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丙球地临床地的应用

合集下载

静丙白蛋白

静丙白蛋白

【中文名称】人血丙球蛋白(静丙、肌丙)【作用与用途】本品为专供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以低温乙醇法从健康人鲜血浆分离制备的制品,可增加机体免疫力,有补充抗体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多种细菌、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等,也可用于其他细菌性、病毒性感染。

【剂量与用法】预防麻疹,仅用于未注射过麻疹活疫苗而又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的儿童,一般在接触麻疹病人5日内肌注效果较好,超过7日仅可减轻症状。

用量0.2ml~0.3ml/kg。

或5岁以下注射5ml,6岁以上最高不超过10ml。

预防传染性肝炎,最好于接触后5日内注射,最多不超过15日,用量为儿童0.1ml~0.2ml/kg,成人3ml~6ml/次,可起到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和防止发病的作用,1次注射的有效期为4~6周。

治疗传染性肝炎,肌注,5ml~6ml/次,6日1次,6次为1疗程,也可每日或隔日注射。

【副作用】1 注射部位有发红、疼痛、硬结。

2 偶见暂时性红斑、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休克等过敏反应。

3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4 上述剂量均为血清丙种球蛋白(含蛋白10%)的剂量,如用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应按比例增加。

本品仅供肌注。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也见于其他体液、组织和一些分泌液中。

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

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

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

其中分子量为2.5万的肽链,称轻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称重链。

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

静脉丙种球蛋白说明书

静脉丙种球蛋白说明书

静脉丙种球蛋白说明书丙种球蛋白是哺乳类动物的血细胞成份之一,关键由人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所组成,在經典的血细胞蛋白电泳时转移的速率十分迟缓。

而成分多的人血蛋白,主要是由抗原所构成,没有肝脏开展生成,因此其和清蛋白的比率经常被视作肝功能检查的指标值。

注射丙种球蛋白实际上是一种处于被动的免疫疗法。

丙种球蛋白的功效基本原理便是把人免疫球蛋白内带有的很多抗原运输给受者,使其从低或是无免疫力情况迅速就可以做到免疫力维护的情况。

因为抗体和抗原的相互影响能够具有中合内毒素及其杀掉病菌病毒的作用,因而丙种球蛋白产品对防止病菌及其病毒性感染感染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下边,我们讨论一下丙种球蛋白的操作方法。

一、使用方法。

丙种球蛋白只仅限于肌肉注射,不能用以静脉滴注。

干冻的中药制剂可以用杀菌的注射自来水来融解。

一切融解和注射实际操作必须依照严苛的消毒杀菌办理手续开展。

二、使用量。

1、用以防止麻疹的情况下,为防止病发及其缓解病症,可在和麻疹病人触碰的七天内按1公斤休重注射0.05到0.15mL,五岁下列的少年儿童注射1.5到3.0mL,六岁以上的少年儿童注射量不必超出6mL。

