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十篇.doc

合集下载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③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即陆元方。

少保,官职名。

②东都:指洛阳。

③遽:急忙,立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于我如浮云B.是欺之也/则是无信C.子侄以为言/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解析】【分析】(1)A于:在/对。

B是:这是。

C言:话/认为。

D不:不是/通“否”,表疑问的语气词。

(2)根据句意: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但没有排水道而已啊。

”故句子划分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元方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

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

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

金钱和美德,哪一个可贵呢?很容易辨析。

故答案为:⑴B⑵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⑶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埋葬。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外单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轶事(12年6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亮以微①不闻人语,于坐上与书曰:“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觎②。

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朝廷主公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着勋于竹帛③也。

”微自乞老病求归,亮又与书答曰:“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④刍狗⑤之有名也。

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

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

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⑥欲求去乎!”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节选自《三国志答杜微书》,有删改)【注释】①微: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

②觎(g。

:遇见、看见。

③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册。

④土龙:古代用来求雨的土制的龙。

⑤刍狗:古代供祭祀用的用草扎成的狗。

这里用土龙刍狗比喻曹丕的有名无实。

⑥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亮以微不闻人语. ()(2)服闻掩行()(3)无缘咨觎()(4)不劳而天下定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欲斗君因天顺民吾与徐公孰美B .以隆季兴之功去以六月息者也C.以待其挫日喜洋洋者也D .然后伐之然后能自强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其敬微如此,拜为谏议大夫,以从其志。

4.选文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形象?(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日: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③,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④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管宁、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检,拾。

③尝:曾经,④轩冤: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 ________②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③华捉而掷去之 ________④宁读书如故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答案】(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通假字词,同“否”。

“顾”: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子: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十篇(练习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 "。

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

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二世怒,下吏。

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上悦。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

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 奈何? "少府章邯曰:" 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

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 ]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

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 " 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 宜多应者 ",【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是:(5)【乙】文中秦二世而 " 怒 ",而 "悦 " ,而 " 大惊 " ,些神化表了他怎的性格特点?答:答案:1.① 次;②同" 倡 ",,倡;③攻占(土地 );④兵器2.B;(两个 " 者" 都是代,翻"⋯⋯的人 " 。

A.以:介,因;介,把。

C.乃:副,表判断;副,于是,就。

D.其:人称代,他;指示代,那里)3.(者 )回答: " 那不是一群盗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在全部抓了,不得担心。

"4.山郡少年苦秦吏,皆其守尉令丞反,以涉,相立侯王,合从西,名伐秦,不可数也。

5.通些神描写,可以看出秦二世是一个喜喜不、面惊慌失措昏庸无能的糊涂君王。

(二)《蒙①伐魏》一文蒙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数,魏王患之,乃使人信陵君③于。

信陵君畏得罪④,不肯,下曰: "有敢魏使通者死!" 客莫敢。

毛公、薛公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⑤于侯者,徒⑥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⑦,一旦秦人克大梁⑧,夷⑨先王之宗,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 未卒,信陵君色,趣⑩ 魏。

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上将。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侯。

侯信陵君复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蒙于河外,蒙遁走。

(自《治通》)【注】①蒙(à 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

有食客三千。

被称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

④得罪:被判罪。

⑤重:敬重。

⑥徒:只,。

⑦恤:体恤,惜。

⑧大梁:魏国都城。

⑨夷:平。

⑩趣( c ù):催促。

?持:握着⋯⋯的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骜帅师伐魏()②魏师数败()③一旦秦人克大梁()④蒙骜遁走()⑵下列句中加点的" 以" 与例句中的 "以"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A.何以战(《曹刿论战》)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答案:1、⑴①军队②多次③攻克④逃跑⑵答案为: D2、今 / 魏急 / 而公子不恤3、⑴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⑵略4、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练习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公曰: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 不可。

吾地不浅( 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 3)不善也。

"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4),钟鼓不修( 5),子女不饬( 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 2)浅:狭、窄小。

( 3)教:教化 .(4)张:乐器上弦。

(5 )修:设置 .(6)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

()( 4)尊贤使能。

()(5)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 6)期年而有扈氏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答案:1、( 1)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2)为人所信服(3)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贤明 (贤德)的人;( 5)浅(少);( 6)满一年2、(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耗尽了。

(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3、①政治上取信于民;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③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练习四)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2)吾妻之美我者美:(3)朝服衣冠,窥镜窥:(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忌威王与扁蔡桓公,果有何不同?从忌和扁的角度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1)修: __,里指身高__(2)美: __⋯⋯美 __(3): __察看 __(4)面: __当面 __2.(1)__一年之后,即使想,也没有什么可的了。

__(2)__就是人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国。

__3.忌成功;而扁失。

原因:忌采用了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没有考到方的身份,直言不,其以接受。

(五)王宣王①,曰:"前!"亦曰:"王前!"宣王不。

左右曰:"王,人君也。

,人臣也。

王曰 '前 ',亦曰 '王前 ',可乎? "曰: "夫前慕,王前士②。

与使慕,不如使王士。

"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乎?士乎?" 曰: " 士耳,王者不! "王曰: "有乎? " 曰: " 有。

昔者秦攻,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③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 '有能得王者,封万侯,金千。

'由是之,生王之,曾不若死士之也。

"宣王曰: "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愿受弟子,且先生与寡人游④,食必太牢⑤,出必乘,妻子衣服都⑥。

"辞去曰: " 夫玉生於山,制破焉,非弗宝矣,然太璞⑦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禄焉。

非不尊遂⑧也,然而形神不全。

愿得,晚食以当肉⑨,安步以当,无罪以当,清正以自虞⑩。

" 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 " 知足矣!真反璞,身不辱。

"(自《国策· 策四》)【注】① ( chù):国的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