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原理

合集下载

电子对抗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电子设备和技术手段来干扰、破坏或迷惑敌方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一种战斗手段。

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通信、雷达、导航、无人系统等领域,对战场态势的掌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子对抗技术可分为主动电子对抗和被动电子对抗两种类型。

主动电子对抗是指对敌方的电子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以削弱其战斗力和机动性。

而被动电子对抗则是指通过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监听和侦察,以获取敌方的信息并为我方决策提供依据。

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迅猛,呈现出多样化和高度智能化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强,对电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敌方也不断采取措施来对抗电子干扰,使得电子对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接收、处理和传输电磁波来达到干扰、破坏或迷惑敌方电子系统的目的。

具体来说,主动电子对抗技术包括电磁干扰、电磁反干扰、电子侦察和电子战等,而被动电子对抗技术则包括电子侦察、电子情报和电子支援等。

电磁干扰是主动电子对抗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敌方电子系统发送有干扰性的电磁信号,使其受到干扰或破坏,从而削弱其功能和性能。

电磁干扰技术可以分为广义干扰和狭义干扰两种类型。

广义干扰是指通过发射大量的电磁能量来干扰敌方电子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狭义干扰是指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信号来干扰敌方电子设备的特定功能。

电磁反干扰是主动电子对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利用干扰源与自身敏感设备之间的关系,采取各种措施来抵御或抵消敌方的干扰行为。

电磁反干扰技术可以分为敏感度提高和抗干扰措施两种类型。

敏感度提高是指通过优化敏感元器件的结构和参数来提高其对干扰信号的适应能力。

抗干扰措施则是指通过加装屏蔽设备、使用抗干扰电路和采用多信道通信等手段来抵御和抵消干扰信号。

电子侦察是被动电子对抗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对敌方电磁信号进行监听和分析,获取敌方的信息和战术意图,为我方制定战术决策提供依据。

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设计

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设计

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设计1. 引言电子对抗是当今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意义。

为了加强对电子对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我们开设了《电子对抗原理》课程,并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2. 课程设计内容2.1 课程设计主题课程设计主题为“破解无线电定位系统”。

无线电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目标定位的技术,在民用和军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军事应用中,无线电定位系统可以用于敌我识别、侦察和打击等方面。

而我们的课程设计则旨在了解并破解这一技术。

2.2 课程设计流程2.2.1 第一阶段:了解无线电定位系统原理和技术在课程设计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讲解、教材阅读和网络资源查找等,以增加对无线电定位系统的了解。

2.2.2 第二阶段:实验环境建立为了更好地进行我们的课程设计,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实验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无线电定位系统的相关设备,并建立一个小范围的测试场地。

2.2.3 第三阶段: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围绕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方案,包括无线电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反制等多个方向,以了解和破解无线电定位系统。

2.2.4 第四阶段: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和测试,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在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

2.2.5 第五阶段: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我们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其中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案、过程、结果和结论等,以总结和理解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所学所得。

2.3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的目标是:•深入了解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学习和掌握无线电定位系统相关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学会采集和处理无线电信号,破解无线电定位系统;•增强对电子对抗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导论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导论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导论1. 引言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是指使用各种手段来干扰、破坏、阻止或控制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现代战争和国家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

2.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是指通过对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和破坏,达到破坏敌方通信、情报传输、指挥控制等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它包括电子干扰、电子战、电子对抗等多个层次和领域。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原理,通过干扰电磁波的传输和接收,达到扰乱敌方通信系统的目的。

3.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的原理电子信息对抗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3.1 电磁波传播原理电磁波是电磁场的变化在空间中的传播现象。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利用电磁波传播的特性,通过干扰、截获、焦距和利用电磁波来达到影响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目的。

3.2 频谱管理原理频谱管理是指对电磁波的使用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互不干扰。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利用频谱管理原理,通过选择合适的频段并采取干扰手段,干扰敌方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3.3 信息战原理信息战是指通过控制和利用信息资源,对敌方的信息系统进行干扰和摧毁。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是信息战的一种手段,通过利用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过程中的漏洞和弱点,影响敌方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

4.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的分类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电子干扰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对目标设备进行干扰,干扰它们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电子干扰技术包括电磁脉冲干扰、射频干扰、通信故障模拟等。