2、用以防止传染性肝炎时按1公斤休重注射0.05到0.1mL。

3、用以内源过敏性疾病时每一次注射10mL,三周内注射2次。

胎盘球蛋白每一次6到9mL。

注射丙种球蛋白中药制剂时,有可能会产生类皮肤过敏的反映,如不适感、咳嗽、荨麻疹、发热,情况严重有可能出現过敏性休克,其原因有可能是中药制剂中带有小量的IgG聚合体,活性了补体以后造成嗜偏碱粒细胞释放出来亚硝胺等活性物质,也是有可能是在感染的情况下身体的抗原体和中药制剂中的抗体作用产生免疫复合物,激话补体而造成。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陈素萍;靳秀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29
【摘要】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含有丰富的IgG抗体,是机体的主要抗感染免疫蛋白之一,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2004年将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88)
【作者】陈素萍;靳秀兰
【作者单位】024076,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总医院儿科;024076,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总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浆制剂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儿科疾病(16)
2.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试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4.静脉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5.槐杞黄颗粒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丙球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丙球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生脑炎 、 脑膜炎 、 肺水 肿 、 肺 出血 、 呼 吸系统衰竭 等 , 留下不 同程 度后遗症 , 有时会造成 死亡 。 目前 , 对 小儿手 足 口病 的治疗 , 临 床上无 特效 药物 J 。为 观察 静脉 丙球 治疗 对重 症手 足 口病 的 治疗效 果 , 并 探讨 重 症手 足 口病 的临 床 护理 方 式。选 取 本 院
疗 重 症 手 足 口病 的 方 案 。
关键词 : 静 脉 丙球 治 疗 ; 重 症 手足 口病 ;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l l ( 2 0 1 7 ) 叭一 0 0 4 2 -0 3
手足 口病是儿科 常见 的 1 种传染病 , 是 因肠道病毒所致 , 常 表现 出手足疱疹 、 发热 、 口腔疼 痛等 。个别严 重 的患儿 , 可发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 院 2 0 1 4年 7月 ~ 2 0 1 5年 7月儿科收治
严重者局部涂上 地卡 因 甲紫溶 液。③严 格 按消 毒 隔离规 程操
作, 操作前后要洗手 。每 日对 病房用 消毒剂 ( 含氯 5 0 0 m ̄L ) 进 行消毒 , 包括地 面、 墙壁 等 , 室 内通风 2次/ d 。处理 好患 儿分 泌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观察 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 于对照组 ( P<0 . 0 5 ) 。结论 静脉 丙球 治疗对重症手足 口病 的效果显著 ,
可有效 改善 临床表现 等各 项指标 , 提升 患儿 家属对护理 的满意度 , 且治疗期 间不 良反应相对较 少, 安全性较高 , 是一种较 为有 效的治
中, 6个月 ≤年龄 ≤1 岁 2例 , 1 岁 <年龄 ≤2岁 l 4例 ; 2岁 <年 龄 ≤3岁 1 2例 , 3岁 <年龄 ≤5岁 2例 。对 照组 中包 括男性 1 8 例, 女性 1 1 例; 年龄 6个 月 一5岁 , 其中, 6个 月 ≤年龄 ≤1岁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CD-10:B27.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八版)、《Krugman’s Infectious Disease of Children》(Anne A.Gershon,Peter J.Hotez,Samuel L.Katz 主编,Mosby出版,2004年,第11版)。

1.临床症状,至少3项呈阳性。

(1)发热。

(2)咽痛、渗出性扁桃体炎。

(3)颈部淋巴结肿大(1cm以上)。

(4)肝脏肿大(4岁以下:2cm以上;4岁以上:可触及)。

(5)脾脏肿大(可触及)。

(6)皮疹。

2.血象检查。

(1)5岁以上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

(2)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

3.EB病毒抗体或EB病毒DNA检查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第八版)、《Krugman’s Infectious Disease of Children》(Anne A.Gershon,Peter J.Hotez,Samuel L.Katz 主编,Mosby出版,2004年,第11版)。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2.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4天,或阿昔洛韦,剂量为5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7-14天。

静脉丙球1-2g/kg,分2-5天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退热止痛、止咳、保肝等措施,必要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用。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27.9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编码。

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

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

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丙种球蛋白(γ-Globulinm,Gamma globulin)原为免疫球蛋白(immuneg lobulobulin,Ig)的统称,是具有抗体活性,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地结合的一类球蛋白。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中分离提纯的,具有抗体活性,含有广谱抗细菌和抗病毒的IgG抗体。

最初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的替代疗法,现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很复杂,涉及Fc受体的表达和功能的调节,干扰补体活化和细胞因子网络及其特异基因型网络,细胞增长的规律,激活、分化的影响以及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

40年代开始应用的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IgG),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20世纪80年代后,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小剂量替代疗法和大剂量免疫调节疗法两类。

小剂量替代疗法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细胞恶性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HIV感染。

大剂量免疫调节疗法主要用于以下疾病:(1)血液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细小细胞病毒B19相关的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八因子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2)神经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僵人综合征;(3)风湿性疾病:川崎病、ANCA阳性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抗磷脂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类风湿关节炎和费尔提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4)皮肤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自身免疫性皮肤的起泡疾病、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激素依赖严重的过敏性皮炎;(5)其他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脓毒症综合征。

静脉丙球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球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静脉丙球的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2年首例报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反复感染病人以来,我们对该类疾病的理解、概念及治疗遗传性特殊抗体缺陷的产品取得显著的发展。

