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春旱保春种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解决春旱的措施

解决春旱的措施

解决春旱的措施引言春旱是指在中国北方的春季,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干旱天气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的现象。

春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如果遇到春旱,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解决春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解决春旱的常见措施,包括合理的耕作方式、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管理等。

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解决春旱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秸秆还田:将上一季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因此,在春季田间作物长势良好时,可以考虑将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的水分储备。

2.深翻耕作:合理的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能力。

春季在耕种之前,可以进行深翻耕作,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3.种植耐旱作物: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性好的作物种植,可以减少春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例如,在春旱时期可以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的种植比例。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春旱问题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降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水源的依赖。

在春季下雨时,可以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便在旱季使用。

2.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直接将水分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在春旱时采用地下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增加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3.定量灌溉:采用定量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

在春旱时期,通过定量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于解决春旱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管理建议:1.精细管理:加强对农作物的精细管理,包括及时施肥、病虫害防治、疏花授粉等,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生长状况。

2.农田排水:做好农田排水工作,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

在春季春旱前可以进行疏浚沟渠、加固农田排水设施等工作,以保证春季降雨后水分能够迅速排除,避免积水导致灾害。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干旱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尤其在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的危害,农民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抗旱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

本文将介绍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保护与抗旱措施。

一、优选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是保护农作物的基础。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适应干旱生境的能力。

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旱作物是在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的作物,其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够适应较为干旱的环境,抵御干旱的能力较强。

二、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在干旱地区,科学合理的耕作管理是保护农作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灌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1. 土壤管理干旱地区的土壤普遍缺乏水分,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差。

因此,农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1)有机质添加:适量添加有机物质,如秸秆、堆肥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2)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梯田、林网等,减缓水分的流失速度和侵蚀程度。

(3)合理耕作措施: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如轻耕、深耕、间作等,减少土壤的蒸发和流失。

2. 灌溉管理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主要依靠灌溉获得水分。

因此,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危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灌溉管理方法:(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型的灌溉技术,通过在植株根系附近直接滴水,可将水分集中供应给作物根系,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2)渗灌技术:渗灌技术是一种将水分通过渗漏方式向土壤中缓慢渗透的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状态,进行精确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和缺水导致的作物减产。

三、适时适量的施肥适时适量的施肥是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危害的重要措施。

耐旱作物高效栽培技术

耐旱作物高效栽培技术

耐旱作物高效栽培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耐旱作物的种植变得尤为重要。

耐旱作物是指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作物,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并产生较高的产量。

为了提高耐旱作物的种植效率,需要采用高效的栽培技术,本文将介绍几种耐旱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

一、土壤改良技术在耐旱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土壤的保水能力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术:1.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并且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

2. 水分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灌溉设施和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来降低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3. 覆盖地膜:在作物生长期间,可以利用地膜覆盖土壤表面,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二、精细施肥技术耐旱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较低,但合理的施肥仍然是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精细施肥的技术:1. 快速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测试,根据耐旱作物的需求量,科学地配制施肥方案,减少养分的浪费。

2. 控释肥料应用:利用控释肥料可以延缓养分的释放速度,减少肥料的损失,并且供应养分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3. 种植间套作物:耐旱作物和短期生长的间套作物可以形成互补养分的关系,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三、合理间作技术耐旱作物的间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产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理间作技术:1. 作物轮换: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养分需求,合理安排作物的轮换,减少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

2. 作物多层次组合种植:通过将不同生育类型的作物组合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四、优化栽培管理技术耐旱作物的高效栽培离不开合理的管理技术,以下是一些优化栽培管理技术:1. 及时消除杂草:及时消除杂草可以减少竞争,提高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2. 近距离定植:通过近距离定植可以减少作物之间的竞争,并且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提高水分吸收能力。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是为了在干旱情况下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1. 秸秆覆盖:在播种后覆盖一层秸秆或其他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流失。

2. 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合理掌握灌溉时间和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来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

3. 利用雨水资源: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农田灌溉。

4.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5. 利用保墒材料和保墒措施:使用保墒覆盖材料或进行保墒措施,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避免土壤干燥。

6. 种植抗旱品种: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品种,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7. 合理密植和适时修剪:通过适量的密植和适时的修剪,减少植物蒸腾面积,降低水分损失。