4.2 电子战技术电子战技术是指通过对敌方电子系统进行攻击,摧毁或干扰其通信、情报传输、指挥控制等功能。

电子战技术包括电子侦察、电子攻击、电子防护等。

电子对抗技术是指使用电子武器或电磁波来对抗敌方电子系统的技术。

电子对抗技术包括主动电子对抗、被动电子对抗、主被动结合对抗等。

5.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对抗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电子对抗原理 信息对抗包括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

电子对抗原理 信息对抗包括电子对抗和网络对抗

15
匹配滤波


目的:使输出信噪比最大
已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波形,设计接收机的 传输函数,使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最大 设线性非时变滤波器输入端的信号 s i (t ) , 其频谱为 S i ( ) ,则白噪声背景下匹配滤波器 的传递函数为

H () KS i * ()e

jt0
匹配情况下滤波器输出的峰值信噪比为
2
G
4 Ae
Pi min KTBF(S o / N o ) min
20
雷达距离方程

考虑多脉冲积累和各种损耗时作用距离方 程 1 2 2
Rmax
GPC
GN
PG GPC GN 4 t [ ] 3 (4 ) Pmin L
为脉冲压缩比
为N个脉冲积累增益
为总损耗
21
雷达系统相参概念

7
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雷达信号处理机的任务是对感兴趣的目标信号进 行检测并提取出目标参数(距离、方位角、高低 角、径向速度等)
A/D DDC
脉冲 压缩
滤波 MTI MTD
CFAR 处理
目标参数 提取
8
雷达系统指标

工作频率 波形 带宽 脉冲重复频率 发射机功率和效率 天线形式、增益和扫描方式 接收机灵敏度、动态范围、通道数 信号处理方法 终端显示方式 电源 功耗 探测范围(最小、最大作用距离)高度覆盖范 围
46
外辐射源雷达的特点


双基地体制可以增强雷达抗有源压制干 扰的能力,由于较难判定雷达接收机的 位置,有源欺骗式干扰难以奏效 利用空间早已存在的信号,所以不用从 拥挤的电磁频谱中专划分出一个频段

《电子对抗原理》辅导提纲

《电子对抗原理》辅导提纲

《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辅导提纲第一章雷达对抗概述一、内容提要1、雷达对抗内容范围。

电子对抗和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

现代电子对抗信号环境。

雷达对抗技术特点和要求。

2、雷达侦察概述。

雷达侦察的任务及其分类。

雷达侦察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

3、雷达干扰概述。

雷达干扰的特点、分类及其强度等级。

雷达干扰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重点内容电子对抗与雷达对抗的概念、分类、作用。

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军事上为、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称为电子对抗。

就其内容来讲,电子对抗包括:、和。

答案:削弱、破坏、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电子防御(2)电子战的实质是、电磁信息的与利用。

答案:电磁频谱、占有(3)从电子对抗所占据的频域来分类,可分为、和声学对抗。

雷达对抗属于射频对抗,其工作频段跨至四个波段。

答案:射频对抗、光学对抗、米波、毫米波(4)现代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和。

答案:密集、复杂、交错、多变。

(5)用于定量描述电子信息信号环境的主要参数有:、辐射源数量、、、威胁等级等等。

答案:信号密度及其分布、频率范围、信号形式及其参数范围。

(6)雷达侦察的目的是从雷达发射的信号中有用信息,并与其它手段获取信息相综合,引导我方作出正确反应。

答案:敌方、检测(7)在雷达对抗中,是基础,为与雷达反干扰提供情报和数据。

答案:电子战支援侦察、雷达干扰。

(8)现代雷达侦察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其基础是功能完善的综合雷达侦察系统和传感器组网技术。

答案:分布式、单平台、多平台(9)实施有效的雷达干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干扰在、、和极化上对准雷达,具有和。

答案:频率上、方向上、时间上,合适的干扰样式、足够的干扰功率。

(10)从战术使用上,电子对抗可分为:、随队掩护干扰、、和外置干扰等。

答案:远距离支援干扰、自卫干扰、相互配合干扰(11)雷达对抗是、敌方雷达的使用效能和己方雷达使用效能的正常发挥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电子对抗原理