新的基因被研究证实,揭示了疾病的特异性。

从这例报道以来,免疫替代治疗被长期保留了下来。

抗体和人免疫缺陷有大量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组成。

尤其在近几年里,随着分子学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已揭开了其中许多疾病,证实了B 细胞分化的紊乱、类别转换重组及不正常的特殊抗体的产生。

不管潜在的缺陷如何,重要的治疗停留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治疗,时下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替代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IVIG产品相似性及差异性:最初的产品起源于Cohn fraction II 及由于高含量的I g G聚合体,他们只能用于肌肉注射,因此导致剂量受限,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对于预防感染是远远不够的。

1970S出现用于静脉注射的产品,使大量的患者使用后能维持稳定的高浓度的I g G 以抵抗感染,但最初副作用较多。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大量的产品不仅安全用于静脉注射,而且剂量可加大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感染。

1981年有人提出IVIG能重建ITP患者免疫功能,从此IVIG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

在2004.10.20欧洲举行的免疫缺陷研究的第11次会议总结中,抗体的特异性、成熟缺陷、缺陷的质量、不同免疫球蛋白替代产品的比较及产品的安全被提出讨论。

通过多种手段的生产和管理减少了病原的传播,使丙球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广泛。

2. 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a.抗感染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

丙球冲击治疗原理

丙球冲击治疗原理

丙球冲击治疗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厉害的治疗方法——丙球冲击治疗。

这丙球啊,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它在医疗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呢。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身体出了大问题。

整个人虚弱得不行,各种症状都冒出来了。

医生就跟他提到了丙球冲击治疗。

当时他就特别懵,这丙球是啥呀?怎么个冲击法?能把病治好吗?我当时也很好奇,就跟着一起了解起来。

丙球呢,全名叫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吧。

其实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支“特种部队”。

咱们的身体啊,有自己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军队一样,负责保卫我们的健康。

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比如说病菌、病毒这些坏家伙,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去和它们战斗。

可是啊,有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出问题。

就好比军队里突然乱了套,要么是士兵不够强壮,打不过敌人;要么是士兵太激动了,连自己人都开始攻击了。

这时候丙球就登场了。

丙球里面含有很多抗体,这些抗体就像是超级战士。

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之后,就开始发挥作用。

比如说,对于那些免疫系统比较弱的人,丙球里的抗体就像是增援的部队。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城堡,病菌就是来攻城的敌人,而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就是守城的士兵。

当守城士兵力量不够的时候,丙球这支增援部队一来,就能够大大增强我们对抗病菌的能力。

这多厉害呀!你想啊,本来病恹恹的身体,一下子有了这么强大的外援,就有了更多战胜疾病的希望。

再比如说,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里,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把自己身体的组织当成敌人开始攻击。

这就像是自己的军队内部发生了混乱,开始打自己人了。

丙球这时候就像一个调解者。

它的抗体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让那些过于兴奋的免疫细胞冷静下来,不再去攻击自己的身体组织。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我还和医生聊过这个丙球冲击治疗的剂量问题呢。

医生就跟我打了个比方,他说这就像做菜放盐一样,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又太咸。

丙球的剂量也是这样,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丙球在儿科的临床应用静脉丙球的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出的免疫球蛋白G(IgG),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国产IVIG已达到国家血的制品监查质量标准,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疗效疗效良好,副作用少,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2年首例报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反复感染病人以来,我们对该类疾病的理解、概念及治疗遗传性特殊抗体缺陷的产品取得显著的发展。

新的基因被研究证实,揭示了疾病的特异性。

从这例报道以来,免疫替代治疗被长期保留了下来。

抗体和人免疫缺陷有大量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组成。

尤其在近几年里,随着分子学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已揭开了其中许多疾病,证实了B 细胞分化的紊乱、类别转换重组及不正常的特殊抗体的产生。

不管潜在的缺陷如何,重要的治疗停留于免疫球蛋白的替代治疗,时下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替代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IVIG产品相似性及差异性:最初的产品起源于Cohn fraction II 及由于高含量的I g G聚合体,他们只能用于肌肉注射,因此导致剂量受限,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对于预防感染是远远不够的。

