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图高清版
国民党地图开疆

看国民党是怎么样地图开疆,攻击政敌的!!!国民党, 政敌, 地图, 开疆, 攻击第一张,清末的皇朝一统图,清末民初的中国边界四至,是今天我们处理边界问题的基本参照(外蒙除外)第二张,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全图,注意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的画法第三张,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国民政府)30年代出版的白描版中华民国全图,同样注意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的画法。
第四张,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国民政府)40年代初绘制的中华民国全图,注意上述两地,开始在地图上小规模向外扩张,但还不算夸张。
第五张,1945年——1953年间中华民国政府绘制的中华民国全图,注意北方,此时国民政府已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在地图上标示。
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版图则全面推进。
第六张,1945——1953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出版的另一种官方地图,外蒙古区域处盖章,大意为“经蒙古人民公投,我政府已通知库伦政府同意其独立”第七张,1945——1953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出版的另一种官方地图,用国界来标示外蒙古和内地的边界,同时,外蒙古区域处盖章,大意为“经蒙古人民公投,我政府已通知库伦政府同意其独立,详细边界有待勘定”第八张,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在1953年籍口“苏联违背不援助中共之承诺”。
宣布外蒙古独立非法,在地图上重新收复外蒙(尽管1961年中华民国在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上不小心把外蒙“放进”联合国,完成外蒙独立的最后法理步骤)。
云南西部和新疆西部则继续推进,达到面积最大化。
第九张,台湾80年代中学教科书中用于攻击TG卖国的地图对比(大家现在知道TG卖国论怎么来的了吧)我们通过中华民国地图的演变史和扩张史,见证了中国国民党的伟大的爱国情操,以及超前的规划理念,以及知错(丢外蒙)就在地图上更改的诚恳精神。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地理特征及主要岛屿。
2. 掌握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台湾省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1.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台湾省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
2. 提问:谁知道台湾省是由哪些岛屿组成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地形有哪些特点?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中部;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中央山脉是台湾岛的主要山脉。
2. 讲解台湾省的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季多台风,冬季偶尔受寒潮影响。
3. 讲解台湾省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金、铜、石油等;水资源丰富,有“东方甜岛”之称;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达55%。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岛屿。
2.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特点,谁能概括一下?2. 让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城市。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以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为中心。
2. 讲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发达,有“旅游天堂”之称。
3. 讲解台湾省的文化特点: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组成。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
2、通过地形、气候分析台湾人口的分布。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人口分布的原因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朗读《乡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这头、那头分别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导出课题: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在台湾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3、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呢?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谈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科相互渗透,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历史的见证: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台湾省 课件(共47张PPT)

1
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
读图: 1.找出台湾岛、澎 湖列岛、钓鱼岛等 岛屿,说说台湾省 的大致范围。 2.找出太平洋、东 海、南海、台湾海 峡,从海上交通、 海防两个方面说说 台湾岛地理位置的 重要性。 3.描绘北回归线, 说出台湾岛的主要 气候类型。
北回归线
太平洋
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台 湾西隔 ( 台湾海峡) 与(福建)省 相望,北临 ( 东海 ),东 临( 太平洋 ), 南临( 南海)。
4.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
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说明了台湾
和祖国大陆的( D )
A.地缘关系 B.文化渊源 C.历史渊源 D.血缘关系
读图1,回答5〜6题。
5.由图甲可知,台湾岛的城市和人
口主要分布在( B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中部 6.下列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台湾
富饶的宝岛
美称
美称的含义
海上米仓
盛产大米,其中“蓬莱米”最著名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
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
森林之海
森林资源丰富、面积广大
亚洲天然植物园 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祖国东南盐仓 盛产海盐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是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宝岛
布袋盐场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保护 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宝岛美 丽的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及历史古迹,台湾 省相继设立了多处自然生态保护区,在环境敏 感地区,全面禁止天然森林的砍伐,治理水土 流失,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目前,台湾 省设立的自然生态保护区面积已超过全省面积 的1/3。
想一想,在纬度位置的影响下,台湾的气温 有何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中考高考地理热点台湾