电子对抗原理

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发展方向和趋势
1) 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 2) 无源探测定位技术。其中,一是快速、 高精度无源定位技术;二是“寂静”型无 源探测定位技术 3) 导航战 4) 空间电子战 5) 电子战无人机 6) 有源诱饵技术
电子战装备技术发展发展方向和趋势(续)
7) “硬杀伤”电子战装备技术 8) 电子战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9) 电子战仿真技术 10) 信息/网络对抗技术 11) 高功率微波、非核致电磁脉冲技术 12) 超导、纳米技术应用等
使用电子战保护人员或者装备,或者消弱敌 方电子战的效力的各种行动。 电子战支援(ES)
搜索、截获、识别、定位有意或者无意的辐 射,为指挥员服务。
3.电子战(EW)的含义(续)
现代电子战的特点: 1) 强调电子战的攻击性,因此包含了定向能 武器; 2) 电子攻击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敌方电子装备 的性能,而且是消弱、抵消或者摧毁敌方的战 斗力。攻击的目标包括设备和操作人员。 3) 电子防护包括对敌我双方的装备和人员的 影响。
2.雷达对抗的重要性(续)
是武器系统和军事目标生存和发展的必 不可少的自卫武器 如导弹拦截, 不使用电子对抗手段时, 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为50~90%,使用 电子对抗手段时,防空导弹的杀伤概率 下降为1%以下。
3.电子战(EW)的含义
电子战是敌我双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 破坏敌方武器装备对电磁频谱、电磁信 息的利用或对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进行 攻击、杀伤,同时保障己方武器装备效 能的正常发挥和人员的安全而采取的军 事行动。
2) 信息战
信息是情报分析、运筹决策、指挥协调、 武器控制、后勤保障等各项活动的基础。
信息战是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利用与 反利用的斗争。军事信息战是为攻击或者 利用敌方的信息、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武 器系统,同时保护己方的信息、军事信息 系统和信息武器系统。

《电子对抗原理》考试大纲

《电子对抗原理》考试大纲

《电子对抗原理》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电子对抗原理讲义》,电子对抗学院,2020。

2.《雷达对抗原理》,贺平,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3.《通信对抗原理》,蔡晓霞,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4.《光电对抗原理与系统》,张玉钧,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绪论考试内容:电子对抗基本概念、电子对抗历史和发展过程、电子对抗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

考试要求:(1)了解电子对抗的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电子对抗武器与系统的分类及其应用。

(2)理解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

2.电磁信号环境考试内容:电磁信号环境、电磁辐射源和敏感源、电磁兼容和电磁防护、电磁频谱管控。

(1)了解信号环境对电子对抗系统的影响。

(2)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其分类。

(3)掌握电子对抗所面临的电磁信号环境、描述方法及其特点。

3.辐射源信号的侦察、搜索与截获考试内容:信号的搜索和截获、接收机战技术指标、超外差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信道化接收机、数字化接收机。

考试要求:(1)了解接收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含义。

(2)理解辐射源信号搜索与截获的基本方法。

(3)掌握典型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4.辐射源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以及分选识别考试内容:信号参数的测量、信号特征提取、调制参数识别、信号分选、信号和辐射源识别。

考试要求:(1)了解信号识别的基本概念。

(2)理解调制参数的概念及其在调制样式识别中的应用。

(3)掌握信号分选的基本方法。

5.无线电测向原理基本概念、测向天线、振幅法测向、相位法测向、时差法测向、阵列测向。

考试要求:(1)了解测向天线的方向特性。

(2)理解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典型测向方法。

6.无源定位原理考试内容:基本概念、测向误差、单站定位、双站交叉定位、多站定位、定位误差分析。

考试要求:(1)了解无源定位的基本概念。

(2)理解测向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电子对抗原理(1)