1970S出现用于静脉注射的产品,使大量的患者使用后能维持稳定的高浓度的I g G 以抵抗感染,但最初副作用较多。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大量的产品不仅安全用于静脉注射,而且剂量可加大来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感染。

1981年有人提出IVIG能重建ITP患者免疫功能,从此IVIG被广泛用于自身免疫。

在2004.10.20欧洲举行的免疫缺陷研究的第11次会议总结中,抗体的特异性、成熟缺陷、缺陷的质量、不同免疫球蛋白替代产品的比较及产品的安全被提出讨论。

通过多种手段的生产和管理减少了病原的传播,使丙球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广泛。

2. 丙种球蛋白的药理作用a.抗感染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

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抗CMV抗原多种功能,IVIG 中还存在抗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SPD-A)和抗葡萄球菌肠毒素抗体,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即被动免疫。

b.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IVIG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2.3.4.5.10和TNF-α)的分泌与产生,IVIG中有特异性抗IL-1、LI-6、IL-8和TNF抗体,可直接中和这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其不能与自身抗体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吞噬细胞不被激活,故使机体组织和细胞不受破坏。

c.免疫调节作用IVIG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大量IgG可与患者血中抗原结合,改变其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不易沉积,从而避免补体激活沉积后产生的免疫性血管内炎症,故IVIG在临床上可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

3. IVIG的临床应用:FDA批准使用:1)ITP 400mg/kg/d ×5ds 或1g/kg/d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00~400mg/kg/m 3)川崎病:2g/kg 单次4)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免疫缺陷病:400mg/kg,每月一次5)HIV感染:200~400mg/kg,每2~4周一次6)成人BMT:预防感染和GVHD 500~1000mg/kg,每周一次。

FDA非批准而临床使用情况:1)习惯性流产2)哮喘3)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4)皮肌炎/肌炎5)糖尿病6)格林-巴利综合征7)凝血功能紊乱获得性FVIII抑制8)血液免疫介导细胞紊乱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致死性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LA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9)高危新生儿感染预防10)炎性肠病11)重症肌无力12)多发性硬化13)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4)微小病毒B19相关性贫血15)输血后紫癜16)类风湿疾病17)败血症,感染中毒休克综合征18) Stiff-person 综合征19)SLE 系统性血管炎20)中毒性表皮坏死综合征21)移植:CMV阴性受体接受CMV阳性供体22)肾脏移植排斥反应23)移植:同种异体免疫和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儿科临床疾病的应用:1.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PIDD)定义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内在缺陷而非继发于感染、理化因素等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有些病例是机体不能产生或产生不足抗体来抵抗感染。

其他如细胞免疫缺陷不能正常抵抗感染,至少有80多种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为WHO所认识。

静丙是临床推荐的用于某些PIDD而非所有。

CVID 是一组异质性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一大群分类尚不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如先天性非性联低丙球血症,原发性低丙球血症和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在很多方面与XLA相似,常见感染,致病菌种类及血清Ig和抗体缺陷相似。

CVID 通常有正常量或稍有减少的循环B 淋巴细胞,然而,淋巴结内浆细胞却很少,内在B细胞的缺陷或T 细胞的调节功能有问题,从而导致最终分化异常。

认识PIDD 及IGG替代治疗已经50年了,其治疗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用IVIG治疗的PIDD总不如同龄人群健康,可能由于诊治的延误,目前国内的临床诊断水平低,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和并发症,甚至造成生命夭折,所以提高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水平,十分重要。

故早期诊治能发挥IVIG的更大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PID患者IVIG400-600mg/kg*3-4周常为有效的。

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由于IGG半衰期21-28天是否需每月注射以维持一个稳态浓度尚需进一步实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IG 替代治疗包括IVIG和维持量管理。

PID治疗现主要行抗感染治疗;替代治疗包括提供免疫因子、激素或维生素但收效甚微,而免疫球蛋白治疗尚属首选。

基因治疗仍属不成熟期,骨髓移植治疗性联高IGM综合症仍属试验期。

IG替代治疗:有3个原因影响PID患者健康状态,包括IG替代剂量不足(研究证实调整剂量来满足病人的个体需要及首先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而不是固定于某个剂量或所有病人固定不变),未治疗、持续的感染(PID患者易感于细菌、支原体),某些制剂生物活性低副反应可能由于制剂纯度或其他因素所致。

