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结合崇州各乡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的作文

结合崇州各乡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的作文

结合崇州各乡镇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们家就住在四川省的崇州市。

崇州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和有意思的事物。

首先来说说崇州的自然环境吧。

崇州靠近岷江,这条江水非常清澈,江边有很多小鱼小虾在游来游去。

崇州的很多乡镇都临江而建,风景超级漂亮。

比如龙武镇,那里的江边有一大片芦苇荡,到了晚上,天上的星星像镜子一样映在江面上,真是好看极了。

崇州不但靠江,也靠山。

有些乡镇坐落在高高的山坡上,比如三蛇乡。

那里的山上有很多古树参天,树干上盘绕着粗壮的藤蔓。

山里还有一些珍稀动物,偶尔能在树林里看到小鹿和野猪走过。

崇州的自然环境实在太丰富多彩了!崇州的社会经济情况也很有意思。

崇州有很多农业特产,比如秦家铺镇种的蔬菜、金桥镇的花卉、陈家镇的水果,都很出名。

我最喜欢陈家镇的樱桃,个头红彤彤的,甜丝丝的,超级好吃。

崇州还有不少工厂,制造业也很发达。

比如黄家镇有好多制鞋厂,他们生产的运动鞋和皮鞋可都是好货色。

我外公就在一家制鞋厂工作,他总跟我们讲工厂里制鞋的有趣故事。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崇州还有一个独特的产业——养蚕。

崇州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

我们学校就建在一片蚕场边上,上学的路上,常能看到蚕农们忙着喂养蚕宝宝。

蚕宝宝吃完叶子以后就开始打绵,绵绵软软的丝被缠绕成漂亮的蛋型。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亲自体验一下这有趣的工作呀!崇州虽然是一个小城市,却处处充满生机。

大好的河山环绕着各种特色产业,让崇州的生活变得格外有滋有味。

这不仅让我对家乡更有了解,也令我对崇州这个可爱的城市更添几分眷恋了。

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的这一切美好!篇2标题:我眷恋的崇州家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乡崇州的情况。

崇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东靠成都平原,西环青城山,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崇州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经济发展也是有声有色。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X乡位于南阳市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与鲁山、南召县接壤,南北狭长,约55公里,面积298平方公里,横跨江淮两大流域,辖38个行政村,约6万人,属纯山区乡镇,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

近年来,XXX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对XXX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山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一)科学规划,中心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XXX乡位于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伏牛山东麓,纯山区乡镇。

境内省道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

依路兴街,自然历史形成了XXX街、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五个传统小集镇。

XXX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确定了创建特色卫星集镇的目标。

一是注重乡情,高标准规划。

依据XXX乡乡情,在集镇发展上作出“一体五翼”的总体思路。

“一体”即XXX街;“五翼”即指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和以湾潭水库为中心的旅游区。

“一体五翼”中重点是“一体”,即发挥XXX街在特色卫星集镇中的主体作用。

目前,已经完成了对XXX街区总规的修编工作,形成了“一河两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一河”即澧河;“两区”即新老街区并举;“三园”即鹿角山游园,北山游园,南山游园,三山环绕。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开通建设了和平街、丰收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了滨河路,修建了长约2800米的澧河带状游园,极大地改善了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工程。

选择XXX村西庄组、王三沟村、街村村、秦家庄村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总投资150万元。

硬化道路550米,辅设污水管道1200米;建设垃圾和杂物处理场各一处;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制作文化长廊三处,栽植冬青树1000余棵。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下面我将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去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教育方面,我们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疗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文化方面,我们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另外,我们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空气质量、水质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双流县白沙镇情况介绍

双流县白沙镇情况介绍

双流县白沙镇情况介绍一、地理环境白沙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势以平坦为主,海拔约500米。

镇内有两条重要河流流经,分别是大石河和彭家河,为镇内的农田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二、人口白沙镇的总人口约为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镇内有多个农村居民点,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三、农业发展白沙镇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

镇内的农田面积较大,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常年保持了较好的农业产值。

镇内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农场,以养殖业为主,大部分养殖场主要种养猪、鸡、鸭等畜禽。

四、工业发展白沙镇也有一些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镇的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有一些中小型工厂,主要涉及纺织、制造、物流等行业。

工业发展对于镇内的经济增加和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交通白沙镇的交通发达。

镇内设有一条高速公路,连接着县城和周边的城市,出行较为方便。

此外,镇内还有多条省道和县道,通过这些道路可以快速到达县内外的各个地方。

公交车和出租车服务也健全,方便人们的出行。

六、教育和医疗白沙镇有完善的教育和医疗系统。

镇内设有多所小学和初中,覆盖了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学生。

镇内还有一所中学,为高中生提供教育条件。

至于医疗方面,镇内设有一家综合医院和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七、旅游资源白沙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镇内有一片较大的湖泊,名为白沙湖,湖区景色优美,四季分明,成为了游客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镇内还有一些传统村落,如草坡村、曙光村等,这些村落保留了很多传统民居建筑和乡村风貌,吸引着游客来体验乡村生活。