电子对抗原理(1)
频率特征的重要性: 频域参数反映了雷达的功能和用途; 雷达的频率捷变范围和谱宽是度量雷达抗干扰能力的重要 指标。
电子对抗原理(1)
1、概述
测频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测频时间 测频时间是接收机从截获信号到输出测频结果所用的
时间。 测频时间影响侦查系统的截获概率和截获时间。
对侦察接收机来说,一般要求瞬时测频(IFM)。 对于脉冲信号来说,应在脉冲持续时间内完成测频任务, 输出频率测量值fRF。
定度、调谐特性的线性度,以及调谐频率的滞后量有关。
电子对抗原理(1)
1、概述
测频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测频的信号形式 现代雷达信号形式: 脉冲信号、连续波信号。
脉冲信号 常规的低工作比的脉冲信号 高工作比的脉冲多普勒信号 重频抖动信号 各种编码信号以及各种扩谱信号
强信号对测频的影响
强信号频谱的旁瓣往往遮盖弱信号,引起频率测量模 糊,使频率分辨力降低。
搜索式超外差寄生信道干扰
寄生信道干扰
在混频器中,不仅有主信道,还有很多寄生信道,可能造 成测频错误。通常称这种干扰为混频器的寄生信道干扰,
或混频器组合干扰。
混频器输入端加入信号fR和本振fL,由于混频器非线性, 产生中频fi的关系为:
fI=mfL+nfR 电子对抗原理(1)
2、频率搜索 接收机
搜索式超外差寄生信道干扰
瞬时测频对雷达侦查设备要求: 1)宽的瞬时频带,如一个倍频程,甚至几个倍频程;
2)高的处理速度
电子对抗原理(1)
1、概述
测频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截获概率: 在给定的时间内正确地发现和识别给定信号的概率。
全截获概率条件: 接收空间都能与信号空间完全匹配。(实际的侦察接
收机的截获概率均小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对抗原理》课程辅导提纲军区空军自考办第一章雷达对抗概述一、内容提要1、电子对抗基本概念。

电子战(电子对抗)和雷达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含义。

现代电子对抗信号环境。

雷达对抗技术特点和要求。

2、雷达侦察概述。

雷达侦察的任务及其分类。

雷达侦察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

3、雷达干扰概述。

雷达干扰的特点、分类及其强度等级。

雷达干扰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重点内容电子对抗与雷达对抗的概念、分类、作用。

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军事上为、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称为电子对抗。

就其内容来讲,电子对抗包括:、和。

答案:削弱、破坏、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电子防御(2)电子战的实质是、电磁信息的与利用。

答案:电磁频谱、占有(3)现代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和。

答案:密集、复杂、交错、多变。

(4)雷达侦察的目的是从雷达发射的信号中有用信息,并与其它手段获取信息相综合,引导我方作出正确反应。

答案:敌方、检测(5)在雷达对抗中,是基础,为与雷达反干扰提供情报和数据。

答案:电子战支援侦察、雷达干扰。

(6)现代雷达侦察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其基础是功能完善的综合雷达侦察系统和传感器组网技术。

答案:分布式、单平台、多平台(7)实施有效的雷达干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干扰在、、和极化上对准雷达,具有和。

答案:频率上、方向上、时间上,合适的干扰样式、足够的干扰功率。

(8)从战术使用上,电子对抗可分为:、随队掩护干扰、、和外置干扰等。

答案:远距离支援干扰、自卫干扰、相互配合干扰(9)雷达对抗是、敌方雷达的使用效能和己方雷达使用效能的正常发挥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答案:削弱、破坏、保护2、判断题(1) 电子战的实质是电磁频谱、电磁信息的占有与利用。

[ √](2) 电子战在军事上定义为: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 X ](3) 电子战在军事上定义为:电子战支援侦察、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 √](4)从电子对抗所占据的频域来分类,可分为射频对抗、光学对抗和声学对抗。

[ √](5)雷达对抗属于射频对抗,其工作频段跨米波至毫米波四个波段。

[ √](6)雷达对抗的发展趋势是: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

[ √](7)网络雷达对抗的基础是功能完善的单平台雷达对抗设备和多平台传感器组网技术。

[ √](8)具有统计特性的最简单流是平稳流、普遍流,并满足后效性。

[ X ](9)信号在频域上的密集度和调制的多样性常用于定性描述电子信息信号环境复杂性。

[ X ](10)在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中,低空及地面的信号密度大。

[ X ]3、选择题(1) 在军事使用上,电子战是指:[ ]A.电子战支援侦察B.电子战反支援侦察C.电子反对抗D.ABC都是。

答案:D(2)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和用途区分,电子对抗包括:[ ]A.雷达、通信、光电、声纳对抗B.通信对抗C.光电对抗D. 声纳对抗。

