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
藏北双湖胜利河晚侏罗世索瓦组油页岩及石膏的沉积环境及意义

・
6 O・
贵
州
地
质
21 0 1年 2 卷 8
索 瓦组 第一 段 (3 ) Js :主要 岩性 组合 为灰 色
坑
幕 艟
面要
图 பைடு நூலகம் 例 圈
1圈 5
2 6
图 2 上 侏 罗 统 索 瓦 组 地 层 对 比 图
Fg 2 Srtm o aio fS o oma o fUp e ua sc i. t u c mp rsn o u wafr t n o p rJ rsi a i
1 砾 岩 ;一 岩 屑 砂 岩 ;一 生 屑 灰 岩 ;一 泥 晶 灰岩 ;一 泥 质 灰 岩 ;一 石 膏 ;一 膏 灰 岩 ;一 油 页 岩 一 2 3 4 5 6 7 8
造线 呈近东 西 向展布 , 出露 地层 除 第 四系及 陆 相 白垩 系外 , 余均为侏 罗系海 相沉 积 , 其 自下而上依 次为 布 曲组 (2)夏 里组 (2 )索 瓦 组 (3)其 Jb 、 Jx 、 J , s 中布 曲组岩性 主要 为生物 屑灰 岩 、 夏里组 (:) J 为 砂泥 岩夹 灰 岩 、 瓦组 (3) 岩 及 石 膏 夹 油 页 索 Js 灰 岩 。油页岩及 石膏 主要产 于索 瓦组 (3) Js 中上部 ,
为本 文研究 的主要对 象 。
资源的需求 , 对青藏高原基础地质及油气地质的
研究 加大 投入 , 程度 的不 断深入 , 研究 羌塘盆地 油 气 调查与勘 探 越来 越 受 到重 视 。笔 者 于 20 07年 参加 青藏 高原油气 战略选 区调查 评价 之羌塘 盆地
西长梁 一 利河 油 页岩 的调 查 与评 价工 作 , 过 胜 通
[ 收稿 日期 ]o 0— 9—1 21 0 5 [ 基金项 目] 青藏高原油气战略选 区调查与评价 [ 作者简介 ] 贺永忠 (9 1一) 男 , 17 , 贵州省大方县人 , 地质工程师 , 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油气地质调查等工作。
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关 键 词 :晚 三 叠 世 ; 积 特 征 ; 层 对 比 ; 塘 盆地 ; 藏 沉 地 羌 西
羌 塘盆 地 中部 一 东北 部 三 叠 纪地 层 中早 、 中三
北坳 陷 , 其北 是 金沙 江结 合带 和甘 孜一 理塘 结 合带 , 其 南是 前 缘 隆 起 ( 中央 隆 起 ) 怒 江 结 合 带 ( 1 。 、 图 ) 前 人 以 土 门格 拉 断 裂 带 ( 际 上 就 是 区 域 上 龙 木 实 错 一双 湖一 澜 沧江 结合带 的一部 分 ) 为界 , 将其 西南 部 的 晚三叠 世地 层 称 土 门格 拉群 ( 归 藏 滇 地 层 大 划 区羌南 一保 山地 层 区 的多玛 地层 分 区) 其 东 北部 称 , 结 扎群 和 鄂尔 陇 巴组 及 巴塘 群 ( 属 华 南 地 层 大 区 划 羌北一 昌都一 思茅 地层 区 , 1中 A 属赤 布 张 错 地 图 层分区, B属雁 石坪 分 区 , D属 唐古 拉一 昌都 地 层 C、
海 至浅 海 相 沉 积 的 碎 屑 岩 和碳 酸 盐 岩 及 碎 屑 岩 组
地层 、 壳类 生物群 、 积环 境和 沉积 旋 回等进 行 了 双 沉 研究 , 过建立 岩 石地层 格架 , 为 晚三叠 世 土 门格 通 认 拉群 和结 扎群 甚 至 巴塘 群 具 有 较 好 的可 比性 , 内 区 古地 理格 局 具有 西高东 低 、 南浅 北深 ( 水深 ) 的特点 , 沉 积 自北东 向南 西 超 覆 , 位 逐 渐抬 高穿 时 ; 层 岩性 、
2 0  ̄2 0 年 , 者有 幸参 加 了 1: 5万 赤 布 00 0 7 笔 2
张错 幅 、 根尕 卡 幅 、 直 曲麻 莱 幅 区域 地 质 调 查 , 江 长 源 区晚三叠 世伟 齿蛤 化石 的分 类 、 演化 及古 生态 (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和 中国西部 三叠 系关 键地 质
藏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与下伏地层沉积间断的确立及意义

的火 山作 用 引起 了全 球 海 洋 和气 候 的变 化 , 与此 相 伴 的是全 球性 的海 退 事 件 、 生 物绝 灭 事 件 以及 气 候 变化 事件 , 这 些事 件 的研究 在 欧洲 、 美洲 已经取得 了 令 人 瞩 目的进 展 ( Mc r o b e r t s e t a 1 . ,1 9 9 7 ;Gu e x e t a 1 . ,2 0 0 4 ; Ta n n e r ,2 0 0 4 ) , 但 东 特提 斯 范 围 的大 洋 洲 和 亚洲 资料 很少 。一 方 面是 由于晚三 叠 世末 发生
了全 球性 大规 模海 退 , 海域 面积 极 大地退 缩 , 连续 的
海相 三 叠 系/ 侏 罗系 地层 剖 面为 数甚少 ( Ha l l a m, 2 0 0 1 ) ; 另一方 面 , 位 于 特 提 斯 构造 域 东段 的青 藏 高
原具 有海 拔 高 、 气候寒冷 、 严 重 缺 氧 的特 点 , 大 部 分
东段 的青 藏 高原 是古 生 代 以来 的地 质 活 动 区 , 具 有
代表 , 但 以菊 花山剖 面最 为系 统和 完整 ( 王剑 等, 2 0 0 4 ) 。主要 由一 套 凝 灰 岩 , 凝灰质砂岩夹流纹岩、
玄武 岩 以及上 部 的 含砾 砂 岩 、 泥质 粉 砂 岩 和生 物 碎 屑泥 灰 岩组成 , 厚 1 1 2 O ~1 6 7 2 m, 不 整 合 覆 盖 于 上 三叠 统 肖茶卡 组 之上 , 其 上 被 中侏 罗 统 雁 石 坪 群 下
套火 山岩 虽然 出 露零 星 , 但 从羌 塘 盆 地 的北 部 到 中