8. 科学轮作和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合理轮换作物和优化种植结构,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9. 进行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湿度。

10. 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减少对农作物水分的竞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主要农作物节水抗旱栽培管理技术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和组合使用。

抗旱保苗播种十法

抗旱保苗播种十法

达 理 (7 0 0 云 南省 大理 州 园 艺站 : 6 10
虫灯 、 黄板或性诱剂等方法防治。 总 体上 , 高温干旱环境 中防治病虫害 要尽量少用药 , 必须要用药时, 要避
以降低药害发生的风险。●
欧 运 济
在齐苗后及时施用保护性药剂 , 防 止病 害的发生和蔓延 ; 虫害采用杀
的降水集 聚到苗孑 内 , L 便于植株吸 收利 用, 提高降水利用率。 9改垅 作 为 开沟播 种 。垅 作 栽 . 培土 壤疏 松 , 旱 条件 下 , 在春 土壤 水 分易 风干 ,毛细 雨水 达不 到 种子 发 芽所 需水 分 ,造 成玉 米 出苗早 晚 不 齐, 干种缺苗严重( 山坡 岗地缺苗更 严 重 , 达 5 % )足 见 垅 作 不 适 于 可 0 , 抗旱栽培。 采用原垅开沟播种方法 , 种 子 可 以落 到毛 细管 没有 切 断的湿 土层 上 , 加 上马 上覆 土 压实 , 子 再 种 发 芽所 需 水分 充 足 , 正 常出 苗 , 能 苗 齐、 苗壮 , 到抗旱 效果 。 达 1.三 湿” 播 种 。播 种 后 墒 0“ 法 情在种子发芽出苗下 限时 , 采用种 子催 芽 、 肥拌水 、 粪 深播 掏墒浅 复 土 等 播 种 方 法 , 到 种 子 湿 、 料 做 肥
沟 中再 犁 1 , 种 子播 在湿 土 内 。 部 水 分 向上 输 送蒸 发 。薅 锄 深 度 为 1厘 米 左 右 。 次 将 0 浅盖土后轻压 , 并保 留犁沟。借墒 3地表铺 草。 . 在茶地表面铺草或农作物桔杆 , 以减少阳光幅射 , 降低土壤 播种 法 可 使 种 子 能 够 吸 收 土 壤 下 表 面水 分 蒸 发 。 层水分 , 出苗好 。 4地膜覆 盖。在浅锄的基础上在茶园墒面进行地膜覆盖。 . 6 . 造墒播种。当地表干土层超 5推迟修 剪时期 。旱情解 除前不进行常规的茶树修剪 。 . 过l ~2 0 l厘米 、 且底墒不好时 , 为了 6采取遮 阳措施 。新植茶园除以上措施 外还要采 取遮 阳措施 , . 以降低 不耽 误农 时 , 必须 采用 造墒 播种 法 。 光 对 幼 苗 幅射 。可 用 农 作 物 秸秆 或 树 枝 叶 架设 遮 阳棚 , 有条 件 的最 好 用 制 I 弋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

当前农业春旱问题及措施建议概述:春旱是指在春季农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气候干燥缺水,导致农田缺乏水分供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就当前农业春旱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农业春旱问题的背景农业春旱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极端事件也频繁发生,春季春旱已经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种旱灾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威胁,不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还可能引发饥荒,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二、农业春旱问题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干燥缺水是导致农业春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气温升高,降雨量不足,湿度较低,使得土壤干燥,无法提供足够的水分供应。

2. 生态环境因素:过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乱砍滥伐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得农业用水更加困难,加剧了春旱的发生。

3. 内源性因素:农田灌排设施不完善,农业用水管理不科学,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导致农田的耐旱能力较差,农作物难以抵御春旱的侵害。

三、应对农业春旱问题的措施建议1.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1)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的耐旱能力,减少耕地水分的蒸发损失。

(2)鼓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3)改进农业用水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合理利用降雨水源。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森林保护,防止乱砍滥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地下水补给能力。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和恢复湿地等水源涵养功能区,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

3.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1)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大对耐旱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极端气候适应技术应对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的种植方法

极端气候适应技术应对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的种植方法

极端气候适应技术应对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的种植方法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给农业产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极端气候适应技术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针对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的农作物种植技术。