八、社会事业白沙镇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

镇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镇内的公共服务水平。

镇内设有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各种文化、娱乐和运动的场所。

以上就是对双流县白沙镇情况的简要介绍。

白沙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农业发展、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社会事业,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一、忘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2008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

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过种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农田种植稻麦和林木,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另外还有少数的个体业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造船。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出金子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土体,土地出效益。

如何让土地出金子?我有几点思考。

第一,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让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让农田增产,我们要利用本村与镇农机站结对挂钩这个优势,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还可以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并对我村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科技种田。

而且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成果,譬如说我们村率先实行的麦套稻技术,已取得了成效,还有在粮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全量还田方面我们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帮助农民增加农田产量。

以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和农机站保持对接,不断投入新的农业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第二,我们村地靠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全长大概400米,而且这条公路宽广,交通便利,但是路两边仍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庄中心,而且住房紧凑,大都是旧房,庄中心的道路狭小,不方面行车,只能由自行车和电动车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时豆想搬往集镇,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北公路两侧的农田开发,建住宅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漕涧镇仁山阿昌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简介

漕涧镇仁山阿昌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简介

漕涧镇仁山阿昌族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简介一、基本概况漕涧镇仁山村坐落于漕涧镇东南部,是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阿昌族聚居点的村委会,也是大理州唯一的阿昌族村寨。

距漕涧镇人民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389户、5006人,其中:阿昌族2337人,占总人口的46.8%。

全村国土面积40.5平方公里,有耕地4935亩,其中水田3090亩,旱地1845亩,林地41332亩;全村经济总收入817.8万元,粮食总产248.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2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3040元。

村委会所在地海拔2070米,全村最低海拔1900米,最高海拔3400米,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地区,集偏远、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仍处于解决温饱阶段的低水平发展类型。

二、民俗文化云龙漕涧是阿昌族的发祥地,据史籍记载和《早陶墓碑文》的印证,阿昌族属漕涧境内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于古代氐羌族群中的一支。

公元6世纪到7世纪之间,云龙阿昌族部落酋长早概,战胜了其他部落,成为云龙地区各部落的首领。

1383年,早纳率领所部阿昌族归顺明朝,明延旨封土千总世袭制。

漕涧地区的土司制度历时475年,一直沿袭到清代咸丰年间。

现在,漕涧坝子上阿昌族主要集中聚居在仁山村丹梯、赛初、广地和苗丹一带,仁德、大坪、铁厂等地也有分布。

阿昌族自己有喜闻乐见和独具民族特色得各种歌剧。

《展现民族风情和历时文化的阿昌族大刀舞》不仅展现省州报端,而且多次到县演出,受到表彰;已有林学贤和张军旗为首的两代传承人。

《云龙漕涧阿昌族祭龙神习俗》已列为我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体现阿昌族由渔猎进入农耕时代的《耕田翁》原生态喜剧,深得各地观众赞誉。

三、发展现状(一)近年新农村建设成果近年来,仁山村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抓实党建促发展、巩固粮畜促增收、夯实基础重民生,壮大产业兴经济,依托民族创特色,抓牢科教强素质,促进和谐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变农村基础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加大推广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简介首先欢迎亭湖区发改委各位领导来海陵考察指导。

亭湖区与我们海陵区都是中心城市主城区,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亭湖区行政面积950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人,全区GDP220亿元。

近年来,在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特别是城市快速公交都值得我们海陵学习。

现将我区的基本情况作个简单介绍。

一、海陵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我们海陵区发改委人员一共23人,下设办公室、综合科(社会事业科)、固定投资投资科(行政许可科)、工农业科(外经科)、服务业科(招商办)、体改科(金融科),另有两个事业单位,区信息中心和服务业研究中心。

海陵,是泰州市的主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地级泰州市,原县级泰州市改设为海陵区。

现下辖3个镇、6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物流园区、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237.1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42.13万人。

海陵是泰州中心城区,位于沿江开发重要轴线,向南是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再向南是高港区,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10万吨标箱。

我区水陆交通便捷,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于一体,宁启铁路在区内穿过,东边宁靖盐高速公路,北边江海高速,南边宁通高速公路,形成较为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2012年,泰州大桥、苏中机场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海陵交通区别优势进一步显现。

海陵是一座人杰地灵、名贤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曾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蜚声华夏。

唐代著名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北宋教育家胡瑗、明代哲学家王艮、明清评话宗师柳敬亭、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都是海陵历代名贤的杰出代表。

海陵还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0月22日,总书记发来贺信,庆祝母校大浦中心小学校庆100周年。

(1)综合实力。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建设—XX镇XXXX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以来,XX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18亿元,占全镇总量的70.8,规模企业比重同比上升了20.8个百分点;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47万元,其中尖峰公司5219万元、登城公司371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51亿元,利税率9;实现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增加值率为19。