央隆 起带 附 近均 有分 布 , 因此 , 晚三 叠世 的羌 塘 盆地 在 东 特提 斯构 造域 内有 着 重要 的位 置 。本文 对该 套
藏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地层特征与对比

藏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地层特征与对比陈文西;王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9(036)004【摘要】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土门各拉组和肖茶卡组、那底岗日组分别分布于南、北羌塘凹陷.在以往研究和笔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各地层单元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从古生物、岩石组合、沉积系列、地层单元的接触关系、年代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北羌塘凹陷那底岗日组与南羌塘凹陷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的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三者为羌塘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裂陷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同期异相的火山-沉积系列.北羌塘凹陷肖茶卡组的是残留陆表海沉积产物,其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早期,与那底岗日组、日干配错组和土门各拉组均为上下对比关系.【总页数】10页(P809-818)【作者】陈文西;王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1【相关文献】1.藏北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风化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王剑;付修根;陈文西;汪正江2.藏北南羌塘盆地曲瑞恰乃地区中侏罗世色哇组、莎巧木组、布曲组的生物地层特征 [J], 王永胜;张树岐;郑春子;李庆武;冯德臣;李学彬;于喜文3.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J], 汤朝阳;姚华舟;段其发;赵小明4.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文西;王剑;汪正江;付修根5.南羌塘增生过程的中-晚三叠世岩浆记录:藏北玛依岗日-角木日地区基性岩墙 [J], 高曦;李静超;袁国礼;王根厚;梁晓;郑艺龙;王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048174_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1000 0569/2019/035(06) 1857 74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6 14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 侏罗纪构造 沉积演化刘若涵1 何碧竹1 郑孟林2 彭阳1 陈威威1 余卓颖1 晓瑞1 徐士陆3LIURuoHan1,HEBiZhu1 ,ZHENGMengLin2,PENGYang1,CHENWeiWei1,YUZhuoYing1,YUNXiaoRui1andXUShiLu31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克拉玛依 8340003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邢台 0540001 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Institute,XinjiangOilfieldCompany,Karamay834000,China3 GeophysicalandGeologicalDivision,HebeiCoalfieldGeologicalBureau,Xingtai054000,China2019 01 05收稿,2019 04 12改回LiuRH,HeBZ,ZhengML,PengY,ChenWW,YuZY,YunXRandXuSL 2019 Tectonic sedimentaryevolutionduringLateTriassic JurassicperiodintheeasternpartoftheQiangtangbasin,Tibet ActaPetrologicaSinica,35(6):1857-1874,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6 14Abstract Basedonthefieldoutcropssurveyed,combinedwithrecentpublishedtheregionaltectonicevolutionandgeochronologydata,weanalyzedthelithologiesandrockassociationsofstrata,identifiedthesedimentaryfaciestypes,anddiscussedthedistributionsedimentaryfaciesandthetectonic