一、干旱气候下的种植方法1.选择适应干旱的农作物品种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应干旱的农作物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耐旱性强的作物如小麦、玉米、高粱、荞麦等,能够在干旱环境下存活和生长。

这些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传统作物可能有所不同,农民需要了解并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

2.增加灌溉设施在干旱地区,建设灌溉设施是解决干旱问题的关键。

合理规划并构建灌溉系统,确保作物得到充分的水源供应。

科学可行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和渗灌等,能够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分浪费,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土壤改良与保水干旱地区土壤通常贫瘠,保水能力较差。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如深翻土壤、施用有机肥料、覆盖物料等,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蒸发损失,并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二、洪涝气候下的种植方法1.选择快速生长的品种在洪涝地区,快速生长的品种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期,减少受灾风险。

因此,在洪涝地区种植快熟作物如水稻、油菜等,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涝的威胁。

2.合理排水在洪涝地区,改良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立排水沟和渠道,将积水迅速引走,避免积水对作物的危害。

此外,选择具有较好耐湿性的作物品种,也有利于减少水涝对作物的影响。

3.采取旱作措施在洪涝地区,采取旱作措施是常用的栽培方法之一。

在积水过程中,适时停水,保持作物根系呼吸通畅,减少积水对作物根系的危害。

等到洪涝过去后,再重新灌水,恢复正常的种植管理措施。

总结起来,极端气候适应技术在种植方法上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针对干旱地区,农民可以选择适应干旱的农作物品种、增加灌溉设施以及进行土壤改良与保水。

防春旱的措施

防春旱的措施

防春旱的措施引言春季正是旱灾发生的高峰期,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止春旱的发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春旱措施,以帮助农民和相关人员应对干旱的挑战。

1. 积极的水资源管理1.1. 水资源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止旱灾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此外,水资源调度还需要关注节水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2. 蓄水设施建设加强蓄水设施的建设对于防止春旱非常重要。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水库、水井、水窖、水渠等蓄水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修缮工作,提高水源供应的稳定性。

1.3. 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民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旱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推广节水技术2.1. 改进灌溉技术合理灌溉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重要措施。

采用滴灌、微喷、雨滴灌等节水技术,可以高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分的蒸散损失。

2.2. 推广水 Saving水平技术水 Saving技术是减少用水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使用节水型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和培训农民等方式推广节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用水量,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2.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应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同时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工作,提高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

3. 加强旱情监测与预警3.1. 旱情监测建立旱情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干旱指数和土壤湿度等数据,及时了解旱情发展态势。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和预测的研究,可以提高旱情监测的准确性。

3.2. 发布旱情预警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对于防止春旱的损失非常关键。

政府和气象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健全的旱情预警机制,及时向农民和相关部门发布旱情预警信息,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加强农民教育与培训4.1. 增加农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开展农民教育与培训活动,增加农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春旱保春种技术措施
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年2月20日
2011年入秋以来,全市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封冻时大部分农田为干封地,封冻前土壤含水量偏低,加之春季预计降水略少,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很大,为使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特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一、以保墒为重点,采取抗旱整地技术
整地要做到适时早整,“早整保墒,晚整跑墒”。

要根据不同作物的整地要求,抓住冻融交替的有利时机,搞好早春整地工作。

旱田:秋翻未耙没有达到播种状态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耙、耢、起垄、镇压保墒。

对伏秋翻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cm时,要顶凌镇压,防止跑墒。

春整地的要进行保墒整地,底墒较好的地块,可实施顶凌起垄,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对耕层土壤含水量低的地块不宜春起垄,更不能春翻,要保持原垄播种,以免散墒。

水田:全面推行节水泡田,用好桃花水,做到“先旱整、后水整”,在旱整地达到整平状态下,小水浸润灌溉,减少泡田用水量,提高利用率,待土块泡透后立即水耙地插秧。

有效利用现有水源,尽量扩大栽插面积。

二、严把用种关,切实搞好种子处理
各乡镇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抗旱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种子质量必须达到二级良种以上。