中考高考地理热点台湾01自然环境台湾省,简称“台”,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包括本岛、临近属岛和澎湖列岛等80多个岛屿,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大陆岛),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消亡)边界,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广泛分布于岛屿中、东部地区。
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
地势上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海拔最高处位于玉山主峰。
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台湾岛河流密布,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分流入海。
台湾省地图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大致将岛屿划为南北两个气候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中部和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台湾岛气候分区台湾山脉呈南北向排列,东部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为背风一侧,降水相对较少。
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侧,多年平均降水量达6557.8毫米,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中国雨极)。
台湾岛年降水量分布火烧寮多雨的原因:✓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的海风,受山地抬升,在迎风一侧易形成地形雨;✓该地夏秋季多台风,台风易带来强降水;✓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吹出的西北季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到达台湾北部时多为东北风(偏北风),经过海域补充了水汽,遇地形抬升,在迎风一侧易形成地形雨;✓日本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台湾北部还有一个很值得去看的地方——野柳地质公园。
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米,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蕈状石】:形状像蘑菇的石头。
女王头蕈状石台湾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几乎遍布整个岛屿。
台湾地处火山地震带|改自网络台湾岛温泉分布02产业发展在湿热的气候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台湾植物种类众多,森林广布。
又因其地形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异现象明显。
盛产以甘蔗为代表的热带水果,水稻、茶叶等作物产量大,拥有“水果之乡”、“海上粮仓”、“东方甜岛”、“茶叶之乡”、“植物王国”等美称。
日治时期台湾都市发展地图集(1895—1945)总目录.pdf

日治時期日治時期 台湾都市発展地図集台湾都市発展地図集 目録第1分冊編号図名年代原図縮尺サイズサイズ((mm mm))収蔵1-1基隆市区改正計画図19051/5000550X426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2基隆市区改正計画図19071/5000540X472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3基隆市区改正計画図19171/5000657X695南天書局1-4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図 基隆市/宜蘭/羅東/蘇澳1929無507X730王同茂1-5基隆全図19301/8000665X505国史館台湾文献館2草山市区計画平面図19351/3000486X356私蔵3-1台北城内市区計画平面図19001/2400492X754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2最近実測台北全図・附圓山附近19031/6000695X510南天書局3-3台北市区改正図19051/50001030X86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4台北市区改正図19101/10000510X42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5台北市街瓦斯鐵管理埋設一般図19121/7500714X48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6台北市街平面図19161/10000880X432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7改正町名・台北市街図(大正13年中台北市腸チフス発生図)19221/8000488X342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8台北市街図(大正11・12年中台北市に於ける腸チフス患者及全保菌者発生状況)19231/7500483X387国史館台湾文献館3-9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図─台北市1928無495X750王同茂3-10台北市区計画・街路並公園図19321/100001036X1036南天書局4板橋都市計画図19381/6000486X554私蔵5瑞芳市区計画図19371/3000395X574私蔵6-1宜蘭街下水新開平面図19131/3000604X732国史館台湾文献館6-2宜蘭市市区計画図19321/6000438X678南天書局6-3宜蘭街市区計画図19371/6000435X675国史館台湾文献館7-1羅東街実測平面図19131/1200710X56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7-2羅東街市区計画平面図19341/2400780X932私蔵8蘇澳都市計画図19421/300306X313台湾都市史研究室9桃園都市計画図(昭和18年度・桃園都市計画事業街路新設工事施工個所一般図)19381/6000605X626私蔵10中壢市街平面図19331/2400700X697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1-1大嵙崁市区改正計画図19121/1200882X585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1-2大溪市区計画図19371/3000337X468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2-1新竹街市区改正計画図19051/3000517X43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2-2新竹街市区改正計画図19131/3000605X50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12-3新竹市区計画変更図19171/6000344X430国史館台湾文献館黃武達編著:《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1895--1945》,臺北:南天書局,2006年7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台湾省的基础认识,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教育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同时,学生对于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2.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4.讲授法:教师讲解台湾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台湾省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对台湾的认识,然后提出问题:“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