sedimentaryevolutionintheeasternQiangtangbasinduringtheLateTriassic Jurassic Markedbyregionalunconformities,therearetwotectono stratigraphicunits(fromtheCarniantotheNorianandfromtheRhaetiantotheKimmeridgian,respectively)intheeasternpartofQiangtangbasin Inthispaper,wesystematicallydescribedthedistributionrange,thicknessvariationandli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formationsinthetectono stratigraphicunits TheLateTriassic Jurassicisdominatedbymarinefaciesandmarine continentaltransitionalfacies Themarine continentaltransitionalfaciesincludedeltaicandtidal lagoonfacies Marinefaciesincludinggentlecarbonateslope,evaporativeplatform,restrictedplatform,littoral,neritic,bathyalandabysmalfacies TheCarnianStageisdominatedbylittoral neritic bathyal abysmalfaciesinthenorthQiangtangdepressionotherwisethelittoral neriticfaciesinthesouthQiangtangdepression TheearlyNorianStageisdominatedbycarbonategentleslope mixedcontinentalshelffacies ThelateNorian,Bajocian,CallovianandKimmeridgianstagesaredominatedbytidalflat deltafaciesinthenorthQiangtangdepressionandlittoral neriticfaciesinthesouthQiangtangdepression TheBathonianandOxfordianstagesaredominatedbyevaporativeplatform restrictedplatform mixedcontinentalshelffacies ThesedimentaryfaciesformedzonesfromnorthtosouthandextendedinanE Wdirection TheEasternLowerUplift(ELU)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divisionzonesofsedimentaryfaciesfromnorthtosouth DuringtheBathonianandOxfordian,theELUdevelopedbelowthesealevelandcontrolledthedistributionofrestrictedplatform,evaporativeplatformandplatformmargin Combinedregionaltectonicevolutionwithsedimentaryrecords,weproposed5tectonic sedimentaryevolutionstages:Activecontinentalmarginstage(Carnian,Ⅰ1),forelandbasinstage(Norian,Ⅰ2),rift depressionstage(Rhaetian Bajocian,Ⅱ1),passivecontinentalmargin depressionstage(Bathonian Callovian,Ⅱ2)andpassivecontinentalmargin depressionstage(Oxfordian Kimmeridgian,Ⅱ3).Keywords LateTriassic Jurassic;Sedimentaryfacies;Tectonic sedimentaryevolution;EasternLowerUpliftregion;EasternpartoftheQiangtangbasin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21、41630207)、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项目(A1903、JYYWF20180903、JYYWF20182103)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22、DD20160169、12120115026901、DD20190006)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刘若涵,女,1990年生,博士后,从事层序地层及沉积方面的研究,E mail:lrhsuper@163.com通讯作者:何碧竹,女,1965年生,研究员,从事盆地构造分析及油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E mail:hebizhu@cags.ac.cn;hebizhu@vip.sina.com摘 要 本文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地层学、岩石组合特征及沉积盆地分析,并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及年代地层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对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 侏罗系岩石组合、沉积类型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明确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 侏罗纪的地层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构造 沉积演化过程。