特殊风险是传播HIV、HCV、CJD等。

2.细菌感染性疾病a.新生儿及早产儿败血症:早产儿因胎盘转移输送的母体IgG不足,血清IgG水平较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于感染,应用丙球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提高B淋巴细胞功能,提高血清、呼吸道IGG水平,对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有调节作用,故可考虑用IVIG预防治疗方法:新生儿细菌感500mg/kg.d,每周一次。

共4次,早产儿细菌感染500-750mg/kg.d.每2周1次,共3次b.烧伤脓毒败血症细菌所致的脓毒败血症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烧伤面积的烧伤后的时间在关,烧伤后48小时内IgG水平下降,主要与IgG的分解有关,而与合成速度无关。

常用剂量为400mg-750mg/kg.d3.病毒感染:防治病毒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丙球中含甲肝抗体,可有效地预防甲型肝炎。

但对己发病者无效。

未出过麻疹或未用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患者后6天内注射丙球,可获得被动免疫而不发麻疹后减轻症状,能预防3-8周。

对未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的易感儿童,接触该病患者后7日内注射丙球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IVIG能防止或缓解病毒感染,尤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为著常用方法400-500mg/kg.d,每周1次,连用4-8周;IVIG对埃可病毒、EB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感染有治疗作用,可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方法:200-300mg/kg.次,2-3天重复1次,共2次4.血液系统疾病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VIG通过干扰对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脾脏FC受体介导的免疫清除过程而起作用,其它作用机制包括阻断网状内皮系统、免疫修饰的抗特异性抗体,降低自身抗体的合成,保护血小板免受破坏,配合激素治疗以尽快提高血小板水平,增强免疫。

剂量:400mg/kg.d,连用5天。

亦可用1-2g/kg.d,用1-2天。

慢性ITP 初期1g/kg.d *2天,后根据血小板数定期给予。

b.粒细胞减少症IVIG通过阻断FC受体及减少抗中性粒细胞抗菌受体的合成而起作用,IVIG可改善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趋化性,对抗抗中性细胞抗体。

常用剂量:400mg/kg.d,用1-3天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由IgG型溶血性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效果尤为显著剂量:1g/kg.d,每2天1次,共2次或400mg/kg.d,连用5天。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IVIG能有效的降低感染,改善出血和贫血症状,使病情得到好转。

该病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免疫调节异常,患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严重不足,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低下。

持续输注静丙可直接提高患者血液中丙种球蛋白的含量,降低感染的发生。

用于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患者易感染人巨细胞病毒,使用静丙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同时,静丙还可有效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剂量:400mg/kg.d,每隔3周1次,共6次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再障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机理异常、造血干细胞增殖缺陷所致,可能是遗传性并与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密切相关。

大剂量输注静丙对抑制自身免疫疾病和预防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感染有一定效果。

治疗再障时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这些制剂的副作用有引起血小板减少、易并发感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等。

若使用静丙做先期诱导治疗,可为以后免疫抑制剂治疗创造条件,减轻或避免对急性再障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剂量IVIG可起到清除侵入骨髓干细胞及微环境中造成干细胞生长抑制的有关病毒的作用,并有可能清除造成部分再障发病的病毒感染,并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杀伤某些抑制干细胞生长的淋巴细胞克隆,可封闭Ts淋巴细胞,恢复CD4/CD8细胞的比例,与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结合,减轻Ts对干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尤其适于重型再障伴肝肾衰竭不能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严重出血并出现同种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者常用剂量:1g/kg.d,每4周1次,显效后延长间隔时间,共4-10次。

5.结缔组织病a.川崎病:目前认为系感染引起异常免疫反应,由毒素诱导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产生IL-1、TNF-a、IFN-a等炎症因子及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自由基释放,导致血管炎出现冠脉病变。

使用丙球可封闭免疫复合物与Fc受体结合,并中和毒素,阻断血管免疫反应,防止血栓形成,反馈性抑制抗体产生,激活CIC转为不溶性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抑制III型免疫反应;抑制B细胞多克隆抗体产生,减轻血管炎;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炎症因子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