答案:A(3)光电对抗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激光对抗B.红外对抗C.可见光对抗D.紫外对抗。

答案:D(4)雷达对抗属于射频对抗,其工作频段包括:[ ]A.米波-毫米波B.分米波-毫米波C.厘米波-毫米波D.毫米波。

答案:A(5) 雷达对抗侦察的基本类型是:[ ]A. 雷达对抗情报侦察,B. 引导火力摧毁侦察,C. 引导干扰侦察,D. 引导雷达电子防御侦察。

答案:A4、简答题(1)简述电子战的概念。

答:电子战是指组织和管理各种电子战理论和技术方法,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破坏敌方武器系统对电磁频谱、电磁信息的利用或对敌武器装备和人员进行攻击和杀伤,同时保障已方武器装备效能的正常发挥和人员安全。

(2)简述雷达对抗侦察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答:雷达对抗侦察是电子对抗侦察的组成部分,是指运用雷达对抗侦察设备搜索、截获、分析和识别敌方雷达发射的信号,查明其战术技术要素的侦察行动。

目的是为组织实施雷达干扰、雷达电子防了御以及其他军事行动提供情报。

雷达对抗侦察的基本类型通常分为:雷达对抗情报侦察、雷达对抗支援侦察、雷达寻的和告警、引导干扰、辐射源定位和引导杀伤武器。

5、综合分析题(1)试论述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概念、特点及信号特性。

参考答案:雷达对抗信号环境是指雷达对抗设备在其工作环境中所能收到的各种辐射源在该处所形成的信号的总体。

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是:密集、复杂、交错和多变。

雷达对抗信号环境中的信号包含两类信息:电子信息和通信信息。

雷达对抗检测和处理的是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的信号类型主要是脉冲信号,信号呈现为由众多雷达信号随机迭加的随机信号流。

它具有统计特性,是最简单流,具有平稳流、普通流和无后效性特征。

用来定量描述电子信息信号环境的主要参数有:信号密度及其分布、辐射源数量、频率范围、信号形式及参数范围、威胁等级等等。

(2)试论述雷达对抗侦察设备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参考答案:现代雷达对抗侦察设备面临着密集、复杂、交错和多变的信号环境,它必须采用先进的信号接收系统和性能优良的信号处理系统。

为保证全概率信号截获,信号接收系统多采用组合式宽频带、圆极化、全向接收天线和综合接收机体制,既为快速分析密集信号环境提供了全向、宽带、瞬时信号截获功能,又能以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提供窄带信号检测功能。

信号处理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以及“雷达指纹识别”技术,具有高密度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自适应、高速信息综合一体化处理能力,通过对信号的检测、瞬时参数测量、分选、可信度计算与识别,实现雷达对抗侦察目标特征识别及战场雷达对抗态势分析。

信号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威胁信息记录功能,完成雷达对抗侦察任务。

信号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快速技术更新能力,以适应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要求。

第二章雷达载频测量一、内容提要1、对测频的主要要求与测频方法。

雷达信号频率测量的必要性、对测频系统的基本要求。

测频技术分类。

2、频率搜索法测频。

频率搜索法测频原理。

搜索法测频接收机组成及工作过程。

3、多波道测频和信道化测频。

多波道测频和信道化测频原理。

4、压缩接收机。

压缩接收机工作原理。

5、瞬时测频接收机和声光接收机。

瞬时测频接收机和声光接收机原理。

二、重点内容测频方法及基本原理。

三、典型例题1、填空题(1)测频接收机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对同时到达信号的检测能力、、满足需求的测频精度与频率分辨力。

答案:具有高灵敏度和大动态范围信号探测能力、检测与处理多类型及窄信号的能力,实时测量能力(2)频率分辨力是指测频系统能分开两个同时到达信号的;同时到达信号的检测能力是指测频系统具有分辨的能力,同时到达信号通常分为和。