青藏高原晚白垩世地层区划

V. 1 — 2 V— l 一 3
V. 1 — 4 V一 1 . 5
冈底 斯 - 喜 马拉 雅
V 地 层大 区 喜 马拉 雅地 层 区 V
2 分 区地层特征及命名 系统
2 . 1 祁连一 柴 达木 . 巴颜 喀拉 一 羌塘 地层大 区 该 地层 大 区北 以龙 首 山 断 裂 、 西 以 阿 尔 金 断
1 地层分 区划分 原则 及方案
1 . 1 地 层分 区划 分原 则
地层是认识 一个地 区的 区域地 质构造特 征的 基础 , 地层的划分与对 比始终贯穿于区域地质调查
青藏高 原晚 白垩世 地层区划
张 予 杰
( 成 都地 质矿 产 研 究所 , 四川 成都 6 1 0 0 8 1 )
摘要: 对青藏 高原 晚 白垩世地层进行 了系统的梳理 , 开展 了青 藏高原 晚 白垩世地层 区划 的初步 研究 , 共划 分出 3个
地层大区、 1 2 个地层区、 1 2 个地层分区。详细介绍了各个地层区的上自垩统的地层命名系统及发育情况, 其中青藏
资助项 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 目( 1 2 1 2 0 1 1 1 2 1 2 5 7 )
2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表 1 青藏 高原 晚 白垩世地层分区划分方案
T a b l e 1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s c h e me s f o r t h e U p p e r C r e t a c e o u s s t r a t a O i l t h e Qi n g h a l - X i z a n g P l a t e a u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李
勇 .9 3年 I 16 2月 生 . 士 . 授 , 积 学 及 地 甚 学 专 ・ 博 教 沉 :
向东 、 北 俯 冲 和 关 闭 后 的 板 块 碰 撞 缝 合 带 ( 增 乾 等 ,90; 训 等 ,92 张 之 盂 等 , 向 刘 19 刘 19 ;
17 ) 可 可 西 里 冲 断 带 是 金 沙 江 缝 合 带 南 侧 的 一 个 前 陆 冲 断 带 ( 2 , 布 于 羊 湖 一 若 99 。 图 )分
1 区域 地 质 背景
羌塘 盆地位 于青藏 高原北部 . 于金沙 江缝合带 和 班公 湖一怒 江缝合 带之 间 ( 1 , 夹 图 ) 该 盆地 具 有 一 隆 两 拗 的 构 造 格 架 , 自北 而 南 可 分 为 北 羌 塘 盆 地 、 缘 隆 起 带 和 南 羌 塘 盆 前 地 。 其 中晚 三 叠 世 北 羌 塘 盆地 位 于金 沙 江 缝 合 带 和前 缘 隆 起带 之 间 , 被 称 为 冒 地 槽 ( 曾 黄 圾 清 等 ,9 7 、 后 盆 地 ( 藏 自治 区地 质 矿 产 局 , 9 3 周 祥 , 9 4 18 )弧 西 19 ; 1 8 ;潘 桂 棠 等 ,9 8 和 陆 19 ) 表 海 ( 光 明 等 ,9 0 等 。据 近 年 来 所 获 的大 量 上 三 叠 统 实 测 剖 面 和路 线 地 质 调 查 资 料 , 余 19 ) 我 们 提 出 跪 三 叠 世北 羌 塘 前 陆 盆 地 的 概 念 ( 勇 等 .9 9 。 本 文 试 图通 过 对 跪 三 叠 世 北 李 19 ) 羌 塘 前 陆 盆 地 的地 层 充 填 序 列 、 整 合 面 、 层 格 架 、 缘 相 、 屑 组 分 、 流 向 、 何 形 不 地 边 碎 古 几 态 、 置 关 系 等 方 面 的研 究 , 索 晚 三 叠 世 北 羌 塘 前 陆 盆 地 的 边 界 、 围 、 构 和 形 态 , 叠 探 范 结 反 演 盆 地 的 沉 积 构 造 演 化 过 程 , 将 盆地 充 填 物 中各 种 物 源 的 组 分 、 何 形 态 和叠 置 关 系 等 并 几 信 息 作 为研 究 北部 金 沙 江 缝 合 带 的 依 据 , 再 造 金 沙 江 洋 盆 的 构 造 演 化 奠 定 基 础 。 为 晚 三 叠 世 北羌 塘 前 陆 盆 地 位 于 金 沙 江 缝 合 带 南 侧 , 北 是 金 沙 江 缝 合 带 和 可 可 西 里 其 冲 断 带 , 南 是 前 缘 隆 起 ( 央 隆 起 ) 图 2 , 陆 盆 地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与 金 沙 江洋 的 闭 合 及 其 中 ( )前 嗣 后 的 碰 撞 有 关 。按 D c i o ( 9 6 ikn n 1 7 )的前 陆 盆地 分 类 方 案 , 属 周 缘 前 陆 盆 地 。 s 它 金 沙 江 缝 合 带 ( 1 2 沿 拉 竹 龙 一 西 金 乌 兰湖 一 巴塘 一 得 荣 一 线 分 布 , 航 磁 图 上 图 、) 在 显 示 明 显 ( 增 乾 等 ,9 0 该 带 中产 出有 印 支 期 超 镁 铁 岩 , 一 个 洋 盆 于 晚 三 叠 世 发 生 刘 19 ) 是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特征