1—10月共引进内资1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11万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212万元;自营出口99万元。

财政总收入278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完成年初预算的125.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67.5万元,同比增长48.8,完成年初预算的73.4;国税收入2121.3万元,同比增长106.5,完成年初预算的161.2。

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主要特点1、加强“三农”工作,强基固本谋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农业经济呈现蓬勃生机。

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把调整结构的重点放在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上,坚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突出特色调整结构,着眼效益调整结构。

目前官亭登城果园翠冠梨项目和董湾粮油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验收;全镇水果、竹笋、畜禽、特种水产等四大块状经济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清晰,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宽敞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店铺挨门、花团锦簇,与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镇区人流稠密,商贾云集。

商贸大厦、休闲中心、歌舞厅、宾馆酒店等高档场所让人留连往返,乐不思蜀——这就是有着宿豫区东南片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信息中心美称的——大兴镇。

宿豫区大兴镇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南15公里处,东临京沪高速公路,西靠古老的京杭运河,宿泗路横穿腹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市场,频繁的商贸活动,无不给大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融入了新的元素,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大兴在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大兴镇是宿豫区四大古镇之一,据传是山东寿张
人李大兴主持建立的大兴集,又一山东人张大兴扩大了集镇规模,集名就以大兴命之,大兴之名即著。

大兴在隋唐已初具规模,明代成集,定集开行立市,十天四个集日,二、四、七、九,设马、牛、羊、鱼、肉杂等数十个行,趁墟赶集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商人云集,经济繁盛,有“小宿迁”之称。

大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了不少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尤其在文学方面,如清徐用锡,翰林院诗读,康熙已卯举人,乙丑进士,著有《圭美堂集》,其诗清拔有骨气。

大兴女诗人倪瑞璇是清代著名的才女,《清诗别裁》载有其诗,清著名诗人兼诗评家沈德潜给予其极高的赞誉。

大兴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近代史上也有其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时,大兴便是积极的活动区。

1927年,马仑同志在大兴建立了宿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马庄支部,1928年3月,马仑被任命为宿迁市第一任县委书记。

历史已翻开崭新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大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大兴迅速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

近年来,大兴镇牢固确立“工业强镇、商贸活镇、调整富镇、畜禽大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全力在“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禽蛋产
业”上寻求新的突破,新的跨越。

五万大兴干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抢抓机遇,负重拼搏。

坚持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使大兴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改善。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0XX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7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6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6%,35%,48.2%。

面对“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江苏省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全国重点镇”等诸多殊荣。

既是荣耀,更是责任;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大兴镇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入不断加大。

小城镇的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升,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构筑经济发展的新平台,积极打造小城镇品牌,努力提升对外形象。

大兴在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管理,高效益回报”。

以建成一个“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小城”为理念,强调小城镇的格调性、综合性、实用性。

近年来,总计完成镇区控详规规划面积220万平方米,
新增道路面积3.58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50562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38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加投入建设资金近6000万元。

目前,镇区已建成富民路、振兴路、宿泗路、东方大道、兴张路、便民路、繁荣路、利民巷、幸福路三横六纵九条街,三个公共绿地广场和一个人民公园。

三横六纵九条街道两旁按照三季有花、四季长青,一街一景的标准,全部栽上景观怡人的高档绿化苗木,彰显了花园式生态小城镇风貌。

20XX年初,大兴镇又通过对外招商方式,投资1000万元,实施对农贸市场开发、改造,兴建商住楼13幢,建筑面积11562平方米,为聚集人气,扩大农产品流通拓宽了渠道。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

高品位的小城镇建设和优美的镇区环境,成为大兴对外招商的一张“王牌”,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大兴镇始终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用“三步并作两步迈”的豪情壮志和冲天干劲,以“再做淮北领头雁”为追赶和奋进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工业强镇进程。

积极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培养高新科技产业,拓展传统工业的发展领域。

积极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形成规模效益。

通过调整策略,创新方法。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
作。

仅20XX年,镇区就引进项目30多个,引进资金超亿元。

镇党委书记丁必煜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心系着“地方经济的壮大,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怀揣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信念;树立“重商、亲商、富商”的观念,把目光投向沿海发达城市,充分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大兴镇党委政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战略决策的宏伟气魄,大兴人民顾全大局的思想和淳朴的民风深深的感动了上海绿源照明有限公司的每一位领导。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锋多次来到大兴实地考察,陈锋对大兴镇的投资环境非常满意。

20XX年8月28日江苏宿迁绿源照明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落户于该镇工业园区。

该公司是一个大型节能灯及节能光源的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电子节能灯。

年销售将达到3亿元以上,年税利2000万元以上,就业劳动力3000人,年产各种节能灯及各类节能灯管1亿只以上。

该公司的建成,将产生巨大的链式效应,带动大兴镇工业的飞速迅猛发展,宿豫区大兴镇将建成一个完整的节能灯配套产业镇,一个名副其实的“光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