果建筑物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甲、乙类液体储存总量在50t以内,防火间距可为12m,在200t 以内,可为15m,在1000t以内,可为20m.
二、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与储罐形式和单罐容量有关。
储存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顶罐,小于或等于1000t,防火间距可为0.75D。
大于1000t,为0.6D.浮顶储罐为0.4D,卧式储罐不小于0.8m.
注: D为相邻立式储罐中较大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三、防火堤建设
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半地下储罐或储罐组,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防火堤,具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四、储罐的安全附件
储罐的安全附件应齐全有效:如进出液体接合管、排污孔、放水阀、人孔、采光孔、量油孔、通气管、阻火器和呼吸阀等基本附件应当完整好用。
五、液体危险品的装卸
主要注意静电的消除,流速不应大于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