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严禁越区种植。

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要搞好种子处理:
1、选种。

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瓣粒和杂质,并做好发芽试验。

对发芽率和芽势低的种子应及时调剂更换新种。

2、晒种。

播种前10-15天,选晴天晒种2-4天。

播前晒种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提早出苗。

3、浸种催芽。

玉米、水稻等作物,提倡浸种催芽,播种前将种子浸
泡4-6小时,待种子吸足萌发所需的水份后捞出,闷种,第二天即可播种,可以防止粉种坏种,有利于全苗、齐苗、壮苗。

对于土壤墒情极差,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水的地块,不适宜此法。

4、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低温干旱,种子在土壤中时间长,易遭受病虫害,应根据作物种类和主要病虫害,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浸种、闷种、拌种等处理。

三、突出抗旱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播种质量
1、合理安排播种顺序。

播种前认真进行验墒排队,摸清满墒地、半墒地、无墒地。

根据土壤墒情,先播半墒地、满墒地,后播无墒地,防止墒情较好地块后期跑墒失水。

2、机械播种一次作业。

凡有机播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采用机械播种,本着“少”与“快”的原则,即少动土,连续进行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项作业,快速完成整个播种过程,减少水分损失,以利于保墒,将种子种在最佳时期内。

3、适时早播“抢墒”,深种浅盖“接墒”播种。

要抓住地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

在温度达到播种指标时,要抢墒播种。

大豆:在地表下5cm日平均气温达到7-8℃播种比较适宜。

可采取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的播种方法。

深开沟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覆土要均匀,随播随镇压。

玉米:在地表下5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6-7℃时即可播种。

对于可以晚播的作物(如:马铃薯、杂豆等),在没有抗旱播种能力的情况下,可适期晚播,等雨播种。

4、适当扩大坐、滤水种面积。

本着“有墒坐丰产水,无墒坐救命水”的原则,合理利用水源。

因地制宜增加坐、滤水种植面积。

采用抗旱节水型播种机等机具把灌水设施与播种有机结合,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技术,可一次完成开沟、灌水、播种、施肥、覆土等作业,适用于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播种。

5、育苗移栽。

在旱情严重,土壤水份低于10%以下的地块种植玉米等作物,要尽量育苗移栽。

合理选用品种,提早育苗备栽。

育苗可用营养钵或纸袋,移栽时在定植穴内浇足水或选择雨后移栽,操作时要格外小心,不要碰伤根系,有条件的最好带土坨移植,时间要选择阴天或下午,以提高成活率,出现缺苗断垄时要及时移苗补栽。

6、应用抗旱剂和保水剂。

抗旱剂和保水剂能提高出苗率。

应广泛施用目前生产中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抗旱剂、保水剂等,做到有旱抗旱,无旱节水增产。

7、合理确定播种深度。

墒情好的按规定播种深度播种即可,墒情差的应适当深播,播后及时镇压。

旱区播种要做到深掏墒、浅覆土、重镇压。

8、播(插)后查田,及时补栽补种。

搞好补栽补种是保证全苗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补救措施。

在出苗前查芽情,对芽干、坏种地块,及时坐水补种。

出苗后查苗情,对缺苗断条的地块,要及时补种早熟品种。

利用庭院、地头育好玉米和经济作物秧苗,为移栽补苗提早做好准备。

秧苗田要施足肥水,及时通风炼苗、培育壮苗、适时补栽。

要备好晚播田种子,各乡镇要搞好晚播田种子需求预测,摸清库存种源底数,提前备足备好,以备急用。

9、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是非常有效的抗旱技术,种植玉米、蔬菜以及一些经济作物,有条件的,要尽量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四、科学施肥,以肥调水
加大农家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测土结果,按比例施用氮、磷、钾肥,保证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

在干旱天气条件下,高氮化肥(如尿素等)容易挥发出现烧苗现象,因此,化肥要做到测深施,避免种肥隔离距离不够,出现烧苗现象。

五、采取节水措施保证水田用水
一是用好桃花水。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组织农户多截流桃花水入库,为泡田多积蓄水量。

二是做好灌水渠道的检修和维护,避免跑、滴、漏。

三是科学调配用水程序。

先重点后一般、先泡田后插秧、先岗地后洼地。

缩小供水单位,单渠核算,计划在先,循环供水。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串灌和回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是搞好各种小型水利工程施工。

尽可能建小水库、小塘坝、挖蓄水池、坑泡等临时水源性工程,建设小提水泵站等,扩大蓄水量,增加灌溉量。

五是做好打各种补水井的准备,在提水或自流灌溉出现困难时,增打抗旱补水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