Vo.4 No0 1 .4 2 Ap . r 2 2 01
羌 塘 盆 地 晚 三 叠 世 含 煤 岩 系沉 积体 系与 层 序 地 层 学 特 征
仙麦 龙, 辉 , 王 马君 龙 , 甲有 , 少 飞 苟 王
( 国 煤 炭地 质 总 局航 测 遥 感 局 , 西 西安 7 0 5 ) 中 陕 10 4
中 图 分 类 号 :P 3 ; 61 .l 5 1 P 8 1 文s i a -be rng Roc e e po ii a se an Se ue e e Tra sc Co l a i k S r s De ston lSy t m d q nc i
起带内 , 向南 、 两 侧 , 北 由于 水 体 加 深 而 脱 离 沼 泽 沉 积 环境 , 利 于煤 层 的形 成 。 中 央 隆起 带 是 羌 塘 盆 地 今 后 重 要 的 不
找煤方向。 关 键 词 : 煤 岩 系 ; 积体 系 ; 序 地 层 ; 含 沉 层 晚三 叠 世 ; 央 隆起 带 ; 塘 盆地 中 羌
Ab t c : B s d o sr t r p i e t n l h fc e c mb n t n , d p s in l t cu e e u n e ,c mb n d wi r i sz s ra t a e n tai a h c s ci i o a i s o i ai s e o i o a s u t r s q e c s o i e t g a n— i g o t o t r h e d sr u in f au e ,a a y e t d r a lt r s i e o i o a y tm n e i na y e v rn n v l t n s b ih d c a — i i t e t r s n l z d su y a e a e T a sc d p st n s se a d s d me tr n i me te ou i ;e t l e o l tb o i i l o o a s b a n o k s r s s a ir p i r me  ̄;d s u s d c a — e rn o k s r s s q e c t t r p i e t r s a d l c to fc a e r g r c e e t t a hc fa wo i i r g i se o l b a g r c e e e u n e sr i a hc f au e n o ain o o l c i i ag s a n t e s q e c r me r , o l a c mu ai n f au e n p t it b t n p t r . h td a e n t td t a n t e e ms i h e u n e fa wo k c a- c u l t e t r sa d s a i d s u i a t n T e su y h sd mo sr e h t h o l a i r o e a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3850(2005)0320018206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朱同兴1,董 瀚2,李 才3,冯心涛1,李宗亮4,于远山1,金灿海1,周帮国1(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2; 2.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 730050; 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1; 4.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 653100) 收稿日期:2005207230 第一作者简介:朱同兴,1962年生,研究员,从事沉积地质学及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
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1∶25万黑虎岭幅、多格错仁幅、江爱达日那幅、吐错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21)和“青藏高原地层格架建立与完善”项目(200313000054)。
摘要: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2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2洋岛、岛弧型火山岩2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色细碎屑岩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结扎群,以开阔台地相/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组,以三角洲相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群。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显示为南缓北陡的箕状沉积格局,盆地内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且双物源、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表明其具有前陆盆地的一系列沉积特征。