答案:最小频率差、同时到达信号、第一类同时到达信号、第二类同时到达信号。

(3)现代测频技术通常分为二类:测频技术和测频技术。

答案:频域取样法、变换域法(4)射频调谐晶体视放接收机、和信道化接收机均采用测频技术。

答案:超外差接收机、频域取样法(5)、声光接收机和均采用测频技术。

答案:压缩接收机、瞬时测频接收机、变换域法(6)频率搜索是指测频接收机以一定的侦察频段内反复进行,以接收处于侦察波段中不同频率信号的过程。

答案:带宽、调谐2、判断题(1)雷达的用途决定了其工作频段,雷达信号的射频值是识别雷达的重要参数。

[ √](2)频率测量的基本要求是:宽带信号实时测量、高测频精度与高频率分辨力。

[ √](3)侦察设备测量频率误差的大小称为测频精度。

[ √](4)测频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最大误差三种。

[ √](5)频率分辨力是指测频系统能分开两个同时到达信号的最小频率差。

[ √] (6)信号频率截获时间是指测频接收机达到规定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所需的时间。

[ √](7)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测频接收机的接收频率与雷达发射信号频率重合的概率。

[ √](8)测频接收机信号频率截获时间只与规定的信号频率截获概率有关。

[ X ] (9)现代测频技术通常分为二类:频域取样法测频技术和变换域法测频技术。

[ √](10)在频域取样法测频技术中,取样方式有两种:顺序取样与同时取样。

[ √]3、选择题(1)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的测频技术是:[ ]A.频域顺序取样测频技术B.频域同时取样测频技术C.采用傅氏变换的变换域测频技术D.采用相关器的变换域测频技术。

答案:D(2)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变换域测频技术,其实质是:[ ]A.频率-相位变换,通过测相测频B.频率-时间变换,通过测时测频C.频率-空间角度变换,通过测角测频D. 频率-幅度变换,测幅测频。

答案:D(3)在保证测频精度条件下的宽带测频能力,瞬时测频接收机采用的措施是:[ ]A.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长延时线相关器满足测频范围要求,B.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短延时线相关器满足测频范围要求,C.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长延时线相关器采用高量化比特数方法,D. 多路相关器并行结构,短延时线相关器采用高量化比特数方法。

答案: B(4)信道化接收机采用的测频技术是:[ ]A.频域顺序取样测频技术B.频域同时取样测频技术C.采用傅氏变换的变换域测频技术D.采用相关器的变换域测频技术。

答案: B(5)压缩接收机采用变换域测频技术,其实质是:[ ]A. 频率-相位变换,通过测相完成测频,B. 频率-时间变换,通过测时完成测频,C. 频率-空间角度变换,通过测角完成测频,D. 频率-幅度变换,通过幅测完成测频。

答案:B4、简答题(1)简述频率搜索法测频及频率慢速可靠搜索的概念。

答:频率搜索是指测频接收机以一定的带宽在侦察频段内反复进行调谐,以接收处于侦察波段中不同频率信号的过程。

频率搜索的形式有两种:连续式搜索与步进式搜索。

频率慢速可靠搜索是指在脉冲群宽度(τN)内,测频接收机测频带宽要扫过整个测频频段,且在其扫过一个测频带宽的时间(t f)内所接收的脉冲数应满足信号处理需求。

(2)参照下图,简述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的测频原理。

fs图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原理图答:在射频调谐晶体视频接收机中,YIG 滤波器以瞬时带宽(△f r)在整个测频频段内调谐。

当输入信号频率落在YIG 滤波器选频范围内时,YIG 滤波器输出信号。

它经检波视放处理,输至信号处理机。

信号处理机一旦检测到信号,立即测量YIG 滤波器调谐信号参数,获取YIG 滤波器选频频率(频带),实现对输入信号频率的测量。

5、综合分析题(1)参照下图,试论述瞬时测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答:相关器对输入信号(A m e j ωt )进行自相关处理,得自相关函数:φcos 2KA U =• Tf wT πφ2==(T :鉴相器延时时间)因此,信号的频率信息转换(线性)为相位信息。

对自相关函数进行幅度极性量化,通过对信号幅度极性码的确定,获得信号相位信息,进而实现测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