关 键 词:;晚三叠世;地层;沉积;青藏高原中图分类号:P534.51文献标识码:A 笔者根据最近3年来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获的大量的上三叠统实测地层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资料,试图通过对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的地层展布、充填序列与沉积型式、不整合界面、边缘相、古流向等方面的研究,反演北羌塘盆地的边界范围、结构形态以及盆地的沉积2构造演化过程,为再造拉竹龙2金沙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基础性资料。
1 区域地质背景北羌塘陆块北邻拉竹龙2金沙江缝合带和若拉岗日冲断带,南抵双湖构造混杂岩带[1,2](图1)。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拉竹龙2金沙江洋盆的碰撞造山有密切关系。
若拉岗日冲断带是一个分布于缝合带南侧的向南逆冲的逆冲断裂带,由一系列断面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裂组成。
冲断带大致呈北西西2南东东向展布于若拉岗日—雪环湖—狮头山—乌兰乌拉湖一线,出露的晚三叠世地层(局部包括石炭—二叠纪地层)多已发生轻度变质,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剪切破碎带、挤压片理化带和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明显。
2 地层展布及充填序列北羌塘盆地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明显不同的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2洋岛、岛弧型火山岩2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砂泥质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笔者新建组名),以暗色深水细碎屑岩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结扎群,以开阔台地相/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组,以三角洲相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群。
各岩石地层单位的第25卷第3期2005年9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Sedimentary G eology and T ethyan G eology V ol.25N o.3Sept.2005图1 晚三叠世北羌塘陆块在青藏高原构造格局中的位置示意图Fig.1 T ectonic setting of the N orth Qiangtang block in the Qinghai2X izang Plateau tectonic framew ork during the LateT riassic充填序列各不相同(图2)。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顶、底部普遍发育假整合界面,这是确定晚三叠世羌塘盆地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江爱达日那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底部与中三叠统康南组呈假整合接触。
区域上,在南羌塘盆地肖茶卡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肖切保组火山岩底部与中二叠统龙格组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在孔孔茶卡地区与上石炭统擦蒙组冰水杂砾岩呈假整合接触。
北羌塘地区上三叠统顶部与上覆侏罗系之间的接触关系也多表现为假整合/不整合接触,如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碎屑岩系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甜水河—石水河地区上三叠统菊花山组碳酸盐岩与下侏罗统那底岗日组,菊花山地区菊花山组与那底岗日组,雀莫错地区上三叠统结扎群与那底岗日组,弯弯梁地区上三叠统藏夏河组与那底岗日组。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南北向沉积相展布(图3)表明,上三叠统在北羌塘盆地最北部发育灰绿色变中基性火山岩2大理岩2硅质岩2超基性岩组合,其中在大理岩中发现晚三叠世诺利期牙形石Epigondollella动物群[3]和鱼牙:G en. et sp.indet;介形虫:Sucocythere subovata Zheng等。
在北羌塘盆地北部藏夏河—岗盖日—明镜湖一带,上三叠统表现为灰色、灰绿色泥页岩与黄灰色、灰色薄—中层状中细粒岩屑杂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鲍马序列和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
砂岩中发育植物化石碎片,保存较差,主要有Equisetites sp.,E.cf.takahashi K onno,Podoza2 mites sp.以及双壳类Halobia plicosa M ojsis ovics,H. superbescens K ill;泥岩中发育孢粉Cadargasporites granulatus,Taeniaesporites noviaulensis,P sophosphaera sp.,Apiculatasporites sp.。
中细粒岩屑杂砂岩的粒度分析表明其具有浊积砂岩的概率分布特征(图4)。
在北羌塘盆地中部菊花山一带,上三叠统菊花山组灰岩中含牙形石Epigondolella bidentata M osher, E.sp.,Neospathodus sp.,Neohinleodella kobayashii Ig o et K oike,Neogondolella sp.,Xaniognathus deflecteas S weet,Neohindeolla triassica Muler[4]。
这些牙形石,尤其是Epigondolella bidentata的发现特别有意义,因为它是晚三叠世诺利期牙形石带化石。
在北羌塘盆地南部,以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植物碎片Equisetites cf. ferganensis S oward,Hyrcanopteris sinensis Li et Tsao以及丰富的孢粉Schizosporites cf.parvus,P sophosphaera sp.,P.bullulinaeformis,Megamonoporites cacheuten2 sis,Osmundacidites wellemanii,O.elegans,Dic2 tyophyllidites sp.,Clathroidites cf.papulosus,Lueck2 isporites ruttnari,Ovaliporis lunzensis,P seudowalchia landessi,Lycopodiacidites cf.rugulatus,Cadargasporites granulatus,Ca.reticulates,Semiretis2poris lycopodioides 等。
在江爱达日那和沃若山(朱同兴等,1997)等地,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煤系地层中还产丰富的双壳类Myophoria(Costatoria)minor,Myophoricardium tulon2 gensis,Entolium quotidianum,Trigonia(Kumatrigonia) cf.huhxilensis Lu,Tri.jingguensis,Prototrigonia sera2 nensis,Halobia sp.,Heminajas fissidentata,Nuculana cf.miaocunensis,G ervillia lanpingensis,Amonotis cf. rothpletzi yushensis,A.cf.salinaria,Schaf haeutlia gi2 gantean,Yunnanophorus boulei(Patte);珊瑚Margaro2 phyllum decora Wu,Paromphalophyllia spar sa Deng et Zhang等。
上述双壳类和孢粉化石广泛见于喜马拉雅曲龙共巴组、青海南部和西藏东部巴贡组以及西南地区一平浪组、舍资组和须家河组,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
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总体具有向上变细又变粗912005年(3)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图2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南北向充填序列1.砾岩;2.砂岩;3.粉砂岩;4.粉砂质泥岩;5.泥岩;6.页岩;7.灰岩;8.泥灰岩;9.藻灰岩;10.煤层;11.剖面位置及编号。
D.三角洲相;Ra.缓坡相;T B.盆地相Fig.2 The N-S2trending filling sequences in the N orth Qiangtang Basin during the Late T riassic1=conglomerate;2=sandstone;3=siltstone;4=silty mudstone;5=mudstone;6=shale;7=limestone;8=marl;9=algal lime2 stone;10=coal seam;11=section site and its number.D=delta facies;Ra=ramp facies;T B=basin facies图3 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南北向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图T3T.土门格拉群;T3j.菊花山组;T3J.结扎群;T3z.藏夏河组; T3R.若拉岗日群Fig.3 The N-S2trending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 belts/lithostratigraphic units in the N orth Qiangtang Basin during the Late T riassicT3T=Tumaingela G roup;T3j=Juhuashan F ormation;T3J= G yiza G roup;T3z=Z angxiahe F ormation;T3R=R ola K angri G roup 的垂向结构,显示为一个完整的退积2进积序列(图2中的江爱达日那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